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习总书记在所作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十八大以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努力发展与追寻的方向。因为新发展格局已被纳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核,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这个格局,新发展理念不仅是不科学的,更是不完善的和“缺胳膊少腿”的。尤其,没有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满足于现状难以走得更长远,碰到困难就会裹足不前,对全球发展速度麻木不仁使发展差距拉大,在宏观经济战略中顾此失彼陷入经济周期怪圈等等。总之,这一切都不可能使中国经济社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最终有可能使我国无法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
可见,新发展格局事关中共政党的执政能力,关乎到中国各项基本国策以及社会发展方向,更关系到中国社会长久发展和民生福祉,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所有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高度重视,绝不能等闲视之,应摒弃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偏差;更要消除束之高搁、抱着无所谓态度。事实上,推动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工作,是一刻也不能拖、也不能缓的大事,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去共同大胆实践和努力探索的大事。
众所周知,构建新发展格局最终的落脚点体现到经济发展这个焦点上,没有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发展格局就会落空,所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反过来,构建新格局能促使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则又会促进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使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更具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由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为了社会各类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运用效能最优化,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与效益,扩大社会财富总额、增加民众收入,最终提高全体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新发展格局才是科学而切合实际的,也才能得到全国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和赞同。
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金融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金融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血液”,既能对社会区域发展差距、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起到平复与润滑功能,充分发挥资金对社会资源的有效调配作用,又能突出政府产业经济支持的重点领域或薄弱环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由此,金融部门要高度重度构建新发展格局,抓紧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格局的学习与研究,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尤其是要努力寻找到新发展格局为金融部门提供的广阔活动空间,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功立业,为中国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当前看,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的作为,应确立“十种意识”和构建“十种格局”:
确立紧迫意识,构建高瞻远瞩格局,将二十大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领会深透,及时行动。
全国金融系统应积极行动起来,对19届中央委员会以及二十大再次明确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认真学习和领会,吃准吃透新发展格局的精髓,根据新发展格局的内核,增强改变当前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短板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更要增强政治责任感;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用“只争朝夕”实干精神和非常速度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金融伟大实践。
尤其要懂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金融业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用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消除服务产业不足、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解决实体企业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等问题;尽快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制定具体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将新发展格局变为现实、落到实处,在具体金融活动中显现出强大的金融效能,在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确保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消除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确立合作意识,构建团队奋斗格局,与相关部门或组织携手营造积极有效的投资氛围,扩大内循环经济张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前无古人从事过的巨大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以及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单靠金融业单枪匹马是无法达到这一社会经济奋斗目标的;而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金融系统在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等六大功能的基础上,特别放大金融的协调融合功能,需要金融部门确立合作意识,努力构建团队协作格局:即金融系统内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要形成密切合作关系,金融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尤其是政府财政部门形成密切合作关系。
一切要以大局为重,要消除金融内耗力和外部阻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积极因素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一切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类经济组织或个人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资金需求给予最大的支持和满足,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机构引导各类社会民间投资,构建有效投融资机制,激发全社会融资与投资活力,让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所有的服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确立宏观调控意识,构建金融经济共振格局,灵活操作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定力,促使货币政策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
金融部门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金供给部门,也是宏观调控部门,央行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门,央行宏观货币政策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大局,其作用更为明确和突出。疫情这几年,在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央行能审时度势,根据中国经济实际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货币政策操作定力,充分显现了央行高超的货币政策操作技能。
同时,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认真执行和落实中央有关宏观调控精神,积极拓展信贷服务,为国我国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金融推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金融机构更应确立宏观调控意识,心中要始终装着金融与经济共振的格局,经济是金融的基础,要把支持经济发展放在金融服务的首位,消除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倾向,一切金融服务工作要服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需要:作为央行更应保持灵活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操作定力,让央行货币政策始终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其他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应明确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努力发挥出金融支持功能。
确立不断改革开放意识,构建锐意进取格局,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服务能力和参与能力,在支持国家经济复苏中大显身手。
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与进步,无论是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发展、还是金融的现代化服务水平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紧迫的任务,且我国金融业仍然存在很多不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的东西,比如金融服务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服务产品还有许多不适应企业和民众要求的部分,这一切都需要金融业不断改革,金融改革与创新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激发创新热情和活力,才能获得金融业新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才能找到金融业新的发展方向。由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需要金融机构确立不断推进改革与开放的意识,努力构建锐意进取的格局。要正确认识到当前金融业服务存在很多不适应和能力不足之处,更要看到我国金融业与国外先进发展国家金融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通过不断改革与开放,完善金融业制度,创新金融业服务模式,开发足够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全面提高金融对我国经济的服务能力,才能缩小与金融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获得全社会对金融业服务的满意,使我国金融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巨大推手。
确立绿色低碳金融意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努力践行绿色信贷,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金融推力。
我国金融业开展绿色金融信贷时间不长,投放的绿色金融信贷总量不大,在发展绿色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金融业来说形势逼人,尤其我国已向世界作出了承诺,要在预定的时间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更需要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有力地实施金融调配功能,按照中央政府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要求,金融系统应先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努力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制定绿色信贷服务方案,不断拓展绿色信贷服务领域。
同时,及时调整金融信贷服务方式,限制或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信贷服务,让所有金融信贷资源向高科技、低能源消耗等产业经济领域倾斜,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预期目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增长贡献出中国力量。
确立服务实体企业意识,构建互利共赢格局,加大实体企业支持力度,为中国经济复苏提供有效金融推力。
实体企业是金融业的“衣食父母”,更是金融服务的核心和指针,金融企业若不服务实体企业而脱实向虚,不仅社会后果严重,金融业自身也会陷入绝境。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需要金融业更加重视服务实体企业的问题,尤其要增强服务实体企业的意识,构建与实体企业互利共赢的格局,要深刻认识到实体企业与金融行业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将更高效、更实惠、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提供给实体企业。
过去,金融部门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似乎成了一大顽疾;还有怕担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就盲目断贷、抽贷和压贷,使很多实体企业因此而“死气”最终关门破产,金融部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必须用心、用力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搞好资产负债的有效搭配,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并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扩大和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切实降低融资端成本,有效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
同时,每到关键时刻要与实体企业站在利益共同体上,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形成与实体企业患难与共的关系,在困难时刻及时向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企业脱困,为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稳住经济大盘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未来将信贷服务和直接融资的重点向参与内循环经济的企业倾注,不断提高对内循环经济的科技服务水平,使内循环经济不断走向数字化。并加大对流通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主要对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提供有效金融服务,为畅通内外经济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
确立普惠金融意识,构建金融济世格局,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全体民众共享金融服务,为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
金融除了努力支持实体企业发展之外,还应具有普惠金融情怀,用金融力量推动社会脱贫和社会公平也是重要职责,过去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也获得社会的一定认可。但中央政府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之后,更需要金融部门确立普惠金融意识,构建支持困难企业和社会弱势金融群体的济世格局,充分体现金融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和人民性,将金融业的社会普惠功能发挥到极致。
目前来看,金融业除了给社会弱势金融群体持续开发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和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之外,应因地制宜地开设金融机构和布设金融服务机具,大力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金融服务成本;国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下沉服务,到落后贫困地区设点,涉农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易得性,让困难企业和困难民众能充分享受到国家金融服务的阳光雨露。尤其在消除金融服务地区差距之间可做更多的工作或尝试,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服务力度,让数字金融服务普及到经济落后地区和贫困山区,努力消除数字金融服务鸿沟,充分发挥出金融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中的作用。
确立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意识,构建金融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金融资源在东西部经济落后与经济发展地区的平均用力,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
金融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有限金融资源的调剂与分配,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及消除社会两极分化中发挥作用。中共二十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金融业在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这需要金融业确立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意识,构建好金融一体化发展格局,树立全国“一盘棋”金融思想,这要求金融部门对全国金融机构网点、全国金融服务人员、信贷资源分配等进行重新布局,制订出更加适应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的金融发展战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消除金融服务歧视,消除重东部经济发展地区信贷投入轻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信贷投放的不良倾向,努力平衡全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配,做到平均用力,充分显现中国特色金融制度的优越性。
特别是金融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到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建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效促使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得到满足,为消除中国社会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推进中国社会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确立重点金融服务意识,构建内循环经济优先格局,将金融服务重点向重点产业经济项目、尤其参与经济内循环项目倾斜。
金融业开展服务有所侧重有所重点,这样才能突出金融服务的社会性、优先性和效益性,如果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撤胡椒面”,可能会导致金融服务效率的低下和金融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在中央二十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之后,金融部门应确立重点金融服务意识,构建内循环经济格局,把一切可动员的金融力量优先使用到促进与发展我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经济身上,提高我国内循环经济水平和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提档升级”。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金融对内循环为主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拓展金融投资空间,引领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升级,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建设好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为经济内循环提供坚强的保障。二是重点推动科技创新,尤其是支持我国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设立政府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对国内企业和个人以带动生产效率提升为目标的创新发展实施金融奖励,以此手段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扩张能力,为中国经济内循环提供巨大推力。
确立金融严监管意识,构建法治金融格局,遏制金融腐败以及一切非法办金融行为,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广大普通民众切身利益。
金融要体现公平,需要严监管保驾护航,没有严监管和依法监管,不仅金融的公平性难以体现,也容易导致金融腐败和诱发巨大的金融风险,使经济秩序更加无序,这方面的问题在我国过去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已充分暴露,也有深刻教育。
中共二十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金融业确立金融严监管意识,努力构建法治金融格局,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金融力量。
目前来看,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守住“打铁尤其自身硬”的行业底线,不断开展金融业职业操守教育引导,时刻敲响金融业防腐拒变的警钟,加强党对金融业的绝对领导同,确保金融业永远不变色、不变质和不腐败;同时,构建完善的内控监管机制,将金融业一切权力运行过程置于有效监督和阳光之下,消除一切金融权力腐败寻租的空间,加大腐败惩治力度,提高金融违法犯罪成本,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金融监管环境,重振金融业社会声誉,让全体中国公民对金融业服务放心。
二是持续形成金融监管高压态势,并保持永远不减的势头,构建社会立体监管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法治水平和能力,充实金融监管力量,使全社会一切违法经营行为都能置于有效监管之下,铲除违法办金融的社会土壤。同时,加大监管机构的改革,整合中央监管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形成统一监管力量,统一监管号令,统一监管条件,统一监管标准,加大对违非法开设金融机构和开办金融业务的打击力度,提高金融违法成本,加大对人民群众的金融保护力度,凡所有违反金融监管法规、损害民众利益的金融行为比如类似过去的现金贷、校园贷、套路贷等都在严厉打击之列,绝对不允许出现。
三是督促和引导所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金融业务,守住金融业的本职和为实体企业服务的初衷,完善网络监管机制,接受社会举报,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防止金融业不顾风险、不顾宏观经济政策禁令将资金转向泡沫产业领域或脱实向虚,确保金融业永远运行在健康轨道上,成为党和政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可靠力量。
婚姻的平等关系(婚姻地位平等)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业特征(金融业特性)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