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刚刚横空出世的时候可谓风光无限,引得很多人趋之若鹜。然而,如果我们冷静理性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虚拟货币的核心,并不是“货币”,而恰恰还是“虚拟”。
虚拟货币的本质,是在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信息世界的框架下,拼了命想要模拟现实世界,而搞出来的一个在猫与虎之间的四不像的这么一个玩意。
现在咱们就来仔细扒一扒虚拟货币的这个照猫画虎的本质,敬请以后有对虚拟货币投资打算的网友们,在下手投资之前,尤其是想要把自己血汗钱增值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更加冷静地好好想一想。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说白了,就是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东西。东西没法分裂复制,只能实物交割。比如,我有一块钱,想用来从你那里买一个苹果。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我用一张有唯一编号的,有与众不同的各种折痕的,分子原子结构独一无二的纸币,换来了你手机那个同样在世界上找不到与之完全一样的苹果。
尽管我们可以把我付出的这一块钱的货币价值进行抽象,可以将抽象后的一块钱的价值用其他更多的一块钱货币体现,但原来花出去的钱最终还是无法被复制回来。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只能交割但不可复制。
这个情况就与我们人类使用计算机创建的虚拟世界有了本质的区别。构成虚拟世界的基础并不是物质,而是信息。实物不可复制,但信息却完全可以。我可以随意把信息传递给他人,而在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却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对信息的丢失。这个信息甚至完全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文件。比如一个公司新进研发出来的大型软件,就算这个软件有几个G,当我们把他拷贝给他人之后,信息本质的软件就是一个完美的复制。
在最开始的十几年里面,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是有着相对较为清晰的“界限”,然而,随着各种网络支付平台的推出,这个界限已经开始被一点点地打破。以往的那个“我付出一块钱纸币来购买你一个苹果”的模式,通过手机软件连入互联网的扫码行为应该发生了改变。
在我们扫码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信息通信的过程。软件让我们感受到了操作的简单便捷,然而软件之后,也是有一系列的业务处理流程的。
首先,我们,扫码的背景下,是我们交易双方在网上都有自己的账户。账户里面,以信息的形式记录了我们的财产:你自己有多少钱,卖苹果的小哥有多少钱。同时,这里咱们有必要明确指出,除了咱们大家有多少钱之外,信息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于此。咱们的密码也是保存的信息吧。你品,你细品,咱们的账号、密码是掌握在一家公司手机。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你把你的保险柜跟保险柜的钥匙都交给了同一个人一样,除了主观上的信任,以及国法、行业道德等规定,我们自己在这个模式下是没有任何安防能力的。
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告诉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记录信息的机构,提供了我们要花费多少钱的信息,提供我们的密码信息,提供对方的账号信息。
然后,支付支付平台核对我们的账号信息与密码信息是否与他们内部记录的情况一致。通过这个简单审核之后,支付平台仅仅需要将我们自己的信息条目的数值做一个减法,减掉我们花的钱,把新的账户余额信息存入,然后再在对方账号上加上这笔钱。
当软件程序通过网络帮我们处理了这一切的信息的时候,我们享受了便捷,但也同时引入了风险。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建立在中间的交易支付平台绝对公正,绝对正确的前提下的。如果支付平台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被动的被攻击,我们自己无能为力。
在我们传统的现实世界中,自己有一笔钱,如果信不着他人,我们可以动用自己的各种聪明才智把钱藏起来,即使交给银行代理保管,私人保险裤的钥匙也是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的。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说了算。
在这个情况下,就有人想了,能不能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起来一个类似实物这种只能交割的机制,这样,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保存在自己手里的信息,尤其是密码这种敏感信息,是不是就可以像实物一样不被支付平台掌握了。
于是,一个现在看来颇有些大胆,甚至很有野心的程序员,设计出来了“区块链”机制。是的,您没听错,这个“区块链”吧,它说白了也就是一种机制,还谈不上什么技术。
这种机制的理念其实并不复杂。三言两语地概括一下,那就是,咱们的虚拟平台不是信息基础的嘛,那么,咱们就给每个信息行为都编个号,包括信息生成、信息读取、信息复制、信息修改……一切咱们都给唯一的编号之后,只要保证编号的唯一也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规定了。而具体实现起来,为了防止有人打编号的主意,对编号造假,这个程序员对自己的编号还设计出来了一个“自我校验”功能。每个编号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判断真假,您看,这样编号还附加了防伪标签的功能。
想法是不错,不过吧,问题也同时留下来了。
就像当年的火车设计人员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刻我们磁悬浮列车的轨道宽度就是被他们当年牵来的两匹马的屁股定下来一样,一个创新型的理念如果缺乏对历史发展的“驾驭理念”,并留下足够改进的发展空间,那么,这种创新,可能就注定要昙花一现,最终也就沦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取巧。
每件事都给一个唯一的带有防伪功能的编号,这确实能让信息带上一些唯一的属性。但是吧,生成编号本身也是需要计算量的啊,而且编号存储也需要占用空间的吧。虽然编号本身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您想啊,比如,咱们想用编号1来标记咱们用一块钱买苹果的行为,结果,数据库告诉你,编号1已经被用来标记老王用一块钱买香蕉了,那好吧,用编号3,结果又被告知编号3已经标记了老李买鸭梨……费了半天劲结果编号都是别人已经用了的。更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数据库给我们自己编号。那么这就又变回了数据库记录一切信息的状态。
这也就是现在已经有些颓势的“挖矿”行为的情况了。“挖矿”这个词语,充分体现了咱们网民对必须把控的准确性。这个行为在“挖”的过程中,要找到的“矿”就是没有被其他人用过的自带校验的唯一编码。本来现实世界中很简单的一个交易行为,现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区块链”机制下,给出了一个编号就得要“挖矿”,这就是人为引入了麻烦。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物质是可以反复交割的。比如我给卖苹果的小哥的用来买苹果的一块钱,还是这一块钱,卖苹果的小哥可以用它来买馒头。而在现在的区块链机制下,一个编号,记录了买苹果的行为之后,想要去买馒头就必须使用新的编号,原来的标记了买苹果的编号,不能再用了。
人类的行为可是无止境的啊,这是得准备多少编码才够用啊………
不说以后,咱就说现在。
就算是现在编号是咱们自己计算的,那编号还是得存放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里面吧。那么,这个数据库在谁手里,谁就成了这个机制下的老大,是这个机制确立起来的新型信息世界中的“创世神”、“造物主”。
所以你看,区块链机制出现以后,紧接着就是比特币、挖矿等一系列刺激网民参与的各种噱头,说白了,就是要把更多网民吸纳到自己创世的虚拟世界中,成为自己的臣民,以便最终能变成可被自己收割的韭菜。
当然,一个程序员能够想到这么个机制,原本操作各大支付平台的大佬们也不傻。区块链技术确实方兴未艾就埋下来了诸多问题,但架不住这确实有炒作价值,那么好,咱们就一起炒作。你想当你的创世神,你有这个权利我不管,那我也在我原有的世界里面玩造神,你也只能干瞪眼。于是,各大银行推出自己的区块链技术,于是各种虚拟货币普通雨后春笋。
机制本来就有先天问题,现在又加上这么一大堆老牌巨擘一起搅和,这要是能有个清晰明朗的前途那就是奇怪奇葩的大奇迹了。
当然了,也许有些人有两把刷子,或者自认为有两把刷子,趁着热闹来玩一把浑水摸鱼,也确实有捞到一笔的可能性。但是吧,这后面的风险……你品,你细品。
虚拟货币基本知识点汇总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虚拟货币基本知识点汇总 http://www.gdmzwhlytsq.com/bibaike/36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