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新乡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0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婚礼是人生中美好幸福的时刻,但一些地方喜宴铺张、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习俗,经常让喜事变了味、走了调。随着新型婚育文化的倡导,为爱减负的集体婚礼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五月是结婚的高峰期,多地举行了花式集体婚礼,一起来看一下。
在浙江德清的朱鹮岛上,一场集体婚礼正在举行。新人们在象征爱情的朱鹮鸟雕塑下许下结婚的誓言,领誓人是一对已经结婚30多年的夫妇,他们将手捧鲜花一一传递到新人手中,也将对婚姻长长久久的美好祝福送给他们。
浙江德清市民 钱越英:以前我们结婚的时候要办喜酒,铺张浪费,那时候钱也没有,但是还要摆喜酒,要面子。现在,简单一点也没事的,不铺张浪费。
浙江德清市民 余瑶:减少了繁琐的程序,爱情和婚姻好像也变得更加纯粹了。
在江西贵溪、山东巨野等地,五月份组织了多场主题为“不要彩礼要幸福”的集体婚礼,倡导新人们选择简约的婚礼仪式。在河北省河间市的集体婚礼现场,红毯艳艳、丝竹袅袅,新人们身着传统礼服,在证婚人、主婚人的见证下,按照周制汉婚的传统仪式开启他们爱的旅程。
河北沧州市民 槐佳楠:这是一种非常文明的方式,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山西稷山盛产大枣。在枣花盛开的季节,新人们选择在枣树林里举行集体婚礼。
在内蒙古包头市,有着草原特色的集体婚礼成为很多新人的选择。蓝天白云下,新人们在草坪上许下结婚誓言,婚姻登记机关将结婚证制作成一份特殊的婚书,现场送给新人们。
内蒙古包头市市民 杨宇薇:非常棒,很浪漫,我也觉得这样的仪式也很好。
“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这样的集体婚礼真的是简约而美好。2021年起,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倡导这样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同时通过加大宣传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江西贵溪过去高价彩礼的现象比较普遍,增加了群众的负担。2021年划定为婚俗改革实验区之后,政府将改革的重点聚焦在高价彩礼及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
江西省贵溪市文明办主任 肖瑶:原来一开始我们是提倡零彩礼,一步到位,但不适合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因为在婚事举办当中还是要有个彩头,后来提出限价彩礼。
为了宣传婚俗新风,当地发动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宣传婚俗新风,并从党员干部、婚介所工作人员开始抓起,出台职业“红娘”公约,开展“红娘”培训,由“红娘”引导新人抵制高价彩礼。
江西省贵溪市职业红娘:我们接受了政府组织的培训,不仅要牵线,还要进行宣传,提倡低彩礼、零彩礼。
民政部介绍,婚俗改革实验区开展以来,各地通过创新颁证仪式、设立婚姻文化馆等方式,宣传传统优秀婚姻文化,包头市青山区在社区设立婚姻家庭辅导站,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村镇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家庭观。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民政局局长 李锦艳:把婚俗改革的重点定位为喜事新办、喜宴简办、随礼有度这三项重点上来,每年根据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气候会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年轻人能够从心底改变对婚俗的观念。
婚俗改革实验区开展以来,一些地方还创作以婚俗改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宣传婚俗新风。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现代蒲剧《红白喜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包头市青山区东达沟村,一场以唱响婚俗改革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正在举行。精彩的节目讲述了不良婚俗的危害,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事中的高价彩礼、随礼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
截至目前,大部分婚俗改革实验区将限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纳入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引导新人响应婚礼新风尚。
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村委会主任 陈云:我们村两委班子带头,党员、志愿者上门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来树立村民们节约的思想观念。
民政部介绍,婚俗改革实验区推行近两年来,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得到有效遏制。河北省河间市是全国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过去农村结婚的彩礼近20万,2021年开展婚俗改革试点以来,办理结婚登记的7000多对新人中,“零彩礼”“低彩礼”占到近90%。
河北省河间市民政局局长 马忠文:通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
加强婚姻辅导 维护家庭和谐
举办婚礼、组建家庭之后,如何维护家庭和谐,使婚姻长久美满,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开展以来,民政部会同全国妇联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婚姻家庭服务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婚姻危机处理的方法等服务,提高当事人维护婚姻家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婚姻登记机关邀请获得“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夫妇作为特邀颁证师,为领证的新人现场讲解家庭责任等,引导新人们树立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婚姻家庭观。
全国五好家庭代表 张昌勤: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互尊互敬、相互包容、孝敬父母,建设好小家庭,为国家这个大家庭做更多的贡献。
目前全国84%以上的县级婚姻登记机关都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本着“依法、自愿、保密”的原则开展辅导服务,在山东德州,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在登记现场为新人进行现场授课,帮助新人树立健康、科学的家庭观念。
山东德州市民 冯子璐 姜乐乐: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成立一个新家庭的责任和意义,同时我们夫妻俩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民政部介绍,各实验区积极探索婚姻家庭服务模式,一些地方通过开展“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比,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来感化邻里、和睦家庭。内蒙古包头、浙江德清等地还将婚姻家庭辅导、家庭矛盾化解等服务延伸到村庄、社区,由调解员为在婚姻中存在矛盾的夫妻双方进行调解,助力婚姻家庭和谐。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婚姻咨询师 胡滨:婚姻家庭辅导站入驻到社区,最大的好处就是满足了居民的需要,可以近距离地倾听百姓的心声,帮助家庭梳理他们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婚姻家庭调解员 沈云月:婚前咨询、离婚协调,目的是希望我们村的村民幸福美满。
5月20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大武汉一日”互动活动
正在火爆进行中
网友们上传的照片
定格了新人们迈入婚姻殿堂的瞬间
关于结婚证
不同年代,样式不同,风格各异
它不仅记录着双方美好的爱情
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各个时期的结婚证。
【1949年以前】
婚书上各种名称排一长串
1949年以前
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
一般沿袭旧制
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当事人
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时婚书上
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
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
都要写出来
各种名称可以排长长一串
【上个世纪50年代】
结婚证像一张奖状
1950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
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
“自愿结婚”是新时代的特征
看似简单的四个字
却是封建社会几千年
世世代代男女无法实现的一个美梦
只有人民当家作主后的新中国
才最终得以实现
195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
最早一批的结婚证很像一张奖状
内页多印有和平鸽、稻穗、棉花、并蒂莲等
整体绘图鲜艳漂亮,喜气洋洋
1953年四川仁寿县结婚证(竖排繁体)。
1950年代还有“恢复结婚证”
上面填写的内容是
离婚原因和恢复结婚原因
别有一番意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由“奖状”向“证书”过渡
1965年陕西西安结婚证(横排简体),也有点奖状的模样。
上个世纪60年代
结婚证上已经印上了
婚姻法的相关条款
1968年的结婚证上
印有毛主席语录
1969年的结婚证
有了计划生育的内容
1961年的结婚证书,竟然在上面到处写字!
在这一时期
结婚证首次统一内容:
自愿结婚
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关于结婚的规定
发给此证
1962年,溥仪的结婚证书。
从这个时候开始
结婚已经开始有点讲究了
且在形状上开始
由奖状样式向证书样式过渡
1965年的结婚证。
当时结婚需要向单位申请
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到单位、村(居)委会开具证明
作为领证的必要条件
这也写入了原内务部或民政部
先后4次颁布的婚姻登记办法或条例
兹有我单位职工XXX
生于19XX年X月X日
达到法定结婚条件
同意其与XXX结婚
文末加盖一个鲜红的单位公章
然后就可以去了办理婚姻登记了
1972年的结婚证。
那个时候没有拍照也没有鲜花
工作人员问双方是否自愿
确认无误就发证
过程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
结婚证上开始有了新人照片
1986年的结婚证。
“改革开放前的结婚证上
载明双方姓名年龄性别结婚日期即可
不需要贴照片
改革开放后
对于新人们而言
最大的变化就是证上贴了照片
1982年的结婚证已褪去革命时装,逐步还原了法律文书的朴素本色。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结婚证
和现在的结婚证比较接近了
但还是要到各自单位开证明
结婚证开始逐步还原成法律文书
除了贴照片以外,
各类口号、婚姻当事人之外的信息
从证上消失,结婚证本身变得简单
90年代的结婚证样式
规格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90年代的结婚证。
封面印有国徽
里面盖有民政部证件管理专用章
更加规范而且方便携带
1993年之前使用的结婚证
封面是红色的单页式
上世纪90年代的结婚证,外形类似于护照。
1993年~2004年的结婚证
内页则采用了联页、竖排版
登记项增加了国籍
1995年实施《母婴保健法》
如婚检证明上标明
“不宜结婚”“不宜生育”医学意见
领结婚证则会被拒
【新世纪】
结婚证实行全国统一编号
2003年10月
国务院颁布《婚姻登记条例》
新条例实施后
申请人双方只要带上
户口簿、身份证到婚姻登记机关
签署相关声明就可领证
一直延续的单位开证明、婚检证明等
通通不再需要
2004版结婚证。
2004年1月1日起
民政部启用新版结婚证
封面改为枣红色烫金
男女双方合照上盖有
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内页是用定向定位安全防伪水印
封皮双夹层内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证书”
圆形“双喜”字样水印暗纹
须验钞机和紫外灯照射方可显示
证件内
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印章”
证件印制号为全国统一编号
目前全国使用的结婚证。
这一版本现今正在使用
一纸婚书
是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凭证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来源:齐鲁晚报网、浙江新闻、贵州都市报等 整理 | 记者丁翾
【编辑:张靖】
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法制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也随之“返璞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折叠式小册子的形式确立,方便结婚人携带。
↓1978年云南建水县结婚证
(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进行,结婚证背面的政治口号也随之消失了,转而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红色封皮。)
↓1982年四川崇庆县结婚证
(80年代早期的封面上则是再次加上了文字,不同的是这次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婚姻法,不过这仅仅是昙花一现。)
↓1984年四川绵阳结婚证
(84年左右开始,封面上除了结婚证三字外,其余的文字再次被去掉,奖状式也基本消失。)
↓1987年四川三台县结婚证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结婚证上第一次出现结婚新人的照片,结婚证也逐渐向护照式发展,基本形式为红色封皮,封皮上用烫金大字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婚证”两组字,后来二者中间还加上了国徽。这时候的结婚证与以往的相比,显得更加严肃和正式。)
↓1986年的结婚证,也已经有黑白色照片了。
90年代的结婚证像是护照般的小硬皮本,封面为烫金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外加汉语拼音)和国徽图案,封底也是国徽图案和维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
↓喏,就是这样的咯!
不同少数民族的结婚证、特别是离婚证(文革期间带有语录、黄色单页)一般较少见到。
↓2004年1月1日最新版结婚证书VS离婚证书(所谓的红本本)。
从一张张形式各异而又充满时代特征的婚书和结婚证中,我们不难窥视到时代的巨大变迁。而就是这样薄薄的一张纸,却将两个人的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此之后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它不仅代表了神圣的婚姻,更诠释了美好的爱情。
1460/84年结婚证样本i(80年代结婚证模板)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1460/84年结婚证样本i(80年代结婚证模板)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