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南阳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3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2020,你们领证了吗?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法律《婚姻法》颁布实施,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从此,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逐步得以有效实施。这从结婚证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婚凭证几度更换,见证了结婚习俗的变迁。今天将它们重新收拢到一起,再度展开细细地比较,人们会发现,在喜庆的主题下,也能找到不同时代的印记。
囍
上世纪五十年代
从1950年《婚姻法》实施至1986年《婚姻登记办法》颁布前,结婚证多为“奖状式”,全国没有统一样式。结婚证上多印有和平鸽、稻穗、棉花、并蒂莲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反映出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结婚证上新郎新娘的名字开始并列在一起,体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婚姻关系。
(1953年结婚证)
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上多有一句简洁的口号,如 “自主自愿”“互敬互爱”等,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
(1956年结婚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到了“文革”期间,一切东西都被披上了政治色彩,结婚证当然也不例外。那时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1970年结婚证)
七十年代中后期,结婚证渐渐由奖状式向证书式过渡,在结婚证上通常还印有“计划生育”口号。
(1975年结婚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0年结婚证)
改革开放后,结婚证用途越来越广泛。为方便携带,结婚证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添加了双方的照片,复杂的图案、醒目的语录口号也随之取消。
(1985年结婚证)
1986年,随着《婚姻登记办法》的实施,民政部设计制定了婚姻证件,为16开尺码对折,内容、格式全国统一,但字体、字型、美工不作统一要求。结婚证还分高、中、低档三种,以质作价。
上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结婚证)
1991年9月,民政部统一制发了婚姻证件样式,规格比原来缩小了一半,内芯暗记水印图案为“五角星”,开启了“护照式”婚姻证件新时代。结婚证封面为大红色套印国徽,内页套印民政部婚姻管理专用章,照片下方有红双喜。与之相区别,离婚证封面为绿色。这种婚姻证件于1992年10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虽有很大进,但信息化程度低,尤其是打印证件麻烦。
1996年起,内芯暗记水印图案结婚证由“五角星”改为“红双喜”,离婚证改为“飞燕”。
本世纪
(2003年结婚证)
为适应婚姻登记信息化的需要,2004年1月1日开始,延续了20多年的大红色结婚证退出了历史舞台,全国启用新式婚姻登记证。新式婚姻登记证封面均为枣红色,结婚证封面烫金,离婚证封面烫银,在封面中央有国徽图案,与以往的结婚证相比,显得更加严肃和正式。证书内页以温馨的粉红为底色,页面上还有防伪水印,并印有精致的花纹。在第一页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的字样,并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当地民政部门结婚登记专用印章。为便于打印,将竖排版改为横排版,还增加了全国统一编号。
(2020年结婚证)
你的结婚证是哪一版的呢?
不妨在后台留言!
从古至今
“婚姻证书”经历了哪些变迁
9月3日,沙坪坝区民政局透露
该区在全市率先打造婚俗文化长廊
集中展现结婚证和离婚证的历史变迁过程
同时
将各个时期的婚姻文化归类展示
赶紧来了解
巴渝婚俗
太平天国时期的“合挥”
明文记载的最早的结婚证书
婚书的出现,最早从商周时期的《周礼》就提出。可婚书一直是民间私人间的契约,不需要公权力介入。
“直到太平天国时期,新郎新娘在婚礼举行前必须一同前去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向当地政府领取专门的‘票签’,这就是‘合挥’,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结婚证书。”沙坪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胡婷介绍,“合”意为合并的意思,合挥一式两份,中央盖政府龙凤大印。
左半份是存根,由政府留存;右半份交给新娘保管。合挥上记录有夫妻双方姓名、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胡婷解释,“挥”是粤语方言,凭证的意思。它又称“龙凤合挥”,是太平天国法定结婚证书。如果不持合挥而被发现携带女眷,即以强奸论处极刑,军纪十分森严。
1949年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书上有介绍人、主婚人信息
在婚俗文化长廊的结婚证橱窗中,我们看到了各个时期的结婚证。在1943年的一张结婚证上,不仅有介绍人名字,还有主婚人、证婚人、订婚人的名字。
“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一般沿习旧制,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当事人同意,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那时的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各种名称排了长长一串。”胡婷说。
1948年的结婚证
“我们是1948年结婚,到现在足足70年了。”家住沙坪坝区金沙港湾的罗奶奶回忆,那时候在农村没有扯证一说,她和老伴儿经媒人介绍,结婚前就见过一次,后来在村里摆上20桌办招待,算是正式结婚了。
即便看似“无证”,两人一路风风雨雨,携手相伴,不离不弃。“那时候结婚也不像现在这样包红包,亲朋好友都是送物资,家里有小菜的送小菜,有挂面的送挂面。”罗奶奶说。
1975年的结婚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夫妻”
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人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这是建国后颁布的首部法律,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从此以后,婚姻法开始影响中国人的婚姻。
解放后的结婚证
在展示的结婚证橱窗可以看到,从1952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而在1952年至1959年的结婚证上,还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这侧面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结婚要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婚姻的主导力量和自由发展,婚礼的突出特征是简朴,一切要体现出‘新’,革掉很多老习俗。”胡婷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夫妻”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上世纪60年代的婚照,黑白颜色依然没有掩盖住新人的青春朝气;上世纪60至70年代,男女都爱穿军装,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扯证结婚。”如今住在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陈婆婆说,当时和丈夫同在厂里上班,扯证时,两人去单位开了封介绍信,然后就去街道办事处登记了。
“没有拍照,没有鲜花,工作人员就是问我们双方是否自愿,然后就颁证,过程很简单。然后我们回来就给亲戚朋友厂里同事发了喜糖,就算是结婚了。”
改革开放后
结婚证变得简单
改革开放后,各类口号等从信息从证上消失,结婚证本身变得简单。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结婚证,巴掌大小,内容简单,仅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无需其他信息。
1984年的结婚证
家住大坪的金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与妻子扯证结婚,他回忆,那时候登记过程不复杂,不需要照相。结婚证也很简单,就是对折的一张纸,像奖状一样,可惜后来不知怎么弄丢了。扯证当天,他和妻子还带了糖果送给证婚人。
80年代婚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自行车接新娘,进洞房还要闹洞房等,嫁妆也开始了变化,从三大件的嫁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又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有一套时髦的家具。”胡婷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婚礼都非常朴素,那时在家办酒席的居多,婚礼前就要早早准备好所需物品、酒水等,一场婚礼往往要吃几餐。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元素。
据了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婚礼也越来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步入二十一世纪,婚礼仪式越来越隆重,特色婚礼也越来越多,西方的教堂婚礼也开始被人们接受。年轻人更加好有个性,草坪婚礼、烛光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新奇的海底婚礼、空中婚礼等个性化婚宴已成为拉动婚礼消费的主力。
新闻多一点》》
离婚更注重隐私
证上已不再提及缘由
在沙坪坝婚俗文化长廊里,除了各个时期的结婚证,这里还展出了各个时期的离婚证。
胡婷介绍,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集中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离婚证书的出现,在中国女权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婚书以前,更多的是男女双方父母加媒人之间的签约,一旦婚姻发生,婚姻是否继续的主动权全掌握在丈夫手里,他有权休妻,“离婚”权只在丈夫一方,离婚证自然多余。
清朝的休书
据了解,自汉朝推出丈夫休妻的“七出”规则,到唐朝《婚律》休妻七理由:“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等都只在维护男权的利益上。
解放之初婚俗
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它对我国婚姻家庭的和谐平等、婚姻自由作出了相关规定,为婚姻中的男女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这时起,离婚证跟结婚证一样正式了,标志着在法律上婚姻两方趋于平等,不再只是男方能休妻的权利不对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结婚证与高科技接上了轨道,简单快捷,都是电脑出证。”胡婷说,相比以往,办理离婚证也更加注重隐私,至于离婚原因等内容,从清朝休书到上世纪80年代的离婚证上都有写明离婚缘由。
比如,展出的1951年的离婚证书上,清晰写有“因恋情不合”;一张1971年的离婚证上写着“没有生育,感情经常闹纠纷”;1977年、1986年的离婚证上备注着“感情不合”等字样。“而现在的离婚证,不会体现当事人为何离婚的信息。”胡婷说。
大家都在看
中国企业500强出炉,上榜渝企有几家?
自贸区对标自贸港!渝港签621亿大单携手融入“一带一路”
大家好!我是素心笺言。欢迎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来查看更多文章。同时欢迎点赞+收藏+分享
文丨素心笺言(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个人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那是天大的缘分,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结婚领证,每对夫妻都会经历很多磨难,而当把结婚证拿到手中的那一刻,相信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近日,一对90后小夫妻在网上晒出的结婚证火了,网友们都称他们这是"天大的缘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对夫妻的名字一模一样,这样巧合的事情让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都以为自己看花眼了。
这对夫妻名字一样,都叫"李秋怡",丈夫"李秋怡"是成都人,妻子"李秋怡"是河南人,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名字。
据妻子李秋怡介绍,他们是2019年4月在社交软件上聊天认识的,当时丈夫说自己叫李秋怡,妻子还以为自己被恶搞了。两人因名字一样聊起天来越发觉得投缘,在短短相识一周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笃定了以后走下去的决心。
其实,丈夫李秋怡的父母在给他取名字时,就想他以后会不会找到一个同名同姓的女生,因为父母觉得找到一个名字一模一样的人是非常幸运的,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
在恋爱期间,两人把相处的日常发到社交平台上,从相识到结婚,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祝福。
当网友们得知他们将于10月18日在西安举行婚礼时,纷纷在评论区里调侃:
"婚礼现场是不是得写:欢迎参加李秋怡和李秋怡的婚礼?"
"你俩吵架的时候,骂对方会不会有种骂自己的感觉?"
"以后孩子上学,母亲的名字该写谁呢?"
甚至还有网友已经把两人未来孩子的名字都取好了:"孩子也叫李秋怡吧",寓意着两人爱情的结合。
其实,这种起名方法,算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了,给孩子起名时,不用太过伤脑筋,只需要将夫妻俩名字中的字重新组合一下,结合成一个新的名字。虽说这种方法简单且寓意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还需要看名字结合之后是否顺口好听。
当然,名字也可以之后再改,但名字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贸然改名很可能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反复思量。
1、名字是否有谐音
很多父母给孩子取名时,往往只关注名字的寓意,却忽略了它的谐音。
孩子上学以后,总是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同龄小伙伴,他们会因为调皮而给孩子起外号,比如"臻桃言"谐音"真讨厌"、"史珍香"谐音"屎真香"等。
如果孩子的名字带有比较明显且奇怪的谐音,往往会成为其他小朋友捉弄的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自卑,或出现心理疾病。
2、避开生僻字
很多父母为了追求个性,在给孩子取名时会选一些生僻字,让人看起来感觉很高大上,但这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困扰。
先不说孩子会不会写,能不能写好,当孩子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因为别人不认识名字中的字,对孩子的社交和个人发展造成影响。
1、借鉴文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典籍更是整个民族的瑰宝,许多文学典籍中都有非常优美的词语,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借鉴文学典籍里的词来给孩子取名字,这样的名字不仅好听,而且还蕴含着很深的寓意。
2、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古人父母给孩子取名时,往往会找一个"算命先生"来看看孩子的生辰八字,判断孩子五行中缺少哪种元素,进而选一个带有相关元素的字作为孩子的名字。
现在的家长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给孩子取名,虽说这种方法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也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祝愿。
3、结合夫妻俩的姓氏
这种方法最为简单,只要将夫妻俩的姓氏结合起来,在名字的最后点缀一两个字即可,寓意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不过,这种方法和结合名字一样,都需要注意是否顺口好听。
总之,父母给孩子取名时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太过随意,一定要反复思量,给孩子取一个既有寓意又新颖的名字。
今日互动话题: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这对夫妻走到一起是缘分吗?你们羡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婚证贷款逾期女方征信会有影响吗(夫妻结婚证贷款还不上,会找妻子还款吗)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90年的结婚证(90年的结婚证是什么样)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