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5-17 09:00:01
  • 0
  • 北京律师
文章目录: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一样吗?两者的区别要弄清楚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之间的区别主要在四点,包括发生时间、未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以及刑事责任。其中犯罪中止,一般是因为客观上能够完成犯罪行为,但主观上行为人不愿意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了。从这点上来看,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就比较轻。若构成中止犯,并且尚未造成损害的话,一般是可以免除处罚。


一、犯罪未遂和预备中止的区别有几种

1、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3、行为结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4、刑事责任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为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总而言之,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二、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2、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生 。


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还想继续实施犯罪。而成立犯罪中止只是以没有出现既遂结果为标准,并不要求没有造成任何犯罪结果。而按照《刑法》第24条的规定,成立犯罪中止,若是造成了损害则应当减轻处罚。而要是没有造成损害的话,则应当免除处罚。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想要咨询,可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刑事与法,私信咨询。也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即刻在线免费咨询专业律师。


什么是犯罪中止?跟犯罪未遂有什么关系,犯罪中止的专业认定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罚?关于这些问题,大家可能没有清楚的概念,下面就用简单的语言具体介绍下。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或者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达到既遂状态,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因此,一般认为,犯罪既遂以后自动返还原物或者自动赔偿损失的行为,如盗窃犯在盗窃他人财物后又将窃取的财物归还原主,或者贪污犯贪污公款后又秘密退还公款的,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只能以犯罪既遂论处。其自动返还赃物的行为只能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


2、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性条件,首先,必须要求行为人自认为能够继续实施。其次,认定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还必须要求确实是出于行为人本人的意志而自动放弃犯罪,而不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主客观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所谓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并完成犯罪的念头,彻底放弃实施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并完成的犯罪行为。北京著名的刑事律师孙煜翔律师在线免费咨询。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以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


二、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定性


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导致法定犯罪结果出现的第一次侵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在能够重复实施同一性质的侵害行为并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继续实施侵害行为,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对于这种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应当如体定性,有的主张按犯罪未遂论处,有的主张按犯罪中止论处,有的主张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我们认为,在讨论如何对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定性时,应当把犯罪行为理解为一个行为整体,一个由多个具体动作或者数个单独行为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按照这样的观点理解犯罪行为,就应当认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应当按照犯罪中止论处。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各国有无罪说、不罚说和折中说之分,目前各国立法例多采取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犯罪未遂与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对于着两种犯罪有何区别呢?

对于刑事案件而言,其犯罪的过程有未遂、中止、终止等情节,而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他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那么对于着两种犯罪未完成形态有何区别呢?


对于刑事案件,我们都知道其是根据犯罪过程的一些情节也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因素。而犯罪中止以及犯罪未遂都是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两者在法律上的相关规定确实不一样的。


一、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一)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2、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生 。


(二)犯罪中止具有的四个特征:


1、中止的客观性;


2、中止的自动性


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时间性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


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4、中止的有效性。


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犯罪未得逞;


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


1、行为结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2、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3、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在实践中,如何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还需要我们结合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刑事案件而言,其犯罪的过程有未遂、中止、终止等情节,而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他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那么对于着两种犯罪未完成形态有何区别呢?


对于刑事案件,我们都知道其是根据犯罪过程的一些情节也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因素。而犯罪中止以及犯罪未遂都是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两者在法律上的相关规定确实不一样的。


一、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一)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2、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生 。


(二)犯罪中止具有的四个特征:


1、中止的客观性;


2、中止的自动性


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时间性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


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4、中止的有效性。


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犯罪未得逞;


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


1、行为结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2、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3、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在实践中,如何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还需要我们结合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哪些情形下是禁止结婚的

公司诉讼类型都有哪些

公司诉讼的类型都有哪些

公司诉讼的类型都有哪些 ?

承诺的方式有哪些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0863.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1月10日星期三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