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安庆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13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你想和对象去领结婚证,但是你们都在上班,不方便去。等你下班了,民政部门也下班了,还是办不了。你想趁节假日放假去领结婚证,但是民政部门也休假。所以,想要领结婚证,你和你对象必须双双请假 。这也是年轻人领结婚证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企事业单位也是一种负担。
因为领结婚证必须向公司请假,也是大部分年轻人所经历过的。除非你是无业状态或者自由职业者(年轻人大部分还是上班族)。
领结婚证一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国家法律对夫妻关系的一种文书确认,也是年轻夫妻的人生契约,一纸证书,意义非凡。
马上到5月20日,也算是一个吉利的日子,许多人都想在这一天领证,但是今年却恰逢周六,于是许多城市都贴心的推出加班服务,这一天也被年轻人领证挤爆的一天。5月21日这一天也不错,但是恰逢周日。估计没有哪家民政部门领证窗口还能办理。
目前我国结婚率,生育率持续下降,当然这也是有许多客观原因存在,但是也建议民政部门办理结婚证窗口可以节假日上班,周内适当调休。因为这本身就是民政政务的针对特殊群体一个服务窗口,希望能够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减少年轻人因为领结婚证而向单位请假时间,既服务群众,也服务社会企事业单位,提升民政部门政务服务温度。
疫情刚过,春节要到,本来双喜临门,高高兴兴地去办个结婚证,却不料结婚证本子用完了、材料不齐全、要吃饭了,跑三次办不了结婚证,让云南镇雄罗坎镇一名男子郁闷不已。
结婚是人生大事,办结婚证就是去办理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只要合法合规、材料齐全,这个事并不复杂。但是,在服务部门大力倡导“门好进、事好办”的今天,罗坎镇一名男子却万万没有料到,居然会办证难,难于上青天。
第一天去办结婚证,工作人员说结婚证本子用完了,细心的男子还让工作人员帮忙看证件材料是否带齐全,工作人员表示没问题。过了两天,男子上午十一点半不到又兴冲冲地赶过去,工作人员说在吃饭打发走了男子,让他下午两点半去。下午三点,男子再去的时候,工作人员又说材料不全,还要复印件。事不过三,男子现场和工作人员争执起来,一怒之下把经过发在了网上。
什么是便民服务中心,顾名思义就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办事机构,“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是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原则,应该尽量为办事人提供方便。
“材料不全上次问你们怎么不说?”“十一点半就下班吃饭,你让大家排队的人怎么办?”“人家排了几个小时,你们提前下班不符合规定。”应该说,男子在现场句句问到了点子上。细心的网友还发现,明明有禁烟标志,还有工作人员在抽烟。
很多地方这几年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推进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个结婚证,让人跑了三次,还让心里开开心心办喜事的当事人发起了怒火,显现出有的公职人员根本没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
既然是便民服务中心,结婚证本子的准备、重要事项的告知、材料的审核,本来是流程化的工作,简单的事办起来不简单,折射出的是工作作风不正,对办事群众服务态度冷硬和脸难看、事难办。作为公职人员,代表的是窗口单位的形象,一定要从严要求自身,转变作风,树立好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按规矩和程序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好在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回应和核查处置,男子的结婚证是办了,但闹了这一场,结婚的滋味恐怕就不怕原来那个味了。
但愿,每一个去便民中心办事的老百姓,办起事来不再难。
03:37
近日,“95岁老人分隔60年后再重逢”登上热搜。现在,让我们来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拍摄:张呈君 编辑:黄嫣然(03:37)
“阿姊”“阿弟”,现年96岁的曹振威和徐桂珍住在养老院同一间房里,出生时间只相差五六个小时,平时他们这样称呼彼此。
老人的结婚证。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2020年9月23日,两位老人登记结婚,这是他们时隔半个多世纪再重逢后做出的决定。随即,两人搬进养老院生活,真正成为“老伴”。
近日,“95岁老人分隔60年后再重逢”登上热搜,许多人感叹这份幸运与缘分。10月13日,澎湃新闻记者在福寿康上海康泰养老院见到两位老人,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
得知有人来访,曹振威穿上一身灰色西装,打好领带,恢复当年老摄影师的做派;徐桂珍戴着珍珠项链和玉镯子,精神矍铄。“双喜”红字还贴在房门上。
年轻时的徐桂珍(翻拍)。
年轻时的曹振威(翻拍)。
岁月漫长,许多事情老人已经不记得了,时间、容貌都变得模糊。曹振威的脑海里重复播放一些片段,徐桂珍似乎记得更多,但也很难说清发生了什么。
但他们记得彼此的名字,记得一声“阿姊”和“阿弟”,重逢后感到亲切和投缘,“我们就像姐弟一样”,登记结婚是为了“名正言顺”地陪伴。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和两位老人、养老院员工的对话:
十六七岁初见面
澎湃新闻:你们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曹振威:我们是1926年“同年同月同日”生,她是阴历八月初十亥时(21点至23点),在江苏常州出生;我是阴历八月十一的寅时(凌晨3点-5点),在上海浦东出生,差五六个小时。
澎湃新闻:你们怎么认识的?
曹振威:我们父亲是结拜好兄弟,以前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合伙开照相馆。我爸爸负责拍摄,她爸爸在暗房冲洗照片,那时和英国人做生意。我六七岁去了威海,她爸爸很喜欢我,从小看我长大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照相馆从山东迁到了上海。
澎湃新闻:你们俩是什么时候见面的?
曹振威:我跟她碰面是在十六七岁,当时在静安区照相馆相见,一起吃饭,那次她来上海有两三天工夫。她爸爸带她来提亲,但我已经订亲了,没缘分。
老人在养老院活动合影。(翻拍)
澎湃新闻:提亲不成,后来还见过面吗?
曹振威:她弟弟后来从常州到上海,在照相馆做学徒,算是我师弟。她结婚以后到上海来,有3个孩子,一开始碰过面,毕竟她弟弟是我师弟。再后来就没见过,她搬了几个地方都没碰头过。
澎湃新闻:奶奶还记得提亲后的事情吗?
徐桂珍:我娘娘(姑姑)在徐家汇开纺织厂,我就去厂里了。那时还小,也没婚姻。做了几年,日本人打进来,我就回常州了。后来我的先生是个教师,我们1944年订婚,1948年结婚,一起到南京工作。又过了几年,回到上海。
澎湃新闻:可以讲讲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吗?
徐桂珍翻阅老照片。
曹振威:我做了一辈子摄影师,在很多照相馆工作过,自己也开过照相馆,80岁才退休。我有4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已经走了,还有2个儿子常来探望。
徐桂珍:我1952年到上海找工作,在纺织厂工作了30年。我有4个女儿2个儿子,年纪最大的重孙女现在上大学了。
名正言顺一同住进养老院
澎湃新闻:你们怎么在六七十年后重逢的?
曹振威:她弟弟是我师弟,我们单位退休工人聚会,我94岁年纪最大。我问师弟,你姐姐还在不在,身体好不好。后来就通电话,她叫我去家里做客。
澎湃新闻:奶奶听到电话什么反应?
徐桂珍:人早就忘了,但接到电话,一说名字我就知道了。我说你来呀。他坐地铁,我本来想接他,但我想这么多年不见不认识他了。他很聪明,先去了居委会,然后居委打电话给我,说有个老先生到这边,我就过去了,弄堂走出去就碰到他了。
澎湃新闻:久别重逢,你们聊了什么?
徐桂珍:聊聊过去的事情,这么多年没见了,然后吃顿饭,他就回去了。后来就互相通电话。
澎湃新闻:大概多久,两个人决定在一起?
曹振威:时间不长,(虽然六七十年不见)一谈起来就知道,都熟悉。年纪大了很孤独,她一个人,我也一个人,互相想找个老伴,我们在就在一起了。这也是缘分,想不到的事情。
澎湃新闻:你们为什么决定领证呢?
徐桂珍:到敬老院来,不结好婚呢,同住不正派。我们民政局、居委、街道帮忙打好证明,去开结婚证,两个人一个房间,住着就比较正派。如果不打好证明,等于不太名正言顺。
澎湃新闻:子女们有反对意见吗?
曹振威: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子女都同意,都觉得蛮好的。
两人经常手牵着手活动。
阿姊和阿弟
澎湃新闻:两个人为什么会想到来养老院?
徐桂珍:我女儿说,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问我要不要去敬老院。我就打电话给他说,我要去敬老院了,你不要来我家跑空,这么大年纪,这么远的路,可不要跑空了,我不在的。他说也要去敬老院,我们就一起了。敬老院布置了新房,发了喜糖。我们就安安心心在这儿度晚年。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了,我们不想找子女的麻烦,就定心待在这儿。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可以讲讲话。
澎湃新闻:你们怎么称呼彼此?
徐桂珍:他从年纪轻的时候就喊我阿姊,叫到现在,仍旧叫我阿姊,我喊他阿弟。
澎湃新闻:住在养老院还习惯吗,平时做些什么活动?
曹振威坐在房间看电视。
曹振威:我们蛮合得来,在这里住了2年多很习惯,很适应环境。天气好的时候,下楼打打太极、散散步,在屋里就看看电视。在养老院就像家里,我们俩等于姐弟一样。
澎湃新闻:两位老人平时怎么相处?
老人在电视机旁吃午饭。
福寿康上海康泰养老院工作人员詹昱:爷爷叫奶奶阿姊,奶奶叫爷爷阿弟,有时候直接拍拍他。其实奶奶照顾爷爷会多一点,平常做活动,很多时候爷爷可能手比较笨,奶奶就会在旁边协助他;下楼开药,爷爷会帮奶奶代劳这些。奶奶负责比较细的东西,爷爷对外活动多一点。
补婚姻登记证?补领婚姻登记证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结婚证可以一个人去吗(办结婚证可以一个人去吗)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