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本人专著《拯救中国股市》(续2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第十章 中国证券市场新一轮暴跌外因解析
在充分正视内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外部环境持续恶化所形成的巨大压力。
当然,即使我们已经识别这种来自外部的负面效应是否由超级机构人为操纵所致,或者是有诸多铁的事实表明就是“他国”为转嫁自身难以调和的巨大风险而挑起了世界金融和石油战争,也不足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透彻地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将极大地促使我们从根本上把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和百年大计的高度,牢固树立全力以赴维护一个正在崛起的全民族切身利益的信念,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认清我们前行的路途上已经存在、正在形成和不断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切实从我们的灵魂深处、从思想、组织、行动上做好准备,善于和敢于去破解国际诸强用尽心机给我们设计的一个个错综复杂的“龙门阵”、“迷魂阵”。只要深刻认知这种来自外部负面因素之所以对我们形成强势威胁的前因后果,我们将更加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更加便于采取事半功倍的对应措施。纵然他们再怎么拿“经济规律是难以逾越的”说辞掩盖其目的,我们也能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在国与国的经济主体和主权利益的博弈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就已经显露的各种外因归类,大致如下:宏观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继续蔓延和扩散;美元持续甚至更大幅度地贬值,帮助美国不断转嫁着其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庞大外债压力;近邻越南爆发金融危机,股市崩盘,已经表现出向周边其他经济实体扩散的可能;西方各国为抑制次贷危机所注入的上万亿美元,进一步助长了庞大规模的热钱快速流入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使全球流动性泛滥局面愈加失控;超级机构操纵的石油价格直线暴涨,打压中国经济的用心昭然若揭,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全球各个经济体先后陷入通货膨胀的威胁之中。从已经开始恶化的数据看,的确增加了人们对前景的悲观预期。,英国《金融时报》6月27日报道,6月份欧元区率通货膨胀达到4%,比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超出100%。德国和日本的通货膨胀分别达到15年和11年来的最高点。欧洲中央银行也于7月3日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现行的4%提高至4.25%,成为欧洲央行2006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加息。美国五月份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上涨0.4%,成为自去年11月以来的涨幅最大月份。消费者们对市场的未来情况信心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指数显示,美国消费者处于自1980年早期以来对市场最悲观时期,指数从五月份的59.8下跌至六月份的56.4。2008年上半年的全球股市都弥漫着熊市气息,道琼斯指数从13,000点左右跌至11,000点,跌幅为14%,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指跌幅均为13%;法国CAC40指数下跌22%,德国DAX30指数下跌20%,伦敦FTSE100指数下跌14%,俄罗斯MICEX指数下跌8%;亚太股市中: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股市上半年分别下跌21%、11%、12%、12%和15%;菲律宾、印尼、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股市分别下跌32%、21%、14%、10%和10%。同时,身陷次贷危机中心的金融机构继续爆出更大减记数额。高盛公司调降花旗评级,称花旗二季度将再减记资产89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AIG)和美林证券也预测亏损加剧,导致标准普尔500金融指数降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消极因素和悲观数据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造成了负面影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些带有浓重人为色彩的外部因素进一步加深了我们自身内在因素的负面效应,进而在内外负面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催生了一出十分惨烈的暴跌悲剧。细述如下。
全球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明显,中国股市也越来越受到海外股市的影响。全球股市在“2.27”联动下跌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亚太、欧美、拉美和非洲等地股市几乎无一幸免就是一个明显例证。由于这次大跌最先从中国开始,因此,国际上盛行是中国内地股市大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说法。无论这种推断有无事实根据,但中国股市和全球股市的联动敏感度已经大为增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全球经济以及证券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和重大损失。仅就对金融市场而言,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内都已作出了估计,大致在6,000-12,000亿美元之间。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也先后遭受重创。但是,从实际影响看,中国股市成为了遭受损失最为惨重的市场。自次贷危机在2007年10月完全爆发后,中国股市好似完全随着次贷危机亦步亦趋,对美国货币政策、股市和所有经济数据呈现高度敏感状态,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当美国股市下跌,中国A股以数倍于美国股市的跌幅剧烈下挫。美股上涨甚至大涨时,中国A股则原地踏步,静候美股下跌时再作响应。2008年上半年,首当其冲的美国股市和欧洲股市受到的损失远远小于中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从13,000点左右跌至11,000点,跌幅为14%,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指跌幅均为13%;法国CAC40指数下跌22%,德国DAX30指数下跌20%,伦敦FTSE100指数下跌14%,俄罗斯MICEX指数下跌8%。加拿大和巴西股市甚至分别上涨3.8%和3.5%。亚太周边其他股市的跌幅均远远小于中国股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股市2008年上半年分别下跌21%、11%、12%、12%和15%;菲律宾、印尼、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股市分别下跌了32%、21%、14%、10%和10%。而中国沪深股市分别暴跌48%和47%,成为全球仅次于爆发金融危机的越南股市后最差的市场。而美国道琼斯指数即使从去年10月的历史最高点计算,累计跌幅也仅为20%。为什么身处次贷危机漩涡中心的美国股市损失远远小于中国股市?在众多专家学者异口同声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为何对中国股市造成比美国自身更加深重的灾难?除了我们前述所分析的,诸多内在负面因素对中国股市造成影响外,中国股市自身所欠缺的独立自主性、反应实体经济的能力、盲从特征和投资者队伍尤其是机构心里脆弱性等等,在次贷危机面前暴露无遗。这正好给予了那些借助次贷危机刻意做空中国股市的国际投行和机构前所未有的可乘之机。正是这些弱化特征的存在,中国股市在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面前显得弱不禁风,于是在恶意机构的诱导下,由盲从走向盲目跟风,最终彻底走进了热钱和国际投行们设定的伏击圈,进而以牺牲众多中国投资者财富的代价沦为完全受外部投机势力操纵、控制和牟取暴利的工具。
1)次贷危机面前的中美股市表现
美国为严防次贷危机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巨大冲击,自2007年9月开始至2008年4月连续7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5.25%下调至2%,成为2004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从2007年8月份开始降低贴现利率,由6.25%一路下调至2.25%。而中国从2007年开始,为抑制流动性严重过剩和通货膨胀持续上升的势头,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其中:存款准备金率由9%提高到17.5%,为历史最高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52%提高到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由6.39%达到7.47%。面对次贷危机,中美完全逆向操作的货币政策自然对各自国家的股市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表现为:
(1)美国股市的表现。2007年,美国虽身处次贷危机漩涡,但股市表现依旧强劲。道琼斯指数在数次遭遇道指单个交易日暴跌数百点的重创的同时,也连破13,000点、14,000点整数关口,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年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均实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最大,累计达到11.46%,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涨幅分别为7.92%和4.66%。尤其是道琼斯指数表现强劲。7月17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盘中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创出历史新高;7月19日,道指首度站上14,000点整数关口;10月9日创出14164.53点的历史最高收盘纪录;10月11日盘中一举上摸至14,279.96点,再次创出历史最高,并成为2007年的最高点位;年底首度突破并站稳13,000点大关。但是,股市依然多次受到次贷危机不断惊爆出来的负面事件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显著影响。2月27日,受次贷危机渐露苗头以及新兴市场暴跌等因素影响,纽约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盘中一度深跌546点,终盘跌幅仍达416.02点,成为“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3月13日,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致使道指重挫242.66点。6月22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次级抵押贷款投资损失,道指再次出现超过180点的下挫。7至8月份,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不断有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以及金融企业涉足抵押贷款业务败绩累累的消息公布,纽约股市跌声一片。8月16日,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道指一度暴跌343点,至12,455.92点。8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帮助恢复金融市场稳定。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纽约股市当天大幅反弹,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230点。在西方国家央行纷纷介入金融市场实施巨额注资计划后,纽约股市大涨小回一路攀升,并在10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10月下旬,随着花旗、美林(Merrill Lynch)等华尔街巨头相继公布亏损的财务报告,加上房地产持续不景气,美国消费开支受到影响,美国股市在金融类股票领跌之下开始逐级下跌。2008年上半年,道琼斯指数从13,000点左右跌至11,000点关口,跌幅为14%,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指跌幅均为13%。
(2)中国股市的表现。源于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效应开始由负转正,人民币持续升值,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股市形成强力支撑,中国股市转入持续上涨和加快暴涨的行情。上证指数由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23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最大涨幅为513.6%。期间因政策影响出现一次显著暴跌。2007年2月27日,沪深股市遭遇十年来最大跌幅, 沪指跌幅接近9%,深指几乎跌停,800多只个股达到10%跌停限制位,A股市值一日蒸发逾万亿。2007年5月30日,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上浮为3‰ 。上证指数五个交易日由4,335点下跌至3,404点,跌幅21.5%。本次暴跌中,有三分之一的股票连续5个跌停,三分之一股票连续三个跌停,500多家股票下跌超过50%。和美国股市相同,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创出历史高点后,受次贷危机的深刻心理影响,在2007年11月份,上证综指与深成指分别创下了13年以来与11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香港恒生指数创十年最大跌幅。到12月18日再次下探到4812.16点,调整幅度为21.97%,超过了“5·30”的21.47%的调整幅度。2008年上半年,在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的前提下,中国沪深股市分别暴跌48%和47%。而美国道琼斯指数自从去年10月的历史最高点计算,累计跌幅也仅为20%。中国成为了全球跌幅仅次于爆发金融危机的越南股市后最差的市场。
2)金融股的各自表现
(1)美国金融股的表现。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银行类公司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创。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因次贷遭受的损失已达3,083亿美元。但如果按照高盛在2008年年初预计的1.2万亿美元计算,金融机构的报亏之路显然还很漫长。即便按照美联储5,500亿美元的保守估计,损失也远未见底。高盛报告预计,华尔街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二季度可能再度面临90亿美元的亏损,并需要获得更多融资;华尔街第二大投行美林集团二季度也可能面临42亿美元的亏损。受此影响,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股平均跌幅已高达44%。摩根大通跌至35.05美元,为2005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国银行跌至24.59美元,为2001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花旗跌至17.25美元,为9年来的最低点,股价较2006年的高点下挫了69%;美林公司股价较历史高点下挫了66%;雷曼兄弟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74%。
(2)中国金融股的表现。中国银行业虽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但远远不像人们先前忧虑的那样严重。中国银监会2007年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2.6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10.8%;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161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提高拨备,以丰补歉,截至2007年底,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39.2%;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国际水平,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银行业呈现稳健发展局面。(见备注1)2007年,国内11家上市银行(不含3家城市商行)的税前利润总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7.71%,实现净利润2816.32亿元,增幅达62.07%。工商、建设、交通银行的税前利润增幅均超过50%;中型银行增速甚至普遍超过大型银行,其中招行、兴业和中信三家中型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均在120%以上。而且,从中行、工行等2007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给中资银行所造成的损失均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根据年报,截至2007年末,中行所持美国次债账面价值为49.9亿美元,工行12.26亿美元,中行、工行分别为此计提了12.95亿美元和4亿美元的相关减值准备,目前已全部覆盖投资次贷浮亏。而建行2007年中报显示,所持有的次级抵押贷款资产为10.6亿美元。建行认为这部分次级抵押贷款对建行整体盈利影响不大。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投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可能造成的整体损失,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在次债方面的投资会有损失。但是投资所占数量和比例都比较小,能够消化。中国金融机构规模比较大,经营状况也比较好,少量的损失可以承受(见备注2)。同时,2008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继续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预计半年报将实现大幅增长。截至7月6日,已有6家银行刊登业绩预增公告。工商银行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招商银行预计增长100%以上,浦发银行预计同比增长140%以上,中信银行预计同比增长150%以上,深发展预计增长85%至95%,宁波银行预计增长50%至70%(见备注3)。可以预料,银行股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将为全年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在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同样遭受了不亚于美国同行的重大损失。和2007年的高点相比,工商银行下跌50%;中国银行下跌48.3%;建设银行由11.58元跌至5.56元,跌破6.45发行价,累计下跌52%;交通银行由17.08元跌至7.03元,跌破7.9发行价,累计下跌58.85%;招商银行由46.33元跌至20.02元, 下跌56.78%;中信银行12.88元跌至4.92元,跌破5.8元的发行价,下跌61.8%。本轮大跌,银行股市值缩水程度惊人。截止到2008年4月18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共蒸发将近15,575.69亿人民币。尽管如此,三家银行当前总市值仍然都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以1.89万亿人民币总市值高居各金融上市公司之首。如果对19家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企业进行数据对比,中国金融资产市值已经从最高点的115,024.99亿人民币下降到72,031.85亿人民币,将近蒸发4.3万亿元人民币。根据2007年7月23日的统计数据,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以2,540亿美元的市值超过美国花旗银行的2,51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到4月18日,工行市值为18,910.36亿人民币,花旗银行市值为1,317亿美元,合人民币9,219.79亿人民币,大约是工行市值的一半,而相比去年7月23日花旗自己的市值,也蒸发了约1,193亿美元。以去年10月16日股市最高点所对应的股价计算,工行当时市值为25,797.64亿人民币。当前市值比股市最高点时的市值缩水近6,887.28亿人民币,流失市值占到当前市值的36.42%。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统计,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值缩水同样触目惊心。三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国内银行总市值缩水约15,575.69亿人民币。相较股市最高点时的数据,建行、工行、中行自身的市值缩水幅度分别为21.57%、26.70%和31.95%。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市值缩水幅度显得不那么明显。记者计算得出,在H股上市的三家外资银行汇丰控股、恒生银行和渣打集团的当前总市值为22,048.8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806.67亿人民币。按内地大盘达到最高点当日它们总市值为24,228.47亿港元计算,半年来三家外资银行总市值缩水幅度仅为8.996%。
中国金融股的表现,更充分地验证了我们的判断:中国股市严重缺失自主独立性,在抵御风险上,显示出高度的的脆弱性和盲目性。美国股市中的金融股,虽然遭受沉重打击,但是,其他领域如能源、零售业、IT等行业股票,依然走出和自身良好基本面吻合的运行态势,甚至通过补涨抵消了金融类公司对市场的冲击。而中国股市完全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了投资者对全部行业看空、全盘连续杀跌的陋习,导致了惨烈的暴跌和财富蒸发悲剧。这也正是中美股市虽然同样面对次贷危机,而且美国股市最为直接地身陷次贷危机泥潭,但整体表现远远好于中国股市的主要原因。
3)中美股市的历史数据和走势对比
对比中美两国股市的一些重要数据和近期的走势,对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股市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1)道指、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上的最大单日跌幅(分别按百分比和点数计算):
道琼斯指数
日期 | 百分比 | 日期 | 点数 |
1987.10.19 | 22.6% | 2001.09.17 | 684.81 |
1929.10.28 | 12.8% | 2000.04.14 | 617.78 |
1929.10.29 | 11.7% | 1997.10.27 | 554.26 |
1929.11.06 | 9.9% | 1998.08.31 | 512.61 |
1932.08.12 | 8.4% | 1987.10.19 | 508.00 |
标准普尔500指数
日期 | 百分比 | 日期 | 点数 |
1987.10.19 | 20.5% | 2000.04.14 | 83.95 |
1935.03.18 | 10.1% | 1998.08.31 | 69.86 |
1935.04.16 | 10.0% | 1997.10.27 | 64.85 |
1946.09.03 | 9.9% | 1987.10.19 | 57.86 |
1937.10.18 | 9.3% | 2000.01.04 | 55.80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日期 | 百分比 | 日期 | 点数 |
1987.10.19 | 11.4% | 2000.04.14 | 355.49 |
2000.04.14 | 9.7% | 2000.04.03 | 349.15 |
1987.10.20 | 9.0% | 2000.04.12 | 286.27 |
1987.10.26 | 9.0% | 2000.04.10 | 258.25 |
1998.08.31 | 8.6% | 2000.01.04 | 229.46 |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三大股指历史走势统计得出
(2)中国沪深两市实施涨跌幅限制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沪市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前10名)
日期 | 收盘 | 成交金额 (亿元) | 下跌点数 | 跌幅(%) |
1996.12.16 | 1000.02 | 13.78 | -110.01 | -9.91 |
1996.12.17 | 905.57 | 124.35 | -94.95 | -944 |
2007.02.27 | 2771.79 | 1292.12 | -268.81 | -8.84 |
1997.05.22 | 1235.22 | 87.22 | -119.66 | -8.83 |
1998.08.17 | 1070.41 | 36.57 | -97.62 | -8.36 |
2007.06.04 | 3670.40 | 1489.5 | -330.34 | -8.26 |
2008.06.10 | 3072.33 | 624.16 | -257.34 | -7.72 |
1999.07.01 | 1560.79 | 268.48 | -128.64 | -7.61 |
2008.01.22 | 4559.75 | 1557.59 | -354.69 | -7.22 |
1997.05.16 | 1315.92 | 127.67 | -101.75 | -7.18 |
深市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前10名)
日期 | 收盘 | 成交金额(亿元) | 下跌 点数 | 跌幅(%) |
1996.12.16 | 3776.17 | 7.35 | -423.4 | -10.08 |
1996.12.17 | 3398.90 | 30.01 | -377.27 | -9.99 |
2007.02.27 | 7790.82 | 172.54 | -797.88 | -9.29 |
1997.05.16 | 5125 | 124.01 | -495.62 | -8.82 |
1997.05.22 | 4788.88 | 87.75 | -453.72 | -8.65 |
2008.06.10 | 10765.92 | 294.85 | -1012.1 | -8.25 |
1997.07.07 | 4269.27 | 50.37 | -372.62 | -8.03 |
2007.06.04 | 11468.46 | 772.02 | -964.21 | -7.76 |
2007.01.31 | 7632.94 | 136.00 | -629.4 | -7.62 |
2008.01.22 | 15995.85 | 803.87 | -1215.1 | -7.06 |
数据来源:根据沪深两市历史走势图统计得出
(3)次贷危机以来中美股市的走势对比 :美股三大指数一年来的走势(截至2008年7月10日)
美股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一年来的走势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一年来的走势
美股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年来的走势
上证指数和美国三大股指一年来的走势对比
由上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美国股市再没有出现过单日超过“9.11”的暴跌,而中国沪深两市依然有将近50%的单日最大跌幅处在这一时段,始终处于暴涨暴跌的紊乱状态。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股市虽身处旋涡中心,但依然比中国股市走势稳健,振幅在25%以内,而中国三大指数的振幅均达到了90%。这更加说明中国股市仍然高度受制于多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总体比较得出结论,美国股市更加具备自主性、独立性和很强的抵御风险的抗压能力。
实际上,华尔街的金融“巨擎”们见钱眼开、屡屡违规的事件常见报端。2008年1月1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援引一份由三位欧洲金融学教授完成的《投行企业内控的“灰色地带”》的报告,披露了华尔街投行涉嫌利用重大并购消息非法获益的屡屡违规行为。该报告共统计了1984年至2003年期间超过1600宗美国企业并购交易。结果发现,在一宗典型的重大企业并购交易宣布之前一个季度,为该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的投行往往会较其他投行提早买入这家企业的股票。而且,在这段时间,涉及交易的投行买入相关企业股票的数量和频次明显要超过那些事前不知情的投行。华尔街日报列举的例子证实:在去年春季,摩根大通旗下的两个投行分支机构开始持续买入一家名为RCC的美国电信服务商的股票,截至去年6月底,这两家分支机构已累计持有RCC公司2.4%的股票,而此前RCC的名字却从未出现在两家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到了2007年7月30日,RCC股价飙升34%,当日该公司宣布已被电信巨头韦里孙无线收购。相关并购谈判自去年5月初就已开始,而韦里孙无线的并购顾问恰恰是摩根大通。报告的作者之一西蒙诺夫表示,尽管这些统计并不能证明一定存在违规行为,但基于这样明显事实得出的“最合理解释”,就是相关投行是基于内幕消息在从事交易。华尔街日报称,通过审查以往的股权和交易记录发现,在数十起案例中,投行在为公司提供并购咨询时似乎买入了目标并购企业的股票,而牵涉的都是大型投行,包括瑞士信贷、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就美林证券涉嫌在自身经手的重大并购交易前先行大量建仓相关股票为公司牟取不当获益展开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一桩个案展开,即美林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对其客户富达投资基金公司的买卖指令处理。SEC怀疑,美林的员工可能在收到富达投资的买卖指令之后,抢先帮助美林公司自身的账户从事相关操作,其中的一些交易员已经从美林离职。2007年年底,SEC和美国司法部就已经宣布了对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多位前职员的处罚,这些人涉嫌从事内幕交易。2007年1月,由于怀疑存在违规交易,SEC向数十家华尔街投行搜集了2006年9月份的交易资料。去年3月,SEC还以涉嫌从事内幕交易为由指控了多达14位华尔街专业人士,涉案金额高达1500万美元。上述人士涉嫌利用秘密会议、手机、密码以及现金回扣等方式掩盖其非法行径,在评级调整和企业并购消息前利用窃取的信息进行交易(见备注4)。
国际投行针对中国股市屡屡放出利空进行打击的事件也早已不是新闻。2008年1月,美国花旗银行预测,作为“去年世界表现最佳”的中国资本市场,2008年将成为“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沪深股市的确以实际行动验证了花旗的能掐会算,虽然花旗不能把握自己在次贷危机中的命运;但是,在诋毁的同时,1月27日,花旗就与中国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共同设立证券合资公司,并申请持有合资公司33%最高可持股比例。而且是由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出席签约仪式,足见其相当重视。此前,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施瑞德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强劲,花旗在中国发展的投资战略不会改变。次贷危机对花旗中国的业务扩张计划没有影响。”实际上,花旗是在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介入最深者,先有入住浦发银行与广发银行,现在又涉足券商,如果不是为了追逐人民币资产的升值利益,又该作何种解释?!其骨子里的真切想法,无非是希望中国市场能够持续“假熊”,在他们度过资金调动最困难的时期后再转身杀入几近崩溃的中国股市,在大量捡起廉价筹码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还能落下一世英名。
同样,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欧文也发出如此宣示:尽管自去年10月16日中国股指飙升至6000点以上的高位后已经下滑了18%,但“现在的市值水平仍然太高了”,“这只是中国牛市最新的一次阵痛,我们还会继续看到股指的大幅下跌”。跌到哪儿是个头?也许再下跌18%?不错,市场主动应验了他的预测,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我们仅仅以溢价10%左右的水平吸引国际投行们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去把对方溢价500%甚至1200%的资产揽入怀中,甚至坦诚地向对方说这种溢价非常合理。中信证券和美国贝尔斯登投行在2007年10月22日达成的中信证券以10亿美元的代价认购贝尔斯登6.6%股份的协议,如果不是对方过早地暴露出次贷危机的损失,其结果可想而知。不知中信是否依然处在惊魂惶恐之中?!
备注:
1.数据引自银监会网站资料和2008年5月1日《金融时报》
2.见2008年5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5版报道,作者王荇芃/吉倩
3.数据引自各公司公开资料和公告
4.详见2008年1月15日《上海证券报》文章:《美林卷入内幕交易华尔街再掀打假潮》,作者:朱周良
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目标的两个层次是什么)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07年金融危机(07年金融危机房价大跌,黄金涨了吗)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7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