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1460/全家人申请低保(全家人申请低保是由什么部门决定几人可以有低保)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6-07 18:48:56
  • 0
  • 知更鸟

本文由新余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13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

低保新规定:户籍不是问题,四类人单独申请,需履行四项义务

低保,顾名思义就是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疾病丧失劳动力或者部分劳动力,导致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我国的低保,开始推行的时间很早,在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而农村低保,实际上比城市推行的更早,但受传统农村集体福利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进展缓慢。2003年,民政部决定在未开展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则标志着新时代农村低保工作的正式推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保工作面临的局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好低保工作,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流程,让真正需要的人享受到低保补助政策,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政部新制定并施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对低保的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监督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低保新规定:户籍不是问题,四类人单独申请,需履行四项义务

户籍不再是问题,任何家庭成员均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申请。

在以前的农村低保规定中,申请农村低保,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申请者和享受者必须是户籍在当地的农村人口。而新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规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可以由其中一个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此条规定,对于农村那些情况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孩子的教育等问题,实际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同一处,或者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没在同一地方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和切合的,是真正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低保新规定:户籍不是问题,四类人单独申请,需履行四项义务

户口不在同一户口簿内影响不大,四类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都可以提出申请。

新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规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子女;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

最低生活保障是以户为单位来申请和补助的,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未修订之前,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受理审批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议,申请的人认为应当将实际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家庭成员计算在补助发放范围内,而负责受理和审批的部门虽然在情理上认同,但是,由于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可以参照和遵循,在审批时思考较多、畏手畏脚。

低保新规定:户籍不是问题,四类人单独申请,需履行四项义务

“拆户保”可以施行,四类人员可以单独申请。

新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可以单独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

在前两年,政策法规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对象,没有明确规定是可以“拆户保”的,而基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张三家有劳动力2人,家庭情况不是太差,但是由于其父亲是三级精神残疾人,母亲患有重大疾病需要经常性的吃药住院,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标准,是不能全家都享受的,但是,父亲无劳动能力、母亲住院就医又需要经常性的花钱,到底纳不纳入低保审批范围,也是难住了村干部,不纳入审批范围的话,村里人会说三道四、自己也觉得不合理;纳入的话,自己明显是违反了政策规定。而《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的制定和施行,则完全解决了基层这样的困惑。

低保新规定:户籍不是问题,四类人单独申请,需履行四项义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是权力,同时也需要履行四项义务。

为了确保真正贫困的家庭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新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应当履行按规定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履行授权核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积极配合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义务”。

最低生活保障的享受对象,肯定是真正贫困,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而对于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对象的界定上,村干部仅能够从家庭房屋的修建、日常消费情况、家庭成员是否患病等直观情况来判定,而对于其银行是否有存款?存款到底有多少?城里是否有商铺?儿女到底在哪里工作?月工资到底是多少?等情况很难做到精确的掌握,所以,难免工作中会出现纰漏,这也是前些年“开奥迪、住楼房、吃低保”现象发生的部分原因。新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者必须履行四项义务,则县区或者市一级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手段,综合分析申请者的家庭情况,让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的更加公平、公正。

本文由“九农DX”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帮扶精准贴心 生活温暖舒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多元主体参与志愿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政策,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提供岗位、提升技能,立足长远帮扶残障人士……各地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关爱老弱病残群体,让他们的生活更安心更暖心。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满足老人不同需求

冬日清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志愿者荆娟丽来到药店,熟练地向工作人员报出要买的药名。突然,像是想起什么,她拨通电话:“高阿姨,我马上就到了,还需要点什么?中午想吃烩菜?好嘞!”话音刚落,荆娟丽拎着药袋,急匆匆又往菜市场赶去。

“高阿姨,这是您的药,还有几块老豆腐给您做菜!”十几分钟后,荆娟丽走进了高改兰的家门。高改兰80多岁了,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家里常是冷冷清清。近段时间,小荆经常上门照顾她和老伴。最近,老伴袁登山因为脑梗卧病在床,荆娟丽一进门就拿起笤帚打扫卫生,帮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不一会儿,荆娟丽忙完了手头的事情,知道高改兰又想孙子了,就陪老人坐下,用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我们每名志愿者手机里,都有老人子女们的联系方式。除了介绍老人的近况,也会督促他们常回家看看。毕竟,对于老人来说,谁也代替不了子女的关爱。”荆娟丽说。

在朝阳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名,占社区人口的1/3,其中,空巢老人又占了绝大部分。如何照顾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一直是社区党支部书记郝国英思考的问题。

“每周我们社区干部会上门3到5次,了解老人的需要。”郝国英介绍,每名老人家中都有一张“连心卡”,上面有社区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可以随时求助。在朝阳社区,不少职工主动向社区申请参与志愿服务,社区还推出了“共享儿女”这一志愿项目。

“共享儿女”就是把网格员、党员和有服务意愿的志愿者们联合起来,像老人的儿女一样,常进老人家门看看。“志愿者们发挥特长,上门帮老人们理发、送菜、打扫卫生,还能陪老人们聊聊天。”郝国英介绍,如今,项目已经有108名志愿者。

最近,朝阳社区给每名志愿者制作了“爱心存折”,记录了社区认证的每次志愿帮扶内容与积分。“为鼓励和推广志愿服务,太原正在探索志愿服务积分、时间银行等制度。目前,太原市各街道都建有一支专业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已经覆盖50%以上的社区。”太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社区工作中心主任夏同杰介绍。

2022年,太原市出台的《关于支持全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类老年人需求得到满足的良好局面。“目前,太原市社区食堂等服务设施已经推广覆盖,让老年人能实现8元吃饱,15元吃好。下一步,将出台更多措施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其他多样化需求。”夏同杰说。

帮扶政策量身定制

保障脱贫群众生活

“勇辉,你的第四季度产业奖补金到了,有3987元咧!”家住江西省龙南市临塘乡水口村的肖勇辉正在自家香菇种养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村干部上门送上大礼包。

肖勇辉今年44岁,早年,守着几亩田地,靠天吃饭。2020年顺利脱贫后,一家5口人日子过得刚有起色,大女儿和小儿子又相继被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巨额的医疗费又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针对肖勇辉的情况,村干部为其量身定制帮扶政策:鼓励他种植食用菌香菇和木耳,组织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教学,还为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肖勇辉也不服输,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干活,劲头十足。“现在,我的香菇木耳种养规模超过300平方米,商家直接上门收购,紧俏得很!”

帮扶脱贫户,关键还是促增收。龙南市主要从稳岗就业和产业提质上下功夫,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引导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此外,持续夯实兜底保障基础。2022年以来,龙南市共资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学生5499人次约364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享受低保的共有3545户6832人。村里也帮助肖勇辉全家申请了低保,为患病子女申报医疗救助,两个女儿每学期享受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2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大病有兜底,致富也有了门路。”肖勇辉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江西省脱贫人口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有脱贫不稳定户1.2万户4.2万人,江西持续开展针对性帮扶,保障脱贫群众的基本生活,增强“造血”能力。培育带动经营主体5.19万个、产业基地1.53万个;组织技能培训,拓宽务工渠道,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40.9万人……

在保障其他弱势群体方面,江西省构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动态监测范围。2022年,通过主动发现机制,全省累计新增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8.1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8.1万人次;多措并举帮扶城镇困难群众,截至2022年11月底,对全省12.28万城镇困难群众开展摸排和就业帮扶,专项就业帮扶活动共计服务17.89万人次。

提供岗位培训技能

助残扶残立足长远

“在渝馨家园有个工作机会,要不要试一下?”“我能行吗?”“来试试!”不久前,胡朝秀接到了重庆市南岸区残联的电话。

在此之前,因为肢体残疾,胡朝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她前往工作的南坪镇“渝馨家园”,是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搭建的服务平台。“在这里,可以做手工编织,做包子早点,赚取生活费,感觉生活充实了许多。”像这样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南岸区一共有3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法律维权等服务,让更多残疾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南岸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罗家玉介绍。

除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之外,针对没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南岸区精准“兜底”,让残疾人的基本保障逐步提升。2022年以来,南岸区293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1972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协助南岸区民政部门及时将195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如何让残疾人有无障碍的出行环境?南岸区给出的答案是“想在前头”。“这个路缘石做得离地面太高了,需要控制在一厘米以内,轮椅才能顺利从人行道滑到马路上来。”最近,作为无障碍环境设施监督员的彭海廷,经常摇着轮椅来到一处施工现场。

为了让残疾人出行不再受阻,南岸区残联和区住建委、城管等部门共同推动,在进行市政施工、老旧小区改造前,征求残疾人意见,进行协商。与区检察院创建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监察机制,确保从施工之初保障无障碍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聚焦“数智赋能”,南岸区还尝试为残疾人提供数字化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最近,王智勇打开电视,第一次“看”了一场电影。王智勇是一名视力残疾人,这么多年,只能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却无法想象电视画面,“现在,在智慧残联服务平台上,有专门针对盲人的解说员,我也能‘看’电视了!”不仅如此,信息服务平台上定期推送的针对残疾人的政策,让王智勇掌握了一手信息。

现在,作为一名盲人按摩师,王智勇每个月的收入足以支撑日常所需。“每年还有5000多元的盲人扶持资金,再加上残联定期举办的按摩培训课,手艺好了,收入也能提高不少。”王智勇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扶残服务,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罗家玉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12 版)

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湖南给特殊困难群体特殊关爱

提标扩面,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在益阳市资阳区,69岁的居民黄伏娥在家人协助下,打开手机登陆社会救助智能监管系统,足不出户完成三季度的人脸打卡认证。16年来,黄伏娥享受的城乡居民低保,从每月30元增长到600元。黄伏娥说,“拿手机就可以在家里办好事情,不跑路,对我们老年人是最大的帮助。”

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湖南给特殊困难群体特殊关爱

对困难群众给予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永州市冷水滩区的居民姜爱娥,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由于家里十分困难,全家都享受低保兜底政策。她告诉记者,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生活宽裕了,幸福感也大大提高了。

湖南坚持五级书记抓低保治理,对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收入核对、民主评议、公示公开“四个全覆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建立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扣减、低保退出渐退期等机制,对106.5万名兜底对象开展长效帮扶,确保不脱保、不漏保,防止规模性返贫。

截至今年6月,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618元/月、5557元/年,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102%、215%;残疾人生活补贴平均标准提高至85.4元/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标准提高至79.3元/月。

今年,湖南出台文件,要求适度拓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截至目前,全省有50个县(市、区)正在有序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拓展到无固定收入、低保边缘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困难残疾人,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拓展到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建防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政策兜底,让群众心中更有“底”。在湘西凤凰县菖蒲塘村,今年55岁的村民梁立成和妻子都是残疾人,从7年前被纳入建档立卡、享受兜底保障的贫困户,在国家优惠政策保障和支持下,他申请做上了护林员,住上了漂亮的安居房,搞起了猕猴桃种植。

脱贫后的梁立成,如今一年收入可达6万多元,生活越过越甜蜜。“现在国家政策很好的,我们要加倍努力,把我们产业做好,规模还要扩大些,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遇到困境时可及时获得相应救助?湖南在实践中增强“在线”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实行“核进来+核出去”双向预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湖南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并建立“省统一部署、市县每年2次集中排查”和“行业部门每月定期排查,乡村日常排查”的纵向到底排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2021年12月,在郴州苏仙区,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发出风险预警,70岁的水塘村村民唐祖国可能存在大病致贫的情况。收到预警后,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入户核实,确认其手术自费2万多元,生活确实存在困难,随后按程序将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湖南给特殊困难群体特殊关爱

这只是湖南加快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户致贫的缩影。目前,全省37.8万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中的19.6万人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致贫。

十年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民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10年来出台40多个政策文件,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截至2021年底

全省有特困人员37万人

高龄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78.11万人

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38.6万人

收治困难精神疾病患者5100多名

为2.1万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给特殊困难群体特殊关爱

“十四五”期间

湖南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十四五”期间,湖南民政将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加快建设方便可及、精准高效、公开公平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综合大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工作举措,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强化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协同开展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产业、就业等长效救助帮扶,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政府投入分级负担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机制,推进“核算为主、评议为辅”精准救助,逐步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完善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制定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明确救助帮扶政策措施,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并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其他救助帮扶。

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功能,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等困难陷入生活困境家庭或个人,加强应急性、过渡性基本生活保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使用管理。健全主动发现、快速响应、个案会商“救急难”工作机制,优化临时救助程序,实行急难型临时救助和支出型临时救助分类审核审批。加强急难型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完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救助服务网络,积极为走失、务工不着、家庭暴力受害人等离家在外的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救助。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设施建设,规范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管理,为受助对象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协助返回、寻亲服务等救助,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为符合条件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健全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机制,减少不文明流浪乞讨现象。推动将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纳入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期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紧急救助程序,加强应急期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健全社会救助大核对机制。健全服务民生的大核对机制,推进民政与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医疗保障、乡村振兴、银监、证监、残联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落实相关部门提供社会救助家庭收入及财产信息的责任。发挥各级核对机构作用,落实《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规范》,完善省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开展各类社会救助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业务。汇集低保、特困、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灾害、防止返贫对象监测帮扶等救助信息,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和监测预警,实现民生服务对象精准识别。

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湖南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根据社会救助对象数量、人员结构等因素,完善救助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主体责任,落实相关保障条件。村级设立民生协理员,在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推行社会救助“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申请、办理、查询等服务。拓展社会救助服务,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发挥基层社工站作用,引导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为社会救助对象特别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照料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衔接联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发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做好社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

来源:为民热线


婚姻登记地有没有管辖权?婚姻登记地有管辖权吗

一家能办几个低保(一家可以有两个低保户吗)

1460/全家人申请低保(全家人申请低保是由什么部门决定几人可以有低保)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最新救助管理条例)

社会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条例最新)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1460/全家人申请低保(全家人申请低保是由什么部门决定几人可以有低保)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659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3月11日星期三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