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特征决定了债券市场在促进价格有效发现、畅通融资渠道、支持宏观政策传导、助力风险管理等方面更具优势。多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多项实践探索具有首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时全额逐笔(RTGS)的券款对付(DVP)结算机制。DVP机制是在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中明确鼓励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2013年起全面采用DVP结算方式。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国内首个DVP结算机制,通过与大额支付系统的联网运行,提供使用央行货币的实时全额逐笔的DVP结算服务,有效保证结算效率与安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交易所市场2022年12月起也开始实施DVP改革。此外,中央结算公司已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将DVP结算安排推广至债券一级市场分销、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国债期货实物交割等领域,有效降低了结算风险。
稳健高效的业务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央结算公司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为依托,成功建设政府债券簿记系统,为债券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处理奠定基础。1999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其后历经三次重大升级改造,并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夯实金融基础设施硬实力,全力保障系统平稳运行。2020年以来,中央结算公司新一代系统成功上线,高标准数据中心正式投产,两个“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全面建成,金融科技平台建设获得多项权威认证。2022年,中央结算公司成为首家获得国际测试成熟度(TMMi)4级认证的金融基础设施,同时顺利通过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SO20000)、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DCMG)、软件能力成熟度(CMMI)等权威认证,这标志着IT运维管理能力已达国际标准水平,能够切实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和风险防控能力。此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市场机构的支持下,中债区块链簿记建档发行系统成功落地应用,为金融基础设施将中心化管理与分布式技术框架有机结合,在现有业务规则基础上,加深市场参与者业务协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监督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担保品管理制度。中央结算公司基于中央登记托管的专业优势,精心打造集中专业的担保品管理系统。截至2022年末,中债担保品服务规模超过20万亿元,连续六年居全球中央托管机构首位,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实现宏观政策、债券交易、市场创新、跨境等重点领域全覆盖,已逐步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中枢。该系统提供按估值盯市和动态调整功能,反映担保品价值与风险敞口的真实变化水平,控制信用风险。2021年,通用式担保品管理服务推出,实现全流程、一体化、自动化、标准化服务,应用于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多领域。
统计监测服务。金融基础设施是完善金融市场统计的重要抓手,为金融市场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撑。中央结算公司依据管理部门授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发挥以一级托管为基础的优势,基于高效透明的直接持有账户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线监控制度,履行日常监测职能,定期公布全面、详尽的统计信息,开展专项数据分析,助力金融风险防控。
第三方估值服务。我国在全球同业中率先推出由中央登记托管机构提供的第三方估值服务,这是充分发挥中央登记托管机构专业优势与中立地位的重要实践,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借鉴。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内部估值与第三方估值结果相互比对校验,在比较中探求公允价值。这一安排由2007年《中国银监会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计量参考基准的通知》(简称48号文)提出,鼓励商业银行建立适合自身的估值技术与能力,又要求商业银行自行估值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债估值中心)等的第三方估值进行比较、相互监督,促进商业银行估值质量与风控能力提升。二是产品种类丰富,满足多元化需求。中债估值中心提供中债价格指标、中债分析工具、中债咨询与解决方案三个方面的产品与服务。其价格指标包含债券收益率曲线、单只债券估值、市场隐含评级、债券指数、债券VaR值等。三是编制方法科学。中债收益率曲线采用Hermite插值法编制,保证灵活、光滑、准确地反映债券期限结构。四是多项指标每日发布,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及风险情况。目前中债估值服务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被应用于产品定价、风险监测等领域,也成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债指数产品已陆续在美国纽约、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交易所上市。
信息披露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央结算公司积极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应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企业债、金融债信息披露文件共享方面进行合作。这一合作有效解决了传统信息披露中数据标准不统一、重复披露、操作风险高等问题,充分实现了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得到了全市场的大力支持。中央结算公司也正在推进债券信息披露文件中的非财务数据要素项数字化方案,该方案得到政府部门、同业机构、学术机构、市场机构充分肯定,落地后中国将实现在全球资本市场信息披露领域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支持绿色发展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基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构建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简称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建立全球首个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推进实现环境效益可计量、可检验,助力防范发行人“漂绿”行为,降低绿色债券甄别成本,帮助政府部门评估政策效果。目前该指标体系已正式发布企业标准,成功立项行业标准和深圳地方标准项目。该指标体系具有广泛适用性,可拓展至信贷、保险、信托、租赁等绿色资管领域。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等机构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起草《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引》,制定相关规范,推进标准化建设。中债绿色指标体系也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推广应用。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也积极探索转型债券研究,深化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应用,探索拓展完善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集中汇集和展示转型债券的转型效果及环境贡献。
柜台债券账务复核查询机制。该制度是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的,经过20多年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监督约束柜台承办银行行为,防范债券冒发、挪用和业务操作风险,保障市场安全与效率。该监督查询安排可推广应用于监控商业银行存款、理财等业务,即通过集中统一的登记系统,向客户提供账务复核查询服务,规避违规吸储、飞单等风险。
支持宏观政策实施与传导。债券收益率曲线是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重要指标,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自2004年起《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使用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以10年期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已成为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成员银行的重要参考。2002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度不断提升,至2015年我国的平均响应度为美国的77%(马骏等,2016),至2022年第一季度上升至84%(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22)。
在发行方面,一是利用中债路演平台,进一步提高债券发行效率,更好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有利于发行人接受市场公开问询与监督,又有效节约路演时间与财务成本,推动形成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约束机制。二是使用第三方估值作为发行定价比较基准,有利于识别一级市场异常定价,提高信用债发行定价的透明度。三是发行以债券收益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降低投资人的利率风险。
在信息披露方面,加强标准化与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及时推进中债企业债信息披露标准、绿色环境效益指标等成为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二是考虑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风险相关信息平台,有利于打通贷款、债券等融资工具数据壁垒。三是推进私募债、违约债实现及时、完整、规范的信息披露。
在交易结算方面,一是夯实机构投资者基础,考虑合格私募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并通过承销商、做市商进行交易,完善市场分层;二是可考虑做市商之间不能点击成交,而是通过经纪人或自行协商成交,降低做市风险;三是考虑允许债券发行人以降低筹资成本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赎回其发行的债券。
在估值方面,推动收益率曲线等市场化指标广泛应用。一是条件成熟时允许商业银行自主选择债券收益率曲线作为贷款定价基准。二是助力提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借鉴2007年48号文,商业银行开展权重法风险暴露划分时,考虑与中债市场隐含评级等市场广泛认可的第三方估值指标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动态、及时反映风险暴露变化。三是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评级标准考虑参考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将对单只债券评级约束调整为对投资组合的约束,构建债券组合整体违约率的评分办法及投资标准。
在担保品管理方面,一是考虑全面推行逐日盯市和动态调整功能,反映担保品价值与风险敞口的真实变化水平。双边债券借贷业务考虑明确履约保障品敞口覆盖最低比例,足额覆盖风险敞口。二是适时推出三方回购,降低交易成本及结算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三是推动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担保品应用体系。
在中介机构选择方面,考虑探索“发行人付费、投资者投票选择”机制,切断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关联,提高中介机构服务的客观中立性。这一安排可适用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选聘。
在风险对冲方面,着眼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丰富风险对冲工具,适时考虑推出信用债指数期权期货产品,并有序扩大投资者范围,允许持有现券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责任编辑 刘宏振)
大额金融排名(大额金融排名前十名)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金融建设(《中国金融》)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7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