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券交易历史悠久,迄今已超过130年,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1991年,首家中资券商中国光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落地香港,目前已有138家中资机构在香港展业。经历了多次金融动荡的洗涤之后,中资机构牢牢把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机遇,成长为香港证券行业的中流砥柱,走上全球金融舞台的中央。
2008年成为
中资券商股发展的“分水岭”
在见证了中资机构30年发展的多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算作香港中资券商发展的分水岭。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港,有“红筹之王”称号的香港本土券商百富勤黯然倒下,摩根、美林等欧美投行乘机大举进入香港市场。
2004年前后,内地股市熊市,很多大盘蓝筹股无法上市,于是转道香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数量和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给中资券商无限的机遇。
就在这时,2005年,在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的框架下,内地创新类券商被允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由中国证监会认可。香港成为中资券商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中信证券国际、海通国际、银河国际等一大批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在2005年之后陆续成立。
借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春风,内地券商纷纷开始在香港“试水”。“从香港回归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这段时间,是香港股票市场规模扩张最快的阶段,上市企业以内地国有企业居多,但承销团队却以外资为主。中银国际作为当时少数能同时开展两地证券业务的中资投行参与了大部分项目,但整体上在港中资券商的数量较少,承销力量较为薄弱。”中银国际CEO李彤对此深有体会。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欧美投行将大量人力和资金从香港市场撤离,为中资券商的发展腾挪出了空间。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QDII、深沪港通等制度先后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让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中资券商驶入发展快车道。通过大举并购香港本土券商,拓宽除投行之外的经纪、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衍生品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占据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半壁江山。
Wind数据显示,2021年港股市场有97只新股上市,共融资3314亿港元,其中29家由中资券商作为独家保荐人,35家由中资、外资投行携手合作保荐。
搭上“互联互通”快车
中资券商驶向蓝海
2017年12月,香港交易所确立自1993年H股上市以来最大改革方向, 允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放宽已在国际市场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企业来港二次上市。此后,阿里巴巴、网易、京东集团、快手、百度、哔哩哔哩等新兴互联网科技企业先后在港上市。这项举措不仅为内地投资者分享高科技、高质量互联网企业的成长红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更把在港中资券商机构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比肩国际投行。
2021年,有7家中资券商跻身全球中资IPO排名前十。其中,中金公司以216.5亿美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一。在2021年618家IPO项目中,中资券商作为承销商的占比超过了六成。
中资券商在债券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2021年中资境外债排行榜中,中资券商在前十位中占得四席;中金公司以93.23亿美元承销规模、5.31%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
投行业务比肩国际投行的同时,中资券商的自营业务在搭上“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快车之后,也逐渐成为另一大利润增长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沪深港通机制下,内地资金经由南向交易为港股市场带来超过2.3万亿港元的净流入;境外资金经由北向交易为内地股市带来超过1.6万亿人民币净流入。
得益于中概股回归潮和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深化,过去五年,内地前十大券商的境外市场投行业务出现井喷,自营业务蓬勃发展,海外业务的利润更是在2020年实现了87%的高增长。
走出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资券商羽翼逐渐丰满,形成了“银行系和券商系两大派系逐鹿香江”态势,依托自己的能力圈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比如,中信证券,通过收购香港里昂等外资投行,完成了对全球16个资本市场的全牌照布局。
银行系券商则更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己的跨境全功能业务架构。以中银国际为例,2002年,中银国际取得了境内证券业务牌照,成立中银证券。与此同时,中银国际还逐步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等地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置了分支机构。
券商系的香港子公司更为突出,他们在国际业务方面延伸出两条路径:资本投资业务和资本市场中介业务。资本投资业务,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股权、债权、衍生品等领域的投资。而以资本市场中介业务为核心的券商,通过打造高水平的权益和固收产品销售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对冲、配资、衍生品等综合性资本市场中介服务,在市场剧烈震荡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如中金香港的总资产在2021年逆式上涨22%,华泰国际总资产同比大增50%。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资券商的国际化道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相比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国内券商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李彤认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中资券商在香港发展的新起点。过去25年,中资券商在香港打开了国际化视野,基本站稳了脚跟,并依托内地企业客户资源在香港承销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未来,中资券商在香港的业务目标应该是推动高水平的国际化建设,努力发展成为能够和美欧大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同台竞技的国际领先投资银行。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资券商在香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整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作为第一家中资境外投行,中银国际表示,资产管理业务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务的重点,有利于发挥香港在联通内地资本市场方面的独特优势。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加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合作,丰富和扩大互联互通内容,例如考虑将“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港股通标的、探索将“跨境理财通”试点范围从大湾区拓展到内地更多城市等。
希望通过业务转型完成自我迭代的头部中资券商,作为中资金融机构的“领航者”,在如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也各有侧重。
海通国际执行委员会成员及投行业务联席主席黄峥表示,香港在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绿色国际认证服务和联通国内外绿色投融资需求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中资券商在香港既可以助力内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获得绿色融资,也可以了解并参与国际绿色标准认证过程,还能协助监管机构推动香港或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研究与建设,在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国家和香港本地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兴证国际指出,香港业务的发展,要充分迎合时代发展方向,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包括集成化、系统化的信息开发、跨境支付的技术解决等,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香港的金融效率和市场地位,更高效地促进业务发展和更有效地提升合规风控的防范能力,以科技引领国际化业务创新和助力跨境管控能力提升。
面对“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性机遇,银河国际行政总裁常昱表示,将继续立足香港,深耕亚洲,放眼全球,积极推动境内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共同繁荣,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化发展,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迈向下一个光辉的25年。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香港虚拟货币合法嘛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领航者金融(领航者8×8)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7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