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浪漫和现实的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二年级女生宿舍。三张双层架子床挤去大半空间,屋里有三个姑娘,一个坐在桌旁看书,两个躺在床上悠闲地听着音乐。
“大学生结婚?”记者话没问完,她们已经笑开了。
“我还没男朋友呢。”扎着两个小辫的小胖墩笑着说,“不过我觉得大学生结婚未必会荒废学业,两个人还可以互相鼓励,一起上自习啊。”
“对啊对啊,生活用品和课外书可以只买一套。”
见姑娘们说得跑了题,记者只好打断她们:“结婚可不是简单的登个记,大学生具备结婚的条件吗?”
“是啊,结了婚总不能住在宿舍里,在北京租房子一个月起码得好几百。”
“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家里掏的呢,家里肯定不支持。”
和男朋友度完国庆长假刚从上海回来的小丘说:“如果真的打算结婚,我会和他一起打工挣钱,还可以贷款。生活艰苦点,只要两个人不后悔,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奋斗就行。”
已经上研究生一年级的小罗同学则相对现实得多:“婚姻中感情和物质缺一不可。一旦真的成了家,油盐柴米的烦恼就接踵而至,最终的结局恐怕是学业荒废,婚姻死亡。”
新闻学院的小刘同学与男朋友感情非常稳定,打算在近期内订婚:“我现在还不会结婚。光登记一下就结婚了,多没劲啊。而且我现在的经济条件在北京就够住地下室。结婚了没个像模像样的家,多心寒啊。”
家长:考虑最多的是经济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小王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小张从高二时开始交往,虽然相隔两地,感情甚笃。双方家境都不错,不过提起结婚,小王的妈妈还是不同意:“没有经济基础怎么能成家呢?再说工作还没定向,将来指不定分到哪儿。现在要结婚,肯定是家长掏钱。结婚是权利,但暂时放弃这项权利也未尝不可。”
清华大学的小李与女朋友青梅竹马,但他的母亲王女士不太赞成孩子现在结婚:“如果非要结婚,那自然只能是双方家长负担了。目前状况下还能撑一段时间,但你要做长远打算啊!虽说可以不急于要小孩,那吃穿住怎么办?”
教育部:规定还未调整
记者致电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询问教育部针对大学生结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对策。对方让记者上教育部网站查询《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记者仔细搜索,找到其中的第三十条和三十三条: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取消学籍或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而在针对大学生结婚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尚无新的信息。
学校:房子、怀孕、学分制,个个是难关
人民大学科研楼,记者好不容易才“逮”着刚刚开完会的该校党委副书记张建明教授。
“教育部的规定还没修改,学校也不好掌握。”张教授说,“不过人大还没有出现本科生结婚的情况。”
张教授很务实,话题很快转入“房子、怀孕、弹性学制”这几个有关大学生结婚的关键问题上。
“首当其冲的就是住宿。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夫妻’,学校难道要建几幢‘学生夫妻楼’或者是给这些学生发放住房补贴以解决其安家问题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怀孕生孩子和学习是不可兼得的事。考虑到卫生条件和安全问题,而且在学校无人照顾,到时学校只能建议其休学或退学。”
“那学校可不可能在弹性学制上给予结婚的同学特殊照顾?”
张教授告诉记者,国外弹性学制已十分健全,四年的学业可以在六年甚至十年时间里完成。而中国教育大多数是集体教育。如果因为结婚耽误一两年,势必造成对住宿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占用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都不可能解决。
张教授手一挥:“总之,结婚是个人行为,学校不会干涉。但学校也不可能千方百计为结婚的同学创造条件。毕竟不结婚的学生是大多数。”
清华大学负责本科学生工作的学生部则对此事讳莫如深,称“学校正在讨论,不便对外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蒋老师发表了个人看法:“我相信大多数学生不会,也没有条件去结婚。如果发生了个案,那就个案处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