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职场以来,一直做内容生产相关的工作。从最早的新媒体主笔,到财经类媒体做编辑,碰到过形形色色的企业客户。
整体来说,给我一个感觉,企业要做好内容很不容易。
相比KOL或个人创
最近,一位在公司做内容运营的朋友问,“为何企业总做不好内容?”正好想到一些点,就简单说说吧。
企业做内容,很容易“既要……又要”,导致目的不明确。
通过自有新媒体渠道(如微信、小红书、知乎等)做内容,是很多公司的常规操作。通过新媒体内容,可以传递公司的品牌价值、业务及产品亮点,也可以做一些搞笑轻松、干货型内容,还可以配合公司的活动、直播做内容,有的公司也希望通过内容获得一定的行业话语权。
品牌、公关、业务、市场、产品、办公室、人力,各个部门都想把自己的内容堆到自有新媒体渠道上。
但想实现的东西太多,就像朝着不同方向做功的力,对于公司来说,形成不了往同一个方向集中的合力,最终导致任何一个目标都实现不了。
内容太杂,可能让订阅用户无法对内容产生稳定的“预期”,不知道在这能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最终直接取关了。
所以企业做内容,首先需要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获客、宣传品牌、业务或产品,还是搞市场优惠活动、给用户提供纯干货内容,或者纯做行业号?
目的不能太多,最多三个,而且得互相促进、形成合力的目的,才比较有利。比如获客可以和市场活动相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干货内容和行业号可以相结合,也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做好官方渠道内容,出发点是“给用户带来价值”。所以给自己公司歌功颂德的内容可以少一点,因为除了竞争对手、投资人和想来贵司工作的人,大部分人不会想看这些对他们没价值的内容。
企业做内容,还经常遇到“层层审批”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意见,导致本来不错的内容,被不同人改过之后,变得“四不像”。
很多公司基于“不出错”的出发点,做内容时层层把关,从直属领导开始,层层上升到老板,有很长的内容审核流程。
创
在媒体时,我就遇到过一个奇葩客户,是一家不入流的“造车新势力”,让我们写一篇“新能源车底层技术变迁史”,尬吹他们家引领了什么技术变革,给他们做内容营销。
记得当时写完之后,首先是他们的文案小兵改一遍,后来是小领导改一遍,再后来是市场总监、副总裁和大老板都改了一遍。
整个过程我修改了4遍不止,已经要吐了,改出来也已经是一篇垃圾了。到头来,他们却推翻了改动过的内容,重新自己写了一篇。
整个内容耗时2个月,最后成了一篇类似“国产车站起来了”这种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内容,发在某主流财经公众号上,与该号的调性极其不符,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当时我就预言,这家公司一定会死得很惨。
不出所料,不到一年,这家连样车都没造出来的“PPT造车公司”,因为欠薪、被供应商追债,灰飞烟灭了。
企业做内容,需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制定敏捷、高效的审核机制,最开始就要对内容的目的、方向和大纲做好规划并达成一致。审核期间,也要在不改变内容主旨和方向的基础上,由具有内容专业能力的管理层做为最终审核及定稿人。
企业做内容,还容易错误评估投入产出比。投入人数有限,却对内容数量和质量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造成内容平庸、员工也做得苦逼的双输局面。
很多公司做内容总想求大、求全。公众号、小红书、视频号、抖音、雪球、百家号、微博、企鹅号、知乎等全都要做。
即便这样,往往也只有1-2个人负责所有渠道的内容。
实际上,在大多数自媒体公司,一个质量上乘的号,至少要1个人全身心投入做内容,2-3个人做内容主笔也极为常见。此外,通常还会配一两位运营同事来负责设计、排版、社群运营等辅助工作。
不少企业用1-2个人做10多个渠道的内容,比起3-5个人做1个精品渠道,最后的差别可想而知。
所以对企业来说,渠道不求全,但求精。想做有影响力的精品渠道,直至握有自己的用户流量池,就需要专人用更多时间去精心打理。
比如之前有一家做投资理财业务的公司,他们集中发力微信公众号这一个渠道,将自己的公司官号打造成了一个投资理财的科普频道,提供理财方面的干货和小技巧,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客户。
其实这一点就像巴菲特所说的,要谨慎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把一件事做好了,慢慢扩展外延,而不要一开始就摊大饼,最后啥都做不好。
先简单说这些吧,以后还可以慢慢聊。
编者按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朝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受国务院委托,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说明。
这是一份万众瞩目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数据局、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哪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深远。
共和国历史上已先后有过八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今年是第九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不一样,国家治理任务也不一样,本次改革就是要朝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我们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首先要做到的”。
与时俱进 应时而变
“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看到改革方案里的这段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有些激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曾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国家数字经济工作局”,作为统筹数字经济发展的管理协调机构。
“设立国家数据局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皮剑龙认为,设立国家数据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是全球第二,数字经济的产值约占经济总产值的40%左右,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改革方案的相关内容将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事实上,上一轮机构改革之后,全国已有许多地方探索成立了专门负责数据管理工作的机构或部门,有的是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的是大数据管理中心。这些部门或机构尽管归口部门、行政级别、单位性质不一样,但基本都承担着加强大数据领域行政管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职能。
“这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应时而变’。”汪玉凯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组建国家数据局,对应的是整个国家的数字化战略转型,这对数据资源的开发挖掘、利用共享,以及数据政策制定、数据交易交换等都非常有意义。而且,数据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但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过去被分散在多个部门,而且此前各地已设立大数据局,这些都呼唤着中央政府层面设立一个统筹的部门。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改革方案中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的内容备受关注,其中提到,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引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注意。他所在的能源研究领域存在各能源种类相互独立,难以跨系统耦合优化等问题,急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来破解难题。
刘中民注意到,改革方案提到要加强科学技术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想法呼应。他认为,当前我国还普遍存在着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现象,科技创新活动还广泛存在着难以形成有用成果及成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科技委委员李秀敏说,从这次机构改革能感受到国家对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等方向的高度重视,是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优化。针对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可以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科技方面,改革方案还提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认为,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这次机构改革,将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地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让政府运转更加高效
“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总体思路是让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运转更加高效。”汪玉凯指出,此次改革重点针对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政府管理中职能交叉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有6条机构改革措施涉及金融领域。汪玉凯认为,金融领域的机构改革是“一行一局一会三管齐下”,从不同角度强化中央对金融的监管力度,让监管权力更加集中统一,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东盛金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凯注意到,改革方案提出将老龄工作职能由卫健委划入民政部。在他看来,这体现出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人群和养老事业发展。
张忠凯认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政府相应的工作也扩展到了家庭伦理、赡养义务、社会救助等方面,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如果还由卫建委负责就太窄了”。他认为,把老龄工作职能归到民政部,能看出国家下一步将会对老龄群体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汪玉凯还注意到,改革方案提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新一届政府将把更多人力、资金、资源下放,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邱晨辉 李华锡
这是我工作之余,用两天时间逐字逐句手敲出来的亲身体会,希望对迷茫、焦虑、无助的职场同行有所帮助。
中年危机
35岁中年危机
35岁是个极其尴尬的年龄。在职场,有人将35岁比喻成“职场生死线”,招聘不要35岁以上求职者的企业、35岁被裁的员工比比皆是。与此同时,35岁的中年人正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消费贷,若无收入,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可谓压力山大。不要35岁、裁掉35岁以上员工的企业是因为嫌你卷不动,同时在家里作为顶梁柱的你又躺不起,极度尴尬,怎么办?
平衡生活与工作
平衡生活与工作
先说下我自己,末流211小硕一枚,如今在汽车圈工作了十年,期间跳槽多次,每次跳槽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但这十年与家人聚少离多、错过了与爱人长相厮守、错过了陪伴儿子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职场上的收获远远不能填补对家人的亏欠。于是在36岁时决定降薪跳槽到目前的公司。这十年我的职业生涯发生过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传统车底盘到电动车核心领域三电系统,我自己定义这是顺应行业未来趋势的转变。
再说下车企职场圈。国内车企按企业性质大致分可分为如下几类:以长城、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民企(蔚小理可归位此类),以一汽、上汽、广汽、长安为代表的国企和以奔驰、宝马、大众等为代表的合资或外企。据调查,民企到民企、国企到国企的横向跳槽相对容易,且身边大部分工程师就是如此。而我有幸经历了从民企到国企再到外企的纵向跳槽,这也就是我刚提到的第二次转变。
下面说下目前公司情况。
薪酬情况
工资
德企工资保密工作非常好,即使关系再好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工资水平。但据了解,经验丰富的中国籍工程师大部分年薪30W到40W。相对国内新势力车企,整体薪酬没有竞争力。
福利待遇
外企的福利还是不错的。除餐补、房补、免费班车和节假日礼品等常规福利外,五险一金足额缴,公积金双边12%,企业年金公司单边8%。粗略算,如果能坚持十年,公积金能攒上大几十万,个人养老金也能有小几十万。到时候即使被裁了,也会有将近一年收入的补偿,是不是很香?
此外,每年公司交含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补充商业保险。门诊费扣除医保报销后的部分,可以用补充商业保险报销,也就是说看病基本不用花自己的钱。
假期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假期和双休外,依工作年限有15-20天带薪年假和14天带薪病假,基本上休不完。再者,公司跟大部分健身房、游泳馆合作,在这些健身房可每天一次的免费健身,不限时长。
上班时间
合同规定每天八小时弹性工作制。上下班不打卡,只要不影响工作,早点晚点都可以。另外,每周可以一天居家办公。下班时间完全是自己的,如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领导和同事基本上不会找你。但即使打电话找你,只要不接几次,他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哈哈。
工作环境
图书馆式办公室
先说硬件,图书馆式的办公室,每个工位配置比较大的显示器,员工没有自己固定的工位,公共区域设有沙发区,可以临时休息。再说软件,很多外籍专家和领导都很友好。同事们基本都是海归硕博,素质都很高。像我这样的教育背景简直不能再渣。
缺点
外企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首先,整体薪酬待遇与国内新势力车企相比没有竞争力;其次,上班时间日程是真的满,会议是真的多,有时一天七八个会,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再者,每个员工负责领域较窄,跨领域问题会涉及太多人,沟通成本比较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总结
外企并不是能躺平的地方,但却是可以实现生活和工作平衡的最佳选择。
不知上文对卷不动躺不起且迷茫的兄弟姐妹们是否有所帮助呢?
这是我工作之余,用两天时间逐字逐句手敲出来的亲身体会,希望对迷茫、焦虑、无助的职场同行有所帮助。
中年危机
35岁中年危机
35岁是个极其尴尬的年龄。在职场,有人将35岁比喻成“职场生死线”,招聘不要35岁以上求职者的企业、35岁被裁的员工比比皆是。与此同时,35岁的中年人正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消费贷,若无收入,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可谓压力山大。不要35岁、裁掉35岁以上员工的企业是因为嫌你卷不动,同时在家里作为顶梁柱的你又躺不起,极度尴尬,怎么办?
平衡生活与工作
平衡生活与工作
先说下我自己,末流211小硕一枚,如今在汽车圈工作了十年,期间跳槽多次,每次跳槽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但这十年与家人聚少离多、错过了与爱人长相厮守、错过了陪伴儿子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职场上的收获远远不能填补对家人的亏欠。于是在36岁时决定降薪跳槽到目前的公司。这十年我的职业生涯发生过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传统车底盘到电动车核心领域三电系统,我自己定义这是顺应行业未来趋势的转变。
再说下车企职场圈。国内车企按企业性质大致分可分为如下几类:以长城、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民企(蔚小理可归位此类),以一汽、上汽、广汽、长安为代表的国企和以奔驰、宝马、大众等为代表的合资或外企。据调查,民企到民企、国企到国企的横向跳槽相对容易,且身边大部分工程师就是如此。而我有幸经历了从民企到国企再到外企的纵向跳槽,这也就是我刚提到的第二次转变。
下面说下目前公司情况。
薪酬情况
工资
德企工资保密工作非常好,即使关系再好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工资水平。但据了解,经验丰富的中国籍工程师大部分年薪30W到40W。相对国内新势力车企,整体薪酬没有竞争力。
福利待遇
外企的福利还是不错的。除餐补、房补、免费班车和节假日礼品等常规福利外,五险一金足额缴,公积金双边12%,企业年金公司单边8%。粗略算,如果能坚持十年,公积金能攒上大几十万,个人养老金也能有小几十万。到时候即使被裁了,也会有将近一年收入的补偿,是不是很香?
此外,每年公司交含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补充商业保险。门诊费扣除医保报销后的部分,可以用补充商业保险报销,也就是说看病基本不用花自己的钱。
假期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假期和双休外,依工作年限有15-20天带薪年假和14天带薪病假,基本上休不完。再者,公司跟大部分健身房、游泳馆合作,在这些健身房可每天一次的免费健身,不限时长。
上班时间
合同规定每天八小时弹性工作制。上下班不打卡,只要不影响工作,早点晚点都可以。另外,每周可以一天居家办公。下班时间完全是自己的,如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领导和同事基本上不会找你。但即使打电话找你,只要不接几次,他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哈哈。
工作环境
图书馆式办公室
先说硬件,图书馆式的办公室,每个工位配置比较大的显示器,员工没有自己固定的工位,公共区域设有沙发区,可以临时休息。再说软件,很多外籍专家和领导都很友好。同事们基本都是海归硕博,素质都很高。像我这样的教育背景简直不能再渣。
缺点
外企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首先,整体薪酬待遇与国内新势力车企相比没有竞争力;其次,上班时间日程是真的满,会议是真的多,有时一天七八个会,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再者,每个员工负责领域较窄,跨领域问题会涉及太多人,沟通成本比较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总结
外企并不是能躺平的地方,但却是可以实现生活和工作平衡的最佳选择。
不知上文对卷不动躺不起且迷茫的兄弟姐妹们是否有所帮助呢?
建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企业性质指什么(企业性质,含义是什么)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