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周市算挂婚姻(算挂婚姻,还得带相片)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6-13 00:40:39
  • 0
  • 知更鸟

本文由潍坊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10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01

秦王嬴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围困魏国首都大梁,随即引黄河水冲击大梁。

不久,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魏国宗室几乎被一网打尽。

但是宗室之中宁陵君魏咎和弟弟魏豹得以逃脱,隐匿民间。

数年后,秦始皇沙丘病逝的消息传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魏咎带着魏豹前往投奔陈胜。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陈胜吴广


两兄弟跟随陈胜的大将周市带领三千兵马回到魏国故地,以魏国宗室的口号迅速赢得当地百姓的归附,望风而下20多座城池。

陈胜与手下人商议周市劳苦功高,准备拥立周市为魏王。

齐国和赵国都给周市送来五十辆战车,共同拥戴周市为魏王。

周市推辞说道:“天下混乱,忠臣才出现。如今天下都反叛秦国,大王应该拥立魏国的后代以彰显自己的道义。”

陈胜最终采纳周市的建议,立魏咎为魏王。

然而不久,秦将章邯即领大军三十万攻破陈胜,随即大兵压境魏国。

魏咎一方面命令周市组织军队抵抗,一方面派出使臣向齐国和楚国求救。

齐国和楚国派出上将支援,均被秦军阻拦,魏国孤立无援,周市大军被秦军全部歼灭。

眼看都城临济被秦军攻破,魏王魏咎为保护全城百姓,主动向秦军求和,合约签订后,魏咎放火自杀而死。

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出临济,来到彭城面见楚怀王。

作为魏国宗室的最后一个男丁,魏豹受到楚怀王的高度礼遇,

并从楚怀王处借兵数千人,从此踏上了重振魏国的道路。


02

这时候将军项羽斩杀楚国上将军宋义,率军在巨鹿击败秦朝章邯统领的三十万大军,一举扭转乾坤。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西楚霸王


魏豹趁机收复魏国二十多座城池,自立为魏王,随即追随项羽入关。

项羽入关后自称“西楚霸王”,对追随自己的有功之臣进行分封,同时对原六国的宗室后裔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这对于既是功臣又是六国宗室的魏豹本来还可以受益,

可是项羽偏偏看上了富饶的梁地,便迁徙魏豹为西魏王,都城为平阳,只管辖不足十个城池。

领地被硬生生的夺走,西魏王魏豹心中不服,怎奈畏惧项羽,只得赴任平阳,等待时机。

《史记》记载:“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馀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魏豹


03

公元前206年即西汉元年,趁着齐王田荣不满项羽打压六国后裔举旗反叛大旗,

汉王刘邦出其不意还定三秦,随即联络各路不满项羽的诸侯出关与项羽决一死战。

西魏王魏豹见时机成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汉王刘邦的反楚联盟,56万联军一举攻克楚国都城彭城。

然而随后的形势翻转让魏豹措手不及。

项羽留着主力继续进攻田荣,暗中只带3万兵马日夜兼程挥师彭城,随即56万大军灰飞烟灭。

汉王刘邦被迫退守荥阳。

魏豹的价值观彻底崩塌了。

他亲自来到荥阳拜见受伤的汉王刘邦,名为探视,实际上查探汉国虚实。

魏豹发现汉王刘邦不堪一击,于是以探亲为由,带兵回到魏国作壁上观。

《史记》记载:“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04

这时候,一件小事彻底让西魏王魏豹下决心背叛汉王刘邦。

原来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生的女儿薄氏嫁给了西魏王魏豹,魏媪听闻相士许负大名,便请其为女儿薄姬相面。

许负说道:“此女贵不可言,生的儿子将会是天子。”

魏媪喜出望外,将许负的话传达给了魏豹。

魏豹此时正对楚汉之间的选择愁眉不展,听后内心欢喜,认为这是大吉大利的兆头,自己的子孙未来可以力压楚汉君临天下。

于是魏豹下定了背叛汉王刘邦的决心,与项王订立了联盟协议。

《史记》记载:“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刘邦和项羽


05

汉王刘邦听闻魏豹反叛,大吃一惊。

此时刘邦正忙于和楚国僵持,根本无暇顾及魏豹。

于是汉王派出辩士郦生前往劝说魏豹:“你若能说服魏豹,我就封你为万户侯。”

郦生来见魏豹。

魏豹不屑地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汉王谩骂诸侯如同使唤奴隶,对下属一点礼节都没有,我从此绝不再见汉王!”

然而魏豹不知,汉王派郦生并非只是劝说,而是为了稳住魏豹争取时间。

此时汉王刘邦元气恢复,派出韩信和曹参等大将统领汉军兵临城下,俘虏了魏豹押送荥阳,魏国从此成为汉国的郡县。

汉王刘邦没有直接杀死魏豹,而是笑着对魏豹说道:“你说再也不见我,你看我们又见到了!你就留下来帮我守备荥阳吧!”

此时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已经下决心放弃,本意就是借项羽的手杀掉魏豹。

楚军猛攻荥阳,汉将周苛见魏豹出工不出力,当即喊道:“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于是将魏豹劈成两半。

《史记》记载:“於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於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06

话说那位被相面的薄姬,随同魏豹一起被俘虏,直接被押送到了长安,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充当杂役。

汉高祖刘邦继位称帝后,一次视察织布工房,看到薄姬颇有姿色,认为放在工房是暴殄天物,便带回了后宫。

不过刘邦国事繁忙很快便忘到了脑后,一年多时间里都没有召见薄姬。

在汉高祖刘邦的妃子中管夫人和赵子儿曾经是薄姬的发小,三人曾经约定:“先显贵的人不要忘了好友。”

有一次刘邦驾临河南宫内成皋台,管夫人和赵子儿在旁边伺候。

二人看到充当宫女的薄姬,想到当年三人的约定和如今的巨大反差忍俊不禁。

汉高祖刘邦见二人发笑,忍不住问原因。

二人便将当年三人的约定如实相告。

汉高祖看看薄姬,确实有一些姿色,不禁生出怜悯之心,当晚便与薄姬同房。

第二天薄姬对刘邦说道:“我昨晚梦到一条龙盘旋在我的身上。”

刘邦说道:“这是贵兆啊!”

果然,薄姬随后有孕,生下一个男孩。

《史记》记载:“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

由于薄姬因为刘邦怜悯之心得到宠幸,所以根本不受刘邦待见,后来他们母子很少见到刘邦。

薄姬的儿子幼年便被分封到了苦寒的代国。

不过却因祸得福,避过了吕后的血洗。

牛鼻子你站住!你说我的老婆当生天子,为何没说我的下场这么惨?

汉文帝刘恒


值得一提的是,薄姬生的儿子后来确实成了皇帝,便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刘恒。

多年后,魏豹在地下遇到算命先生:牛鼻子,你站住!说好的我老婆生子会当皇帝,我下场怎么这么惨?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译文:陈胜,阳城人,字涉。吴广,阳夏人,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陈涉年轻时,曾经与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当他在耕作间隙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佃农,哪有富贵的机会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调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民前往防守戍边,一共有九百多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这次征发的行列之中,当任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陈胜、吴广就商量说:“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不好?”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译文:陈胜说:“天下受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按照顺位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皇上的缘故,被皇上派他领兵在外。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老百姓都听说他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译文:现在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很对。还安排了占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文: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功,能够建功立业。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陈胜、吴广很高兴,揣摩占卜人所说向鬼神问吉凶的意思,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望。”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译文:于是就安排人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鸣叫声,都惊恐起来。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吴广一向关心爱护下属,戍卒中很多人都愿为他效劳出力。押送队伍的县尉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自己要逃走,以激怒县尉,惹他当众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译文:那县尉果然鞭打吴广,县尉拔出佩剑,吴广奋起夺剑杀了县尉。陈胜协助吴广,一起杀了两个县尉。随即召集属下号召说:“各位在这里遇上大雨,大家都已经错过了前往渔阳的期限,误期按规定是要杀头的。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译文:即使不被杀头,将来戍边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属下的人听了后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凭差遣。”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译文:于是陈胜等人就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以顺应民众的愿望。义军都露出右臂作为标志,打着“大楚”的旗号。又筑起高台宣誓,用县尉的首级作祭品。陈胜自封将军,吴广做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qí)以东。攻铚、酂(zàn)、苦、柘、谯皆下之。

译文:陈胜率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攻克后又攻打蕲县。蕲县攻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义军一连攻下铚、酂、苦柘、谯。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义军一面进军,一面不断补充兵员扩大队伍。等行进到了陈县时,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人。攻打陈县时,陈县郡守、县令正好都不在城中,只有留守的郡丞领兵与起义军在城下作战。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文:结果郡丞兵败身死,于是起义军进入城中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译文:与会的人都说:“将军披坚执锐,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陈涉于是就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译文:在这个时候,各个郡县因秦朝官吏的残酷治理而受苦的百姓,都劫持宣判他们官吏的罪状,杀了县尉响应陈涉。陈涉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译文:命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率军攻占原赵国的辖地,命汝阴人邓宗率军攻占九江郡。这时候,楚地的义军数千人聚集在一起分散各地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译文:葛婴到达东城,拥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接着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报告。葛婴一到陈县,陈胜就杀了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译文:陈胜命魏人周市率军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土地,吴广包围了荥阳。李由(李斯的长子)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译文:周文,是陈县有名的贤人,曾经是项燕军中占卜时日吉凶的官员,也在楚相春申黄歇手下做过事,他自称熟习用兵,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命他带兵西去与秦军交战。他一路上边走边召集兵马,到达函谷关的时候,有战车有千余辆,士兵数十万人,到了戏亭时,周文驻扎了下来。

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

译文:这时秦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将他们全部招收去攻打张楚的大军,结果大败楚军,周文战败后,逃出了函谷关,在曹阳驻留了两三个月。

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译文:章邯率军追来再次击败周文,周文再逃到渑池驻留了十几天。章邯追兵又到,把他打得惨败。最终周文自杀,周文的军队也就不能再作战了。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译文:武臣率军到达邯郸,就地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起来,打算杀了他们泄愤。

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译文:上柱国蔡赐劝陈胜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多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趁此机会封他做赵王。”陈王采纳了蔡赐的意见,派遣使者前往赵国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催促赵军尽快进军函谷关。

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

译文: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在赵地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张我们自己的领地。

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译文: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能实现称王天下的志向。”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译文: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来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燕王。”

译文:燕国原来的旧贵族们劝韩广说:“楚国已经自立为王,赵国也自立王。燕国地方虽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也自立做燕王。”

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

译文:韩广回答说:“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不能这样做。”燕人说:“赵国现在正担忧西面的秦,南面担忧楚,赵国的实力是限制不了我们的。

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译文: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杀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杀害将军的家属呢?“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为燕王。

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译文: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这一时期,被派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领,数不胜数。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甯陵君咎为魏王。

译文: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达了狄县,狄县人田儋杀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凭借齐地的力量来反击周市。周市的军队被打的溃散,退回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咎做魏王。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甯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

译文:其时咎在陈王身边,不能回到魏地。魏地平定以后,大家想共同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敢接受。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周市之间,陈王乃答应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陈王遣送宁陵君咎回到魏国。周市最后做了魏国的相国。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译文:将军田臧等人共同谋划说:“周章的部队已经被击破,秦朝的军队早晚会到,我们包围荥阳城,不能攻克,秦军来了,一定会大败。

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译文:不如少留一些兵力,足够围住荥阳,带领全部精兵前去迎击秦军。如今假王吴广骄横无礼,不懂得用兵作战的权谋,不能和他商量,如果不杀掉他,事情恐怕会失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译文:因此一起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将他的首级献给了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官印,将他任命为上将军。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译文: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围守荥阳城,自己带着精兵向西到敖仓迎击秦军。与秦军作战,结果田臧战死,军队被击溃。章邯进军来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等人,击败李归,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郏,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译文:阳城人邓说领兵驻扎在郏城,被章邯部将所带的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铚人伍徐率兵驻扎在许县,也被章邯的军队击溃。伍徐的军队都溃散逃到了陈县。陈王因此处决了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译文:陈胜刚刚自为王时,陵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自成一军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秦东海郡守庆围困在郯城。

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

译文: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畔做将军,督率郯城下的各路军队。秦嘉拒不接受这个命令,自立为大司马,不想隶属于武平君畔。

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译文:秦嘉告诉他的军吏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得军事,不要听他的号令!”接着假托陈王的命令杀了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译文:章邯击败伍徐以后,接着率军进攻陈县,陈王的上柱国蔡赐战死。章邯又领兵进攻驻守在陈县西面张贺的部队。陈王亲自督战,结果楚军战败,张贺阵亡。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译文:十二月,陈王退到汝阴,在回到下城父时,陈王的车夫庄贾杀害了陈王投降秦军。陈胜死后安葬在砀县,谥号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译文:陈王从前的侍臣吕臣组织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起兵攻打陈县,攻克后,杀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都。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译文:起初,陈王刚占据陈县时,曾命铚县人宋留领兵去平定南阳,再进兵武关。宋留攻占南阳之后,传来陈王被杀的消息,于是南阳又被秦军夺回。

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译文:宋留不能进入武关,率军往东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秦军,宋留无奈带着部队投降了秦军。秦军押解宋留到了咸阳,将他车裂示众。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译文:秦嘉等人听说陈王的军队已经兵败逃亡,就拥立景驹为楚王,率兵到了方与,准备在定陶附近袭击秦军。于是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会见齐王田儋,想联合他一同进兵。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

译文: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来向我请示就自立新王呢?”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而自立为王,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新王呢?何况楚是率先起义反秦的,理当号令天下。”田儋听完杀了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译文:秦军的左右校尉率领部队再次进攻陈县,占领了陈。将军吕臣失败逃跑后,重新集结兵马。并与当年在鄱阳为盗后被封为当阳君的黥布所率领的军队联合,再次进攻秦左右校尉的军队,在青波击败他们,再度以陈县为楚都。此时正赶上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

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称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地主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译文:经他反复辩解,才放开了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译文:进入宫殿,这人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说:“哇!陈涉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

译文: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大王的客人愚昧无知,整天胡说八道,有损于大王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了。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译文: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

译文: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朱房、胡武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译文: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于陈胜。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还是推翻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高祖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现在仍按时杀牲祭祀陈王。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

译文:褚先生说:地形险恶难行,是为了巩固防务;兵革武器与刑法制度,是为了统治国家。这些仍不足依靠。先王以仁义作为治国的根本,而将坚固的要塞和法令条文看作细枝末节,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我听贾生曾经说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政权,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那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译文: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得到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量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结为一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译文: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

约从连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译文: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

齐明、周冣、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译文: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译文: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反逃跑而不敢前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固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文: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译文: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译文: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

译文:到了秦始皇即位,发扬六代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译文:始皇治下的秦国向南夺取了百越之地,将其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

译文:派蒙恬率军到北方修筑万里长城,作为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匈奴,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于是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还毁坏各地的名城,杀戳豪杰,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以此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良将拿着强弓,防守冲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干的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为帝的基业了。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秦始皇去世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只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子弟,是耕田的佃农,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译文: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

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译文:“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

锄耰棘矜,非铦于勾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译文: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译文:但是成功失败完全相反;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声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译文: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捣毁,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此话说出,肯定有很多人不信,乃至嗤之以鼻,以为我在信口开河,正准备摩拳擦掌在评论区对我疯狂输出,让我知道胡说八道的代价。但这真的不是我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因为,一个人好好的为什么要找骂呢?世界上有喜欢被骂的人吗?我想没有吧。所以还请想骂我的看官先口下留情,劳请您先平静下不满情绪,静下心来看完我说的,看看真相究竟如何。我又不是犯贱,实在是没有理由给自己找不痛快啊!诸位看官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总有人说秦始皇不死就能如何如之何的,真的会这样吗?

在许多人的心中,秦始皇那就是神明一般无敌的存在,有他在,大秦就不会乱,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也不敢打出推翻大秦帝国的旗帜,就算他们敢起事,也肯定会被始皇帝如砍瓜切菜般被轻松消。总之,始皇帝是无敌的,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或许他有一些罪过,但那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是好的,他只是太着急了点,所以对民力有点使用过度。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总而言之,他们对统一华夏的始皇帝陛下有无限的期许,在他们的心中,始皇帝就像灯塔一样的存在,有他老人家在,大秦会有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丰功伟绩会被不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他们认为大秦的灭亡,大秦的暴政,这都与始皇帝他老人家无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二世皇帝胡亥和赵高造成的!

那么如果秦始皇能多活几年帝国会如何?六国又能不能复辟成功?这一切的过错是不是二世皇帝和赵高的呢?

从秦始皇13岁继位开始,到吞并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到前210年,始皇帝长眠于骊山陵为止一共37年,大秦除了始皇30年无事,以及继位因年龄过小因此在位的第一到第八年没有掌权外

之后的28年,从郑国渠建成,屡次征伐六国,到前230年开始,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消灭六国,直至北征匈奴,南伐百越,秦始皇陵,阿房宫,修直道和直道……几十年来帝国的脚步从未停止,所使用的民力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帝国盛衰荣辱亦由此展开,秦始皇多活几年帝国灭亡的命运能不能挽回?为什么说他他如果多活几年,会遗臭万年?解密这一切,答案都隐藏在这20多年中。请诸君与我缓步其中,共同了解这一切说法的的因果逻辑

到秦始皇九年秦始皇当家做主的时候,在秦始皇祖先们以及秦相吕不韦的努力下,秦国领土最东端已经到达了东郡,版图直插入齐国赵国和魏国三国的中间,抵达至今天的山东省,领土和人口都各占战国的1/3以上!彼时的六国,韩国已经被打得只剩下十几座城,成了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的半死人;长平一战赵国男子举国被杀十之六七,至此一蹶不振;楚国经秦昭王的多年持续打击,领土被秦国夺走过半,早已今非昔比;齐国,燕国,魏国经过战国晚期大混战,亦是昨日黄花,辉煌不再。

六国的萎靡衰颓,与秦国的蒸蒸日上,强烈对比之下,任谁也知道,大秦统一天下已经是水到渠成,天下间再也没有任力量能够阻止的了你了,天下一统的唯一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这种大秦即将一统天下背景之下。

从秦王政17年(前230年)到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在始皇帝的英明领导下,秦举国戮力同心,六国先后灰飞烟灭,无一不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整合成为一个整体,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功绩远远超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客观地说,在大秦即将一统天下的这种背景下,百姓多受些苦,多受些累,徭役,税收,征收的频繁点,增收的多点,百姓其实是能忍受的,为了统一大业,这也是大秦避无可避,必须付出、必须承受的代价。这跟暴政没有任何关系!

但华夏已经统一的情况下,这种不可长久存在的状态,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应该继续被延续下去。统一之后的大秦帝国,当务之急是与民休息,是轻徭薄赋,是安抚刚刚经历亡国之痛的六国百姓,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是的。北征匈奴,南伐百越,修驰道,建直道,这些都是必须要干的,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些完全可以慢慢的来,或者根据轻重缓急,捡最紧要的来,其他的不必急于一时。待休养生息,安抚百姓,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之后,有的是时间!

而事实却是帝国让它的百姓们失望了,与百姓的意愿恰恰相反,统一后的天下,百姓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六国遗民的失落和亡国悲痛没有得到抚平,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大工程和无穷无尽的徭役,赋税摊派,兵役征发,让大秦百姓身心俱疲,不满之情也在经年累月的频繁劳作之下,悄然生根发芽。始皇帝的雄心壮志没有尽头,但他的百姓已经跟不上他的脚步了。既然秦始皇选择了与百姓意愿背道而驰的道路,那秦帝国未来的命运就只有祈求上苍保佑了

以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分水岭,之前的大秦是一统六国,消除战乱,结束分裂开启新的纪元的辉煌灿烂,让人心驰神往,心潮澎湃。之后的大秦严刑峻法,开疆拓土,无休无止的横征暴敛,功与过对半而开,让后人又爱又恨,扼腕叹息,让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从失望到愤怒到最后忍无可忍。为什么统一之后为什么短短十四年秦朝就灭亡了?其实没那么难懂,也没那么复杂。看看公元前216年发生的一件事,和秦始皇之后依然一成不变的政策,就了然于心了。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这一年距离秦始皇消灭六国只过去五年,距离他前210年去世,还有六年。这年发生的一场刺杀案,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秦始皇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策并不可取。

事情是这样的,前216年的一天,当上皇帝已有五年时间的秦始皇,率领四个武士,乔装打扮微服出巡首都咸阳时,在兰池遇到了刺客,几个武士三下五除二就把刺杀者放倒了,随即秦始皇发布命令,在关中捉拿强盗刺客20日,但就是在这20天之内,关中的粮食价格涨到了一石1600钱的天价!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日“嘉平”………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史记.秦始皇本纪》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这可是在关中啊,关中沃野千里,一向富足,是秦国的核心地区号称天府,郑国渠开创之后更是旱涝保收,还成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粮食供应基地!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在没有发生饥荒(郑国修建之后旱涝保收也不可能会发生饥荒),也没有征收粮食,征招人丁的情况下,关中就因为捉拿了20日的刺客,粮食都能夸张的涨到了一石1600钱的荒唐程度,而且关中并没有经历过战乱,又是秦朝统一的粮食供应基地,更是后世中国公认的王者之地,关中都成这幅鬼样子了,关外六国故土经过十年的大规模战争,和秦建立之后的一系列大工程,情况之恶劣更是可想而知!这场刺杀暴露出来的国家问题,相当于是给秦始皇这种严刑峻法,急功近利,高于民众承担能力的全国大建设激进政策,敲响了让他及时止步的警钟。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休养生息已经成了大秦帝国当前的当务之急,实在是拖不得了。但是经过这次事件后秦始皇认识到了吗?你想多了,经过前216秦始三十一年这一次事件后,秦始皇依然该吃吃,该喝喝,相当的淡定,制定的政策没有丝毫改弦易辙的意思,阿房宫,秦始皇陵还在继续,著名的大手笔,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修建万里长城这些都在陆续的启动,花费巨额资金求取长生不老药也在同时进行,一直进行到六年后的前210年他驾崩为止,丝毫没有休养生息的意思。既然如此,帝国之后的命运会怎么样,显然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悬念的了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三十二年,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因使韩终,候生,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蒙恬发兵十三万北击胡(匈奴)……《史记,秦始皇本记》

三十三年,略取梁陆地,为桂林,南海,象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四年,……筑长城及南越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五年,道除,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秦直道)……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绝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昏君,但如此毫无节制滥用民力(委婉点的说法就是太急于求成),始皇帝的底气何在?

他的底气一则来于商鞅变法之后运行百年没有出问题带给他的信心,在他看来没必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秦国本土的成功,已经完全表明这是一套成功的体系,是完全是可以推行于全国的;二则是他统一全国之后的一系列措施带给他的底气。

商君之法一向以严苛著称,比如,破坏环境在道路上丢一把灰要重刑(弃灰于道者刑)。但是秦国在这个法律的统治下已经生活有一百多年了,所以律令虽严苛,但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维己然固定的皇帝认为,就是推行到刚统一六国也并无不妥。

全国推行后,帝国强大的组织驾构直接控制到了具体的个人。伍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一家犯法不举报者,一伍全部都以包庇罪论处。由是百姓但凡有所举动,你连所在的伍都走不出去。

如果你要出远门或者你要住店,那你就必须出示大秦颁发的凭证。黄昏后则不得出城。这样一来,不管是出门还是住宿,你出来的理由肯定是要写在凭证里的,超出理由,后果你知道的……黄昏之后不能出城,就更好理解了,你黄昏后还要出城,你难道是在密谋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吗?

再加上十里设一个专门缉拿逃犯与治安的亭。这也就是说你侥幸逃过了前面设置的,后面还有一个专门等着抓捕你的亭长呢。

这套运行百年,让皇帝信心满满的统治机制整下来,庶民百姓就算不满又哪敢心怀不臣之心呢(至少秦始皇这么认为)?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更何况还有他自己搞的,与这套统治机制相辅相成的配套设施呢?

总有人说如果秦始皇杀尽六国贵族,秦国就不会灭亡什么的,问题是这个问题普通人能想到,作为一代雄主的秦始皇会想不到?



统一后,始皇帝就把天下所有能上手用来打仗的刀枪斧钺,管制刀具等等各种战场工具,全部都收缴集中后开炉融化成为了铁水,然后做成了12个高耸的金人立在咸阳宫殿前,隔着非常远的距离都能看到这12个金人;更绝的是迁移户口,自称皇帝那年秦始皇把六国故地有钱有势的富户一共12万家迁徙到了首都咸阳。要知道,整个大秦帝国加起来也只有2千七百万人,这12万家地方豪强,算一家五口,也是五六十万人,加上伺候他们的仆人这些,轻松超过百万以上!这些全部迁移,这可不仅是针对六国贵族,而是六国有钱有势的都全部针对,而且是标准的釜底抽薪!迁移富户,销毁费兵器,手段之高明令人拍案叫绝!

收天下之兵,销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庭宫中…………徒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这还不够,于是在前215年,皇帝又拆毁拆毁了各个地方高大的城池,挖通了聚集起军队,就可以成抵抗体系的川防,去除了所有险要阻隔之地,最大程度的去除了这些,一旦有人造反,就可以迅速依靠的人工和自然条件

堕毁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述就是秦始皇敢不顾民力全国大建设的底气所在!他打的算盘是,他这一代努力的把所有的事都干完之后,再休养生息,再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现在百姓苦点就先苦点吧,先忍耐着,朕的这些大事,干着干着就干完了。到时天下百姓也就自然能得到休息了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只是这一切真的如他所想吗?秦灭六国是一种军事征服,而秦朝实行的又是人头记功的军功爵制,上百年的征服战争,砍下的六国人头超过百万,赵国长平一战更是45万人死亡,那年直接造成赵国邯郸城家家戴孝的惨状,要知道赵国也就几百万人口,不夸张的说,除了齐国少一点,其他五国死在秦国手里的人不下200万,而六国人口总数只有一千多万,2千万不到,这样算下来,等于1/10的人口被秦人所杀,虽然,秦国杀的是军队,六国杀的秦国军队也不下几十万。

可以想象,百年征战,双方早已仇深似海,如此,秦国对六国的征服就是军事上的征服,而非人心的征服。这一点从秦末关东六国只用了几个月就做到全部复国,而秦国本土没发生动乱知道了

问题虽严重,但六国已经征服,大秦的统治触角也已随着统一,遍布天下每一个角落,这就说明,帝国只要执行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些普通百姓最期望的善政,外加安抚六国遗民,再辅以省刑简约,大秦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谁还会跳出来造帝国的反呢?就算他敢跳出来,又有谁好端端的会跟着他去造反呢?除非百姓脑子有病,才会在能活得下去,而且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的前提下,只是因为对帝国不满就提着脑袋跟着上去造反!

总体而言,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是大秦帝国崛起的基本保障,秦始皇是这套法律的忠实粉丝,而他也是在奋六世之余烈的基础上,驾驭着这套体系拿下六国的,所以他想当然的就把这套体系推向了全帝国,殊不知橘生淮北则为枳,商君之法在六国严重水土不服,实行后,自由惯了的六国百姓对它的推行内心充满了抵制,商君法极为严苛,六国又是被军事征服,在抵制的同时,还叠加了一种作为亡国之民被隶役的屈辱(虽然秦始皇推行的时候肯定没这么想)

六国之人作为亡国之民,经过十年混战,又因战争提心吊胆,生产,生活都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乃甚破坏,在乱世中如同无根浮萍般,随风飘摇,本就已经身心俱疲了。在当时最合乎时宜的做法,是安抚广大六国百姓,部分推行商鞅之法,然后在反复的的磨合下,形成一种新的能让六国遗民接受的体系平衡。

但始皇帝君臣的做法是,一刀切的把秦国的这套体系推行到全国,被军事征服而亡国的屈辱感,结合更严苛的秦国体系,双重不满之下,六国遗民对秦朝的认同几乎等同是于没有。秦朝统治六国,靠的不是人心,靠的是秦朝精确到个人的严密组织体系,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不给民间留下一把武器的全国兵器销毁,以及去除高大城池,夷平险要之地,和迁徒帝国认为有能力组织六国百姓,对抗帝国的豪强富户,这些所共同组成的统治体系

但对秦国没有认同感,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造反,因为造反成本太高,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而且走上这条路基本上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这是秦始皇26年统一之后,六国之民虽然心怀不满,但终究不敢闹事的逻辑,也是秦始皇刚灭六国就把这么严苛的秦法丝毫不打折扣推行全国的逻辑所在,他的逻辑是统治着,统治着,时间久了,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像秦国本土百姓一样习惯了。但是,这是在不折腾的前提下,如果全国得不到安抚和休养生息,帝国又像一个大工地一样到处开工,且超过民众承受能力呢?本就对秦国没有认同感的六国百姓还能忍受得下去吗?

情况严峻到连秦国本土加粮食基地关中都只是因为前216年捉拿刺客20天,都能粮食飙升到1600钱一石这么荒唐的天价,而秦始皇称帝后的主要天量大工程,北征匈奴,南伐百越,修万里长城,阿房宫这些都是在始皇31年后,即前2 16年之后干成的!这么荒唐的事情背后暴露出的逻辑皇帝视而不见相,政策不变,这当于整个大秦帝国都已经坐在即将汹涌喷喷发的火山口之上了!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但即使如此,谁也不能否定始皇帝的驾驭能力是非凡的,从前216年连关中都脆弱到出现一个小波折粮食就能涨到天价的情况下,到前210年去世,这几年硬是征服了百越,驱逐了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大工程阿房宫也在这个时间段上马,竟然还能撑到前210年七月他去世都还能维持统治,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奇迹。

但是通过我前面讲述的,大家想必都已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百姓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后极限,它在某个时间点突然爆发,以星星之火突然的燎原到全帝国,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爆发,仅仅只是因为他去世的时间点的巧妙,说话直白点说就是他运气好,少活了一年,及时保住了自己千古一帝的牌坊,仅此而已。

他去世仅一年之后,前209年七月,他去世的一整年,这一年大名鼎鼎的大泽乡起义就正式爆发了,三个月之后,从遥远的辽东,到南面的江东以南,超秦朝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全部成了起义军的天下,拿下这些地方的同时,起义军还同时派出周文率领60万军队越过了以前让六国望而兴叹的函谷天险,一直推进到戏,离秦国首都咸阳城只有几十里远!要知道那时候从秦国的首都咸阳到最东边的齐国故地都需要好几个月,但是动乱仅三个月就遍布六国了

是的,始皇帝迁徙了六国贵族,也销毁了天下百姓手中的兵刃武器,但没有及时改弦更张、一错再错的政策,并不能阻止起义的爆发,他确实做到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威胁,但是,在他那种不可持久的政策之下,消除了六国贵族的威胁有用吗?这些只用了三个月拿下全国2/3以上土地的起义军首领,除了田儋(齐王)是贵族,而且还是距离齐国王族血统很远的一个普通县城里面的豪强,一个县级普通贵族。其他的,陈胜(楚王),吴广(假王),武臣(赵王),韩广(燕王)这些哪一个是贵族?哪一个不是底层百姓出身?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当然了,魏王魏咎也是贵族出身,但他这个贵族随着魏国的灭亡早就没落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投奔陈胜之后只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是底层百姓出身的周市用个把月的时间拿下魏国故地后,请他去当王的,也就是说,包括魏国复国,也是普通百姓周市(丞相)恢复并一直把持着魏国权力的

起义一起,就迅速波及全国,其中的核心原因,我前面已经讲了,六国遗民对秦法的抗拒,超出百姓承受的大建设……但并未完全讲完。大名鼎鼎的焚书坑儒,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有那么几个误区:1焚书坑儒是一起开始的;而且是秦统一之后就开始了。2是因为那些儒家的人暗地里乱编排他;3这并不对百姓造成多大影响,并不足以让天下大乱。事实是这样吗?

焚书和坑儒也是造成秦始皇帝国崩溃的重大原因。都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晚期。焚书的时间是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从统一六国到秦始皇时具体分为三个时期,秦王扫六合及之前大家都了解,就不用多说了,剩下的两个时期都是称帝之后的,共十一年,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段是前221年称帝,到前216年,因为不惜民力的大建设,千里沃野关中都引发粮荒给秦始皇敲响警钟,这五年始皇的政策,虽然并不符合当前的帝国状况,但只要及时止步,后面的一切引发帝国崩塌的隐患都将消于无形。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从前216~前210年,这一阶段,是帝国走向崩溃的六年,前面已经反复说过,在此不必重复。

这跟焚书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因为焚书就发生在前214年,是称帝后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大秦,虽然表面呈现一无敌于天下,辉煌一个接一个创造的繁荣,但是百姓已经是水深火热挣扎在生死线的边缘了

这种背景之下,再来一个毁尽天下所有文化的焚书政策,这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梵书,烧毁掉的都是什么书?它不只是儒家的诗书典籍,而是全天下有史以来所有的书籍、所有文化!只保留种树的,医药的还有占卜算命的!其他的全部都在焚烧之列,就算历史(秦国的倒外)也不例外!在秦朝已经失去六国民心的背景之下,这道梵书令一下,在六国眼中,说大秦帝国暴虐无道都是轻的!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除了医药方面的书籍,还有算命种数的书籍这三种,以及法律可以学,其他的帝国政府全部以强制和暴力的方式,强行焚毁!结合我前面所说的,焚书意味着什么?后果是什么?不用我多说都知道?

再说说坑儒,这是一起给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的方士逃亡引起的。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35年(前212年),这年距离秦始皇去世还有两年,给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神棍卢生和侯生,眼见能忽悠始皇帝的招式都用过了,长生不老药再整不出来,他们知道自己下一步必定死无葬身地,于是二人趁始皇帝一个不注意,偷偷带着从始皇帝那里骗来的巨款趁机跑路了。跑路之前还把始皇帝编排得什么都不是,说始皇帝没有资格得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气得肺都要炸了,我这么对你们那是掏心掏肺,极尽礼遇,恨不得把你们奉为国师了。生活,待遇这个方面从来就没半点亏待过,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咸阳城里肯定还有其他人说我坏话的!

给朕全城索拿!这不,这一抓就抓住了460个人,皇帝龙颜震怒之下,下令将他们全部坑杀!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不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史记.秦始皇本纪》

前两年才刚刚梵书,这下又因为意气用事坑杀掉460个儒生,而且还如此高调的杀,这不仅不会起到震慑作用,反而会使天下人都同情这些被坑杀的儒生,和更加厌恶情始皇帝,因为一切是显然的,你前两年才刚刚梵书,你目的当然是为了加强舆论统治,但手段太过粗暴对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焚书政策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百姓认同的,这时候,几个儒生背后发几句牢骚,对此痛心疾首,哪怕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这是肯定的呀!别说这些儒生了,在整个天下这种事,都是不可能没有牢骚的,只不过秦始皇秦始皇只查了咸阳城所以只查出460个儒生,但是大秦又不止一个咸阳,其他地方这种背后的牢骚肯定遍地都是。秦始皇把他们几百个人坑杀,还让天下人都知道了,讲真的,百姓不同情他们是不可能的。不对大秦不满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问题我能看到,作为大前统治阶级一员中的扶苏公子,当然不可能看不到,所以,秦始皇坑杀这些儒生的时候,扶苏公子那是看得胆战心惊,赶紧劝说道,父皇陛下啊,咱们这天下才打下来没多久,被咱们灭国的六国遗民,因为没有得到安抚,他们本来就与我大秦同床异梦,现在你又坑杀了这400多个只是发牢骚的儒生,迩就更不得了了,天下反对焚书政策的多了去了,你这样搞会让天下人心惶惶,全都内心不安的,你要三思啊父皇!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看到自己的长子敢这样跟自己对着干,当时就怒了,直接把他从大秦中央政府赶到边关上郡,去给蒙恬当监军去了。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这是扶苏在历史中第一次出场,而这时距离秦始皇去始已经只剩两年时间了,他的这次出场犯颜直谏,让大秦帝国哪怕是最偏远地区的百姓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他为国为民不顾个人的形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百姓对他最直观的印象,甚至是三年之后,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大起义最先打出来的旗号也是他!

不惜民力的举国大建设和四面出击,不顾现实、不打折扣的全国推行秦国法律体系,让大秦统治危机重重,如同一个百岁老翁攀爬上一颗生长在万丈悬崖边的枯树,而且树干还在随着攀爬在逐渐的断裂,焚书坑儒,则如同让枯树随着老翁攀爬后,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枯树,猛的一下突然断裂下垂,随时都会掉入悬崖下的万丈深渊!

秦朝农民大起义的逻辑解析完了。那这一切到底是不是二世和赵高的错呢?

先说二世继位,所谓李斯、赵高、胡亥篡改秦始皇让公子扶苏继位的遗诏,这个沙丘之谋,除了二世继位,扶苏自杀事实是真的,剩下的细节没一件是真的,因为篡改遗诏的事,赵高,李斯二世他们是不会承认的,而且没有人在身边记录,所以他们的对话都是当时的人和后人猜的。

秦二世继位则是符合秦帝国大部分大佬的意愿的,如果大佬们反对,不需要公开旗帜鲜明地支持长公子扶苏,只需要在关键时磨洋工,或者沉默,或者求见已经很久没露面的皇帝,那别看赵高和李斯他们控制着皇帝诏书的起草和颁布,但如果大家不支持他们这样玩,他们两个算个屁啊!他们的权利本身就是构建在众多帝国官员系统之上的。这个系统都公开或半公开地支持扶苏,又或者沉默了,那他们两个瞬间就得完。但是大家支持的都是胡亥,因为与扶苏相比,扶苏在军队中经营的时间久了,治国理政经验也更丰富,一上位,那就是秦始皇一样的绝对控制帝国的皇帝,但胡亥不同,他之前就是跟着赵高学法律的,别看身份特别的高贵,但手中那是一样权力也没有,所以他上位后,必须更多的依赖大佬们,治国理政方面也会充分尊重大佬们的意见。所以显然支持他更符合大家的利益,于是各位大佬们,包括扶苏所在的军队大佬,都眼睁睁的看着扶苏被逼自杀,他们一个个的全部都冷眼旁观

如果得不到帝国大佬们的充分支持,胡亥上位是注定没有可能的,很显然,皇帝出巡,赵高李斯他们二人官最大,但其他人也不是吃干饭的,陪同的官员肯定就不止他们俩,皇帝死了高,李封锁消息,其他陪行的人会不知道?因为、就算皇帝信任你们也不可能把权利都交给你们,你们办事等是总得种下面的人商量然后上呈皇帝吧。这期间皇帝会不会宣其他人来商量具体某一件事吗?不会们问某人某一件事的进度吗?如果不是他们支持,皇帝死讯,这事早就传得满大街都是了,皇帝怎么可能一两个月都呆在轿子里?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不说,还几个月都不出来一下,最关键的是还弄一大堆臭气熏天的鲍鱼在旁边,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侮辱大家的智商!但大家都支持胡亥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这个从扶苏自杀的事中就看出出来了,很多人说扶苏手里有30万军队,完全明如何如之何的。但显然他们是忘了,这支军队不是扶苏和蒙恬的军队,这是帝国的军队。他们只是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不是这支军队的主子!说扶苏、蒙恬不接受命令就能改变二世当皇帝这个事实的,难道忘了,当时使者传来命令让他们自杀的时候,还同时传达命让王离接管这几十万军队的事实了吗?

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李斯列传》

这已经充分说明,扶苏和蒙恬要是敢率这支军队自立,连军队中仅次于他们的第三号人物王离都搞不定!还有,蒙恬和扶苏被逼自杀,但是这支军队有过应激反应吗?有人替他们鸣冤叫屈吗?都没有,表现非常的平静!赵高、李斯和胡亥为首的中央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逼他们自杀,他们不是不想反抗,但怎么反抗呢?军队第三号高官王离都在旁边冷眼旁观,他们起兵的下场是什么?还用说吗?王离一经手这支军队就能牢牢掌控,苏角、涉间这些与扶苏、蒙恬朝夕相处的军队将领都没有任何反对,反而是协助,支持王离接手这支军队,本身就说明,这支军队大部分人都是支持胡亥上位的,如果苏角,涉间这些扶苏和蒙恬以前的下属,属于军队中直接指挥军队作战的高级将领反对,或者使绊子,王离能接手军队吗。扶苏、蒙恬还会自杀吗?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在这种情况下,扶苏能不绝望吗?蒙恬又能怎么办呢?仅仅只是一纸诏令,他们就被清理出局了。如果这支军队真的的支持他们,帝国其他地方的真的支持他们,胡亥还能上位吗?二世一当上皇帝,就能让军队系统,官员系统,地方系统都奉他为主,这本身就证明胡亥继位符合他们的利益,并且能让他们利益最大化的。

如果是扶苏起兵,这些地方和军中分别以各种形式支持他,扶苏当然也会是无可争议的皇帝,谁敢说个不字,那他就得掂量掂量,交出他一个人的脑袋能抵罪吗?公然反对大家公开、半公开支持,和默认的皇帝,他要是不被满门抄斩,这事能算完吗?所以,扶苏起兵就能如何如之何的争论可以休矣了。

许多人都把天下大乱的锅全扣给秦二世胡亥,说是他把天下搞得大乱的。其实不然,二世就是一个背锅者。

都说二世如何,如何的祸国殃民,所以农民大起义爆发天下大乱。这个英雄是很多人的心中是根深固蒂的。因为二世继位一年后,天下完全大乱,于是天下大乱锅的全甩给他,这逻辑看似没问题,但其中问题还是很大的,他总得要干了些什么于国于民全都深恶痛绝,且难以承受的事,天下才会大乱吧?各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就看二世这一年都干了些些什么事。

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七月死的,秦二世这是公元前210年九继位的。皇帝死后两个月内,他的身份是太子,带着皇帝的尸体,北上九原地区,最后从九原沿着直道返回咸阳的,这两个月他不是皇帝,没有传达过什么针对国家层面的决议,这两个月纯粹就是在赶路,所以这两个月去除,他继位时间是前210年九月,天下大乱是209年的七月陈胜首义开始。从这可以知道天下大乱是二世继位十个月之后的事。而不是一年!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真正掌握权力,是从前210年九月开始,秦始皇七月去世,他掌权的时间是九月,这一年是秦始皇37年,第二年才是秦二世元年,因为古代的制度就是这样的,就是哪怕皇帝是正月去世的,新皇帝继位之后,老皇帝由开始的那一年也必须用到满当年的12个月,第二年正月开始才是新皇帝第一年的开始,而为了出于孝道,老皇帝去世那一年,所用的制度,颁布的政策这些,新继位的皇帝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必须用到那一年过完,第二年,属于新皇帝元年了新皇帝才能颁布自己治理国家大政的方针政策。虽然不一定全是这样,但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所以,始皇37年九月新皇帝继位,一切照就。出于尊重,二世皇帝什么都没有改变,到前210年过完(始皇37年),第二年,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前209年,我家大政方针才能根据新皇帝的意见来,这时,距离农民大起义还有七个月,这七个月之前的前几个月,秦二世什么祸国殃民的都没做过!

时间来到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终于可以开始行使皇帝权力,对国家大事做出自己的安排了,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任命赵高为郎中,郎中是个什么官呢?其实就是皇帝身边的顾问之类的,后来项羽就是因为欣赏韩信,对韩信越看越顺眼,直接任命韩信为自己的郎官,结果韩信嫌弃官小跑了,直接去汉中投奔了刘邦,后来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第二就是增加始皇帝的祭祀规模,外加议论始皇帝的庙该称什么为好。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俩件事做完之后,二世刚当上皇帝,难免担心百姓是否是对自己当皇帝有看法。所以与赵高商量朕刚继位,地方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于朕,而始皇帝当年的做法是出行巡游以示威摄,外加收揽民心,所以二世皇帝决定带领丞相李斯,郎官赵高他们去东边巡游,他们南面到了会稽,北面到了碣石,辽东一带,除了巡游外,主要就是在岩石之上刻字宣扬始皇帝的功劳。二世一行是春天出巡地方,四月回到首都咸阳。这时距离农民大起义还有三个月。这几个月,秦二世依然跟大家想象中的祸国殃民不同,从这番表现来看,反而是跟大家想象的正好相反!


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遂至辽东而还……四月,二世还至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月回到咸阳之后,二世为了立威,找出一些大臣的过错之后杀掉他们,还杀掉了他的所有兄弟,和十多个姐妹。可见天性凉薄,心狠手辣,所为残忍无比!但必须要说的,当皇帝的就没几个是好人,皇帝的道德败坏,为人猜疑残忍,并这不是评价皇帝治国好坏的标准,最简单的就是李世民和朱棣,唐太宗是靠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上位的,上位之后还把自己的十个亲侄子一天之内同时全部杀害。心狠手辣,又狼心狗肺。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朱棣大家就更清楚了,他靖难之役后,先是建文帝的太子莫名其妙的夭折,然后建文的三个弟弟在几年之内先后莫名其妙的暴亡,建文帝的小儿子被他给囚禁了起来,直到他的重孙子明英宗时才放出来,放出来时已经60多岁了,由于被囚禁久了连话都不会说,牛马也不能分辨,没多久就死了。这还只是建文一家,要加上建文帝的旧臣和其家属,则一共被朱棣屠杀了上万人!道德从来就不是评价皇帝的标准,如果道德作为评价皇帝的标准,那中国400多个皇帝能有多少不是坏的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的?就算大家评价一向仁慈的汉文帝,也是默许和暗示大家杀了他哥哥汉惠帝的几个儿子之后才上台的!

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史记.李斯列传》

四月回京,二世重新启动了他放弃了快一年的阿房宫的工程。理由是,这是先帝建造的,如果不完成,这是章显先帝办事虎头蛇尾的铁证(虽然是二世皇帝停止快一年的),对先帝的名声不利。当然了这些都是他说的,他说得好听而已,真正的理由是他不想放弃阿房宫。在修建阿房宫同时,对外安抚周边邻国所有政策跟始皇帝时的一样。

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史记.秦始皇本纪》

不想放弃享乐,重新修建他放弃快有一年的阿房宫工程,这是最为人所诟病的,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但有一个事实,需要注意,那就是修建阿房宫的这些人真的过得非常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不是说他们修建阿房宫过的好,没有这个意思。而是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受到非人虐待,生活得非常凄惨,悲哀。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三个月之后的七月,陈胜农民大起义的烽火,瞬间燃遍全国,并派60万军队越过了函谷关距离咸阳只有几十里的时候,秦二世来不及调配军队,怎么敢让他们组成平叛军队?发送武器铠甲给他们,让这些修建阿房宫的刑徒,临时组织成军,由章邯率领,直接成为抵抗和消灭农民军的主力,如果他们受到非人的虐待,他们为什么不反向倒戈,背刺二世呢?

要知道,就在二世皇帝之前800年,商纣王与二世面临的状况一样,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王,逼近商朝国都朝歌时,纣王就是临时组织起17万奴隶组成的刑徒军,抵抗周军的,但结果是什么呢?这17万奴隶和刑徒全部投向了周军,有了17万奴隶生力军,战争只打了半天商朝就灭亡了!还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倒戈相向!受商朝压迫剥削的奴隶们,被商朝组织起来抵抗周军后,直接就成了周王的主力军、成了灭亡商王朝的急先锋!纣王眼见大势已去,绝望之下点火自焚了。

修建阿房宫启动的同时,二世同时加强了咸阳的军防人数。一共选了5万材士精锐,守卫咸阳,并聚集大批狗马禽兽供军队射箭训练,因为人多,二世命他们从原来驻扎的地方带着粮食前来集中,理由嘛,是咸阳粮食没那么多,这一点,在前面前216年时,秦始皇全关中捉拿刺客,导致粮食涨到了1600钱一石时就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就不继续赘述了

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上就是秦二世元年春天以来,二世行使国家权力几个月所做的所有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七月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之所以爆发,全部是他的责任,明显就是把秦始皇的锅甩给他背!通过上述的秦二世继位以来的所有活动,我们清析的发现,说秦二世祸国殃民坏事做尽,所以百姓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二世背锅就此翻篇


我们再分析、分析,农民军规模之所以遍布六国,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所以,每次有关于叛军的消息传过来,因为二世之前杀了传消息的人,所以满朝都不敢告诉他真相,于是告诉他的都是一些,起义规模越来越小,已经快被剿除的差不多了之类报喜不报忧的信息,于是二世终日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消息中,直到陈胜起义三个月之后周文率领60万军队距离咸阳只有几十里二世才如梦方醒。总而言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事实就是如此,就是秦二世的昏庸,听不得关于农民军的真正消息,所以大家都虚报关于起义的最新动向,最后让农民军滚雪球般占领六国故地,的这个说法,看能不能站得住脚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史记.秦始皇本纪》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就是后世抹黑的,目的是把锅都甩给秦二世胡亥,只有二世无比的昏庸无能,在二世的映衬下,之后的西汉王朝才能更显得更加正统!

因为秦二世昏庸无能,听不得关于农民军的真消息,所以起义滚雪球般占领六国,这说法明显就站不住脚!因为丞相李斯被杀的理由就是他与农民军勾结!因为后来大家都说,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守三川郡,守着函谷关的东大门,却让周文率领几十万军队,越过了函谷关直逼咸阳城,对此李斯无力反驳!

事实的真相是,各地的官员怕被二世问责杀头,所以集体参与隐瞒,但是有一个人没有理由隐瞒,因为不关他的事,这个人就是三川郡守李由,丞相李斯的长子,因为这关他什么事来着?他的地盘又没有农民起义,相反,来三川攻打他的农民起义都是从别人的地盘来的,他把这种消息上报秦二世合情合理,一点责任都没有不说,他反而还有功劳。因为陈胜派出的吴广率领几十万军队攻打荥阳敖仓夺取粮食,壮大起义军规模的计划,就是因为他派兵阻挡,吴广才没有得逞,他如果上报消息,不但没有过错,相反还有大功!就算二世因为昏庸,这些消息传不到耳朵,但他爹是丞相,他爹直接把消息递到二世的手里,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他镇守着函谷关的大门三川郡,几十万叛军从这里经过,二世被瞒在鼓里,那他通敌的嫌疑就摆脱不了!他的地盘里也没有农民起义,所以他不怕问责,而农民起义通过他的地盘,攻进函谷关,他显然是逃不逃拖不了罪责,也没法洗的,所以他实在是没有理由隐瞒农民军暴动消息的理由,但是他还参与了这场集体隐瞒!直到农民起义绕过他的地盘进入关中!这就说明,因为他爹是丞相,农民暴动是他爹的责任最大,所以六国故地的大小官员,他们想集体隐瞒之后把起义平定下来,最后全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符合他爹李斯的利益,但是没想到玩脱了,所以最后问责,李斯作为丞相被满门抄斩!由于李斯一系被打击殆尽,没人平衡赵高,所以二世统治的最后一段时间赵高成了丞相,然后一家独大,二世成为傀儡,接着指鹿为马发生!这就是事实真相,因为除了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好,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之前,二世的所作所为说完了,之后起义规模壮大的责任问题也解释清楚了,起义爆发的原因责任在谁,经过前面长篇大论也搬扯清楚了。所以就此翻篇,下面我们来揭秘,秦始皇还活着,到底能不能平定农民起义,他会不会亡国?为什么说他如果平定不了农民起义他甚至可能会亡国,乃至遗臭万年?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秦始皇处在秦二世的局面,也是不可能平定六国叛乱的,因为这不是消灭起义那么简单,起义规模遍布六国,六国全部都在三个月之内被农民军占领。这就意味着,秦军东出平叛,打下一个地方,就得赶紧前往下一个地方去,根本就不可能留下来收拾残局,因为秦军行动一旦迟滞,其他被农民军占领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巩固,农民军就会逐渐站脚跟,到时,秦军还怎么打?农民军占据的六国故地,地盘可比秦国本土大多了!

让他们站稳了脚跟,大秦到时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们看到,章邯从咸阳城边打败周文率领的几十万农民军,把他们赶出函谷关,三个月之后又大败周文逼得周文自杀,到歼灭田蔵,解李由的敖仓之围,到杀死陈胜,只用了几个月,前209年12月,拥兵百万,起义只有不到半年的张楚王陈胜就被杀了。之后第二年,也就是前208年,章邯又灭掉了魏国,杀了魏国丞相周市、魏王魏咎。接着又灭掉齐国,杀了齐王田儋,接着过了几个月又灭掉后来起来的项梁,这成绩表现,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北上进攻赵国,但是这一次,他不仅没有灭掉赵国,反而被项羽和诸侯联军在巨鹿之战打得大败,几十万军队损失殆尽,最后他本人也投降项羽,秦朝灭亡宣布进入倒计时。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为什么六国故地全部起来之后能灭掉大秦,因为农民起义之后意味着秦朝的秩序失控,法律自动作废,这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暴乱,比如,以前县里面的首富,未婚的美少女,资产无数的富豪,普通百姓,手无缚鸡之力又通过勤俭节约颇有家财的中产阶层,人来人往的街市,他们为什么安全?因为他们都有帝国法律,帝国秩序的保护,但随着起义出现并且遍布全国,现在这些保障都没有了,秩序全被打破了。你觉得,大批蠢蠢欲动的各种各样的人,会放弃这种机会吗?

我们举个后世唐朝的例子就知道了,唐玄宗潼关守军全部溃败,他连夜逃离长安准备到四川继续指挥平叛时,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意味着秩序已经失控了,所以,平时只是大唐一员的各路牛鬼蛇神纷纷涌进长安城去抢劫高官富豪,皇宫宝库,甚至公然骑着驴在皇宫走来走去的。

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资治通鉴.唐纪.卷三十四》

正因为如此,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才会只用了三个月就拿下六国!起义后陈胜只派了3千人给他的手下武臣,武臣带领这3千人,北渡黄河改下十余座城,军队扩大到几万人之后,就是因为用了蒯通去劝降范阳县令,然后给范阳县令一辆豪华马让他在燕赵大地纵横驰骋,搞得所有人都看见之后,马上就有30多座赵国城池不战而降的原因,因为武臣率领几万人北上,又通过善待范阳县令,让其他30多座县城看到了秩序的维护者,所以都争相恐后的归附武臣,这样秩序就得到了稳固。所以,所以前一个月,还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武臣,只用了一个月,就当上了赵国的王,控制了整个赵国!

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馀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所以后来赵王武臣虽然被秦军收买的李良所杀,但是大家同心协力又拥力灭亡的赵国后裔为赵王,都是因为害怕秩序失控。因为在乱世,除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那几个,其他的人活的根本就不可能像人,宁为太平犬,不为离乱人这是生存在乱世中的人的共识,乱世有多惨?举个例子就知道了,秦朝人口2700多万,结果的汉高祖的时候,经过从秦末以来五六年的战乱,人口就只有1千600多万了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齐国,魏国,燕国………田儋振臂一呼,也是用时个把月齐国就全部归降于他;陈胜也只派了少量军队给周市,但是魏国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就被周市给拿下了,周市认为自己威望不够,所以只当了丞相派人从陈胜那里迎回了原来魏国的王族魏咎去当傀儡魏王,他当丞相把持国政;武臣成了赵王后,又派韩广去收复燕国,韩广跟他一样也是个把月就成了燕王………

这就是秩序失控,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渴求秩序而形成的局面!

短时间内,形成这种局面,这就意味着,章邯的秦军必须迅速把他们推平,否则时间越拖越拖,他们根基一牢固,那就不是秦军消灭他们,而是他们消灭秦军

所以章邯在消灭陈胜之后马不停蹄就赶往下一个目标魏国,但是当地的秩序已经失控,章邯根本没有机会稳固秩序,所以这只是按倒葫芦浮起了瓢

等章邯一走,吕臣就组织起了苍头军,收复被秦军攻占的陈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史记.陈涉世家》

随后从江东赶过来的项梁,武臣这些人,也重拥立了熊心为楚怀王,恢复了楚国,就这样,被章邯辛辛苦苦灭掉的楚国他刚走就又恢复了!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


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


为楚王《史记.陈涉世家》


章邯攻灭魏国、攻灭齐国也势如破竹,凭秦军的实力他很快就做到了灭魏和灭齐,杀了齐王田儋


秦将章邯围魏王咎於临济,急。魏王请救於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於临济下《史记田儋列传》


灭齐灭魏后,他又率军回过头来找复立楚国的项梁决战,但是,秦国越打越疲惫,秦军损失越打越大,六国起义军却是怎么都消灭不完,而且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强大。所以打完项梁之后,章邯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秦二世是把所有有手里的军队都全部派来交给了他的,但是打完这一仗之后,秦国精锐军队也损失殆尽了。

章邯一出而杀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后乃与项梁遇,苦战再三,然后破之。梁虽死,而秦之锐锋亦略尽矣~苏辙.《历代论》


这时秦朝只剩下最后一支精锐军队了,他就是现在人经常形容为长城军团的王离军,此时正在王离的率领之下将赵军主力围困在巨鹿城,随后章邯也北上会合这支军队,共同围攻赵军,但此时,六国起义的军队已经认识到,再各打各的,只会被秦军各个击破,大家好不容易到手的胜利果实,不仅全部会丢不说,自己也难逃一死。于是章邯到了赵国的时候,各国军队也一路尾随他来到了赵国,所以我们看到章邯的几十万军队,与王离的几十万长城军团,竟然不是合力一起围攻巨鹿的,而分成两部分,一边分成几十万,王离负责围攻巨鹿,章邯则是在棘原隔着一大段距离修筑甬道(一种外侧筑墙的遮蔽型道路),给王离提供粮食,同时保护王离侧翼两边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史记.项羽本纪》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越来越正规,越来越精锐,协同程度越来越深的六国军队,都已全部到达前线,就分布在王离和章邯军团的周围,所以章邯赶到前线之后,不敢与王离合军一处,而是分成两部分,这样即使分成两半,但两边都有几十万军队,如此一来哪怕一方陷入六国军队的包围,也不有太多顾虑,因为六国军队包围圈的后面还有一支几十万人的章邯军团,这是六国援军先后到达巨鹿战场后,章邯王离军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终部署,说白了这个部暑,就是因为组合联军太过强大,所以秦军无奈之下,分散力量避免被被团团围住,又可互相策应的针对之举,这也充分说明,与诸侯联军相比秦军并不占优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于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但是六国联军太过庞大,又经过一年多的血与火的淬炼,早已非吴下阿蒙,远不是一年前陈胜刚起来的时候那个样子了。是真正的精锐之士,况且,分成两部分虽然避免被反包围,但章邯向王离供应粮草的通道却十分不稳定,所以无奈之下,章邯只好修筑了甬道来王离输送军粮,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把甬道破坏,击败运输粮食的章邯军队,项羽,赵王歇这些为首的六国联军,就能一鼓作气,迅速把王离军团这几十万人,包围住并全歼掉!随后项羽的操作也是这样的,先破坏了运输粮食的甬道,切断了一王离长城军团的粮食供给,然后大家一拥而上,只有几天就把王离主力名主力全歼了!活捉了王离,杀死了苏角,涉间自焚!时间是前207年一月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史记.项羽本纪》

很多人都把巨鹿之战理解成是项羽的出现,才消灭王离长城军团的,其实这是标准的英雄传奇看历史,因为,长城军团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不是项羽几万军队就能打败的,而且还是围起来打败的,因为兵法十则围之,所谓项羽几万军队把几十万人围住根本就不符合逻辑,而巨鹿地区在哪里呢?就在千里沃野的华北大平原上!这种地方几万人根本就不去备包围几十万人的可能(除非那几十万人是老弱病残或乌合之众)所以,项羽的出现起到的都是带头作用,他第一个行动,然后大家一拥而上把王离彻底歼灭!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在项羽本纪是这这样包围王离的,在随后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也符合这样的说法: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

於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谢诸侯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注:沙间叫涉闲就跟陈胜叫陈涉,刘邦叫刘季一样

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来了有用吗?能改变复国后六国越打越抱团,大秦越打越被动,越打越绝望,越打越损失的事实吗?

或许有人说,那是因为没有把全部军队调来,但事实是,全国最精锐的长城军团来了,章邯军团来了,而且章邯军团还是二世把所有军队交给他所形成的,不再是之前的单纯刑徒构成的: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巨鹿《史记.秦始皇本纪》

所以面对越来越正规,才会出现击杀项梁之后,秦朝精锐损失殆尽的现实出现:

梁虽死,而秦之锐锋亦略尽矣~苏辙.《历代论》

至于周文60万军队突然出现在咸阳时秦二世没有派出军队,不是秦始皇对全国的军队派到各边远地区去了,是因为,敌军已经杀到咸阳离只有几十里的,各郡县的军队一时来不及调动,咸阳虽然二世训练了5万材士精锐,但要是派出去,万一打败了帝国就在危险了!所以只能先派出章邯带率刑徒军军队先上,这样更保险。

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有人说会说,如果始皇帝在用蒙恬就不会这样,但其实这是标准的英雄喜欢这不是一个人力能改变的。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再者就是按英雄史,蒙恬明天也不比章邯强呀,章邯一开始有多厉害,我上面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很多人认为蒙恬比章邯厉害的根据来源于蒙恬驱逐匈奴,这是因为汉朝时的匈奴太强大,许多人于是自动把汉时的匈奴代入到了秦朝时期。

西汉时期的匈奴是统一的,甚至汉文帝匈奴连西域都占领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阅读)。但秦朝的匈奴,不仅没有后面那么强,甚至连蒙古高原都没有统一,与他同时并列的还有月氏,东胡这些,而且匈奴是最弱小的一个,月氏,东胡,秦朝每个都强过他,都敢收拾他:

东胡疆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史记.匈奴列传》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秦末的局势是改变不了的,因为他就不是一个战争问题,而是民生问题,但遗憾的是已经过了解决期限了,所以秦始皇来了,事实就是事实,他也改变不了,二朝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换个人来一遍,仅此而已。

秦始皇多活几年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他不会成为赵高的傀儡,因为他就算把李斯这些人全杀了,赵高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因为秦始皇根基深厚,满朝文武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但秦二世是新上来的新人,没有什么私人团队,所以杀了李斯,他最后的一年多皇帝生涯他就成了傀儡。这种事秦始皇掌权不管朝廷怎么变化,这是也不可能出现的,这是没有根基的二世不能比的

每当天下大乱,其实也意味着军阀的出现,因为,这时候你不给军政大员放权,军政大员束手束脚,朝廷就只有坐以待毙一条路,在你给军政大员放权,军政大员就会形成自己的权力体系

前207年1月,王离军团已经全军覆没,帝国只剩下唯一的支柱章邯军团了,他手里还有20万军队,这是帝国全部的家当了,关中已经没有军队了,只剩下一些防守少量的少量军队。这也就是说此时帝国的枪杆子全部掌握在章邯的手里!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这时, 皇帝就会与掌握枪杆子的将军形成谁也无法真正相信谁的囚徒困境,矛盾注定不可调和。这也更我说秦始皇多活几年有可能亡国的原因,因为这个问题他解决不了呀,是的,让章邯率领军队退入关中,能保住这20万军队,但退章邯退入关中,秦始皇和章邯谁是老大呢?表面像当然是皇帝是老大,但军队全在章邯手里,他算哪门子的老大呀?这样秦始皇不是只有当傀儡的份吗?傀儡当了几年,等章邯稳固了朝中各种势力,就会篡权夺位当皇帝的呀,如此会不会被杀不知道,但国不就这样亡了吗??

还有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就这么抻着,就这么坚持下去,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秦始皇这么抻着,他也不是一个事,因为,章邯毕竟是握着全国军队的,别人也会争取他呀!后来,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就是以封他为雍王,让他统治关中为条件换取他投降的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史记.项羽本纪》

这样大秦还是得完!

很多人都说章邯是赵高逼投降的,可问题是军队全在章邯手上,赵高怎么逼?他是分不清头大眼小了吗?还说就算战胜回朝也会因为嫉妒被赵高杀这个说法广为流传,但且不说战不胜,就算退1万步能战胜,那回朝也不可能被杀,而是回长他杀赵高才对啊!因为枪杆子在章邯的手里握着,谁掌握枪杆子谁就是老大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刚才说的:粮少,欲听其约。军中粮食太少,自己带兵回去的话,后面又有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几十万追兵,前面有天险函谷关,虽然关中没什么军队,但函谷关是自国以来的天险,自己虽然能强行攻进去,但需要一点时间。问题是后面有追兵,强攻会陷入绝地,这时候,自己粮食又少,回去的话,实在是困难,这时候诸侯联军抛来橄榄枝,于是他就就坡下驴投降了,反正关中以后是他的!

这就是我说秦始皇就算活着也有可能亡国的原因!因为这个问题实在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都这样了,那秦始皇多活几年会遗臭万年就跟好解释了。

家想想,在以前古代,秦始皇是不是标准的一个反派一个遗臭万年的人呀?确实是这样没错吧?也就是进入了现代,了解的资料越来越多才会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公正,他老人家才摇身一变,变成正面形象的。但问题是他多活几年,经过我们这么分析,想必大家看了之后已经都有所了解,他是不可能流转局势的。

那么他多活几年,没有胡亥的背锅,这一切责任和骂名肯定是直接落到他的身上,那胡亥的这些骂名肯定都是他承担啊!

我们来看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前秦天王苻坚,前秦苻坚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他太过仁慈,所以人们最多就是笑他愚蠢,不会笑他残暴,但秦始皇呢,他可是尉缭口中刻薄寡的存在啊,为大秦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尉缭都这么说了,那西汉肯定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抹黑机会的,定会无限放大!不信我们来看看尉缭原话:

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史记.秦始皇本记》

看看,多好的抹黑材料啊,那如果秦始皇东多活几年,汉代把这些抹黑材料加工一下,后人信不信呢?很难不信啊,因为他多汚了几年,二世在位发生了一切就会发生在他的身上。

前秦符坚在今天的眼中是因为愚蠢所以是失去天下,但是符坚善待亡国之君,他有仁慈的名声,而如果秦始皇多活几年,大秦朝在他的手里砸了,他哪会有仁慈的名声?因为他可是骗齐王建说只要齐王只要投降,他就齐王500里封地给他让他安享晚年,但最后他把,不战而降的齐王的活活饿死了呀!

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战国策》

千万别说,时间不能跟秦始皇打下的地盘比,我们来看看这个地图

秦始皇如果再活一年以上,他必定会遗臭万年,甚至身死国灭!

前秦只占一小部分,其他的前燕,铁弗匈奴,代国和前凉,以及上面的东晋至少1/3被符坚全部划走,而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已经大秦占天下1/3了,符坚哪有他这个条件?

第二个例子是唐玄宗,唐玄宗虽然后后半生是昏君之名伴随一生,并且留在青史之上,但唐玄宗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但秦始皇前期呢?一直都是为大秦门下各种雷,统一六国功劳的确非常大,但是后世的朝代会抹黑为这是凭着祖宗的功劳,才统一的,会无限降低秦始皇在其中发挥的的作用!


周市算挂婚姻(算挂婚姻,还得带相片)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周市算挂婚姻(算挂婚姻,还得带相片)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856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13日星期二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