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偿还贷款诈骗立案标准为非法占有,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在一万元以上,诈骗贷款金额较大,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非法占用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融资诈骗罪。
另外根据我国最高院与公安部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诈骗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罚款2-20万元;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5-50万元;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款5-50万元。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经济合同、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或者超过抵押价值重复担保的使用虚假证明、以其他方式诈骗贷款的。
今日律司,行为人未使用前四种方法,客观贷款条件和手续等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但隐瞒行为人在贷款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事后转移贷款、担保物或者携款逃跑等不归还贷款的意图,骗取贷款使用上述方法之一骗取贷款的,本罪成立;同时使用几种方法骗取贷款的,也只能成立一项罪名。
今日律司提醒更多法律纠纷、追债维权等法律问题可点击小程序或者前往今日律司首页免费咨询。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有网友问到,诈骗银行贷款200万判多少年呢?
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吧。张三设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并且由他实际控制经营,但是他没有多少积蓄可以投资,就找朋友借了很多钱,这就导致他背负了巨额债务还不起。
为了维持资金运转,张三就动起了歪心思,他隐瞒无力偿还借款的真相,伪造购货合同,向银行骗取贷款,累计达200万元。最后张三的行为被银行工作人员识破,被送进了监狱。
在这个案例中,张三明知自己还不了款,还虚构购货合同向银行骗取贷款,显然构成了贷款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本罪的量刑标准为: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然,现行法律对于贷款诈骗罪的量刑数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省份都有各自的规定,因此,张三诈骗数额200万,至于究竟判多少年,就需要法庭结合当地标准和犯罪情节综合判断了。
所以说创业有风险,创业需谨慎。
【核心提示】
“以非法占有目的”是贷款诈骗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对于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行为人向银行贷款时使用了一些欺骗手段,贷款到期后又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案情简介】
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间,被告人齐某某冒用姜某等12人的身份信息,伪造虚假工资证明,从某农商银行领取12张“紫丁香羚动·无忧信用贷款卡”,累计贷款金额为329926元,用于吃饭、唱歌等花销。截至2017年7月23日,被告人齐某某及其亲属共偿还12张贷款卡的利息19391.55元。2017年6月9日,某区公安分局以齐某某涉嫌犯信用卡诈骗罪将其刑事拘留。同年7月14日,经某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齐某某被执行逮捕。后某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齐某某犯贷款诈骗罪,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理期间,被告人齐某某亲属退赔银行本金329926元。
【判决结果】
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齐某某申领12张银行卡后,能够按约定支付利息。案发后,其亲属根据被告人意愿,积极退赔银行本金。被告人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时,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尚未达到还款日期,现有证据不足以证实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被告人齐某某虽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但已将款项还清,涉案数额亦未达到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标准。遂判决被告人齐某某无罪。
一审宣判后,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原判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判决结果错误为由提出抗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某区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某市人民检察院认为,某区人民检察院抗诉不当,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撤回抗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某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裁定准许某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一审判决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评析】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有三个构成要件:
一、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非法占有目的”是贷款诈骗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对于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在贷款时就不打算归还贷款。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人贷款时采用了欺骗手段,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帐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还规定,要严格区分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后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客观方面,行为人在贷款时实施了“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的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产生错误认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基于错误认识发放贷款→行为人或第三人取得贷款→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本罪规定的诈骗行为是指:(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三、行为人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修正)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达到5万元,则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本案中,被告人齐某某尽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数额也达到了贷款诈骗罪的入罪标准,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其行为不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同时,由于被告人齐某某骗取贷款的数额未达到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标准,故其行为也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延伸阅读】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骗取贷款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在客观上均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骗取贷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意图就是通过非法手段骗取贷款并非法占有。
由于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均要求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故,如果行为人没有采用欺骗手段,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既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也不能以骗取贷款罪论处。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修正)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修正)
第四十五条 〔贷款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核心提示】
“以非法占有目的”是贷款诈骗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对于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行为人向银行贷款时使用了一些欺骗手段,贷款到期后又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案情简介】
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间,被告人齐某某冒用姜某等12人的身份信息,伪造虚假工资证明,从某农商银行领取12张“紫丁香羚动·无忧信用贷款卡”,累计贷款金额为329926元,用于吃饭、唱歌等花销。截至2017年7月23日,被告人齐某某及其亲属共偿还12张贷款卡的利息19391.55元。2017年6月9日,某区公安分局以齐某某涉嫌犯信用卡诈骗罪将其刑事拘留。同年7月14日,经某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齐某某被执行逮捕。后某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齐某某犯贷款诈骗罪,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理期间,被告人齐某某亲属退赔银行本金329926元。
【判决结果】
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齐某某申领12张银行卡后,能够按约定支付利息。案发后,其亲属根据被告人意愿,积极退赔银行本金。被告人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时,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尚未达到还款日期,现有证据不足以证实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被告人齐某某虽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但已将款项还清,涉案数额亦未达到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标准。遂判决被告人齐某某无罪。
一审宣判后,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原判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判决结果错误为由提出抗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某区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某市人民检察院认为,某区人民检察院抗诉不当,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撤回抗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某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裁定准许某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一审判决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评析】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有三个构成要件:
一、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非法占有目的”是贷款诈骗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对于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在贷款时就不打算归还贷款。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人贷款时采用了欺骗手段,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帐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还规定,要严格区分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后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客观方面,行为人在贷款时实施了“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的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产生错误认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基于错误认识发放贷款→行为人或第三人取得贷款→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本罪规定的诈骗行为是指:(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三、行为人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修正)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达到5万元,则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本案中,被告人齐某某尽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数额也达到了贷款诈骗罪的入罪标准,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其行为不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同时,由于被告人齐某某骗取贷款的数额未达到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标准,故其行为也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延伸阅读】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骗取贷款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在客观上均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骗取贷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意图就是通过非法手段骗取贷款并非法占有。
由于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均要求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故,如果行为人没有采用欺骗手段,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既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也不能以骗取贷款罪论处。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修正)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修正)
第四十五条 〔贷款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劳动仲裁都是怎么仲裁的(劳动仲裁是如何仲裁的)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定的呢(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定的)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