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信用卡是什么概念(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区别)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05 21:10:01
  • 0
  • 南京律师
文章目录:

什么是信用卡?如何申请信用卡?使用信用卡要注意什么?

信用卡是当今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信用卡。那么,到底什么是信用卡?如何办信用卡?使用信用卡又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信用卡?

信用卡是一种可以让持卡人在商家或服务提供者处进行消费、购物或其他付款方式的支付工具。使用信用卡时,持卡人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内还清消费金额或者分期付款。


它通常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在申请信用卡之前,您需要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交申请,填写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并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银行或金融机构将评估您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然后根据这些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您的申请。


一旦您被批准了信用卡申请,您就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购物、支付账单或取现等操作。您需要按照协议的规定还清消费金额或者按期还款,否则将会被收取高额的利息和滞纳金等费用。


如何申请信用卡?

信用卡是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可以方便大家的消费。如果您想申请一张信用卡,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步骤供您参考。


第一步:选择信用卡发行机构


选择信用卡发行机构是申请信用卡的第一步。常见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金融公司等。每个信用卡发行机构都有其独特的信用卡产品和办卡流程。因此,在选择信用卡发行机构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构和产品。


第二步:提交申请材料


提交申请材料是申请信用卡的重要步骤。通常,需要填写一份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收入证明、社保证明等。不同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可能会要求不同的材料,具体要求可以在申请表上查看。此外,需要注意填写申请表上的每一项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第三步: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持卡人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批准申请。信用评估主要是通过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财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来评估个人的信用风险。因此,在申请信用卡前,需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以提高通过申请的概率。


第四步:审核并发卡


如果信用评估结果符合要求,银行或金融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发卡。一般情况下,持卡人可以在几个工作日内收到信用卡。收到信用卡后,需要激活信用卡,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和限额。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如果想申请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去中国工商银行的官方网站或者柜台获取信用卡申请表,填写相关信息。


其次,准备好申请所需的材料,包括身份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社保证明等。申请人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


第三,将填好的信用卡申请表和申请所需的材料提交给中国工商银行。申请人可以选择线上申请或者去银行柜台办理。


第四,中国工商银行会对申请人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通常在7-10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批结果。审批结果可能是批准或者拒绝,或者需要额外提供材料。


最后就可以领取信用卡。如果申请被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会通知申请人去银行柜台领取信用卡。申请人需要在领取信用卡时进行身份证和签名验证。


使用信用卡要注意什么

信用卡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它允许持卡人在一定信用额度范围内消费,并按照协议约定的利率和还款方式进行还款。然而,使用信用卡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首先,持卡人需要认真阅读信用卡条款,并了解其规定。信用卡协议包括信用额度、利率、最低还款额等重要内容,持卡人需要确保自己明确了解这些内容,以避免出现还款问题或超过信用额度的情况。


其次,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需要认真确认消费金额,并确保没有被额外收取费用。有时商家可能会添加一些未经授权的附加费用,因此在刷卡前需要询问商家是否有其他费用,并确认消费金额是否正确。


第三,在使用信用卡时需要按时还款,以避免产生高额的滞纳金和利息。如果无法按时还款,可以提前与信用卡发行机构联系,寻求适当的还款方案,避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第四,持卡人需要定期检查信用卡账单,确保没有出现错误或未经授权的消费。如果发现账单有误,需要及时与信用卡发行机构联系,解决问题。


最后,持卡人需要保护信用卡相关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盗用或泄露。不要将信用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使用信用卡,如公共网络等。


总之,使用信用卡需要谨慎,要认真了解相关条款,按时还款,定期检查账单,并保护个人信息,以确保自己的资产和信用记录不受损失。


借记卡、储蓄卡、贷记卡、信用卡有什么区别吗?为何银行这么多卡

经常与银行打交道的人可能会发现,银行的发行的卡片种类很多,比如有借记卡,储蓄卡,信用卡,贷记卡,借贷合一卡等等称呼,那么这些卡片有区别吗?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在选择办卡时是否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借记卡与储蓄卡

其实借记卡与储蓄卡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储蓄卡可以说是借记卡的前身,即借记卡是储蓄卡的升级版本。


在早期,我们办理的银行卡主要是用于存取款,附加转账汇款,其中存款是最主要的用途,所以也称呼为储蓄卡;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卡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存取款、转账汇款之外,还增加了理财投资,账户结算、代发工资、开立第三方账户、代发工资、网上购物、水电煤气缴费等等功能……可以说此时再单纯称呼为储蓄卡就不合理了,因此改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从借记卡和储蓄卡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借记卡的功能包含了储蓄卡的所有功能,而储蓄卡的功能只有借记卡的部分功能。


至于为什么称呼为借记卡呢?其实与会计学上的借贷记账有关系,因为借记卡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存取款,而我们在银行存款,银行在使用我们的钱拿去放贷款赚钱,对于银行来说,我们的存款就相当于借给银行使用。在会计上的做账,就是计入借方,所以就称之为借记卡了。


贷记卡与信用卡

信用卡与贷记卡这两者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信用卡是银行给予我们个人的一个授信额度,这个授信额度没有要求我们提供各种担保措施,我们就可以实现先消费,后还款,相当于只靠我们的个人信用,就在银行贷款似的,所以称之为信用卡。不过在会计学上来说,信用卡是银行给予我们贷款,会计做账,就是计入贷方,所以又称之为贷记卡!而且这个称呼可以与借记卡相对应,毕竟有借必有贷,借贷才会相等。


借贷合一卡

其实单从字面上你就能知道借贷合一卡是一张什么样的卡片了,借贷合一卡简单而言,就是借记卡与贷记卡的相结合,相当与一张卡片两个账户(贷记账户与借记账户),为客户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


借贷合一卡将借记卡和贷记卡完美进行融合,这张卡既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理财投资等功能,又可享受透支消费、分期付款等功能。


借贷合一卡存款时,资金自动进入借记卡账户,享受利息;持卡消费贷记卡额度不足时,如果借记卡账户资金将自动补充差额部分,所以说不喜欢持有太多银行卡的,可以申请办理借贷合一卡(当然目前并非每个银行的都有发行借贷合一卡)。


总结

其实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借记卡还是储蓄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很多银行即使目前发行的卡面上是写的储蓄卡,其功能也是完善得与借记卡都一样;而更多的银行在发行卡片上并不写借记卡/储蓄卡,还是直接一卡通或者银行自身定义的一个名字),所以不管你卡面上写的是什么,对我们使用者而言,并没有区别,不用去在意这些。


信用卡会被“抛弃”吗?

近些年,很多年轻人一提到办信用卡,就会以“只用*呗、*条,办信用卡没有什么用”作为拒绝办信用卡的借口。这个问题,在与银行交流信用卡业务存在的困难时也被多次提及,似乎有一种信用卡正在被消费者“抛弃”的趋势。


这种趋势对发卡业务确实形成了强烈冲击,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为银行做培训课程中加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想判断信用卡是否会被市场抛弃这个话题,这就要从“信用卡”与以“*呗”为代表的产品本质问题的角度做一番详细的分析。


信用卡“被抛弃”的是形式,还是本质

众所周知,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小额信贷消费产品,既可以以卡基(卡片)形式进行支付,也可以以账基(绑卡)形式应用于移动支付,而*呗、*条等产品是由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的小额信贷消费产品,只能以账基(绑卡)形式应用于移动支付。无论在产品理念,还是在消费使用方面都与信用卡极其相似,也被市场称为“类信用卡”或“虚拟信用卡”。


既然明确*呗类产品属于“类信用卡”,就可以看到年轻客群乐于选择*呗类产品,说明并没有改变使用小额信贷消费的理念,只是没有选择以“卡”形式呈现的信用卡而已。之所以要从这个角度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对“抛弃信用卡”这个话题从根本上进行准确理解,再来分析信用卡是否被“抛弃”这一话题就更为清晰,从而明确信用卡业务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向。


客观地说,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于年轻客群消费行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对信用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而*呗类产品在申请条件、消费场景、使用流程等诸多方面,在与信用卡市场竞争中的确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对年轻客群来说用户体验更为友好。


移动支付受到市场,尤其是年轻客群的青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扫码支付(虽然很多都是“转账”形式,但是对于普通用户和商户来说,这一点并不重要)已经渗透到各级城市的各类形形色色的商户和网络电商,解决了传统POS机无法触达到的小微商户的盲点。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呗类信贷消费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信用卡的本质是什么

面对如此局面,信用卡难道真的就这样等待被市场抛弃吗?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重新认识一下信用卡的本质。


金融账户本源


“信用卡”首先是银行为客户开设的一个银行账户,由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消费功能,信用卡也就是银行针对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的“卡”式形式,社会中的关于“信用卡被淘汰”的声音,也仅仅是反映了对“卡”式形式变革的呼声,而非对信用消费模式的抛弃。


纵观信用卡70年发展历史,信用卡支付形式从签账、压卡,到POS支付、非接支付,再到无卡支付,卡片材质也从硬纸、塑料,到加入磁条,再到智能卡的变迁,信用卡一直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如今信用卡和支付行业紧紧拥抱新兴技术革命,实现了从使用实体卡的“卡基”支付到不使用实体卡的“账基”支付的转变。


无论采用磁条、芯片,或是NFC、二维码等技术实现更新迭代,对于信用卡也好,*呗类产品也罢,真正离不开的是个人信贷消费这个根基,而*呗类产品只是授信机构不是银行(理论上信用卡的发行必须获得央行授予相关资质)、表现形式没有实体卡而已,在本质上与信用卡则是相同的。


明确细分市场


信用卡走上历史舞台后,特别是早期卡组织面向特定客群推出“金卡”产品后,信用卡变身为银行客户细分的利器。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飞速发展,卡等级的划分更加精细,产品等级也出现明确的定位,包括黑金卡、无限卡、世界卡、钻石卡等高端卡外,还推出白金卡、金卡、普卡等多等级品种,发卡银行和服务系统可以据此为不同卡等级用户提供精准的分类服务项目。


根据消费者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以及特定兴趣或爱好的客群为目标,对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特别是对刚性消费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发行面向细分的“窄众化”客群的主题卡、联名卡产品,赋予与产品相适应的功能和用户权益,以及更的消费场景,以增强获客、提升信用卡活跃度。


全球支付功能


如果没有信用卡,还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全球旅行,那么首先就要到银行兑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这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信用卡则很早就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世界”的梦想,用户只要带上几家印有国际卡组织标记的信用卡,就能实现全球支付功能,即便信用卡在海外盗失,国际卡组织还能提供全球补卡或紧急现金援助服务。信用卡作为全球通用支付工具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


虽然在国内由于移动支付的强大,实体信用卡使用的几率确实不如以前那样频繁了,但是这也仅仅是物理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信用卡作为重要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属性,与此同时,以中国银联推出“无界卡”为代表的卡组织,也在全球进行信用卡数字化升级。同时,信用卡还附加了大量的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的权益服务。


严格金融监管


很多人受到“互联网金融”思潮的影响,偏爱向非银行网贷机构进行借贷,认为流程便捷、额度高、逾期不影响征信等因素的考虑,但是这些非银行网贷产品却可能存在着比银行更高的贷款与逾期成本,以及缺乏相应监管所引发的违法违规的债务催收。


信用卡由于是银行标准的金融产品,无论是产品、利率、授信、风控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与银行产生争议后还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相应投诉。


实体卡与数字化是友,还是敌

信用卡数字化是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实现不以卡基为存在基础的一种形式,也是向移动化、网络化延伸的必要途径。我们不排斥互联网技术对信用卡和支付行业的推动作用,还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种变革。认识到这个问题,再来思考信用卡是否会被抛弃这个话题就应该有了新的视角。


实际上,关于信用卡是否会被“抛弃”的话题,在信用卡王国的美国同样也已经引发争论,日益旺盛的电子支付需求,对美国传统信用卡业务也产生强烈冲击。埃森哲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显示,56%的美国消费者知道手机支付,使用者却不足25%,对于多数美国消费者接受手机支付的速度有多快,是否会因此抛弃信用卡,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但不可置疑的是对手机支付的接受程度呈现上升之势。


信用卡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一是允许消费者快速便利地为商品和服务付款,从而促进商业发展。二是信用卡承担着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的功能,它也是金融业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因为具有一定信用风险而被金融机构取消或关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信用卡业务竞争对手,*呗类产品借助移动支付以其特有方式,让消费场景也更加丰富,商户覆盖更为广阔。尤其是正在成为市场主流消费客群的“95后”以及千禧一代,他们对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更有兴趣,也充满了接受热情。*呗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从申请、审批到使用都在移动终端,对用户的粘性更强,符合他们对手机终端的“依赖”的使用习惯。


而信用卡的申请流程出于对信用风险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则相对繁琐,对用户申请门槛也相对较高,也造成了年轻客群对传统信用卡日渐疏远的趋势。近几年,信用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卡银行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虽然产品从颜值、主题到权益等多方面也比以前更为丰富,然而并没有意识到用户消费习惯出现的巨变,在面对这种变化上缺乏应变的主动性。


信用卡如何回归消费金融C位

如今的信用卡市场早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时代,用户并不缺乏信用卡使用,还可以横向比较各类产品,选择那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实惠、更大附加值的产品,他们比发卡银行对市场上的信用卡产品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信用卡不该坐以待毙,更应该奋起变革,从监管部门“七七新政”的颁布,更是在新时期面对信用卡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监管层通过政策推动其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变革,加速建立新的信用卡业务经营发展思想和理念,强化审慎合规经营,让信用卡业务能重返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C位”。


如今,信用卡业务遭遇到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监管政策,一方面来自于市场,而更大压力是来自于发卡银行业已固化的业务经营思想的束缚。此次监管部门的“七七新政”,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将发卡数量、市场占有率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并且首次提出严格控制睡眠卡比例,就是要用这种“倒逼”手段,让信用卡业务实现自身变革,这是摆在所有发卡银行面前的一次重要的“抉择”。


信用卡会被抛弃,还是会变革

“信用卡被抛弃”可以认定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以*呗类为代表的信贷消费类产品,在很多方面给了信用卡产品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思想。多年来,发卡银行多以粗放式经营理念为核心,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拉新、轻留存”的经营思想严重,忽视对已有客户的精细化经营。


信用卡在消费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个人客群触及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最佳工具。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之一,信用卡业务的消费属性极为明显,对消费场景的依赖性也更强,信用卡用户甚至“无场景不办卡”、“无场景不消费”。


如今的信用卡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信用卡客群以年轻一代为主,作为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客群拥有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由此带动了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这也要求发卡银行要充分挖掘消费者的刚性消费需求,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了若指掌,更要根据银行的信用卡经营策略,赋予产品相应的功能和用户权益,设计出符合年轻客群喜好的产品。


因此,对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银行更应该紧紧抓住信用卡新规的实施契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政策要求,在政策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让信用卡始终秉承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持续围绕国民全方位的消费需求,以消费场景化为出发点回归消费本源,在新时期为用户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消费金融产品,通过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在行业发展中展现自身应有的风采。


延伸阅读:


这张顶级信用卡,圆了我的“游泳梦”


信用卡产品越来越鸡肋?电动单车联名卡或许你还真没见过


靴子落地,信用卡“新规”正式出台


高端信用卡的“好服务”,不仅是态度更是实力


留学生家长如何正确为孩子的信用卡“提额”


这张女性主题信用卡,是如何延续二十年的


市场中的那些信用卡产品,你满意吗?



关注本号,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


近些年,很多年轻人一提到办信用卡,就会以“只用*呗、*条,办信用卡没有什么用”作为拒绝办信用卡的借口。这个问题,在与银行交流信用卡业务存在的困难时也被多次提及,似乎有一种信用卡正在被消费者“抛弃”的趋势。


这种趋势对发卡业务确实形成了强烈冲击,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为银行做培训课程中加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想判断信用卡是否会被市场抛弃这个话题,这就要从“信用卡”与以“*呗”为代表的产品本质问题的角度做一番详细的分析。


信用卡“被抛弃”的是形式,还是本质

众所周知,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小额信贷消费产品,既可以以卡基(卡片)形式进行支付,也可以以账基(绑卡)形式应用于移动支付,而*呗、*条等产品是由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的小额信贷消费产品,只能以账基(绑卡)形式应用于移动支付。无论在产品理念,还是在消费使用方面都与信用卡极其相似,也被市场称为“类信用卡”或“虚拟信用卡”。


既然明确*呗类产品属于“类信用卡”,就可以看到年轻客群乐于选择*呗类产品,说明并没有改变使用小额信贷消费的理念,只是没有选择以“卡”形式呈现的信用卡而已。之所以要从这个角度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对“抛弃信用卡”这个话题从根本上进行准确理解,再来分析信用卡是否被“抛弃”这一话题就更为清晰,从而明确信用卡业务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向。


客观地说,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于年轻客群消费行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对信用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而*呗类产品在申请条件、消费场景、使用流程等诸多方面,在与信用卡市场竞争中的确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对年轻客群来说用户体验更为友好。


移动支付受到市场,尤其是年轻客群的青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扫码支付(虽然很多都是“转账”形式,但是对于普通用户和商户来说,这一点并不重要)已经渗透到各级城市的各类形形色色的商户和网络电商,解决了传统POS机无法触达到的小微商户的盲点。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呗类信贷消费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信用卡的本质是什么

面对如此局面,信用卡难道真的就这样等待被市场抛弃吗?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重新认识一下信用卡的本质。


金融账户本源


“信用卡”首先是银行为客户开设的一个银行账户,由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消费功能,信用卡也就是银行针对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的“卡”式形式,社会中的关于“信用卡被淘汰”的声音,也仅仅是反映了对“卡”式形式变革的呼声,而非对信用消费模式的抛弃。


纵观信用卡70年发展历史,信用卡支付形式从签账、压卡,到POS支付、非接支付,再到无卡支付,卡片材质也从硬纸、塑料,到加入磁条,再到智能卡的变迁,信用卡一直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如今信用卡和支付行业紧紧拥抱新兴技术革命,实现了从使用实体卡的“卡基”支付到不使用实体卡的“账基”支付的转变。


无论采用磁条、芯片,或是NFC、二维码等技术实现更新迭代,对于信用卡也好,*呗类产品也罢,真正离不开的是个人信贷消费这个根基,而*呗类产品只是授信机构不是银行(理论上信用卡的发行必须获得央行授予相关资质)、表现形式没有实体卡而已,在本质上与信用卡则是相同的。


明确细分市场


信用卡走上历史舞台后,特别是早期卡组织面向特定客群推出“金卡”产品后,信用卡变身为银行客户细分的利器。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飞速发展,卡等级的划分更加精细,产品等级也出现明确的定位,包括黑金卡、无限卡、世界卡、钻石卡等高端卡外,还推出白金卡、金卡、普卡等多等级品种,发卡银行和服务系统可以据此为不同卡等级用户提供精准的分类服务项目。


根据消费者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以及特定兴趣或爱好的客群为目标,对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特别是对刚性消费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发行面向细分的“窄众化”客群的主题卡、联名卡产品,赋予与产品相适应的功能和用户权益,以及更的消费场景,以增强获客、提升信用卡活跃度。


全球支付功能


如果没有信用卡,还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全球旅行,那么首先就要到银行兑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这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信用卡则很早就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世界”的梦想,用户只要带上几家印有国际卡组织标记的信用卡,就能实现全球支付功能,即便信用卡在海外盗失,国际卡组织还能提供全球补卡或紧急现金援助服务。信用卡作为全球通用支付工具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


虽然在国内由于移动支付的强大,实体信用卡使用的几率确实不如以前那样频繁了,但是这也仅仅是物理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信用卡作为重要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属性,与此同时,以中国银联推出“无界卡”为代表的卡组织,也在全球进行信用卡数字化升级。同时,信用卡还附加了大量的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的权益服务。


严格金融监管


很多人受到“互联网金融”思潮的影响,偏爱向非银行网贷机构进行借贷,认为流程便捷、额度高、逾期不影响征信等因素的考虑,但是这些非银行网贷产品却可能存在着比银行更高的贷款与逾期成本,以及缺乏相应监管所引发的违法违规的债务催收。


信用卡由于是银行标准的金融产品,无论是产品、利率、授信、风控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与银行产生争议后还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相应投诉。


实体卡与数字化是友,还是敌

信用卡数字化是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实现不以卡基为存在基础的一种形式,也是向移动化、网络化延伸的必要途径。我们不排斥互联网技术对信用卡和支付行业的推动作用,还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种变革。认识到这个问题,再来思考信用卡是否会被抛弃这个话题就应该有了新的视角。


实际上,关于信用卡是否会被“抛弃”的话题,在信用卡王国的美国同样也已经引发争论,日益旺盛的电子支付需求,对美国传统信用卡业务也产生强烈冲击。埃森哲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显示,56%的美国消费者知道手机支付,使用者却不足25%,对于多数美国消费者接受手机支付的速度有多快,是否会因此抛弃信用卡,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但不可置疑的是对手机支付的接受程度呈现上升之势。


信用卡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一是允许消费者快速便利地为商品和服务付款,从而促进商业发展。二是信用卡承担着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的功能,它也是金融业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因为具有一定信用风险而被金融机构取消或关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信用卡业务竞争对手,*呗类产品借助移动支付以其特有方式,让消费场景也更加丰富,商户覆盖更为广阔。尤其是正在成为市场主流消费客群的“95后”以及千禧一代,他们对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更有兴趣,也充满了接受热情。*呗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从申请、审批到使用都在移动终端,对用户的粘性更强,符合他们对手机终端的“依赖”的使用习惯。


而信用卡的申请流程出于对信用风险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则相对繁琐,对用户申请门槛也相对较高,也造成了年轻客群对传统信用卡日渐疏远的趋势。近几年,信用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卡银行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虽然产品从颜值、主题到权益等多方面也比以前更为丰富,然而并没有意识到用户消费习惯出现的巨变,在面对这种变化上缺乏应变的主动性。


信用卡如何回归消费金融C位

如今的信用卡市场早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时代,用户并不缺乏信用卡使用,还可以横向比较各类产品,选择那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实惠、更大附加值的产品,他们比发卡银行对市场上的信用卡产品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信用卡不该坐以待毙,更应该奋起变革,从监管部门“七七新政”的颁布,更是在新时期面对信用卡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监管层通过政策推动其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变革,加速建立新的信用卡业务经营发展思想和理念,强化审慎合规经营,让信用卡业务能重返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C位”。


如今,信用卡业务遭遇到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监管政策,一方面来自于市场,而更大压力是来自于发卡银行业已固化的业务经营思想的束缚。此次监管部门的“七七新政”,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将发卡数量、市场占有率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并且首次提出严格控制睡眠卡比例,就是要用这种“倒逼”手段,让信用卡业务实现自身变革,这是摆在所有发卡银行面前的一次重要的“抉择”。


信用卡会被抛弃,还是会变革

“信用卡被抛弃”可以认定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以*呗类为代表的信贷消费类产品,在很多方面给了信用卡产品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思想。多年来,发卡银行多以粗放式经营理念为核心,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拉新、轻留存”的经营思想严重,忽视对已有客户的精细化经营。


信用卡在消费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个人客群触及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最佳工具。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之一,信用卡业务的消费属性极为明显,对消费场景的依赖性也更强,信用卡用户甚至“无场景不办卡”、“无场景不消费”。


如今的信用卡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信用卡客群以年轻一代为主,作为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客群拥有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由此带动了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这也要求发卡银行要充分挖掘消费者的刚性消费需求,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了若指掌,更要根据银行的信用卡经营策略,赋予产品相应的功能和用户权益,设计出符合年轻客群喜好的产品。


因此,对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银行更应该紧紧抓住信用卡新规的实施契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政策要求,在政策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让信用卡始终秉承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持续围绕国民全方位的消费需求,以消费场景化为出发点回归消费本源,在新时期为用户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消费金融产品,通过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在行业发展中展现自身应有的风采。


延伸阅读:


这张顶级信用卡,圆了我的“游泳梦”


信用卡产品越来越鸡肋?电动单车联名卡或许你还真没见过


靴子落地,信用卡“新规”正式出台


高端信用卡的“好服务”,不仅是态度更是实力


留学生家长如何正确为孩子的信用卡“提额”


这张女性主题信用卡,是如何延续二十年的


市场中的那些信用卡产品,你满意吗?



关注本号,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



商事仲裁中仲裁决定书?商事仲裁裁决书的生效时间

深圳的仲裁机构?深圳的仲裁机构是哪个?

涉外仲裁裁决执行的情形(涉外仲裁裁决执行的情形包括)

仲裁委对仲裁员的监督 仲裁委对仲裁员的监督管理

民事仲裁和劳动仲裁6 劳动争议仲裁和民事仲裁的区别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信用卡是什么概念(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区别)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5534.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0月24日星期三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