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呢(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5-12 12:10:01
  • 0
  • 北京律师
文章目录:

什么是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的终局性形态。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有三个:第一,主观上为了着手实行犯罪;第二,客观上实施了预备行为;第三,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原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一、主观上为了着手实行犯罪


刑法》第22条第1款中的“为了犯罪”应当理解为“为了着手实行犯罪”。因此,为了预备犯罪而做的准备,不是犯罪预备行为。例如,为了实行抢劫而购买凶器的行为,是预备行为;为了购买凶器打出租车前往商店的行为,不是犯罪预备行为。


二、客观上实施了预备行为


预备行为,是指对法益已经造成一定危险的行为,危险尚未达到紧迫的程度。例如张三对李四说:“我要杀了王五。”张三只是将自己的犯罪意图表露出来,并没有做出任何行动,这只是犯意表示;但如果张三真的买了一把刀准备杀了王五,就是犯罪的预备行为。


三,由于意志以外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预备行为有两个犯罪形态: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者的区分关键在于自动性。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放弃犯罪,犯罪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张三想要杀害王五,把毒药掺进饮料内想要给王五喝,如果张三突然不想杀王五了,把饮料倒掉,张三构成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如果这瓶饮料被张三不慎丢掉,就是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有什么区别,在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点击文末小程序,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那么,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有什么区别,在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网友咨询:甲准备向乙寻仇,准备了刀子向乙家走去,途中因腹痛而不得不回去。这个是犯罪预备还是是犯罪未遂啊?


山东廉威律师事务所张煜律师解答:


甲准备向乙寻仇,准备了刀子向乙家走去,途中因腹痛而不得不回去是犯罪预备,因为甲已经准备好了作案工具,但还没有到乙家见到乙,没有实际着手犯罪行为,只是预备行为,如果已经见到乙,追赶并挥刀砍向乙,乙已经面临实际的危险,这时就可能构成犯罪未遂了。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张煜律师解析: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成立犯罪预备需要的条件


被告人具有实现某种犯罪的意图,只有在犯罪意图支配下实施的准备行为,才能成立犯罪预备;


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所谓准备工具是准备为实行犯罪使用的各种物品,制造条件是指为犯罪实行具有直接制造机会或创造条件的行为,例如对被害人进行跟踪或守候;


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施犯罪。


成立犯罪未遂的要件


被告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某条规定的犯罪行为;


犯罪未得逞,也即犯罪没有达成既遂状态;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通常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碍等。


其实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出现在不同的环节当中,一般在尚未着手之前可能出现犯罪预备,但一旦着手实施了犯罪,此时就有可能出现犯罪未遂。


毕业于非著名理工一本院校,执业多年,获得家属赠送锦旗多面,数次荣获区荣誉称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能成立犯罪中止,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怎样的?

假如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假如没有造成损害结果,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但是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且未造成损失的是可以免除处罚的,那么,犯罪预备阶段是否能成立犯罪中止,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怎样的?


网友咨询: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是否能成立犯罪中止?


山西华瑞律师事务所穆鹏祥律师解答:


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穆鹏祥律师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惩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犯罪中止可以存在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成立在犯罪过程中,但是不能在犯罪后,犯罪行为实施完成后,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动消除犯罪后果,举报他人的,为自首或立功行为,该阶段,犯罪已经终结。


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假如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假如没有造成损害结果,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但是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且未造成损失的是可以免除处罚的,那么,犯罪预备阶段是否能成立犯罪中止,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怎样的?


网友咨询: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是否能成立犯罪中止?


山西华瑞律师事务所穆鹏祥律师解答:


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穆鹏祥律师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惩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犯罪中止可以存在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成立在犯罪过程中,但是不能在犯罪后,犯罪行为实施完成后,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动消除犯罪后果,举报他人的,为自首或立功行为,该阶段,犯罪已经终结。


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深圳地铁降排水工程设计问题的一些想法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垫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国有产权转让的债权债务处置方案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场所的法律规制

有限公司的收购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呢(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017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五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