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物业管理合同

余金金融(余金金个人资料)

  • 物业管理合同
  • 2023-07-20 02:45:07
  • 0
  • 小付

来源:河南日报网

制图 王伟宾

文:徐春燕

河南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在岁月磨砺中几经辉煌和沧桑。明清时期,昔日的大都名城日渐低调,商业市镇的突飞猛进为城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如今这些古镇至少已有四五百年历史,它们如珍珠般散落在中原大地上,虽然数量不少,但因含蓄内敛,人们大多对其知之有限。

为探访这些古镇,我满怀好奇与期待,多次驱车行驶在中原大地,游走于街头巷尾,希望能够与它们相遇相知,透过那古朴凝重的外衣,探寻烟花璀璨后的痕迹。翻开尘封的书页,梳理当年那些小镇的繁华记忆。

历史视野中的中原商业古镇

朱仙镇大关帝庙 谭豫增摄

◎贾鲁河疏浚朱仙镇崛起

朱仙镇毗邻开封,宋代是军事重镇。跟随岳飞北伐的英雄大概不会想到,这个他们曾为之浴血奋战之地,几百年后能够在商业领域大放光芒,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朱仙镇的崛起源于贾鲁河的疏浚畅流。明代嘉靖年间,政府疏通贾鲁河,以此沟通河南与江淮水道,江淮物资可以经由长江入淮,溯贾鲁河北上进入华北各地。作为南北水陆转运中枢,开封唯一的货物转运码头,朱仙镇由此崛起。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秋,朱仙镇的商人和百姓在今古运粮河西岸修建了岳飞庙。半个世纪后的嘉靖十年(1531年),在朱仙镇经营的赛氏家族(阿拉伯人后裔)以及被称作“马客”的,以陕西人为代表的穆斯林商人,又在镇东南隅老虎洞街集资扩建了清真寺。两者都是寄托人们信仰的载体。明代岳飞庙,现在仍有部分建筑留存。始建于明代的这座清真寺,历代有复修,现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入清之后,朱仙镇商人又合资修建了两座关帝庙。关帝庙又称为“商业会馆”,除了信仰功能外,它还有商业功能,是商人联谊乡情、规划行情、集议发表及同业交易的场所。如今,位于岳飞庙旁的大关帝庙留存部分建筑。通过对庙中现存碑刻的整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关帝庙扩建重建轨迹清晰可见: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新建山门戏台,参与商号400余家,集资259两,平均每家0.64两;雍正十一年(1733年),参与340余家,集资860两,平均每家2.5两;乾隆四十年(1775年),参与商号17家,集资2380两,平均每家140两。从康熙三十二年到乾隆四十年不足百年间,商号平均捐款额从每家0.64两上升到每家140两,几乎增加了218倍,实力增长之快令人瞩目。印证了此地商户云集,经济发展迅速的史实。

碑刻还透露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当年朱仙镇手工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如皮房、毡帽作坊、羊毛商号、丝茧行、门神作坊、炮行等一应俱全,皮毛业和版画业在全国深具影响。乾隆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步入兴盛,从捐款情况看,经营版画的商户总数量不及皮房,但捐款总额是后者的17倍,由此能够推测木版年画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产品销售行情好销量高,工匠收入在各行业中也属于佼佼者。

◎万里茶道上的“天下第一店”

赊店镇,清代也称赊旗店,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东缘。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名气极响亮,“天下第一店”的头衔熠熠生辉。它从清康熙年间兴起,十九世纪初衰落,它200余年商业发展的历程,是后世研究中原商业城镇兴衰的重要标本。

“赊旗”这个名字最早见诸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刻的《南阳府志》,此前名不见经传。清人衷干在《茶市杂咏》中有“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再销关外”的记述,这里的“西客”即晋商,提到的这条商路,就是17世纪由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赊旗是这条商路上的重要一环。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商人们从福建武夷山出发,将采买的茶叶车拉肩扛运至江西河口镇,通过水运,经湖南鄱阳湖、湖北汉口,溯汉水到达襄樊,经唐白河、唐河水道北上到达赊旗。此后改陆运北行,抵黄河渡口孟津,然后茶商或西行进入西北边疆,或进入山西,一部分茶商“走西口”进入归化(呼和浩特),一部分则走国际路线,通过张家口迤逦向北,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

悠悠唐河水,为赊旗送来了无尽的财富。当年赊旗店的后河码头处,清代此地有青石铺就下货台,还有层层石阶通到岸上,岸边形成老河街,是赊旗店最先繁盛之地。现在这段河道已断流,码头处已成一片旷地。

立于此处,遥想三四百年前赊旗北走汴洛,南船北马的忙碌景象:码头上常年堆着山一样多的货物,最盛时卸货船只数百艘,在河里排了数里长。商人议价声和船工号子声彼此交织,让人感叹“拉不完的赊旗店”。

明清赊旗店之富庶,矗立在永庆街与庙山街交汇处的山陕会馆是忠实见证。

称得起“天下第一”的这座山陕会馆,缘自当年商人的一个“豪”字,既有“豪情万丈”,也少不了“豪掷千金”。

乾隆时期,山陕会馆迎来了最豪奢的一次重建扩建。它一开始定下了精益求精的基调,木材从湖北泛江河水运而来,选用工匠都是百里挑一。整修工期花了136年,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建成后的会馆,春秋楼、大殿、两廊、厢房、悬鉴楼、琉璃照壁、铁旗杆等一应俱全,春秋楼高30余米,有三重檐歇山琉璃顶,恢弘壮丽,当地有“赊旗有个春秋楼,半截插进天里头”的民谣。《南阳社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记》也霸气地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基本完工之时,银钱仍有“三千余金”,山陕庙“壮丽不可有加”,商人们又“不可析金以入私橐”,钱多到没地儿花,重金打造了门口那对高耸入云的铁旗杆。赊旗店商人平日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但建会馆时挥金如土、不计成本,让人大开眼界之余,实力也让人叹服。

能见证赊旗店之富庶的,还有瓷器街。瓷器街形成于清顺治康熙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古街仅有300多米长,云集着厘金局、票号、镖局等见证晚清金融业发展的机构。

厘金局是清政府在南阳设置的税收机构,全河南只有三家,另外两处在陕州和开封,和赊旗不是一个级别。据清宫档案显示,河南厘金自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起抽,到年底仅九个月时间,河南三局共征缴税银6万余两,赊旗占了半数。赊旗的厘税额等于开封和陕州之和。光绪《南阳县志》也有赊旗“市岁税常巨万”的记载,可见清末赊旗地殷民富,全省首屈一指。

赊旗店有大量商铺商家,镖局也是刚需。瓷器街上有一家广盛镖局,由山西祁县武术名家戴二闾所创,他武功高强,讲究信义,运镖安全性高,业内有“华中第一镖局”的赞誉。

瓷器街上还有多家票号。票号是集存款、放款、汇兑业务于一身的私人金融机构,功能类似于今天的银行。中国最早票号是道光三年(1823年)山西商人成立的“日升昌”。道光六年(1826年),与日升昌齐名的蔚盛长票号在瓷器街设立第一家分号,这也是中原第一家票号。蔚盛长票号可在北京、天津等30余地汇兑,覆盖半个中国。次年,又在相邻的关帝庙街设立蔚升厚分号。此后,赊旗店又出现了十余家票号。弹丸之地,一时间票号密布,后人戏称它为清代的“中原华尔街”。

历史视野中的中原商业古镇

荆紫关平浪宫耿亚伟摄

◎丹江流淌着荆紫关的繁华

荆紫关是淅川西北的一座小镇。淅川自古为山川阻塞、车马难行之地,但荆紫关能在明清时期成为水陆绾毂、商贾辐辏的商业重镇,凭借的是丹江水运。

丹江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鄂西北绵绵起伏的山峦之中,它发源于陕西商州西北、秦岭东南,流经商州、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入河南境,过荆紫关,经湖北老河口汇入汉江。战国时期丹江已通航,唐安史之乱后,因江淮交通受阻,这里一度成为江南物资运抵京师长安的黄金水道。明代,丹江水运发展很快,荆紫关成为“康衢数里,巨室千家”的大镇。清代,荆紫关是淅川方圆百里的贸易总汇,繁盛“甲于全境”。荆紫关现存的明清古街和部分古建,为我们想象它当年的繁华,提供了依据。

荆紫关明清古街绵延2.5公里,地面由平整光洁的青石铺就,700多家商铺分立两侧。建筑均系砖木结构,前铺后院格局,院落狭窄,两侧厢房对称。铺面是上下两层,白墙灰瓦,飞檐翘壁,临街房两侧前坡上部建有一米多高、两米来长马头墙,失火时可以阻隔蔓延的火势,这些都是徽派建筑风格的体现。临街大门一律由黑漆厚重的木板钉成,住户们统一昼开夜闭。诸多细节反映了当时商人经营遵守一定之规,使得当年荆紫关商贸和谐有序。

相关资料记载,荆紫关繁盛之时,商人成立了八大帮会,均建有会馆。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有平浪宫、山陕会馆、湖广商人所建的禹王宫、江西商人所建的万寿宫、河南会馆,保存最好的是平浪宫,它也是小镇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建筑。

平浪宫位于明清古街南段,取“风平浪静”之意,明朝崇祯年间,由船工和商人组建的船帮集资兴建而成,船帮经济实力强,平浪宫建得高大雄伟,装饰精美。它坐东朝西,面望丹江,占地873平方米。院落分前、中、后三进,建筑均为硬山式,正脊垂脊上有砖雕。院前设钟楼、鼓楼,木质灰顶四角攒尖三檐叠起。钟楼鼓楼顶部竖有避雷铁叉,嵌有“风调”“雨顺”字样。平浪宫供奉的是水神杨泗将军。这座平浪宫,是“国保”,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杨泗爷神庙。

山陕会馆位于古街东侧,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建筑齐全,局部保留精致的石雕和木雕,基址占地4000平方米,是平浪宫面积的近五倍。可见当年山陕商帮实力不亚于船帮。

依据会馆内一通清道光重修碑刻的记载,当年参与修建会馆的商户约计千家。由此推测荆紫关商户总数至少千家之上。千余家商户的荆紫关,绝对是当年名副其实的商业大镇。

◎古镇兴衰皆源于水

朱仙镇、赊旗镇、荆紫关镇这三座商业古镇的兴起,均源于水运交通优势,后来的衰落也都与水运的衰落、火车代替船舶成为最便利的长途运输工具息息相关。这种城镇与河流同呼吸共命运的例子,在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古镇中比比皆是。

陈州的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最初只是沙河南岸的自然墟集,贾鲁河疏浚后,作为沙河、颍河、贾鲁河的交汇之所,周家口成为中原与江南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据《县志》记载,明代后期这里居民不过百家,清初已可称“巨镇”,乾隆时期是“水陆交汇之乡,财货堆积之薮”,俨然“豫省一大都会”。清末京汉铁路通车,令它丧失了豫南水陆联运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周家口经济一蹶不振。

与之类似的还有裕州的北舞渡(今舞阳县北25公里的沙河南岸北舞渡镇),地处汝水之岸,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南连荆楚,北通郑汴,曾有“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等赞誉。同样因为京汉铁路的通车,水路优势的丧失,境内商氓纷纷东移到了漯河,北舞渡商业日渐衰落。此外,滑县的道口镇,唐河县的源潭镇,河内(今沁阳)的清化镇等均是如此。

交通对于城镇的发展举足轻重,古镇在繁荣过后纷纷复归于平淡的过往,也提示我们交通发达固然可以带动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的进步,但对交通的过度依赖,也很容易造成支撑城镇持续稳定发展的手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优势不能互补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作用下,小镇经济虽然繁华,但资本却牢牢掌控在商人手中,再加上河南本地商帮数量不多、实力不强,使得中原交通优势一旦失去,商人纷纷撤离,出现“200年的繁荣商业没有改变当地面貌”的局面,因此区域产业统筹规划至关重要。

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兴镇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明清商业古镇又纷纷回到人们的视野。

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仙镇尝试对木版年画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将旅游与木版年画紧密结合,目前木版年画已成为支撑古镇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赊店镇清代商业遗存保留完好,2007年,赊店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荆紫关镇地跨三省,号称“游千年古关古街古镇、看三省民俗民风民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招牌令它熠熠生辉。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成为河南明清古镇的发展方向。不久的将来,这些有厚重历史文化助力的古镇,将会在经济上迎来再次腾飞。

本文刊发于河南日报2020年3月13日九版

历史视野中的中原商业古镇

余金金融(余金金个人资料)

1缅币等于多少人民币(1万缅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1万披索等于多少人民币(10000比索多少人民币)

1460/商人被纪委立案会通知家人吗(商人被纪检带走会怎样)

行贿政府官员商人如何量刑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余金金融(余金金个人资料)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761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1年10月30日星期四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