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福州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12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你,这两年还好吗?
很多人说,这是被疫情偷走的两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滚滚向前的生活列车突然被按下制动。
从猝不及防到逐渐适应,在一次次的隔离和核酸检测中,我们经历了特殊的两年。
两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过年无法回家和儿女团聚;两年,深圳和香港两地的情侣无法相见;两年,失业、失学的人们逆境之中再出发,重新更换跑道……
两年,我们也学习着如何与病毒相处,如何科学镇定应对,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光和希望。
两年,生活可能一次次暂停,但我们却在不断经历中得到成长、积聚力量,并且可以随时再出发。
两年之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以此特别报道,记录我们身边的人和故事,记录我们一起经历的不平凡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聚焦的人,是一对深圳小夫妻:豆沙(化名)和胖橘(化名)。他们,曾是被疫情隔绝的“深港恋人”。
豆沙和胖橘的结婚照。 阿际雨桐/摄
“我们正在外面吃饭,回家可能有点晚。明天香港特又要禁止堂食了,现在餐厅里的人比较多。”2022年1月6日,豆沙和胖橘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解释。
豆沙和胖橘是深圳人,现在也是一对在港夫妻。在结婚前,因为疫情,豆沙和胖橘两人在深港两地分居近八个月,只能通过视频见面。
过去,一趟高铁,14分钟,就能从深圳福田抵达香港特区西九龙。而现在,一次见面,也许一半的时间都在隔离。
病毒改变了豆沙和胖橘的生活状况,也促使他们决定结婚。没有正式的求婚,双方长辈没有互相见面,也没有婚礼,两人近乎是裸婚。
男生胖橘说:“新冠疫情让人觉得,想做的事就要赶紧做。”
登记领证
深圳校服、回力鞋与茶楼
点评网站上,“凤凰楼”被评为深圳必吃餐厅。这家人均消费百元出头的茶楼,最受好评的是虾饺皇、榴莲酥和XO酱蒸凤爪。
这家店在华强北,胖橘曾经就读的初中附近,即便毕业后,他也常和初中好友在此小聚。
2021年3月30日,胖橘和豆沙都出现在此。胖橘穿的上衣以蓝色为主,领口白色。
女生豆沙身上的色调正好相反。两人的裤子都是黑色,侧边带着白色的条纹。这是深圳统一的中学校服样式。
在胖橘的学校,他们还有“校鞋”:一双白底、红条的回力鞋。两人也都穿上了。
在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他们决定领证结婚。
当天,他们就办了“婚宴”,参与者还是那几位初中好友。
他们并非初中同学,但两人的学校只相隔几百米,而且他们的生活不断发生交集:胖橘的小学同学成了豆沙的中学同学;等到胖橘在香港大学求学时,豆沙的一些中学同学又成了他的大学同学。
而他们直到2018年才认识。那一年在英国,两人都在那里做交换生。
胖橘还记得,那天,他在咖啡厅写完作业,略带疲惫地走上街道。迎面走来的豆沙看到了他,严格来说,是看到了他的裤子——那条深圳校裤。
这像是一个接头暗号。因此,领结婚证的这天,两人都穿上了这套“定情”校服,作为婚服。
他们的结婚照,也由一位摄影师跟随街拍。唯一一点婚礼的元素是白色的头纱,是摄影师借给豆沙的。
豆沙留着披肩发,头纱别在脑后;胖橘也是长发,用发圈扎起。两个“不守校规”的人手牵着手,在胖橘小学的门口奔跑,穿过等候放学的家长,走过中学旁门面翻新过的书店,逗留在散装零食铺在报刊夹上的小卖部里……
豆沙和胖橘穿过小学门口。 阿际雨桐/摄
他们一起走过在深圳的记忆。这之后,他们就要和这座城市告别,在香港特区定居。
视频通话
相恋990天,分离223天与24岁生日
“胖橘生日快乐”。
在深圳东西涌沙滩,豆沙写下这几个字,画了一颗爱心。
但胖橘并不在身边。这是2021年2月,胖橘的24岁生日,两人恋爱的第990天,没能见面的第223天。
豆沙在生日纪念视频里说:“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疫情,像个无情的小偷,偷走了我们想象中可以共度每一个周末的2020。”“曾经一个月见一次都嫌少的我们,如今也互相鼓励着‘我可以!’熬过了7个多月。”
豆沙在沙滩写下生日祝福。
2019年12月17日,是两人在疫情爆发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胖橘已经在香港特区工作,豆沙则在英国读研,异地恋爱中保持着三个月一次的见面。
下一个春天,豆沙将会毕业,返回深圳。他们计划着,可以每个周末通关,见面约会。
在豆沙小时候,她妈妈会每个月去往香港购物。胖橘则有同事工作日在香港工作,周末返回深圳。祖籍浙江的胖橘形容:“深圳和香港,就像嘉兴和上海一样,来去非常方便。”
在他们确定恋爱关系的2018年,广深港高铁香港特区段正式通车,只用14分钟,就能从深圳福田抵达香港特区西九龙。
胖橘和豆沙至今还记得在英国分别的场景。
英国的圣诞节是暖色的,暖黄色的灯带里,城市都是欢乐的喧闹声。在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电影《真爱至上》里,开头结尾都是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接机镜头。
电影旁白说:“每当我为世界的现状感到沮丧时,我就会想到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接机大厅。很多人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贪婪与憎恨的世界里,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对我来说,真爱无处不在。”
电影里,生活洪流中漂泊的人们,最终在这里拥抱、和解。但分别那天,这座机场安静得出奇。豆沙等到胖橘离开后,回到空调失灵的酒店。豆沙记得,她裹着羽绒服过了一夜,也哭着用光了一卷纸,比往常的分别还要伤心。
后来,豆沙觉得这场哭泣是一种不祥的预感,一种关于长久分离的预感。
春天到来时,新冠疫情改变了两地的往来。胖橘原本正在深圳过年,随着新冠疫情爆发,他被紧急召回香港特区。抵达后几日,进入香港特区需要检疫14天的政策正式出台。
2020年5月,豆沙在抢了两个月的回国机票后,终于回到深圳。胖橘则在那年6月申请了总共六周的外勤,但返深需要隔离两周,算下来他们只有四周时间共处。
而后,防控政策不断变化。2021年1月5日起,从香港特区返回深圳,需要提前预约“健康驿站”。起初,名额为每天约2000人。胖橘观察,名额有时会减少,曾降为每天约1300人。近日,健康驿站名额为每天约800人。返深隔离时间也延长至14+7,总共三周。
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只能够视频通话。这也是他们恋爱以来分开最久的时间。
选择团聚
关口、K11火锅与玫瑰雕像
深圳湾公园与香港特区隔海相望。
在深圳湾公园,可以看到香港特区的元朗区,以及连通深港的深圳湾大桥。两地隔海相望,不算很远,眼前的海看起来更像一条河;也不算很近,只能看得清建筑的样貌。
通关困难后,两地之间的距离变得微妙。在地图上,豆沙和胖橘标记了那些他们试图靠近的地点——
沙头角的中英街,曾经有一道红墙分隔开深圳和香港特区,两人可以隔着墙听到彼此的声音,但见不到面;香港特区白虎山碉堡和深圳莲塘口岸旁,两人可以遥遥见一面,距离大概是97米;最昂贵的地点,是维多利亚港前的公海,两人可以各自乘坐轮船,大约花费几千元,便能在海上不断靠近,但依然牵不到手……
这些流传于社交网络的“团圆攻略”,豆沙和胖橘最后都放弃了。
豆沙记得,以前两人曾在关了灯的楼顶看夜景。那时,他们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脸,但能清楚感觉到在一起的快乐。在一起,不应该只是见一面。
豆沙试着向公司申请,希望能调动至香港特区工作。但签证成了问题之一,办公签证大多是短期,无法长时间驻港。
他们已经不记得,究竟是谁先提起了“结婚”。
早在一两年前,两人都各自向家人说过结婚的打算,但双方父母都只说“慢慢来”“太早了”。同样,这一次的提议也并没有得到家人的同意。
胖橘的妈妈尤为反对,她认为结婚得有仪式感,希望能在多地举办婚礼。而他们两家长辈并没有见过面,疫情之下,连见面都困难,更别提聚集举办婚礼。
而胖橘意外地强硬,甚至赌气。不用婚礼、不必仪式,胖橘觉得等不下去了:“疫情让我觉得,想做的事再不做,也许就没有机会再做了。”
后来的故事,就变得顺其自然了。作为在港人士的伴侣,豆沙拥有了长期签证,顺利调动至香港特区工作。
2021年10月8日,周五,台风天。豆沙下了班,便拖着行李箱抵达关口。瓢泼大雨,没有路灯,地上的积水没过了脚背。豆沙看到,现场的通关人员不超过5个,还不如工作人员多。
深圳湾口岸。
“只用十分钟,就通关了。”在看到胖橘之前,豆沙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画面。他们已经结婚了7个月,也已经分离了7个多月,豆沙猜测或许会用力拥抱,或许会大哭。但是那天,他们只是淋着雨,风吹得伞扬起,有些狼狈。
豆沙回忆:“要说变化,胖橘胖了一点。不过,主要的感觉是,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
豆沙和胖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豆沙说:“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调动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起隔离的各种成本。有人像我们一样选择在一地团聚,也有人在坚持等到没有阻隔的那天。”
2021年12月10日,“港康码”在网上推出,首日逾18.7万人注册。有媒体称,这标志着香港特区与内地通关进度向前迈进。
2022年1月,农历新年临近,深圳湾口岸掀“返乡潮”。他们中,有着急与亲人团聚的“港漂”,也有像豆沙和胖橘这样,曾经天各一方的深港恋人。
豆沙记得,他们团聚以后的第一顿饭是在香港特区市中心的K11,一顿暖呼呼的火锅。而后,他们被台风困在大楼里,不愿出去。
窗外,大厦前,一座巨大的玫瑰花雕像竖在广场上,豆沙形容:“一朵玫瑰花在风雨里飘摇。”
玫瑰花雕像。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馨懿
文|暗里着迷
编辑|林画
对于婚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无论在哪个各国,都认为夫妻双方应保持对另一半的忠贞。
而一夫一妻制的普遍施行,也被认为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然而,有一个英国家庭却大胆的跨过了这条禁忌,以一妻两夫的方式生活着。两个男人共享一个妻子,却很少发生争吵。
这名英国女孩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称自己很“幸福”。
他们的行为引来了广大网友的热评,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非常不文明的。但也有支持他们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文明的进步,并称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未来值得推崇的。
也有网友关心起了他们三人的孩子问题,比如今后孩子跟谁姓,孩子的抚养与教育问题如何得到妥善的解决等等。
那么,他们三人的这种关系是否能够长久维持下去呢?他们三人又是如何聚在一起的?
三人相识
我们都知道,欧美国家对两性问题都持很开放的态度,其中尤以英国人为最。
贝拉和肯是一对标准的英国夫妻,他们很早的时候就结婚了。婚后贝拉生下了两个女儿,一家四口过着很平静的生活。
他们在小镇上有一套漂亮的房子,肯也有一个很稳定的工作,生活虽谈不上有多富足,但却过得非常悠闲,令人艳羡。
不过这份平静的生活在贝拉遇到丹尼尔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当时,贝拉参加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贝拉第一次见到了丹尼尔。丹尼尔是一名魔术师,长相俊朗,魅力非凡。
聚会还没结束,贝拉就沦陷了。
她不可自拔的喜欢上了这个神秘感十足的男人,趁着聚会还没有结束,她颇为大胆的走到丹尼尔的面前,当众亲吻了他。
她的举动赢得了满堂喝彩,也迎来了丹尼尔的热烈回应。
在回家的路上,贝拉一边回味着刚刚的激情,一边思索着如何处理这段突然闯入的感情。有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会选择瞒着家人,偷偷与对方发展恋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三”、“出轨”、“婚外恋”。当然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还是会选择冷处理。
只当是生命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并不会让这个插曲破坏掉自己平安喜乐的生活和家庭。
贝拉和肯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所以她也不希望亲手毁掉这份幸福。但丹尼尔的出现,却像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她的世界,惊艳了时光。
同样的,她也想抓住这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好。
所以,她既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冷处理,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恋情。而是选择向丈夫坦白。
她向丈夫如实告知了这天的遭遇,并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将丹尼尔描述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情人。
按理来说,自己的妻子当着自己的面,对另一个陌生男人表达爱慕之情,是任何一个丈夫都很难接受的事情。
让人没想到的是,肯却一点也不感到愤怒,相反随着妻子的描述,他对这名神秘的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提出要和对方见上一面的想法。确定自己的丈夫真的没有生气后,贝拉便在第二天带着肯找到了丹尼尔。
要说丹尼尔当时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那天他也只是和贝拉轻吻了一下,而且当时还是贝拉主动的,他也并不知道对方是一个有家室的人。
所以在他看来,既然对方的丈夫找上门来了,那就把那天的事情说清楚就好。
不过,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三人见面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剑拔弩张的局面,甚至连一丝紧张的氛围都没有。
丹尼尔和肯甚至就像多年没见的好兄弟一样,相谈甚欢。
贝拉看到自己所喜欢的两个男人相处的如此融洽,便向丹尼尔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做自己的男朋友,搬到他们家里来一起生活。
丹尼尔听到这个要求,着实是被震惊到了。他不由得转头看向肯,想着肯此时应该会说些什么,而他也在快速思考该如何化解这份尴尬和危机。
然而,出乎他预料的是,肯也非常支持贝拉的想法。显然在来之前,这对夫妻就商量好了。对于这样的结果,丹尼尔在之前是万万不会想到的。
但英国的社会风气本就非常开放,无论是贝拉夫妇还是丹尼尔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
虽然这样的事情已经突破了伦理和道德的底线,但丹尼尔本就是个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眼看夫妇二人都向自己发出了邀请,他只是稍作犹豫,就同意了。
自此之后,他们三人就和两个孩子共同生活在了一起。
那么,这样的生活真的能平稳且长久的维持下去吗?
一妻两夫的生活
英国虽然社会风气非常开放,但依然是一个施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所以三人虽然共同生活在了一起,但丹尼尔依然不能算做贝拉的丈夫,只是贝拉名义上的男朋友。
用更准确的话说,贝拉是和自己的丈夫和男朋友生活在一起的。但无论外在的称呼怎么变,事情的本质都是不会被改变的。
即使在英国,三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难免会惹来他人的非议。
首先就是亲友和邻居们的阻挠和闲话。贝拉的母亲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自己女儿的,她劝女儿尽快断掉与情人的关系。
不过她的反对也称不上有多强烈,尤其是在知道自己的女婿竟然非常支持女儿的做法后,也就没有再提这个事情了。
至于周围的邻居,大多和贝拉夫妇的关系都不错。
既然连肯都非常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作为外人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在背后会如何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对于邻居们的看法,三人其实也没有太过在意,认为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甚至由于丹尼尔经常在家里的院子里给邻居们表演魔术,反而还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拥护。
与肯稳定的工作相比,丹尼尔从事的是一个自由职业,以表演魔术维持生计,时间方面相对比较充裕。
很多时候,作为全职太太的贝拉也会跟着丹尼尔一起去参加演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三人都相处的非常融洽。
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三人对两性态度的看法。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贝拉向人们展示了他们三人的卧室。
卧室里摆放着一张特制的双人床,晚上睡觉的时候,贝拉睡中间,男朋友睡左边,丈夫睡右边。
至于最关键的两性生活,三人之间也有着共识。当贝拉和肯进行性行为时,丹尼尔就会主动回避。
同样的,当丹尼尔和贝拉进行性行为时,肯也不会进来打扰。这成了三人之间的默契,也是三人能相处愉快的基石。
除了生活方面,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认识丹尼尔之前,肯和贝拉就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
对于这一个问题,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贝拉说,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丹尼尔,丹尼尔也很乐意与孩子们一起玩闹。她说孩子们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不适应,但长久的相处下来,她们都接受了自己有两个爸爸的事情。
并且,孩子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很棒很有趣的事。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两个孩子的年龄都太小,尚不具备一定的辨知能力。
如果任由两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必然会对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三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不会像他们想的那样,长久且平稳的维持下去。
比如在三人生活在一起不久之后,肯就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个单亲妈妈。这个单亲妈妈每隔几天都会来到肯的家中,与他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虽然这位单亲妈妈承诺只会与肯进行性生活,不会打扰和破坏这个家庭,但这本质上不就是一种破坏吗?
或者说,当丹尼尔来到这个家庭的那天,这个家庭其实已经破灭了。
无论他们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如何光鲜的一面,但暗地里,必然会有阴影在滋生和蔓延。
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衰退
贝拉事件被媒体曝光后,立刻迎来了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可见即使在性开放的欧美国家里,他们的行为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不过这时候,难免又会有人高举着“政治正确”的大旗,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这样的生活方式。
更有甚者,将贝拉三人的行为视为一种文明的进步,认为这就是今后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提出这种看法的人,或许是对什么是文明有着不同的定义,总之常人难以了解其中心思。
如果真的让这种行为普及开来,那么即使不考虑别的问题,光是下一代的抚养和教育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正如肯和丹尼尔表现出来的那样,丹尼尔并不对贝拉的孩子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肯也不会义务给那位单亲妈妈的孩子提供什么帮助。
这种情况下,难道要把所有的后代都送进福利院里吗?
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无论是一妻多夫、一夫多妻还是多夫多妻的形势都在不同的阶段,登上过历史的舞台。
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三种方式都被淘汰掉了。在如今世界的主体文明中,一夫一妻制是公认的最文明也是最稳定的婚姻制度。
其他被淘汰掉的婚姻制度不仅有违道德和法律,而且往往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比如2014年,英国的《每日邮报》就报道了一起相关的案件。
一名叫安妮的40岁女子,分别与45岁的马克和37岁的史蒂夫谈起了恋爱。她为马克生下了3个孩子,为史蒂夫生下了1个孩子。
后来安妮因心脏病去世了,但她的两名男友并没有因此分开,而是组建起了一个“非传统家庭”。
他们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情往往会朝着糟糕的一面发展。
或许是少了安妮在两个男人中间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他们在一起生活后不久就频频发生矛盾。这样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演变到了刀戈相见的程度。
事情发生后,两人依然没有分开,但却开始争夺起了孩子的抚养权。无疑这场争斗只会愈演愈烈。
果不其然,不久后史蒂夫就向法庭指控马克在饭菜里投毒,并且认为他对孩子漠不关心,认为他不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
后来法院的人来到他的家里进行搜查,但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而马克也认为史蒂夫是在诬告。恼羞成怒的他从厨房里拿出了菜刀,接连对着史蒂夫的胸口捅去。
好在史蒂夫命大,并没有被刺中要害。但经过这场剧烈的冲突后,两人也彻底分道扬镳,马克也因故意伤人被判处了4年监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2016年央视的《忏悔录》节目就报道了一起类似的案件。
2015年,内蒙古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件。行凶者是一个名叫任吉文的逃犯,这名逃犯在年轻的时候曾在村子里持刀杀害了一个村民,后畏罪潜逃,一路逃到了内蒙古。
到了内蒙古后,他化名马瑞,并和一个名叫侯素君的女子结为了夫妻。但他毕竟是逃犯,不敢去办任何证件,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去领什么结婚证。
虽然成功躲避了警方的追捕,但这些年里他一直惶惶不安。
为了寻得内心的安宁,他经常求神拜佛,对算命一事非常迷信。
在凶杀案发生之前,他就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卦象显示他在今年会遇到死劫。也是从那天开始,他就着手为自己安排后事。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这么多年下来,他和妻子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让自己走后,妻子有人照料。
他便找到同村一个叫王井民的单身汉,谎称自己得了癌症时日不多,想将妻子托付给他。
对自己的妻子,他也是用同一套说辞。说服两人后,他让两人去办理了结婚证,之后三人就共同生活在了一起。但还没过几天,任吉文就忍受不了了。
因为每天晚上,王井民都会和侯素君同房。
于是,他向王井民提出要求,要他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不得与侯素君发生亲密行为。
刚尝到男女之欢的王井民哪里肯同意,而且任吉文也经常和侯素君发生性行为,这同样引起了他的不满。
所以他不仅没有同意对方的要求,还反过头来威胁任吉文,让对方马上搬出去,否则就去派出所告他侵犯自己的妻子。
王井民的态度彻底让任吉文暴走,当天晚上,他就以非常残忍的方式将王井民杀害了。
行凶后,任吉文带着侯素君逃跑。跑了几天后,他让侯素君和他分开逃。脱离任吉文的控制后,侯素君选择了报警,最后任吉文也成功被警方抓捕了。
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案例,不难看出,这所谓的一妻多夫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危害。
所以,那些鼓吹一妻多夫,或是一夫多妻,甚至多夫多妻的人,必然是不安好心的。所谓的文明进步,也没有什么依据来支撑。
真正的文明,绝不仅仅是所谓的恋爱自由、性自由,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据英国媒体5月4日报道,从5月3日开始,在英国,新郎新娘的母亲们均可以拥有在子女的结婚证上署名的权利。这也是英国婚姻注册历史上近200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长期备受关注的婚姻制度的现代化,意味着父母双方均将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上拥有姓名,换做之前仅父亲可以在婚姻文件上署名。
这项改革将意味着婚姻注册制度的完善,更容易侦破虚假婚姻的发生。英国国务大臣也表示这项制度会更加安全,也减轻了对于从纸质文件上进行数据提取的难度和需求。就在这数百年传统的间隙,仅仅在教堂宣誓结为连理的夫妇将不再被直接授予结婚证件。新婚夫妇将会得到一份“婚姻文件”,这份文件被送往婚姻注册办公室,在正式结婚证被出具和送达之前,细节婚姻信息可以被征服记录在册。
国务大臣表示这项婚姻改革将是自1837年以来对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婚姻法案的重大变革。内政部大臣凯文·福斯特表示:“这些关乎婚姻的变化将婚姻制度进程彻底引入21世纪,也意味着双方父母都将亲历子女的婚礼。”
福斯特拿自己的故事生动地举例:“我和黑兹尔2017年结婚,我的父亲和黑兹尔的母亲参加了我们的婚礼,但是很遗憾的是,我的母亲和黑兹尔的父亲因为去世了不能参加我们的婚礼。但是,因为婚姻制度,黑兹尔的父亲却可以署名在我们的结婚证上,而我的母亲只因为她是女性,却不能拥有姓名。”
英格兰教堂的牧师马尔科姆·布朗表示:“我们很开心看到母亲的姓名可以和父亲的姓名齐名在新婚夫妇的结婚证件上,这是一项先进的婚姻制度改革。客观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婚姻制度改革的实践都收效甚微,但是我们相信新的婚姻制度改革将令新婚夫妇在教堂的婚礼产生变化,也会让我们找到改掉老习惯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在当前制度之下,新婚夫妇、婚礼见证人将在婚礼举办的教堂、宗教场所或者婚姻登记所签署一份证书。新制度下,婚礼仪式将由新婚夫妇和见证人共同签署一份“婚姻日程”,且这份日程将包括新婚夫妇双方父母的名字。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堂,宗教人员将出具一份“结婚文件”。这份文件将被送往结婚登记所并且进行电子注册。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一份完整的婚姻文件将被送往新婚夫妇手上,一段具备法律效力的婚姻正式形成且生效。
相信这一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革,而是切实得令新婚夫妇双方父母的婚礼见证具有实际意义,也一定程度上的也体现了尊重女性,尊重逝者的精神。从另一个层面也令现代英国人见证了英国婚姻制度自1837年至今200多年以来的重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德国婚姻法兄妹,德国 婚姻法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两个男在英国结婚证吗(在英国结婚的男男)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