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挪用资金罪是什么罪(挪用资金罪是怎样的罪)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25 21:10:01
  • 0
  • 南京律师
文章目录:

【我为群众办实事】3分钟经侦小课堂:挪用资金罪

3分钟教你学会1个


防范经济犯罪小知识


经侦小课堂(企业篇)



挪用资金罪


什么是挪用资金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的,涉嫌挪用资金罪。


防范挪用资金罪


一、树立以法治企理念


企业要树立以法治企的理念


常态化查摆内部管理薄弱环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二、强化内部监管机制


企业要建立完善合理用人机制


严格劳动用工手续


严格落实报酬结算


三、堵塞企业风险漏洞


健全货物发放


和货款回收制度


建立客户应收款明细帐


业务员个人明细账


以及企业、客户


业务员对帐制度


详细记载


每份合同的收款情况


对财务、销售等重点岗位


定期进行审计和对帐


堵塞各种可能造成


企业财物流失的风险漏洞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制教育


普及有关法律法规


和专业知识


增强守法自律意识


五、加强犯罪打击防范


一旦发现身边同事、员工


存在挪用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值班编辑:丁昊杰、韩英悦



你跳下去的样子,真帅!

一个MG动画带你回顾直通车的十年


网恋对象得了“重病” 我是不是该...


【法制讲堂】公家钱袋莫伸手!挪用资金罪,你知道多少?

基本案情


2022年6月7日至20日间,被告人葛某利用其担任甘肃某科技有限公司出纳的职务便利,挪用该公司234万余元归个人使用,并全部用于网络赌博非法活动。


经审理,本院认为被告人葛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234余万元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挪用资金罪,依法应予惩处。最终,本院以被告人葛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法律知识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职务犯罪研究 | 挪用公款罪罪名综述及法律裁判依据

李伟: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研究与辩护中心主任


叶峻廷: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研究与辩护中心研究员




【目录】


一、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二、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


三、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四、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标准


五、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六、挪用公款罪法律法规汇总




一、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本罪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公款的使用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二)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具体体现在:1.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进行非法活动的;2.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3.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也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三)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只要是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任、派遣,任命、指派、提名、批准,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论被委托的人身份如何,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解释如下:


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


  (2)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3)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4)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5)代征、代缴税款;


  (6)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7)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包括:


  (1)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


  (3)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


  (4)其他由法律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归个人或他人所用,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三、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1.行为人所挪用的款项不具有公款或特定款物的性质,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2.行为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不符合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要件;


3.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未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或挪用公款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未进行营利活动,在三个月内及时归还的;


4.行为人未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的单位使用的以谋取个人利益的,且未改变公款的性质;


5.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1.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是财经管理制度、公款的使用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3)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公款。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包括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资金。


2.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占有、使用权。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有权。


(2)主观上不同,挪用公款罪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取得公款的使用权,且有归还公款的意愿。而贪污罪的是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意图永久剥夺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不具有归还目的。


(3)若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以贪污罪论处。


3.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


(1)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为直接责任人员,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为行为人将公款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为将特定款物挪作其它公用。(3)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仅指公款,而挪用特定款物罪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款物。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四、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标准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五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五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五、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六、挪用公款罪主要法律法规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第一百八十五条【挪用公款罪】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起施行,法释〔1998〕9号)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第五条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 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八条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 法释〔2016〕9号)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发[2003]167号)


一、关于挪用公款罪


  (一)单位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行为的认定


  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或者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的利益,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上述行为致使单位遭受重大损失,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二)挪用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行为的认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认定是否属于“以个人名义”,不能只看形式,要从实质上把握。对于行为人逃避财务监管,或者与使用人约定以个人名义进行,或者借款、还款都以个人名义进行,将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认定为“以个人名义”。“个人决定”既包括行为人在职权范围内决定,也包括超越职权范围决定。“谋取个人利益”,既包括行为人与使用人事先约定谋取个人利益实际尚未获取的情况,也包括虽未事先约定但实际已获取了个人利益的情况。其中的“个人利益”,既包括不正当利益,也包括正当利益;既包括财产性利益,也包括非财产性利益,但这种非财产性利益应当是具体的实际利益,如升学、就业等。


  (三)国有单位领导向其主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借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


  国有单位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令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将公款供个人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四)挪用有价证券、金融凭证用于质押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用于质押,使公款处于风险之中,与挪用公款为他人提供担保没有实质的区别,符合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规定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挪用公款数额以实际或者可能承担的风险数额认定。


  (五)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的,应当根据产生欠款的原因,分别认定属于挪用公款的何种情形。归还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产生的欠款,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


  (六)挪用公款用于注册公司、企业行为性质的认定


  申报注册资本是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作准备,属于成立公司、企业进行营利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证明的,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七)挪用公款后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后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只要同时具备“数额较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但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八)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3.行为人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4.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12年8月8日起施行 法发〔2012〕17号)


三、不具有本意见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全部退缴赃款赃物,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符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不具有本意见第二条所列情形,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一审宣判前已将公款归还,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在案发前已归还,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11月26日起施行 法发〔2010〕49号)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7年10月13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1997〕5号)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有或本单位的国库券的行为以挪用公款论;符合刑法第384条、第272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构成犯罪的,按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2000年3月6日 高检发释字〔2000〕1号)


你院鲁检发研字〔1999〕第3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刑法第384条规定的挪用公款罪中未包括挪用非特定公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对该行为不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如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30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2003]1号)


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属于挪用救济款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2003年10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3]16号


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或者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挪用退休职工社会养老金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2004年7月9日起施行 法研[2004]102号)


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的任何一种。因此,对于挪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行为,构成犯罪时,不能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应当按照行为人身份的不同,分别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文献参考】


1.《刑法一本通》


2.《职务犯罪办案手册》




以上内容系广强律师事务所商业贿赂职务犯罪暨刑事合规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律师关于职务犯罪案件辩护要点内容的理解和总结。笔者将继续从事该类案件精准化有效辩护的研究,以期对维护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出有益贡献。


(李伟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职务、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叶峻廷 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辩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写于2023年1月3日)


李伟: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研究与辩护中心主任


叶峻廷: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研究与辩护中心研究员




【目录】


一、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二、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


三、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四、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标准


五、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六、挪用公款罪法律法规汇总




一、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本罪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公款的使用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二)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具体体现在:1.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进行非法活动的;2.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3.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也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三)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只要是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任、派遣,任命、指派、提名、批准,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论被委托的人身份如何,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解释如下:


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


  (2)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3)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4)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5)代征、代缴税款;


  (6)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7)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包括:


  (1)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


  (3)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


  (4)其他由法律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归个人或他人所用,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三、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1.行为人所挪用的款项不具有公款或特定款物的性质,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2.行为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不符合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要件;


3.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未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或挪用公款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未进行营利活动,在三个月内及时归还的;


4.行为人未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的单位使用的以谋取个人利益的,且未改变公款的性质;


5.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1.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是财经管理制度、公款的使用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3)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公款。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包括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资金。


2.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占有、使用权。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有权。


(2)主观上不同,挪用公款罪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取得公款的使用权,且有归还公款的意愿。而贪污罪的是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意图永久剥夺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不具有归还目的。


(3)若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以贪污罪论处。


3.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


(1)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为直接责任人员,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为行为人将公款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为将特定款物挪作其它公用。(3)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仅指公款,而挪用特定款物罪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款物。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四、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标准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五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五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五、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六、挪用公款罪主要法律法规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第一百八十五条【挪用公款罪】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起施行,法释〔1998〕9号)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第五条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 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八条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 法释〔2016〕9号)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发[2003]167号)


一、关于挪用公款罪


  (一)单位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行为的认定


  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或者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的利益,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上述行为致使单位遭受重大损失,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二)挪用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行为的认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认定是否属于“以个人名义”,不能只看形式,要从实质上把握。对于行为人逃避财务监管,或者与使用人约定以个人名义进行,或者借款、还款都以个人名义进行,将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认定为“以个人名义”。“个人决定”既包括行为人在职权范围内决定,也包括超越职权范围决定。“谋取个人利益”,既包括行为人与使用人事先约定谋取个人利益实际尚未获取的情况,也包括虽未事先约定但实际已获取了个人利益的情况。其中的“个人利益”,既包括不正当利益,也包括正当利益;既包括财产性利益,也包括非财产性利益,但这种非财产性利益应当是具体的实际利益,如升学、就业等。


  (三)国有单位领导向其主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借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


  国有单位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令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将公款供个人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四)挪用有价证券、金融凭证用于质押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用于质押,使公款处于风险之中,与挪用公款为他人提供担保没有实质的区别,符合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规定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挪用公款数额以实际或者可能承担的风险数额认定。


  (五)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的,应当根据产生欠款的原因,分别认定属于挪用公款的何种情形。归还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产生的欠款,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


  (六)挪用公款用于注册公司、企业行为性质的认定


  申报注册资本是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作准备,属于成立公司、企业进行营利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证明的,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七)挪用公款后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后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只要同时具备“数额较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但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八)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3.行为人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4.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12年8月8日起施行 法发〔2012〕17号)


三、不具有本意见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全部退缴赃款赃物,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符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不具有本意见第二条所列情形,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一审宣判前已将公款归还,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在案发前已归还,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11月26日起施行 法发〔2010〕49号)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7年10月13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1997〕5号)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有或本单位的国库券的行为以挪用公款论;符合刑法第384条、第272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构成犯罪的,按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2000年3月6日 高检发释字〔2000〕1号)


你院鲁检发研字〔1999〕第3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刑法第384条规定的挪用公款罪中未包括挪用非特定公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对该行为不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如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30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2003]1号)


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属于挪用救济款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2003年10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3]16号


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或者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挪用退休职工社会养老金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2004年7月9日起施行 法研[2004]102号)


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的任何一种。因此,对于挪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行为,构成犯罪时,不能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应当按照行为人身份的不同,分别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文献参考】


1.《刑法一本通》


2.《职务犯罪办案手册》




以上内容系广强律师事务所商业贿赂职务犯罪暨刑事合规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律师关于职务犯罪案件辩护要点内容的理解和总结。笔者将继续从事该类案件精准化有效辩护的研究,以期对维护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出有益贡献。


(李伟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职务、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叶峻廷 广强律师事务所职务犯罪案件辩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写于2023年1月3日)



欠款不还仲裁?欠款不还仲裁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仲裁和解的流程,仲裁和解的流程是怎样的

仲裁开庭经验 仲裁开庭审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在bitget官网进行数字资产交易的详细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挪用资金罪是什么罪(挪用资金罪是怎样的罪)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783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03月14日星期二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