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籍贯是什么意思 例如(籍贯的意思)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05 02:45:01
  • 0
  • 南京律师
文章目录:

【每日社科】填表时的籍贯,在古代有多重要?

填写个人信息表时,我们很容易会遇到四个“灵魂拷问”:


Q1:你的现居地是?


Q2:你的户籍所在地是?


Q3:你的出生地是?


Q4:你的籍贯是?


一连串“灵魂拷问”后,不少小伙伴感到一丝头疼。其实仔细想想,个人信息表中需要填写现居地、户籍地、出生地这些信息并不奇怪。毕竟,这些地点与我们生活关联度很高。


相较而言,地点中“籍贯”一词有些奇特。“籍贯”指祖居地,意思接近于老家或是祖籍,写到县级单位。一般而言,“籍贯”与你终身相伴,不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我们个人信息表中要填写老家信息?古人介绍自己时也会写祖籍信息吗?


古人真的很爱说祖籍


当然会!


古人在介绍自己时经常会提及自己的祖籍地信息,尤其是魏晋到隋唐这一时期。他们甚至比现在的我们更重视自己的祖籍,尤其是一些出身很显贵的士大夫。


只是那个阶段,祖籍地并不用“籍贯”一词指代,而是用“郡望”一词。所谓“郡望”,是指自己家族在州郡显贵的世族。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祖籍地“郡望”,主要是受门阀制度的影响。魏晋以后,涌现出许多大姓,如《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提到的王、谢两姓,王、谢两姓就是指王导、谢安二人的姓氏。


春秋时期的琅琊城。


魏晋时期,开始按照地区划分大姓,山东一带出现了王、崔、卢、李四大姓。望姓氏族大多步入仕途,身居要职,代代相袭。由于这些望姓在一地长久居住,影响力逐渐扩大,这些大姓,乃至他们居住的地点,逐渐成为普通人仰慕的对象。门阀制度的影响下,“郡望”重要性逐渐提升。“郡望”信息一定程度上代表古人的身份地位。古人非常喜欢讨论自己的祖居地,魏晋时期还一度产生“郡望”热,名门望族的士大夫都以郡望为豪。清人钱大昕曾提到这一现象:“魏晋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士大夫姓始以郡望自矜”。那出身寒微的人郡望PK不过望族怎么办?


他们有办法扭转这样的局面吗?有一个方法——修改“郡望”。魏晋以后,不少寒族子弟为了攀附名门望族,不惜暗戳戳改掉自己的祖籍地。比如当时陇西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是望族,但凡是姓李的就一口咬定自己郡望是陇西的,姓王的就咬定自己郡望是“太原”或“琅琊”。这一做法相习成风,于是出现了非常诡异的局面。当时如果你去问一些寒族子弟郡望信息,凡是问到姓周的,他们就说自己老家汝南的,姓刘的就说自己是彭城的,姓张的就说自己是清河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好像都成了同根同源之人。


“郡望热”一直到隋唐之际还有。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在提及自己郡望时,就会说自己是彭城的。清代有人总结了郡望和姓氏的规律,唐代的郡望,“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梁则安定,张则河东、清河,崔则博陵之类,虽传志之文亦然”。


反正问的是祖籍,想考证几百年前的情况大概也有些困难,你不妨就信了吧。唐以后,士族门阀制度取消,郡望的热度随之下降。后来的人们在介绍自己时,祖籍地“郡望”不再是一个必须要提供的信息。不过,宋以后直到当代,文人们在写书或题词时还是喜欢提一提自己的郡望,“寻根问祖”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古人:问籍贯,你想听我说“籍”还是“贯”?


这么看,古代“祖居地”由“郡望”一词代替。那古代还有“籍贯”这一说法吗?


也有。古代的“籍贯”更接近于我们现在户籍地这一概念,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在古代,若你拿着“籍贯在哪儿”这一问题询问古人,他一定会摸着胡子,严肃而又认真地回答你:


“问籍贯呐……那你是想听我的‘籍’还是‘贯’呢?”


对他们而言,“籍”与“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籍贯”也可以倒个个儿,称为“贯·籍”。古人书写履历时,常常是先写“贯”,再写“籍”。比如下面这份明代《进士登科录》,进士的个人信息格式写法就是“贯 ✕✕省✕✕府✕✕县 ✕籍”。


“贯”,也被称为“乡贯”。古代政府主要是通过“贯”来编户。而古人“籍贯”中的“籍”主要指役籍。


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中进士的“贯”与“籍”。


说到“籍”,大家马上会联想到前段时间热播古装剧的《梦华录》,女主赵盼儿早期的身份是乐籍。想的没错,乐籍是“籍”的一种。古代乐籍隶属于贱籍,贱户的社会地位很低。



不过,古装剧呈现的只是当时社会的一小部分。社会中有贱籍,自然也有良籍。而在古代,绝大多数百姓都是良籍,也就是以良民身份生活的普通民众。


普通百姓按照承担的徭役不同,可以被继续被划分为不同的役籍。比如元代“诸色户计”,把百姓划分为冶金户、打捕户、姜户、葡萄户(以种植葡萄为业的人户)、军户、匠户……这也是按照徭役划定户类。


但要论划分役籍最严格与规范的,还得是明代。明代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政府运用黄册、鱼鳞图册、路引等方法把民众牢牢锁在土地上。明代普通百姓被划分为不同的役籍中,包括民籍、军籍、匠籍,灶籍、盐籍、商籍、官籍……明《后湖志》载:“人有千门万户,总出于军、民、匠、灶。”大意是明代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以军籍、民籍、匠籍、灶籍这些身份生活。不同役籍的百姓幸福感也有差别,军籍因为有被勾军的风险,幸福感比较低,灶籍因为可以免除一些杂泛差役,幸福感更强。


我们熟悉的许多明代将领,都是军籍。比如抗倭英雄戚继光。


拥有役籍就意味着需要承担相应差役。古代当差主要是通过缴纳实物或承担差役的方式。例如,民户需要承担常规徭役,匠户需要承担手工业劳役,灶户、盐户需要承担制盐工作。虽然听上去这些差事也挺累人,但他们总体还是要比前面说的乐户(贱籍)社会地位高。毕竟,他们有成为生员与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


清代中前期,百姓仍被分为民籍、军籍、商籍、灶籍四大类。不过,此时的赋役征收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明中后期,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征合一,统一征收银两。清中期,又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中进行征收。简单来说,就是人不用亲自去当差,可以通过交纳钱粮的方式完成差役。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随着明清两代赋役制度的改革,籍贯中役籍信息逐渐弱化,地域性含义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出现了许多与居住地点相关的新词语,比如表示现居地的“寄籍”,这些词语的出现,又让“籍贯”一词表现出原籍与祖籍的含义。


古代“籍贯”信息有多重要?


百姓需要承担的徭役种类与其所属的“籍”有着直接联系。打个比方,在古代,如果你是军户,那你的“籍”就是军籍。按照当时的规定,你所在的户里必须得派一个人到军队当差,其他人负责补役、资助(帮贴)。若是前去当差的这位中途逃跑了,那你们还得再出一个人接替前往。换个情况,如果你是个民户,那你就是民籍。你需要承担正役,负责朝廷摊派的一些杂役。当然,赋役制度改革后,你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这些差事,交纳钱粮就完事儿了。


“籍”的种类与学额分配也有关联。学额主要是指科举考试时每次考试录取府县学生的名额。古代在哪儿考试,以什么身份考试成功的概率有很大不同。清代初期,商籍、灶籍有特殊的学额。由于商籍、灶籍进学率高,清代还发生过一些民籍考生冒充商籍考生应试的情况。


“籍贯”所含的地点信息同样非常重要,它与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地点与做官地点的分有直接关联。按照惯例,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应当在原籍应试。但是随着明清之际人口流动的加速,这一做法也出现许多不适性。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一些“冒籍”现象。


科举考生的籍贯还曾引发过大案,比如明初的“南北榜案”。图为影视剧中刘伯温查看考生籍贯。


《万历野获编》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明人王国昌的冒籍案。


王国昌原籍是徽州籍,后来成为余姚籍人胡膏的养子。最早,王国昌以余姚籍生源的身份参加了顺天乡试,中试后,被说是冒顺天通州籍,不幸除名。王国昌虽然郁闷,但也只能选择再考,这一次他以徽州籍人身份参加了应天乡试。考上后,仍然又被说是冒籍,继续除名。这次王国昌很生气,跑到京师申辩说“谓既斥于顺天之浙籍,再斥于应天之徽籍,姓胡既不可,姓王又不容,则天壤之间,当置臣何?”因为做了养子,去哪儿考试都被说是冒籍,听上去确实有点无奈。


故事一方面反映出明代人口流动加速后对回原籍科考规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籍贯地点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要性。


对古代官员来说,籍贯还影响了为官地点的分配。古人做官实行地域回避制度。明代,早期北人任南官,南人任北官,后来,逐渐演变为不得在本省为官,“洪武间,定南北更调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后官制渐定,自学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也。”到清代,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因素,清代官员既不能在祖籍的方圆五百里地为官,也不能在长期居住地的方圆五百里为官(长期居住地也被称为寄籍)。


古人想改籍贯能行吗?


这么看,“籍贯”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质量。“籍”与差役直接关联,那如果古人不想手头的差,想换另一个差,可以向上面申请修改“籍”吗?


非常、非常、非常困难。《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明律·户律·户役》载“人户以籍为定”。一般而言,役籍是世袭的,出生时隶属于哪个役籍,就属于哪个役籍,待你孩子出生后还是隶属于哪个役籍。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夏言“疏乞除其家府军左卫军籍”,获得批准。差役折合为钱粮后,为了获得某种户的赋役优惠,民间也会通过某种特殊方法“改”籍,比如通过顶替绝户(原户下无人)、析户等方式进行改籍。


“籍”也随政策变动而发生变化。清代初年,匠籍取消。雍正年间,贱籍废除。这也是“籍”变化的表现。


还有个问题,如果古人换了地方居住,回去原籍考试路途遥远,想改“贯”可以吗?


对个人来说,“贯”指原籍,一般是固定的。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清人想了个办法来应对人口流动与回原籍应试的矛盾——允许寄籍应试。寄籍就是入籍他省,满足科考条件后,在寄籍地参加考试,听上去人性化很多。清人想获得寄籍也得经过重重考验。首先,你得在当地买上房,其次,你再住上二十年,等各方面都像是本地人了,才可以获得寄籍。吴荣光《吾学录初编》载“他省人于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是为寄籍”。清代很多地方志中记载的官员,都标注了寄籍:



民国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消亡,“籍贯”一词的重要性进一步减弱,成为主要指代祖居地的词语,而这一含义则沿用至今。


总的来看,古代的祖居地信息主要是通过“郡望”一词来表现。而古代的“籍贯”一词更接近于当代的户籍地概念。“籍贯”与民众承担徭役种类、科举考试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古代人口对土地的依附。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寄籍”“出生地”“现居地”“户籍地”等新的地点名词出现,“籍贯”逐渐退到幕后,成为指代祖籍的词语。


有人会问,籍贯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为什么现在我们还要登记“籍贯”呢?这是因为,籍贯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人口变迁的历史与人口迁移状况。更多的时候,我们自身也需要“籍贯”信息。它默默地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咬文嚼字:“籍”和“藉”的本质是什么?为何学生总分不清它们

汉字“籍”和“藉”,你能分清吗?

汉字“籍”和“藉”,你是不是总写混?怎么彻底分清?本文就把它们讲明白。保证你从现在开始不会出错。弄清楚它们还得看本质。“籍”读作jí是“⺮ ”;而“藉”有两个读音jí和jiè是草字头。因为“籍”和“藉”字形相似,就连读音和意思也有相通之处,故而很容易混淆。


“籍”和“藉”


“籍”结构分析:记录祖先耕种过的册子

“籍”jí上面的“⺮ ”指古代古书,在没有发明纸之前,竹片是主要的信息记录载体,这里用“⺮ ”来代替;下面的部首也读作耤(jí),它的左边是“耒lěi”,古代耕地的工具,右边是“昔”,借指“古昔的”、“昔日的”“从前的”。所以耤(jí)就是祖先曾经耕作过的地方。 耤加上上面的竹字头:就是记录祖先曾经耕种,曾经出生地或祖居地的册子。


记录册


“籍”字词语,离不开其本义

了解其本义后,相关的词语如【祖籍】【籍贯】【军籍】【党籍】【户籍】,就是这个带竹字头的“籍”,是不是就好理解吗?由于它的本质是记录册子,所以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籍,薄书也,泛指书,成册的著作。于是词语【书籍典籍】就不会写错了。想要理解汉字文化,一定要在古书中找答案。《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辞书,解读汉字,值得一读。



《说文解字》


“藉”:祭祀陈列中的垫物

“藉”两个读音jiè (jí) 。草字头表义,下面的耤(jí)字表声。草字头就决定了“藉”的本质与草本植物有关。当“藉”读jiè 时,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或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常把一些物品放在它身上。在《周礼》中说:“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zū。,这里的蒩zū也是藉jiè,就是草席子。因为它是草木,也常被用作人坐于屁股下的草垫子。作为名词是一个陪衬,没有地位的物品。借指没有能耐没有能力的人和事,如鲁迅先生的《呐喊》中有个成语用得非常好叫《聊以慰藉jiè》,意思是姑且用来自我安慰。形容很勉强,有些自己敷衍自己的意思。这也是很多弱者自我疗愈的心态。


“藉”字解析


“藉”在动词和形容词中的应用

“藉”用得最多的是动词和形容词,这个时候“藉”就读作(jí)。动词指的是欺辱践踏,形容词则表示凌乱,比如成语:一片狼藉,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困厄、窘迫 ;也指多而散乱堆积比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造个句子:我早就说不养狗了,你看每天弄得家里面一片狼藉,床上拉的全是狗屎,弄了一手。


一片狼藉


“籍”和“藉”的微妙关系

“籍”和“藉”在现代词语用法上有些情况下是通用的。比如词语【狼藉】写成【狼籍】也不算错误,因为古时“籍”和“藉”是通用的。但有些情况却不行,比如【籍贯户籍典籍】必须是竹字头的“籍”。此二字均可作为姓氏,都读作jí,在姓氏上不通用。


汉字的关系


结束语:本文关于汉字“籍”和“藉”的知识就到这里,如果感觉哪里需要补充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积极留言。我是@聊城王岗爱讲字,别忘了点赞关注一下。下次学习我们再见。


一秒提取身份证年龄、籍贯、星座所有信息,公式可直接复制套用!

每个人的身份证号是由18位数字组合而成的,其实这18位数字包含了我们的年龄、性别、籍贯、生肖属相、星座等等个人信息你知道吗?只需套用下列公式一秒快速提取答案!(文末有惊喜!)


一、身份信息

出生日期:=TEXT(MID(A2,7,8),"0000-00-00")


年龄:=DATEDIF(TEXT(MID(A2,7,8),"0-00-00"),TODAY(),"y")


性别:=TEXT(-1^MID(A2,15,3),"女;男")


籍贯:=VLOOKUP(B2,Sheet1!A:B,2)


二、属相星座信息(根据出生日期推算)

属相:=IFERROR(MID("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MOD(YEAR(B2)-4,12) 1,1),"")


星座:=IFERROR(LOOKUP(--TEXT(B2,"mdd"),{101,"摩羯座";120,"水瓶座";219,"双鱼座";321,"白羊座";420,"金牛座";521,"双子座";621,"巨蟹座";723,"狮子座";823,"处女座";923,"天秤座";1023,"天蝎座";1122,"射手座";1222,"摩羯座"}),"")


惊喜来啦!

提取籍贯信息需要地区代码对应表,小编这里就有,现在只需发送【地区表】三个字给小编就可以快速拿到哟!


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邮箱,小编会在周五前统计后发出哦!


每个人的身份证号是由18位数字组合而成的,其实这18位数字包含了我们的年龄、性别、籍贯、生肖属相、星座等等个人信息你知道吗?只需套用下列公式一秒快速提取答案!(文末有惊喜!)


一、身份信息

出生日期:=TEXT(MID(A2,7,8),"0000-00-00")


年龄:=DATEDIF(TEXT(MID(A2,7,8),"0-00-00"),TODAY(),"y")


性别:=TEXT(-1^MID(A2,15,3),"女;男")


籍贯:=VLOOKUP(B2,Sheet1!A:B,2)


二、属相星座信息(根据出生日期推算)

属相:=IFERROR(MID("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MOD(YEAR(B2)-4,12) 1,1),"")


星座:=IFERROR(LOOKUP(--TEXT(B2,"mdd"),{101,"摩羯座";120,"水瓶座";219,"双鱼座";321,"白羊座";420,"金牛座";521,"双子座";621,"巨蟹座";723,"狮子座";823,"处女座";923,"天秤座";1023,"天蝎座";1122,"射手座";1222,"摩羯座"}),"")


惊喜来啦!

提取籍贯信息需要地区代码对应表,小编这里就有,现在只需发送【地区表】三个字给小编就可以快速拿到哟!


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邮箱,小编会在周五前统计后发出哦!



仲裁委官职 仲裁委员会是什么级别

申请破产仲裁(申请破产仲裁的条件)

民事仲裁的救济,民事仲裁的救济措施

仲裁和诉讼的联系?仲裁和诉讼有什么区别

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条件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籍贯是什么意思 例如(籍贯的意思)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533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0月22日星期三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