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地方金融论坛(金融业论坛)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7-22 12:54:05
  • 0
  • 小付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6月8日到9日在上海举行,作为国内权威的金融论坛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金融高端对话平台,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也是全国两会宣布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首次同时在公开平台集体发声。金融监管有何新变化?金融如何高质量发展?人民币金融资产有何动向?透过主要监管部门的“声音”,释放出众多积极信号。


初心:坚定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历史交汇期。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家精神、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易会满介绍,近年中国证监会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上市企业中占比超过7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批先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就如何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监管机构也列出了众多方向。李云泽在演讲中表示,将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改进对外贸易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易会满也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和私募股权的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


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守住风险底线

金融和风险相伴相生。“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是监管部门的永恒主题。“近期国际银行业接连发生风险事件,虽然对我国直接冲击很小,但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李云泽在会上表示,要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

“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李云泽表示,将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同时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无缝对接协调。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金融监管体制和职能分工,突出将所有金融活动依法纳入监管。”易会满在会上表示,将主动适应资本市场新形势、新特点,推动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与时俱进,提高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于监管,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监管体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李云泽也表示,将以自身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改进作风,用铁肩膀挑起监管重担。持续优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切实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路径:改革、开放“两加强”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钥匙,金融领域亦如此。陆家嘴论坛上,主要监管部门也再次强调了“必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李云泽在会上说,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李云泽介绍,将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

此前我国推出了多项开放举措,比如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门槛等。“我们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李云泽说。

易会满在会上也表示,将继续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扎实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工作,加强与香港市场的务实合作,拓展优化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格局。同时,坚持风险防控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不断完善看得清、管得住的机制安排,扎实推进常态化、可持续的跨境监管执法合作。


新动力:绿色金融已走在前列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复苏的新动力。而在金融体系适配上,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事实上已走在前列。“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易纲介绍,人民银行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在易纲看来,绿色金融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降低绿色溢价的两大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此前不少机构测算,要实现“双碳目标”,国内市场所需资金量就高达数百万亿元,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是关键。“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易纲表示。


新引力:人民币资产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近年来随着欧美进入加息周期,海外市场动荡不断,未来人民币资产是否会受影响?“2023年初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总体是上修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凸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彰显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李云泽也表示。

历史上,每当美国金融条件收紧时,一些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往往就会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甚至爆发金融危机。潘功胜认为,2022年,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由历史极端低位上升,收紧程度和速度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但本轮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

他分析,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应对资本流出的缓冲垫更厚,另一方面,许多新兴经济体央行抢在美联储之前启动加息周期,赢得了主动。此外,商品出口型新兴经济体也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提振。

在他看来,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指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中小银行风险问题推升避险情绪、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的推动下走强,叠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汇率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潘功胜认为。






来源:新华财经


bitget交易所最新下载,bitget移动端应用持续优化的用户体验

金融发展路径(金融发展路径是什么)

潍坊金融控股集团(潍坊金融控股集团招聘信息)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影响)

金融e家下载(金融e家怎么用)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方金融论坛(金融业论坛)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9637.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8月07日星期六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