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曲靖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0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招商证券 王超)
1、公司发展历程
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552.SH)的前身为沙市市南湖机械总厂,成立于 1989 年,2015 年改制并设立股份公司,2023 年 5 月在科创板上市。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防空预警雷达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主要生产单位之一。
1989-2002 年,公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防空预警雷达研发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经营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发展壮大;2003-2014 年,公司处于成长突破阶段。
研发了多型防空预警雷达新产品,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 年至今,公司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产品已覆盖多个军种,产品频段由低频段拓展到高频段,产品类型从雷达产品拓展到系统装备及雷达相关配套装备,成立了武汉分公司和北京分公司两大研发机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经过数十年的防空预警雷达研制生产,公司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已覆盖多个军种;多个型号产品曾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等奖项。
近三年公司积极开展新产品研究,已中标多型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研制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公司积极发展防空预警雷达模拟设备、空管雷达等产品,推动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截止 2023 年 3 月,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有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0 项(含 1 项国防发明专利)。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公司属于央企,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持股 32.49%;荆州市古城国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 29.08%。
2020 年,39 位股权激励对象共同成立南晟合伙作为持股平台,占公司股份 2.81%,有助于实现股东、公司和员工利益的趋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防空预警雷达及配套装备、雷达零部件两大板块,主要向国内军方客户和军工集团提供防空预警雷达和配套服务,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近三年,雷达及配套装备在营收中占绝大部分,并且在不断上升。
防空预警雷达包括目标指示雷达、引导雷达、警戒雷达等,用于对空中目标进行警戒、监视和识别,提供目标位置、速度、属性特征等信息,目标探测距离覆盖超远程、远程、中程和近程,可以支持国土防空情报获取和拦截作战信息支援,是电子战和信息战的核心装备。
目前我国明确了国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推进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等战略要求,带来了未来的军备升级需求。防空预警雷达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公司原材料采购均采用“以产定购”模式,同时辅以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配套件、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外协加工件等,设有供应部作为原材料等物资采购的实施部门。
对于配套件类主要原材料,一般为定制产品或客户要求统型的标准化产品,采购价格一般比较稳定;对于配套件外的主要原材料,由于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告期内采购价格整体较为稳定,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存在一定波动。
(1)防空预警雷达及配套装备
公司的雷达产品主要为防空预警雷达,具体分为警戒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未来将拓展空管雷达业务。
配套装备主要包括防空预警领域的雷达防护设备、雷达测试设备、雷达模拟设备、雷达抗干扰训练系统等,满足了客户的模拟和伪装、故障检测、操作人员训练、抗干扰能力评估等需求。
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频段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的骨干研制生产企业,产品在军方客户中广泛应用;近三年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已中标多型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研制项目,进一步巩固了行业优势地位。
近年来,公司的雷达及配套装备业务收入不断增长,2021 年业务收入 8.94 亿元,同比增长 37.03%;剔除差价影响后的毛利率为 26.76%,小幅下滑,产销率保持高位(部分时间由于客户修改条款,交付推迟),库存积压较少。
(2)雷达零部件
雷达零部件主要包括防空预警雷达维修器材、雷达通用小型零部件等产品。
其中维修器材主要是自研雷达的部组件产品,用于雷达日常维修、维护以及战损补充,主要客户为军方客户和军工集团;通用小型零部件主要是公司生产的盒体、腔体、基片等结构件,主要客户为北京无线电所。
2016 年印发《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之后,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实战化训练。随着使用时长和战损的增加,雷达零部件的消耗速度和备用量必然上升;此外,随着雷达市场的扩张,零部件市场也会保持相应程度的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为防空预警雷达维修器材和雷达通用小型零部件。
2019-2021 年公司的雷达零部件业务收入大幅提升;2022 年由于订单有所减少以及签署时间较晚,业务收入为 0.56 亿元,同比减少 58.96%;剔除差价影响后的毛利率为 28.49%,产销率同样保持高位(2022 年部分订单签署时间较晚,年末暂未交付)。
3、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
公司高度重视防空预警雷达相关核心技术攻关与储备,通过国家、军方等渠道的项目经费和自行列支科研经费预算来支撑技术研究工作,近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公司已掌握了相控阵雷达总体设计、软件化雷达、自适应抗干扰、目标分类识别、高机动高集成结构设计、相控阵天线设计和收发组件设计等 7 类核心技术,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或生产,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拥有健全的生产、装配、测试和试验设备设施,通过了 GJB9001C 质量体系认证、GJB5000A 软件质量认证,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公司研发团队强大,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 39.60%;其中 7 名核心技术人员长期从事于雷达及相关行业,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董事、副总经理长王嘉祥,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副总经理郑自良,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副总经理王新红,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4、公司经营情况
行业领先地位推动营收与利润稳步增长。公司在防空预警雷达市场的竞争力较强,并不断开拓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类型逐渐丰富,雷达配套装备及零部件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预计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
2022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9.53 亿元,同比增长 19.6%,2019-2022 年公司营收的复合增速为 12.62%。
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0.1%,2019-2022 年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 21.81%。其中 2021 年利润下降的原因为公司扩张带来的三大费用增长,以及 2020 年的差价收入提高了当年利润。
缴纳增值税减缓毛利率增长,差价收入与低费用率扩大盈利空间。
公司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均值,并且有一定的波动,2020 年与 2022 年毛利率较高的原因是差价收入较多。
剔除差价收入后,2019-2021 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 30%-35%,略高于同行业均值;2022 年新签订的军品销售合同开始缴纳增值税,造成剔除差价后的毛利率下降。
三大费用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22 年期间费用率为 6.84%,较 2021 年小幅下降,主要是雷达装备的售后维修需求下降、公司参与投标项目较少而控制了销售费用率,2021 年业务规模扩大造成管理费用率较高。
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定期存单和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均大于利息支出,其中 2022 年手续费有所提升。
1、有源相控阵雷达
(1)雷达简介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从而得到目标的位置与运动状态。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测定坐标速度快,能全天时、全天候使用等特点,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空间目标、海面目标和地面目标的探测,其中空中目标主要包括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等空气动力目标,空间目标主要包括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运载火箭、空间碎片等,海面目标主要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等各类水面目标,地面目标主要包括人员、车辆、坦克等目标类型。
雷达通常由波形产生器、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显示器、天线及其伺服装置、电源等部分组成。
波形产生器(也称为激励源)产生一定工作频率、一定调制方式的射频激励信号,同时产生相干本振信号送给接收机;发射机对激励源提供的射频激励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再经收发开关馈电至天线,由天线辐射出去;目标回波信号经天线和收发开关至接收机,再由接收机对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混频和滤波等处理;信号处理的作用是抑制非期望信号(杂波、干扰),通过相干积累或非相干积累以提高有用信号的信噪比,并对目标进行自动检测与跟踪等。
通常将目标航迹的关联、跟踪滤波、航迹管理等称为雷达的数据处理。目标航迹及相关信息在屏幕上显示的同时,通过通讯设备传输至各级指挥系统。
雷达早期发展主要来自军事需求。
军用雷达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天时战略和战术情报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警戒、侦察、引导、制导和敌我识别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装备,在国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同时,雷达的高精度探测能力使其在民用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雷达性能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高功率发射器件以及高速信号处理等技术的快速进步,雷达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主要用于空管、气象、遥感、交通等领域,应用方向不断趋于细分化和精准化。按照具体工作任务不同,雷达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2)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
传统雷达是由机械转动装置控制天线的指向,无法实现对快速移动目标的跟踪、搜索,且抗干扰能力较差。
现代战争要求雷达技术具备抗侦查、抗干扰、抗隐身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雷达技术在探测器的构型、观测视角覆盖和信号空间维度三个技术方向发展,形成三种主流技术体制:相控阵、合成孔径和脉冲多普勒。相控阵雷达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各辐射单元的相位,改变波束的指向进行扫描的雷达,具有快速而精确的波束切换及指向能力,使雷达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全空域扫描。
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天线单元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包含独立的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幅相控制芯片等,使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得到精确可预测的辐射方向图和波束指向,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余设计上都比传统无源及机械扫描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探测、遥感、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相控阵雷达大量取代传统的机械雷达已是大势所趋。相控阵雷达具有波束捷变(包括波束空间位置捷变及波束方向捷变)能力等独特的优点,可以实现诸如多目标跟踪、远作用距离、高数据率、高可靠性、自适应抗干扰、宽带成像以及同时完成目标搜索、捕获、识别和跟踪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高性能雷达系统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需求。
基于上述优势,相控阵雷达技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很大发展,目前相控阵雷达大量取代传统的机械雷达已是大势所趋,并已有多种型号服役于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几乎所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领域。
①相控阵雷达一方面可以分为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与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
有源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射/接收单元的多少。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单元,目标反射信号经接收机统一放大(这一点与普通雷达区别不大)。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天线单元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②相控阵雷达另一方面可以分为模拟相控阵雷达与数字相控阵雷达。
模拟相控阵是指采用模拟器件的移相器,通过改变天线各阵元信号相位从而合成空间波束的雷达体制。这种雷达的波束合成在阵面完成,具有移相器、馈线等模拟器件。而数字阵列不再含有模拟的移相器,而是将接收机前移。
上行波束合成,通过 DDS 移相产生不同相移的信号,上变频到射频天线单元。
下行靠接收机将信号放大滤波,AD 采样后,在数字域形成所需接收波束。模拟有源相控阵雷达,不论是在技术还是成本、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具备诸多优势,仍然是雷达装备的主力。
(3)毫米波相控阵雷达
射频(RadioFrequency)是一种可以辐射到空间的高频交流变化的电磁波,频率范围为 300kHz—300GHz,波长 1km—1mm,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射频中较高频段(300MHz—300GHz)又称为微波频段,波长范围为 1m—1mm。
微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其中毫米波频率范围为 30GHz—300GHz、波长范围为 10mm—1mm。
其中,对于微波毫米波频段,常用字母代码与业务频段对应关系如下:
微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穿透能力强、抗干扰、不易受环境影响等一系列特点,容易制成具有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强、增益性高等特性的天线系统,在雷达、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远距离通信需要中继转发。
其中毫米波具有如下的特点:
毫米波的特点赋予了毫米波相控阵雷达优良的抗干扰、反隐身、反低空突防和对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简称“四抗”,因此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
①为满足快速扫描、跟踪和高数据率的要求,美国为“科曼奇”直升机研制了有源电扫的 Ka 频段火控雷达,作战能力成倍提升;Raytheon 公司计划为“战斧”Block Ⅳ导弹配备基于 AESA 技术的主动毫米波导引头。
②为提高空间目标观测能力,俄罗斯研制了 8mm 远程毫米波相控阵 RUZA 雷达。
③为实现灵活多波形控制和多波束能力,美军在未来战斗系统(FCS)计划的项目中已经开发了具备 Ka 频段的毫米波雷达、通信、战场识别的多功能射频系统,准备装备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
④为提高低截获性能和隐身性能,美国 Sandia 国家实验室研制了 0.1m×0.1m 分辨力的 Ku 频段轻小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准备在已有基础上采用 MEMS 移相器构成相控阵雷达,提高低截获和隐身性能,同时降低雷达的功耗、体积、重量和成本。
⑤为实现宽带、高分辨成像监视,德国将研制具有 0.025m× 0.025m 分辨力的 Ka 频段毫米波合成孔径成像雷达,需要的带宽达到 8GHz。
2、有源相控阵雷达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1)全球军用雷达市场保持稳步增长
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与国防支出相关、近年来国际热点地区冲突加剧,全球的国防需求不断增长,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等国防支出大国国防支出预算逐年增加。
根据 SIPRI 数据,自 2015 年,全球国防支出保持稳定增长,2022 年全球军费增长 3.7%,已经达到了 2.224 万亿元。美国从 2014 年开始也在不断提升其国防预算开支
国防预算稳定增长,边境保护和早期危险识别需求的增长、雷达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领域的扩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叠加,全球雷达市场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研究报告,2020 年全球雷达市场规模为 314 亿美元,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为 192 亿美元,约占全球雷达市场份额的 61.15%;预计 2025 年全球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380 亿美元,按此比例测算,预计 2025 年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可达到 232 亿美元。
根据 Strategic Defense Intelligence 出具的《全球军用雷达市场 2017-2027》预测,北美地区占据 38.3%的军用雷达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军用雷达市场,其次是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分别占据 28.3%和 19.6%的军用雷达市场份额。
(2)军费持续高增长,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防预算支出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财政部在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2023 年国防预算约为 1553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2%,增幅比去年增长 0.1%,军费持续、稳定地理性增长,继续推动军事现代化建设。
2018 年至 2023 年,我国国防费预算增幅分别为 8.1%、7.5%、6.6%、6.8%、7.1%、7.2%,我国军费支出增速近两年维持增长并持续高于 GDP 增速。
根据国防部介绍,我国军费主要用于:稳步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十三五” 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等四个方面。
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给地区安全带来不确定性,我国周边安全局势将持续紧张。为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实现强军目标,预计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力投
从军费使用构成来看,我国装备费占国防费比例持续提升。
2019 年 7 月 24 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军费预算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投入,分别是人员生活费、装备费和训练维护费。
纵向对比,装备费占国防费比例持续提升,从 2010 年的 1773.59 亿元提升至 2017 年的 4288.3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44%;装备费占比相应由 2010 年的 33.2%提升至 2017 年的 41.1%,提升 7.9%。
2021 年我国的国防支出预算占 GDP 比例仅为 1.19%,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具有合理的快速增长空间。
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世界各国军费开支占 GDP 比例平均达到 2.42%(美国为 3.48%、俄罗斯为 4.08%、韩国为 2.78%、英国为 2.22%、法国为 1.95%)。
我们认为,我国的军费在绝对值不及美国的 1/3,占 GDP 的比重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目前全球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加大投入,来提高现代化军队水平的建设,我国军费具备持续增长的空间。
武器装备信息化加速。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因此,我国要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武器装备体系,武器装备信息化势在必行。
雷达有望充分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发展。
根据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发布的报告,预计到 2025 年,国防信息化开支可能会达到 2,513 亿元,占国防装备支出的 40%,其中核心领域有望保持 20%以上的复合增长。国防信息化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五大领域,雷达作为国防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有望充分受益。
(3)军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下游广泛,2022 年市场空间预计 281 亿元
按装载平台不同,军用雷达分为陆基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及星载雷达。根据 StrategicDefenseIntelligence 发布的《全球军用雷达市场 2015-2025》预测,2025 年机载雷达与陆基雷达将合计占据超过 50%的市场份额,机载雷达有望成为占据市场比重最大产品。
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卫星等装备上,成为目前雷达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美国已全面将现役 F-15C、F-15E、F-18E 战斗机雷达升级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已在下一代驱逐舰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
根据 Forecast International 分析,2010 年-2019 年全球有源相控阵雷达生产总数占雷达生产总数的 14.16%,总销售额占比 25.68%;从趋势上看,有源相控阵雷达占雷达总产值将由 2010 年的 20%增加至 2019 年的 68%。
预计 2022 年军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市场空间约为 281 亿人民币。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 年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为 413 亿元;有源相控阵雷达占雷达总产值维持在 68%。我们预计 2022 年军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市场空间约为 281 亿人民币。
3、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简介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上游市场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电源等,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中游主要负责 T/R 组件、天线等,并整合部组件、子系统而形成雷达整机,属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相关企业开始上市;下游客户主要为科研院所、军方、军工集团等,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公司作为稀缺的雷达整机厂,必然受益于产业的增长。
(2)竞争优势
军用雷达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极高的壁垒:
(1)参与军品生产需要相应的军工业务资质等;
(2)雷达产品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
(3)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目前军用雷达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国内的军用雷达主要研制机构分布是大型军工央企的下属单位。
其中防空预警雷达的主要供应商有中电科十四所、中电科三十八所、成都中电锦江等单位。
由于先前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近年来参与25个国家、军方等渠道的科研项目招投标,中标16个项目,部分项目研制完成后在未来一定时间周期内预计可获得持续订单。
截止目前,公司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情况如下表:
根据公开信息,中电科十四所、中电科三十八所、成都中电锦江、国睿科技和四创电子均从事防空预警雷达业务,雷科防务和海兰信未从事防空预警雷达业务。
公司的竞争优势如下:
(1)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并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2)自主研发能力较强: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同行业均值。
(3)生产组织机构完善:拥有完备的生产及测试设备,工艺门类齐全,拥有一支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4)具有品牌优势,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多个型号产品曾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5)销售渠道相对稳定,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完善。
1、稀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整机上市公司。
相控阵雷达具有多目标跟踪、远作用距离、高数据率、高可靠性、自适应抗干扰与宽带成像等特点,在路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几乎所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
公司作为北京无线电所唯一上市平台,防空预警雷达技术实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承担空中目标的预警探测和监视管制任务,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装备,在国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少有的防空预警有源相控阵雷达整机上市公司,行业高景气叠加市场的稀缺性或带来公司业绩与估值的双重增长。
2、军贸市场高景气或将打开市场新空间。
公司雷达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的认可,2022 年开始贡献收入 2888.40 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为 3.03%。
目前全球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众多国家急需建设防空力量,对防空预警雷达需求也更加迫切,我国防空预警雷达国际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雷达装备的军贸出口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公司作为国内防空预警雷达龙头企业,在手军贸订单充裕,随着订单交付及产品市场逐步开拓,军贸市场或将打开其市场空间,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务支柱。
3、技术领先持续开拓新市场。
由于先前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主营业务营收保持稳定增长,2020 至 2022 年营收复合增速达 11.09%。新业务持续突破,近年来参与 25 个国家、军方等渠道的科研项目招投标,中标 16 个项目,部分项目研制完成后在未来一定时间周期内预计可获得持续订单,公司国内业务或将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是作为国内稀缺的防空预警雷达上市公司,受益于军贸及新产品的开拓,或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考虑到公司原有业务保持稳定,新业务及军贸产品或将缓慢导入,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雷达及配套装备营收增速分别为 22.3%、 23.7%、23.3%,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38.5%、38.8%与 39.1%。
雷达零部件 2023-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10%,毛利率或将维持在 35.5%。其他业务营收保持 3000 万元,毛利率或将维持在 62.1%。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达到 1.79 亿、2.31 亿和 2.89 亿元,对应估值 50/39/31 倍。
1、军方客户补差价变动。假设军工审价变动,产品差价款无法及时获得或将直接影响产品盈利能力。
2、军贸开拓不及时。公司积极开拓军贸市场,军贸市场开拓不及时或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增速。
3、新产品投入批产不及预期。公司新中标产品投入批产不及预期,直接影响公司长期业绩。
4、股价大幅波动风险。公司有大量的限售股于 2026 年解禁,或将影响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5、收入持续性风险。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及主要收入来自老型号产品,或将影响收入连续性。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编者的话:“为何中国日益重要,但我们国家新一代‘中国通’却少了?”这是近期一些欧美有识之士提出的疑问。如法国历史学家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撰文批评法国高校对中国研究不足,“与21世纪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地位不相称”。更有甚者,在所谓“政治正确”的氛围下,澳大利亚和一些欧美国家近年来一味强调对华强硬,不仅让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中国通”被迫保持沉默,还催生出一批“伪中国通”。通常来说,过去的“中国通”基本上要掌握中文、熟悉中国情况,并且具有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经历,但《环球时报》记者采写多位熟悉相关国家研究中国问题现状的学者后发现,西方国家有些所谓的“中国通”没有多少中国研究背景,他们被反华政治势力和媒体“包装”,活跃在反华智库中,扮演着“偏见传播者”的小丑角色。
“政治正确”降低了美国人对中国研究的兴趣
“美国新老‘中国通’的水平很难比较,但他们确实有明显的代际差异。”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开门见山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认为差异之一是老一代美国“中国通”中不少人曾长期在华生活,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把中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对象来看待,对中国的研究主要依据经验性理解和人脉。在过去的美国驻华大使中,也有多位“中国通”,如第二任大使恒安石、第四任大使李洁明、第五任大使芮效俭都在中国出生,很了解真实的中国。而新一代美国“中国通”——更应该称为“中国问题专家”——他们接受的是美国社会科学的训练,受人文科学的影响不够。因为强调量化等方法,导致一些学者把研究的对象国看成“手术台上的人体”,对其进行冰冷的解剖。
达巍认为,美国新老“中国通”的差异还在于——很多从上世纪六七十年开始研究中国的老一代“中国通”,他们的研究过程伴随着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以及中国从封闭走向改革开放、从落后走向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中国总体来说充满期待和好感。相比较而言,目前活跃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主要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他们研究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经济体。因没有那种中国从落后走向富裕的亲身体验,一些学者对中国不抱有什么期待,比较容易敌视和对抗中国。不过,达巍也不点名地提到,有些老一代美国学者在期待“美中关系变得更好”的同时,还“期待中国变得更像美国”,而当中国的发展并非呈现“美国化”趋势以及看到美中关系恶化时,他们也因强烈的“幻灭或失望”,对华态度逐渐变得不够客观。
据了解,目前狭义层面的美国“中国通”,即传统意义上研究中国的学者至少有上千人,他们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要从多角度来看:首先,美国所有领域专家对政策的影响程度都会随着政府的更迭而变化,如特朗普政府不愿听取专家意见,而拜登政府相对正常化;其次,今天中美关系的内容远比以前要丰富,所以传统的中国问题学者的政策影响力必然被稀释;最后,真正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是政府官员而非学者,但两者也是共同体,学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中美官员、学者交流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偏差。
在达巍看来,中国的发展和理念更新的速度很快,而当前一代的美国“中国通”缺乏实际经验,无法对中国形成复杂而精准的理解。最近四五年,美国“政治正确”的氛围降低了一些人对中国研究的兴趣,再加上疫情等因素造成双方的交流明显减少,不仅出现彼此认知粗糙、极端和简单化的现象,还形成断代问题。他认为,随之带来的影响或许需要15年到20年后才会显现,而这也是培养一个“中国通”的必要时间。
“先入为主”带偏不少欧洲“中国通”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看来,在新一代研究中国政治经济话题的欧洲学者中,有些人因为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而陷入某种预设的思维中,导致他们在研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偏见,特别是研究中国制度时会将其与西方制度进行对撞,这样得出的结论很难超越意识形态的约束。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对中国的研究兴趣经历过不同阶段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为开拓中国市场,欧洲商业领域涌现出一批钻研中国文化和法律的“中国通”;随后中欧人文交流的开展也催生了一批愿意研究中国、暂时搁置意识形态分歧的学者;而近些年一些研究中国的新生代学者很难处在一个客观的环境中来认识中国,这自然会让他们的对华认知产生偏差。因此,他认为,并不能简单地说欧洲的“中国通”变少了,真正变化的是研究氛围和材料来源。比如,近些年有的欧洲国家出现相关部门汉语人才匮乏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整个英国外交部仅有十几人愿意学习汉语。
崔洪建表示,目前欧洲有很大的“中国通”需求,但他们培养的“中国通”未必是我们想要的“中国通”。欧洲不仅存在没有实地见闻就乱写涉华报告的“假中国通”,也有在中国待上不足半月就能出书的“伪中国通”。德国2013年成立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定位是欧洲最大的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但该机构的报告为迎合西方口味刻意丑化中国甚至散布中国谣言,因此被中国政府制裁。
今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在2024年至2025年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相关部门人员与中国接触的能力,增加政府对中国经济及军事政策的了解。谈到英国“为保护国家安全,要加大投入培养中国通”的情况,相关专家认为,苏纳克政府强硬地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先入为主地制定相关对华强硬政策,会“带偏”研究中国问题的新一代“中国通”,并阻碍双方的交流。
为推反华法案,澳多了三类“伪中国通”
“澳早期‘中国通’分学者和政府官员两种类型,共同点是在学生时期就接受过系统训练并拥有在华工作、生活经验。”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官员型“中国通”的代表是澳前总理陆克文,他本科阶段学习汉语,后到台湾地区进修,毕业后到澳驻华使馆工作。陈弘说,这样的“中国通”对中国的了解不局限于语言本身和表面化的中国知识,而是通晓中国的文化习俗、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如陆克文和中方学者一起吃饭时会主动给同桌人夹菜,这是因为他知道夹菜在中国是一种热情好客的表现。据陈弘介绍,澳早期学者型“中国通”的代表是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他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高校担任外教,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熟悉京剧、北京历史,爱胡同游、进街头小馆。这些“中国通”在看待中国问题时不会简单地凭借数据和孤立事件来下结论。
马克林等“中国通”对中国问题的判断基于自身切实了解,而这一点正是现今一代澳“中国通”所缺失的必备素质,原因是其中一些人是受反华政治势力操纵的“伪中国通”。
据陈弘介绍,澳“伪中国通”有三类。第一类是没有任何中国研究背景、被政治势力和媒体通过舆论造势“包装”出来的“中国通”。如克莱夫·汉密尔顿原本是研究社会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学者,没有任何中国或汉学研究背景,2018年他突然出版了一本大肆渲染“中国对澳进行政治经济渗透”的书,该书在媒体炒作下常年占据澳畅销书排行榜前两位,汉密尔顿也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实际上,这本书靠“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华裔研究员周安澜提供的所谓“资料”编造而成,受政治操控的汉密尔顿沦为澳反华势力的传声筒。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指责汉密尔顿就是个“笨蛋”和“偏见传播者”。第二类“伪中国通”通常是希望获得澳居民身份或长期对中国不满的政治投机分子,澳反华势力利用他们的华人面孔来向公众宣扬关于中国的不实言论。第三类是赚取“反华”流量的年轻记者。反华势力会向那些30岁左右、急于出名的调查记者主动“投喂”有关中国的虚假信息,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也被冠以“中国通”的名号。其中一些“伪中国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澳政府通过某些反华法案。如2021年澳联邦政府撕毁维多利亚州与中方此前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框架协议前夕,时任ASPI执行所长彼得·詹宁斯等“伪中国通”就拼命在各类媒体上炒作所谓“中国债务陷阱”。据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反华学者汉密尔顿、周安澜2020年已被禁止入境。
在澳大利亚,一些真正的“中国通”近些年却受到排挤或打压。悉尼大学中国近代史学者戴维·布罗菲专门出书分析澳为何出现“中国恐慌”,对“中国威胁论”进行驳斥,他还在英美媒体上写文章呼吁澳方必须停止敌视中国,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但他的书和文章在澳大利亚国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澳前驻华大使芮捷锐书架上摆满中国历史书籍,但因为公道地评价中国而被排斥在澳国内舆论场之外。
据陈弘介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中心主任葛丽珍(Jane Golley)2021年因揭穿西方媒体的涉疆谎言而遭谩骂,后被迫辞职。而ASPI却在美国政府、军火商的资助下大肆制造反华话题,在舆论上误导公众。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氛围让不少澳大利亚人“谈中色变”,这种不良风气也让那些原本对中国有研究兴趣的年轻人止步门前。
韩国“中国通”变成中美关系专家
美国的对华政策对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甚至更多的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崔洪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存在一种严重的不良现象,就是一些本来很有希望成长为真正“中国通”的中青年学者要么受到美国的影响,要么受限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经验而陷入意识形态的怪圈中,对中国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不客观。
陈弘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基廷担任总理的一段时期内,澳政府的外交策略是融入亚洲,所以他们希望培养一批研究亚洲的青年学者,鼓励年轻人到中国留学。而最近一些年,澳方一味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意推出一批服务于政治意图的所谓“中国通”。
“韩国‘中国通’并非数量上明显变少了,而是他们在政界等领域的声量变小了,不再受重用了,这与韩国的政治环境变化有关。”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韩国“知华派”在面对涉及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时不愿发声或发声后不被重视的现象。他表示,目前韩国的“中国通”在研究方向上出现明显变化,他们不单研究中国问题,同时也涉足美国问题,这是因为只研究中国问题得不到重用,所以韩国“中国通”的定位已从中国问题专家变成中美关系专家。此外,现在有少数韩国“中国通”总想以发达国家看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俯视”中国,而中国的飞速发展让他们不得不正视中国,所以心理上出现落差,也容易对华产生偏见。
李家成前不久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主题是《韩外交部门缺乏“中国通”令人担忧》。据他介绍,韩国驻沈阳新任总领事看到文章后反馈称,他们将派遣更多年轻外交官来中国学习,亲身感受中国的真实样貌。李家成表示,虽然目前韩国的外交政策出现转向,但目前在中国一线的韩国外交官还是希望能够促进中韩友好。
谈到如何让相关国家多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中国通”,达巍建议优化签证政策,让在华学习的留学生毕业后能在中国长期工作一段时间,居留久了他们自然就成了新一代“中国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绝大多数重返中国的美国学者都有“家庭重聚”的感觉,他们希望在未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作者:陈子帅
来源: 环球时报
北京私立国际初中是一类融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国际课程的双语特色私立初中,很多让孩子转轨国际教育,将来出国留学的家庭会在初中阶段将孩子转入国际学校。北京目前有上百所私立国际学校,其中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初中国际班,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择校,我们汇总了北京私立国际初中排名前十学的学费和入学要求,供大家一览。
1、青苗学校(顺义校区)
青苗学校顺义校区隶属于青苗教育集团始创于1998年,是青苗集团成立最早的一个校区,目前几天在北京还开设有青苗海淀校区、青苗常营校区,青苗阳光上东校区、青苗怀柔校区。青苗系列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集团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拥有出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家长关注度高。
青苗顺义校区初中课程体系:IBMYP课程
学费:25.8万/年(含学费和餐费)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2、北京爱迪国际学校
从爱迪走向世界 爱迪学校于1999年创立,学校坐落于爱迪国际教育园区,为3-18岁中外籍学生提供幼儿园至高中的K12一贯制系统国际教育和多通道升学模式。爱迪国际高中下设:英国高中、美国高中、澳洲高中、艺术高中、国际高阶预科、双语高中、香港高中共7大学部,为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升学需求,高中学部还将持续增添新成员,全方位“定制你的未来”。
初中课程体系:以国际课程标准,融合国际课程、爱迪特色课程
学费:住宿生235300元/年、走读215300元/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3、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是一所放眼世界、融合中西、面向未来的12年一贯制学校。 赫德学校致力于培养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学校目前设有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自2014年创建第一个校区以来,赫德学校扩展至上海、北京、宁波、青岛、南京5座城市7个校区。
初中课程体系:以国际课程标准为原则,在使用部编教材的基础上,引入了全课程理念,融合国际创新课程
学费:25.8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语文)笔试+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4、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在昌平市教委的批准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以“学科艺术体育”并驾齐驱的办学思路,严格落实体育、美育的刚性要求。同时,学校还创新地融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文凭组织(IBO)的探究式项目,是国内第一所为中国本土学生提供高水平教育体系的学校。目前学校同时开设有IB国际班课程,同时小学初中阶段还有国内班课程供选择。
初中课程体系:中西融合课程、IB课程
学费:融合课程学分13万/年,国际IB课程班23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综合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5、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成立于2017年,占地约14.14公顷,总建筑面积28万平米,是一所K-12国际化双语学校。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凭借着出色的教学水平与硬件条件,成为北京地区关注度最高的一所国际学校之一。
初中课程体系:国家课程+IB
学费:22.26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6、北京顺义诺德安达学校
北京市顺义区诺德安达学校学校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占地53亩,建筑面积约35000平,可容纳1440名一至十二年级学生,将满足约480名学生的寄宿需求。学校招收6岁至18岁年龄段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全新双语体验。 学校将严格实施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学生精通母语,拥有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传承。
初中课程体系:国家课程+IB课程
学费:22.5万/年
入学要求:笔试+综合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7、耀华国际教育学校北京校区
耀华国际教育学校提倡全人教育,致力创建积极、关爱、愉悦、充满欣赏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学校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致力把国际教育带到您的家园,使学生不出国门,也能真切体验国际教育氛围,接受优质的中英双语教育。耀华竭力培养孩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孩子自信、健康的人格,成就既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又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初中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多元课程
学费:27.4万/年
入学要求:家庭面谈,CEM/CPT测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8、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
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隶属于全球知名的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在秉承诺德安达的核心教育理念“安达励志,志在高远”下,学校进行中国国家课程的同时,融入IB项目,集中西教育的精粹理念。与此同时,学校与茱莉亚学院、STEAM跨学科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紧密合作,为孩子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我们提供宽敞多样的开放式教学设施-游泳池、网球场、拥有超过13000本出版刊物的图书馆-辅助孩子更全面、更有效地学习。
初中课程体系:国家课程+IB课程
学费:19.57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综合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9、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新府学学校简介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为璞珵教育集团旗下北京旗舰学校,由璞珵教育集团和顺天府学教育集团共同经营管理,是一所具有招收中、外籍学生资格的全日制寄宿兼走读的双语特色国际化学校。学校由顺天府学教育集团创办,经北京市顺义区教委批准成立,为小学至高中的学生提供12年一贯制优质教育。
初中课程体系:中西融合双语课程
学费:17.6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综合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10、北京新英才学校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一所集特色双语幼儿园、精品小学、优质初中、多元优质高中、剑桥国际中心、国外大学预科、汉语中心为一体的寄宿制国际化学校。
初中课程体系:以国际课程标准,融合国际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费:21.8万/年
入学要求:(数学、英语)笔试+综合面试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
以上就是《最新!23年北京私立国际初中排名前十学校汇总!》介绍。欢迎点击下方预约参观
北京国际学校院校库
点击上方小程序进行开放日预约
涉外婚姻介绍所哪个好(中国涉外婚姻婚介所正规)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涉外婚姻介绍所哪个好(中国涉外婚姻婚介所正规)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