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情感知识

唐朝金融机构(唐朝的金融机构)

  • 情感知识
  • 2023-07-20 13:45:35
  • 0
  • 小付

文|观景说史

序言: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就能很好的概括大唐帝国的两个盛世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唐初社会衰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兴盛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盛世”承接了“贞观之治”的遗风,开创了大唐帝国最高光时刻,随后大唐帝国开始进入衰败之道,所以说“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兴衰的重要分水岭。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在何种情况下开创的?

唐朝建国初年,由于隋末的连年战乱,整个国家千疮百孔,人口数量从隋初的690万户骤降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也正是如此不利局面,在李渊和李世民统一中国后,为“贞观之治”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通典》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继承了唐高祖李渊提出的尊祖崇道的国策,并把这一国策利用到极致,太宗以道家思想为治国平天下的总指导。在唐太宗李世民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唐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开放自由的盛世。

贞观之治得益于太宗李世民的一系列正确政策的实施,这也让他的功绩被后世所传颂,史书上也记载了唐太宗成为一代英主很多的真实史记。那么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的呢?

  • 第一点是重用贤臣、从谏如流

李世民虽然是个马上皇帝,但他并不是一个粗鲁之人,相反他能做到礼贤下士,唯才是用。他用人不管出身贵贱,更不计较个人恩怨,对人才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观景就拿唐初的名臣魏征来举例。

魏征原是一方道士,多次辗转后投入唐朝阵营,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臣,他曾建议李建成密谋杀掉李世民。太宗登基后准备拿魏征开刀,问他为何要离间他们的兄弟情。魏征直言不讳的说到:“皇太子若从徴言,必无今日之祸。”——《旧唐书·魏徵传》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魏征画像插图

李世民看重了魏征的直言不讳,没有丝毫隐瞒,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让他辅佐自己,魏征还被任命为尚书左丞。魏征这个刺头在后来没少给李世民难堪,他在后来直柬两百多件事,每次都是指出其中的利弊。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旧唐书·魏徵传》

魏征死后,李世民非常伤心的对群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 第二点是充分利用三权分立制度

原先的君主专政制主要是体现在中央高度集权,这个制度最大的缺陷是独裁、专制,容易形成暴政,例如隋朝的杨广,他登基后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三权分立制度”,因此他在独裁专制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有了天下战火纷飞的状况。

李世民登基后,吸取了这个教训,充分利用三权分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已经非常的像现在的内阁制,首先由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命令的可行性,再由尚书省执行命令。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当时的政令形成必须要走一套程序:首先在中书省的政事堂由宰相牵头举行会议,讨论通过后再报皇帝审批,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这份诏书在正式发布之前,还必须送交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认为不合适发布的可以拒绝“副署”,缺少“副署”的诏书是不能发布的。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查才能交由尚书省去执行。

唐太宗李世民“三省六部”制度的推行,很好的解决了因为皇帝一时糊涂而颁布一些有损国家和皇帝本人声誉的不慎重决定,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的智慧和胸襟是多么宽广和伟大。

  • 第三点是整饬吏治,轻刑订律

唐太宗时期非常重视唐朝政府的官吏清廉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与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使用酷刑来惩罚,而是定制一套比较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李世民画像插图

首先他让房玄龄裁撤臃肿的政府部门冗员,接着又派遣李靖等13名考核各地官员升降的黜陟大使巡查全国,考察吏治。他还亲自任命各地的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同时把他们的功过记录在宫内的屏风上,作为以后赏罚的依据。

李世民通过对政府部门的改革,直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官吏贪污腐化的可能。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犯罪的时期。

唐太宗注重依法治国:“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

大唐的法律制定出来后,他带头遵守法律,以身作则,维护法律的尊严。在贞观时期真正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然执法时铁面无私,但在量刑时往往会宽大处理。由于法制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根据史书记载,在贞观三年,在全国才有29名犯人被判处死刑。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李世民画像插图

同时李世民在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所采取各种正确的优良制度,在众多治世名臣的忠心辅佐之下,开创“贞观之治”是历史的必然,更为重要的是“贞观之治”为唐朝第二个盛世“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盛世是在何种情况下形成的?

唐朝自从李治死后,武则天把持朝政,到最后索性自己登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晚年被逼迫退位后,大唐帝国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动荡时期。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并没有能很好的管理这个国家,大唐王朝皇室为了争夺权力,正在上演一幕互相残杀的大戏,一波三折之后李旦被推上帝位是为唐睿宗,两年后庸碌无为的唐睿宗把皇位禅让给太子李隆基,史称为唐玄宗。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唐玄宗画像插图

唐玄宗登基称帝后,改元开元,在开元元年(公元713年)7月他就粉碎了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反叛集团,接着他开始把朝中功臣、李姓各王调离京师,让他们到外地去做刺史。

李隆基在稳定皇权后,也同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一样有远大的理想,随即他开始整顿朝纲,重用贤能。李隆基前期确实是一个明君,他非常有胆量和魄力,还很有智慧,在治国安邦上有很高的造诣。

开元前期,李隆基精心的挑选了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这6位宰相辅佐他,这几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治世名臣,他们无私的付出换回来了开元盛世的雏形。

李隆基在这些贤相的辅佐下,可以腾出手来大力发展经济。在农业上进行改革,开垦荒地,提高亩产等。他还重视民间手工业,让手工业有了腾飞。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迅速增长,繁荣昌盛的商业,诞生了很多商业金融机构——柜房,还与海外多个国家有贸易来往。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开元盛世雕像

在李隆基励精图治之下,开元初期全国经济迅速繁荣昌盛起来,同时唐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到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对开元盛世描述如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唐玄宗前期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君主,但到中后期,日渐变得昏庸无道,他信任奸臣,贪图享乐,沉迷酒色,为后来唐朝的衰退打下了伏笔。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七三八年……是岁,于西京、东都往来之路,作行宫千馀间。”

在高度繁荣强盛的表象后,整个唐朝的社会及政治危机也在快速发展。由于经济高度发达,使得土地兼并激烈,大量的农民被逼无奈只得逃亡,均田制,府兵制等都濒于崩溃边沿。特别是在开元中后期,唐朝的节度使驻军制度更加是一个定时炸弹,节度使所统辖的军事力量在不断得到加强,而皇帝所直接统领的军队军备废驰,导致轻重不分,成为后来安史之乱的主要根源。

唐朝两大盛世,前者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为何后者是衰落的分水岭?

唐玄宗和杨贵妃画像插图

结束语: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不同的在于,贞观之治之后有李治和武则天在朝政上继续执行李世民的基本政策,大唐帝国处于平稳上升期;而开元盛世则由于李隆基在开元中晚期的昏庸无道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最终为唐朝中衰埋下了伏笔。


唐朝金融机构(唐朝的金融机构)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唐朝金融机构(唐朝的金融机构)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8257.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7月20日星期四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