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哪些行为是挪用资金罪的行为(哪些行为是挪用资金罪)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21 18:20:01
  • 0
  • 南京律师
文章目录:

「刑法篇」什么情况下构成挪用资金罪?



本文导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职务侵占和资金挪用是公司高管最容易触犯的刑事案件,根据数据显示公司出现刑事风险的,企业高管高达70%,第二大高危人群是企业关键岗位,比如财务、销售、采购等人员,从类型上来说,85%案件发生于日常经营、财务管理、融资、工程、贸易五个环节,从近年来触犯挪用资金的案件来看,不少著名企业家也未能幸免,2016年12月,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吴长江因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由于很多管理层缺乏法律意识,没有考虑风险防火墙,导致刑事案件频发,而管理层一旦涉及刑事案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公司也将陷入停滞和混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法律咨询】夏先生咨询:我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在几个省份里都有业务销售工作。前几天,我们公司委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地的业务进行了审计,审计过程中发现钱先生的业务有问题,钱先生是我们公司驻某地的业务员,公司允许业务员直接向客户收取货款,货款收到后再统一由业务员交还给公司。这次审计发现钱先生负责的业务里,有120万块钱客户已经交付给钱先生了,但钱先生没有及时上交公司。我联系钱先生,询问该款项的问题,钱先生一开始推脱说客户又要回去了,等拿出客户的证据后,钱先生向我坦白说,钱让他挪用了,他对象在某网站上开了一家服装网络店铺,需要资金运营,他就把客户的款项挪到该店铺里了,想等到赚了钱之后就把钱再补上,没想到公司会审计这块业务,由于现在店铺并不景气,资金一时无法抽回。钱先生接了我电话后,主动归还了30万元,但剩下的90万元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辞不偿还。请问,钱先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意见】你好,夏先生,钱先生已经构成挪用资金罪。


律师分析】挪用资金罪,是指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的犯罪行为。实践中,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该类人员有职务上的便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资金使用、调动的权力。该罪有以下特点:第一,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特殊主体,主要是非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第二,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本单位资金而挪用,一般是准备后期返还;第三,犯罪客体是本单位的资金,资金的形式即包括货币,也包括股票、有价证券等;第四,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他人使用。


结合本案例看,钱先生作为公司的业务员,挪用资金的主观意图是很明确的,他在挪用的时候应该就意识到该笔资金只是暂时挪作网络店铺使用,不可能永不归还,从他的行为上来判断,他应该是想利用公司的钱作为周转资金来做生意,赚了钱后及时补还给公司,只是他没有想到公司突然会审计,并且店铺的生意并没有达到心理预期,从而出现了想还还不上的情况。钱先生主观上想归还该款项,但客观上不能归还,不符合非法占有的定性,因此,钱先生构成挪用资金罪更为合适。


律师提醒】挪用资金罪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罪名之一,贪欲是人的本性,遏制贪欲的最好方式就是制度设计,建议公司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建立定期审计的核查机制,预防比后期的禁止更有效;第二,资金管理审批制度,对于资金的回流和出借,达到一定额度的,必须要有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审批,以杜绝公司工作人员擅自挪用资金的可能;第三,管控印章风险,尤其需要特别管控的是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的管理,从风险源头上切断资金风险。


理论学习】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有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营利、犯罪行为之分。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是指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这是较轻的一种挪用行为。其构成特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主管、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而挪用本单位资金,其用途主要是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但未用于从事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而且挪用数额较大,且时间上超过三个月而未还。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营利、犯罪行为,是指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这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超过三个月是否退还的限制,只要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的就构成犯罪。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是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活动。所谓“非法活动”。就是指将挪用来的资金用来进行走私、赌博等活动。这里的“数额较大”,是指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五条规定:“[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解析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是指个人或组织非法占用他人资金或本应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进行其他用途的行为,从而造成资金的损失或难以归还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对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稳定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在企业运作中,挪用资金罪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涉及到法律责任和信誉问题。


除了个人因素外,挪用资金罪还与企业的运作状态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


总之,挪用资金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企业和个人都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遵守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营。


二、挪用资金罪如何判定

挪用资金罪是指负有保管、管理、监督职责的单位或者个人,挪用本单位或者他人的资金,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在挪用资金罪案件中,被告人通常是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挪用资金罪的行为具有欺诈性和隐蔽性,难以被及时发现。


因此,对于挪用资金罪案件的定罪量刑,需要对案件的情节、数额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挪用资金罪的定罪量刑,可以参考以下法律条文:


第二百八十六条 挪用资金、证券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六十六条 对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公司的财产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于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公司有权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并要求其返还挪用的资金。


以某公司财务人员挪用公司资金案件为例,该财务人员在公司任职期间,将公司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投资等目的。经过调查,该财务人员挪用的资金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已经构成挪用资金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该罪行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在本案中,法院最终判决该财务人员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同时,该财务人员还需要对挪用的公司资金进行返还。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挪用资金罪行为严重,对于犯罪行为的惩处也是严厉的。


为了避免挪用资金罪的发生,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审查企业的资金流向,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对于发生挪用资金罪的案件,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了加深对这种罪行的理解,我们举一个不被判定为挪用资金罪的例子。


比如公司财务人员在公司用款中误操作、错记账或其他无意的操作造成的财务损失。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人员并非故意或有意识地将公司资金挪用或占为己有,而是因为技术或操作上的疏忽导致了公司资金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人员不应被定罪为挪用资金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财务人员在疏忽或错误造成的财务损失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没有及时向公司报告,导致公司进一步的损失或遭受了不必要的风险,那么公司财务人员可能会面临其他行政或民事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是基于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法律义务,而不是挪用资金罪这样的刑事罪行。


三、挪用资金罪有哪些危害?

挪用资金罪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的刑事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首先,挪用资金罪对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方面,企业的资金被挪用后,往往会导致企业运转困难,甚至出现破产的风险。挪用资金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财产利益,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另一方面,挪用资金罪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破坏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其次,挪用资金罪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警示也是非常大的。


挪用资金罪的发生往往意味着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资金的流动和使用,就会面临资金短缺、资金浪费、资金损失等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四、挪用资金罪如何防范

为了避免挪用资金罪的发生,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权限和责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明确各级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减少挪用资金的可能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管等。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防范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管理。


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其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挪用资金罪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还会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管机制,以防范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总结

挪用资金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其行为会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挪用资金罪的危害包括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损害企业声誉、影响市场秩序等,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警示。


为了防范挪用资金罪的发生,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管理等。



挪用资金罪刑法规范总整理(2019.12更新)




现行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目录


【相关规范】


一、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


1. 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0年)


2. 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


3. 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


4. 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2001年)


5.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


6. 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问题的答复(2004年)


7.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年)


8. 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2010年)


9. 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


10.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


二、失效的刑法规范


1.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995年)


2. 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95年)


3. 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


4.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


正文


【相关规范】


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


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10月9日,高检发研字(2000)19号]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苏检发研字[1999]第8号《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的公司资金能否构成挪用资金罪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筹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公司登记注册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上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20日公布,自2000年7月27日起施行,法释(2000)22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新高法[1998]193号《关于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的规定应如何理解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本人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者挪用人以个人名义将所挪用的资金借给其他自然人和单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复。


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9次会议通过,2000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00年2月24日起施行,法释(2000)5号]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高法[1999]94号《关于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作为挪用公款罪主体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公安部2001年4月26日,公法[2001]83号)


陕西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组上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造成集体资金严重损失如何定性问题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村民小组的集体财产为他人担保贷款,并以集体财产承担担保责任的,属于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法释(2003)8号]


第十四条 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有关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对于有自首、立功等悔罪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问题的答复[〔2004〕高检研发第1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4年11月3日]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你院〈关于受委派的国家工作人员未按法定程序取得非国有公司职务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请示〉(渝检(研)〔2003〕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对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九十三条第款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发]


第八十五条[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该规定第八十五条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2016年《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不一致,故实际上已不适用。)


第八十九条 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九十一条 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


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6月21日印发,法发(2010)22号](《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五条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2016年《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不一致而实际上已不适用,故该通知的规定已不能适用于挪用资金罪。)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今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标准二》)。《标准二》规定了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86种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为切实做好经济犯罪审判工作,及时、准确打击经济犯罪,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现就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参照适用《标准二》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规定。


二、各级人民法院在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过程中,如认为《标准二》的有关规定不能适应案件审理需要的,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依法审慎稳妥处理好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三、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进一步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对审判实践中亟需的相关经济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在此之前,拟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司法文件、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对人民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指导,以不断提高经济犯罪案件审判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惩处经济犯罪工作的需要。


特此通知。


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11月26日印发,法发(2010)49号]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佥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在改制前的国家出资企业持有股份的,不影响挪用数额的认定,但量刑时应当酌情考虑。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为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实施前款行为的,可以视具体情况不作为犯罪处理。


五、关于改制前后主体身份发生变化的犯罪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初期企业改制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又实施同种行为,依法构成不同犯罪的,应当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将所隐匿财产据为己有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事先约定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或者在身份变化前后连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六、关于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经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提名、推荐、任命、批准等,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具体的任命机构和程序,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经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批准或者研究决定,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出资企业中持有个人股份或者同时接受非国有股东委托的,不影响其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认定。


八、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贯彻


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职务犯罪案件时,要综合考虑历史条件、企业发展、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格把握犯罪与一般违规行为的区分界限。对于主观恶意明显、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犯罪,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顺利完成企业改制而实施的违反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的行为,行为人无主观恶意或者主观恶意不明显,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对于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职务犯罪,要加大经济上的惩罚力度,充分重视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的损失。不能退赃的,在决定刑罚时,应当作为重要情节予以考虑。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法释〔2016〕9号)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十一条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为6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100万元。)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挪用资金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为10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400万元、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标准为200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入罪数额标准为6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巨大的标准为200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不退还”的标准为100万元。)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关于行贿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6万元或者具有“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六种情形之一时为2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200万元或者具有“向三人以上行贿”等六种情形之一时为100万元。)


失效的刑法规范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十一、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依照本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论处。


十二、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


十三、犯本决定规定之罪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


犯本决定规定之罪,被没收违法所得、判处罚金、没收财产、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十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有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适用本决定。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01年4月18日发布]


七十六、挪用资金案(刑法第272条第1款)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1995年11月7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高检发研字(199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九、十、十一条分别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受贿罪、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为保证正确适用法律,现将检察机关办理这三类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主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或者职工。


根据《决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是指: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军队工作的人员、2.在国家各类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3.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人员;4.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委派的管理人员;5.国有企业委派到参股、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6.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司资金罪。挪用公司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依照《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


五、办理上述三类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标准,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构成受贿罪、贪污罪及挪用公款罪的标准执行。


六、根据《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的职工实施《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决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根据《决定》第十五条及刑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决定》颁布前发生、颁布后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案件,如果根据当时法律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能适用《决定》追究刑事责任;但《决定》施行前按照当时法律和实施之后按照《决定》都认为是犯罪的,则应按刑法第九条规定适用《决定》办理。


《决定》公布后发生的上述案件,依照《决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


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11月7日,法发(1995)23号]


三、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


实施《决定》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依照《决定》第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根据《决定》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处罚。


《决定》第十二条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五、《决定》第十四条所说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中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工。


六、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受贿、侵占、挪用的定罪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七、《决定》公布施行前发生的行为,公布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依照刑法第九条规定的原则办理。






现行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目录


【相关规范】


一、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


1. 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0年)


2. 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


3. 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


4. 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2001年)


5.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


6. 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问题的答复(2004年)


7.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年)


8. 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2010年)


9. 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


10.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


二、失效的刑法规范


1.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995年)


2. 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95年)


3. 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


4.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


正文


【相关规范】


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


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10月9日,高检发研字(2000)19号]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苏检发研字[1999]第8号《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的公司资金能否构成挪用资金罪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筹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公司登记注册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上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20日公布,自2000年7月27日起施行,法释(2000)22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新高法[1998]193号《关于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的规定应如何理解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本人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者挪用人以个人名义将所挪用的资金借给其他自然人和单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复。


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9次会议通过,2000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00年2月24日起施行,法释(2000)5号]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高法[1999]94号《关于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作为挪用公款罪主体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公安部2001年4月26日,公法[2001]83号)


陕西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组上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造成集体资金严重损失如何定性问题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村民小组的集体财产为他人担保贷款,并以集体财产承担担保责任的,属于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法释(2003)8号]


第十四条 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有关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对于有自首、立功等悔罪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问题的答复[〔2004〕高检研发第1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4年11月3日]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你院〈关于受委派的国家工作人员未按法定程序取得非国有公司职务是否适用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请示〉(渝检(研)〔2003〕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对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但尚未依照规定程序获取该单位职务的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九十三条第款关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发]


第八十五条[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该规定第八十五条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2016年《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不一致,故实际上已不适用。)


第八十九条 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九十一条 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


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6月21日印发,法发(2010)22号](《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五条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2016年《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不一致而实际上已不适用,故该通知的规定已不能适用于挪用资金罪。)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今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标准二》)。《标准二》规定了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86种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为切实做好经济犯罪审判工作,及时、准确打击经济犯罪,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现就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参照适用《标准二》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规定。


二、各级人民法院在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过程中,如认为《标准二》的有关规定不能适应案件审理需要的,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依法审慎稳妥处理好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三、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进一步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对审判实践中亟需的相关经济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在此之前,拟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司法文件、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对人民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指导,以不断提高经济犯罪案件审判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惩处经济犯罪工作的需要。


特此通知。


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11月26日印发,法发(2010)49号]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佥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在改制前的国家出资企业持有股份的,不影响挪用数额的认定,但量刑时应当酌情考虑。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为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实施前款行为的,可以视具体情况不作为犯罪处理。


五、关于改制前后主体身份发生变化的犯罪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初期企业改制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又实施同种行为,依法构成不同犯罪的,应当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将所隐匿财产据为己有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事先约定在其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或者在身份变化前后连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六、关于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经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提名、推荐、任命、批准等,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具体的任命机构和程序,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经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批准或者研究决定,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出资企业中持有个人股份或者同时接受非国有股东委托的,不影响其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认定。


八、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贯彻


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职务犯罪案件时,要综合考虑历史条件、企业发展、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格把握犯罪与一般违规行为的区分界限。对于主观恶意明显、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犯罪,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顺利完成企业改制而实施的违反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的行为,行为人无主观恶意或者主观恶意不明显,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对于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职务犯罪,要加大经济上的惩罚力度,充分重视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的损失。不能退赃的,在决定刑罚时,应当作为重要情节予以考虑。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法释〔2016〕9号)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十一条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为6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100万元。)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挪用资金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为10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400万元、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标准为200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入罪数额标准为6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巨大的标准为200万元、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不退还”的标准为100万元。)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关于行贿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根据该条规定,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6万元或者具有“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六种情形之一时为2万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200万元或者具有“向三人以上行贿”等六种情形之一时为100万元。)


失效的刑法规范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十一、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依照本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论处。


十二、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


十三、犯本决定规定之罪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


犯本决定规定之罪,被没收违法所得、判处罚金、没收财产、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十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有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适用本决定。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01年4月18日发布]


七十六、挪用资金案(刑法第272条第1款)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1995年11月7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高检发研字(199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九、十、十一条分别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受贿罪、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为保证正确适用法律,现将检察机关办理这三类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主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或者职工。


根据《决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是指: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军队工作的人员、2.在国家各类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3.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人员;4.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委派的管理人员;5.国有企业委派到参股、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6.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司资金罪。挪用公司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依照《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


五、办理上述三类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标准,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构成受贿罪、贪污罪及挪用公款罪的标准执行。


六、根据《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的职工实施《决定》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决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根据《决定》第十五条及刑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决定》颁布前发生、颁布后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案件,如果根据当时法律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能适用《决定》追究刑事责任;但《决定》施行前按照当时法律和实施之后按照《决定》都认为是犯罪的,则应按刑法第九条规定适用《决定》办理。


《决定》公布后发生的上述案件,依照《决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


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11月7日,法发(1995)23号]


三、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


实施《决定》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依照《决定》第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根据《决定》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处罚。


《决定》第十二条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五、《决定》第十四条所说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中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工。


六、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受贿、侵占、挪用的定罪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七、《决定》公布施行前发生的行为,公布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依照刑法第九条规定的原则办理。




深圳地铁降排水工程设计问题的一些想法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垫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国有产权转让的债权债务处置方案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场所的法律规制

有限公司的收购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哪些行为是挪用资金罪的行为(哪些行为是挪用资金罪)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725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五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