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 张宏伟
地方金融如何通过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市场主体的作用,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双循环格局之中,推动内、外循环?这成为日前在陕西杨凌高新示范区举行的全国地方金融二十四次论坛(2020)年会热议的话题。年会由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秦农银行、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时报主办,杨凌示范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丝绸之路农商银行联盟承办。会议以双循环格局下地方金融发展为主题,重点研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双循环格局下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乡村振兴与数字金融等内容。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中纪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组原组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王华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子强,杨凌高新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苏虎超,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东林,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毛亚社、广西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梁志军等省级联社及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农业发展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行业协会、金融科技公司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会上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分别与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时报、陕西省农业担保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中国地方金融2020发展报告》;表彰了十佳支持三农小微银行及优秀论文;会议确定2021年地方金融二十五次论坛年会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市举办,嘉兴银行承办;第十二届农商银行董事长联席会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举办,江门农商银行承办。
认识新格局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做了书面讲话。他指出,地方金融支持“双循环”,要有高定位、大思路。各级党政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支持地方金融的发展能力建设,为地方金融提供开明、开放的市场化、法治化、可持续经营环境,让地方金融大胆、主动积极开展双循环服务。地方金融首先要以推动消费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金融消费,以增加投资需求。以金融强化要素循环,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通过新模式营造新型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进一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提升。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产业,提高供给,改善需求,鼓励消费,减缓消费忧虑。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扩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其次,地方金融要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消费链,大数据、大流通促经济要素与企业和市场的互通循环,构建供应链金融,实现要素配置在产业链、企业建在产业链、技术创在产业链、金融聚在产业链、人民富在产业链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陈宗兴说,地方金融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改革发展的新目标。要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和中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与金融合作。要主动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将地方金融经营发展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有机结合,积极运用金融手段与金融工具促进地方经济目标实现。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分析与了解经济双循环对地方金融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改进地方金融业务流程、产品供给结构。地方金融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强内循环,成为经济双循环的血脉神经。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致辞时指出: 习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一直以来,我们杨凌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坚持把金融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整合金融工具,改进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率先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农村两全抵押贷款等创新性金融服务,为有效的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短缺难题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今年,我们又成功获批国家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展出试点城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提升,全国地方金融二十四次论坛年会作为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金融盛会,在指导各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地方金融做大做强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切实运用好本次论坛的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区+自贸片区+上合基地这样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大金融创新、积极探索农业金融、农业科技+金融这样的新模式,为双循环格局下的地方金融发展贡献我们的杨凌方案。我们将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讲话指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西汉时期,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构建起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正式挂牌运行,陕西在新时代再次迎来了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在第27届杨凌农高会召开之际,举行全国地方金融第二十四次论坛(2020)年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年会成功举办23年以来,为全国地方金融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对金融体制改革、地方金融生存发展与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金融论坛年会在农科城杨凌举办,对陕西,特别是杨凌地方金融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衷心的希望地方金融机构以本次年会为契机,在积极吸收、借鉴和充分利用论坛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勇担陕西社会地方经济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使命,为陕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注入更加强劲的力量。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管理局局长苏虎超介绍说,近年来,陕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包括银行信贷、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各类基金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陕西金融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调研全国13个金融科技试点,8个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创新的试点,6个全国跨界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西安银行成为西北地区首家A股上市的城商行,实现了全省涉农金融全覆盖。
--中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原组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王华庆说,双循环战略需要建立更市场化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目前,已经实现了贷款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但货币市场和贷款市场出现了双轨制。2019年对LPA银行贷款报价体系进行了修改,由人民银行中期贷款利率引导LPA,使LPA成为贷款基准利率。市场有两种利率,一种是市场基准利率,一种是央行政策利率,基准利率是各金融实体和金融市场要对标的利率。LPA是贷款市场所对标的利率,分为一年期到五年期,现在需要进一步完善。
王华庆指出,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传统数量型政策调控工具效率不断下降,价格型调控才能使市场真正透明公开。经济主体目前更适应价格型调控,特别是LIBOR改革实现并轨以后,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进一步上升。价格型调控需要逐步培育确立我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以管理和引导市场预期,该利率必须是金融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利率。从国外情况来看,使用短期利率足以调控整个利率体系。
王华庆认为,我国可以采取共识机制决定政策利率。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看,采用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更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阐述了对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他说,我国经济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都面临着外需形势的变化,短期看当然是新冠疫情冲击和影响,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目前危机超出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支撑新发展格局,实际现在已经是国内大循环做主体了。尽管国际循环从数据来看占比不大,但是起的作用还是主要的,是第一推动力,第一驱动力来自于哪里决定了在循环中的地位。从供给端看,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来源于国外,产业链布局受跨国公司支配。如果没有外部的源头,内需不会产生。尽管内需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循环第一推动力还是来自国际循环,因此首先要建立国内循环为主导的格局。金融支持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支持创新,创新是驱动力,国内循环为主导就要主动寻找驱动力。要支持推进城市化,发展普惠金融。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阐述了他对深化农信系统改革的思考。他说,要在上一轮改革基础上再深化改革,通过建立有形有神的公司治理机制,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独立自主经营的农村商业银行。他说,上一轮农信社改革,通过花钱买机制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信社缺的是好机制,投入再多的资金没有良好的机制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决战脱贫攻坚,农村和县域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农村市场化的主体从传统农户逐步过渡到新型的农村金融主体,金融服务需求转变为生产型的融资服务和改善型的消费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市场,改革的核心是建立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机制。五部委发布的乡村振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信社系统公司治理机制。立足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培养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能力。农村信用社改革重中之重是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主要是维护出资人作为股东的合法权利,包括真正参与管理的权利,把农信社真正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银行,以增强社会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信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邹菊方阐述了在双循环格局下,如何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的问题。他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双循环格局的形成,这是我们的任务。怎么推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一个解决办法。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工具,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具有特殊作用。我们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但风险较高,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较多,金融供给不足的领域,给予支持,逐步引导商业机构和社会资本逐步进入。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比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一些收益低、期限长、缺少稳定资金流的项目,通过政策性支持尽快去短板。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坚持以大局危重,坚持顶住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重要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增加有效投资,帮助稳定增长、稳定预期。
--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东林认为,地方金融要充分认识“双循环”的内涵和外延,调整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一是要高度重视对三个“预期”稳定的研究和把握。地方金融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发展预期稳定问题、政策预期稳定问题和制度预期稳定问题。地方金融机构对发展预期把控有一定难度,因为自身发展的预期往往与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比如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金融面临的最大冲击还是政策预期和制度预期不稳定问题。这不仅需要地方金融增强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也需要有关部门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要搞好政策与制度安排的跨界认同。政府各部门尤其是有权部门,对地方金融具有多种制约性和监管权力,比方中小银行,扩股增资引进资本、开发新产品、抵押贷款、存贷款利率定价等,理论和实际是具有很大差距的。从实际工作中应提倡持股企业用本行持有的股份作质押,持有的股权在本行,贷款风险完全可控,还可减轻贷前贷中和贷后的诸多工作量,只要做到定价公平、质押比例合理,同样是在银行贷款为什么就不行呢?但跨界认识和观感可能又不完全同步。三是要千方百计改善地方金融机构的营商环境。中央三令五申要全力改善营商环境,但少有人研究地方金融机构的营商环境,而地方金融机构的营商环境恰恰是地方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金融机构的营商环境面临很多挑战,一是要面对多重领导和监管交叉覆盖,比方说在银行系统内部强调市场性、专业性、发展性、盈利性,但一些市场化、盈利化、专业化的操作可能与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要求又不完全一致,从不同角度看,甚至可能视作违规。四是地方金融机构要搞好金融知识跨界宣传。尽管地方金融属于特殊行业,但行业制度、行业规则需要跨界认同,如金融企业必须有资本运作,也必须有业务创新,如果中小银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认识到对跨界的冲击,就可能带来很多制约和麻烦。中小银行的专业性、市场性、发展性、盈利性与政策、制度、指引、法律的不断完善性,监管和有权部门的指导性、监管性、法律执行的差异性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五是要千方百计缩小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环境差异下的地方金融经营效率。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的,我们要承认差距、正视差距,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服务本地,开展特色化、差异化业务,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说,在内循环格局中要解决一个问题,地方经济不能画地为牢。如果大而全、小而全,市场就不能发育。怎么形成地方经济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分工市场深化细化是我们要做的文章。地方金融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金融怎么支持贸易流通发展?需要认真思考。地方金融需发展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在内循环格局中,通过这些金融形式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把握新机遇
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毛亚社谈了新格局下地方金融发展的新任务、新机遇。他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特别是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力度将更加扩大,外资参与国内金融企业的力度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金融发展有五大机遇:国家战略机遇,区域战略机遇,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创新突破发展机遇,内需再造机遇。地方金融要积极对接机遇。结合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总要求,不断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层次性。畅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手段,不断降低融资成本,给不同的群体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普惠性金融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遇,目前国内另一个重头戏投资也亟待升级,从过去传统的铁公基转向新基建,地方金融要参与这7大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高铁、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方面,需从信贷、投行、PPP等多种模式参与其中,在资本市场要通过发债、基金、ABS、ABN等多种融资手段配套。
秦农银行董事长李彬发言时说, 第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正确处理好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农商银行在后疫情时期把握好双循环经济体系内发展质量效益和规模、稳定增长的市值与短期盈利、国内市场内循环与国际化经营外循环等重大关系;把握好精细化、专业化能力提升与综合化、多元化经营拓展的关系;把握好金融专业人才、金融科技专才、管理人才、战略性人才的优化配置关系;把握好金融强监管和国际化经营风险急剧上升背景下的依法合规经营与金融产品、服务、管理、科技等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二,践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第三,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农村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构建适应新型农村产业链、消费链的金融新业态,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线上化、平台化、场景化,以快速适应“双循环”格局对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第四,顺应消费提质扩容,积极布局做强消费金融。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势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农商银行应统筹规划、提前布局,以消费金融业务为突破口,不断加快零售业务发展步伐,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提升金融服务体验度,增强客户黏性。第五,紧跟城市群发展战略,抢抓重点区域机会。农商银行特别是地处大中城市的农商银行,可考虑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加快研判重大区域内部重点地区的发展前景,深入挖掘区域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机遇,充分把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互联互通机遇,以及要
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机遇。
展现新作为
江南农商银行董事长陆向阳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远程银行渠道建设。实现传统网点厅堂的客户识别、服务预约预处理、服务调度、服务评价、业务营销等一体化运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专业客服坐席,为微银行、便民服务站等场景提供全面的、专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加深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利用平台业务场景无感提供各类存贷产品、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或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搭建开放平台,帮助其对接上层商业生态,节省开发成本。三是突出特色化产品定制。四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商银行要始终不忘乡村振兴责任担当,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推民生金融服务发展。五是把握绿色金融的发展契机。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的参与主体,农商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兼备绿色环保的发展诉求。
嘉兴银行副董事长凌华介绍了嘉兴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情况。他说,通过新核心系统项目群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以新核心为中心,重构全行IT架构,搭建全行业务基础平台,提升业务管理能力。从以客户为中心、快速产品创新、差异化定价、业务流程优化、交易与核算分离、风控及精细化数据管理等十大提升来构建新一代核心,实现产品参数化、数据标准化、业务线上化、金融场景化、业务流程化、风控智能化。二是以新核心为契机,重建数据体系,搭建全行级大数据平台,逐步完成大数据布局,提升竞争力。在初期选择少数能够立见成效的项目,逐步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应用,建立一支大数据应用的专业队伍。基于大数据平台,我行拟近期试点业务场景主要有:实时流处理、历史数据服务、数字化运营、定制信用分模型等,通过充分调动行内数据、外部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提高决策准确性,进而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系统风险控制能力。
杨凌农商行董事长陈东平介绍了该行充分发挥金融“加速器”作用,助推示范区快速发展的情况。他说,我们围绕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区”、乡村振兴引领区和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区的“三区”战略发展定位,从“支农支小”、“支持农业自贸片区”寻找发力点,针对涉农主体抵押难、小微企业融资难、外贸企业交易期限长等问题,创新推出了一批“出口退税流转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税收缴纳“诚税贷”等信贷产品,积极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缓解了经营主体流动资金压力,确保区内优质企业起步有“动力”、加速有“推力”,跨越有“升力”,努力推动杨凌农商行与杨凌高新企业共渡难关、共同成长。在破解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方面,尝试建立了以“银行+政府风险补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创新模式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推动政府设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并设立了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累计撬动我行信贷资金投放近2亿元,有效解决了承包土地和地上附着物不能流转、不能抵押的难题,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走上正轨,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
武汉农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张冯茜说,要按照习总书记 “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农商银行新发展。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未来银行业的客户获取、营销服务、业务处理、风险管控、内部管理,都将走向数字化管理。武汉市出台了《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将大力促进ABCD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兴业态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成为全国5G先用先试城市,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作为金融机构,必须紧跟政府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人才建设上,高起点统筹谋划数字化转型思路,线下为基、线上为翼,运用数字思维、聚焦思维、迭代思维,做好渠道、营销、“管理+科技”三个加法。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重大战略部署,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战略落地的角度,拿出更多实效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完善“双循环”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大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运用各类创新政策工具提升对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服务的差异化和精准性。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金融,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引领性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为目标,为金融高水平开放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沈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监事长于长悦:中小金融机构加速转型发展着力实现八个转变:一是从重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坚持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从业基本戒律,紧贴生产经营抓住市场新趋势、新机遇。二是由重传统金融业务向数字金融线上金融转变。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线上获客渠道和风控模型,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紧跟新一代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和数字货币发展需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大有作为。三是由重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四是由重单一客户支持向上中下游产业链全方位金融支持转变。五是由重资产业务向轻资产业务转变。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科技就是资产,数字计算就是资产,品牌技术就是资产,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六是由重战略制定向重战略的落地实施转变。既强调战略的高度,同时重在落地的深度,并把战略和战术有机结合,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七是由重“能人”向重视人才培养转变。中小金融机构要想恒久不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百年树人。八是由重业务发展向重风险防控转变。既要把握大势有所作为,同时又不能贪大求洋,盲目求快。
--江苏如皋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刚介绍说:江苏如皋农商银行积极创新,大胆求索,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科技手段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开发阳光金融管理平台。建成了集数据采集查询、统计管理、分析利用为一体的数据仓库。二是整合内外部数据源。三是逐户上门走访分类建档。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村组对接,了解和融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进行全面逐户上门走访。在此基础上,打好组合拳,提供多样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一是线下渠道更加智能化。实施网点智能化改造,采取“减高柜增低柜”方式,通过“机器换人”推动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转型。二是线上渠道更加便捷化。推动更多标准化的产品线上化,定活互转、通知存款、益农存、大额存单等储蓄业务,手指E贷、阳光E贷、质押贷、房抵贷、政采贷、税企通等贷款业务,理财产品申购、信用卡申请以及生活缴费等其他金融服务均能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线上业务已经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三是电子渠道更加场景化。
-----江门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杨代平接过第十二届农商银行董事长联席会承办杯致辞时说: 江门农商银行扎根广东江门,是广东省内首家由城区农商行合并组建的银行机构以及江门市首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地方金融机构。截至2020年9月末,我行资产规模达1100多亿元,存款余额840亿元,贷款余额530亿元,是江门地区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网点覆盖面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按照一级资本排名,2020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全球银行1000强”第535位,国内银行第97位,全国农商行第18位。
2021年,第十二届农商银行董事长联席会议将首次落户广东,走进江门,我们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陕西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两地虽相隔万里,但却惺惺相惜,同样传承了合作、开放、共赢的丝路精神。广东江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自唐宋以来,远涉重洋、创业海外的侨胞众多,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得风气之先,相信一定能够为农商银行董事长联席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为下一届的承办单位,我行将继续秉承合作、开放、共赢的理念,全力以赴为大家举办一场高水平的金融盛会,致力为广大同仁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增进彼此间的互利互助、互学互鉴,共同服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宁夏金融(宁夏金融资产有限公司待遇)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业做什么(金融行业什么工作比较好)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