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小柒
昨天小柒提到,投资组合回报的波动性,有93.6%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市场择时和产品选择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想在投资市场中当寿星,提升理财能力,首先要做好资产配置。
思考一个问题:
我看好旅游行业,买的3只股票都是旅游股;
你有钱,在武汉买了三套房......
这是资产配置吗?
很遗憾,都不是。
就好比,你养一只鸡不是资产配置,养一群鸡也不是资产配置。因为只要一场鸡瘟,都要死翘翘,你的投入全打水漂了。
可这偏偏是很多小伙伴所谓“资产配置”的常规操作。
先来看看资产配置的正解。
一句话,资产配置就是把相关程度低的资产形成一个组合。进行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分散风险。
比如说债券和股票,有跷跷板效应,你买一部分债券、一部分股票,这就是资产配置。
而买股票,全部买同一个板块下的个股,不叫资产配置。
当你重仓或者满仓杀进某一个行业,一旦选错,不仅要亏钱,也会错过其他板块上涨的机会。
小柒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这么干的,费尽心机看了一大堆资料,支撑自己强势看好某个行业,然后挑了四五只相关个股一把梭。
就说我朋友十三吧,两年前埋进去的环保行业,现在还被套得嗷嗷叫
更惨的是,因为钱都被套进去了,现在科技涨得这么好,也没啥钱买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们买股票,可以多选几个行业,像小柒经常提到的科技、医药、消费,也可以加上银行股(大笨象,拿分红),走混搭风,行业之间关联度低,这才是资产配置,妥得很。
另外,在同一座城市买几套房子,也是等于养了一群鸡。
国内买房,最安全的还是到不同的一二线城市配置,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高净值人群,还可以到海外置业,比如在纽约买个房子,相当于配置了美元资产。
通过买房,实现了不同城市间、以及本外币配置,这才是资产配置。
买不同板块下的股票、不同城市的房子,都是同类产品下的资产配置。不同产品之间,又该怎么进行多元化配置呢?
还是先看看大伙是怎么做不同产品间的资产配置吧。
根据西南财大《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美国拥有3种或3种以上投资品的家庭,占比高达61%。
国内正好相反,67.7%的家庭只拥有1种投资品,22.7%的家庭拥有2种投资品,拥有3种或3种以上投资品的家庭占比只有10.6%。
国内的投资产品其实很丰富呀,股票、基金、债券、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性房产、黄金、期货等等,可小伙伴们却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专一,就挑那么一两种使劲买
都集中买些啥呢?
主要是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两者占比高达56.3%!而股票投资占比只有8.1%,基金3.2%,债券0.7%。
(图片来自:《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这点小柒感受还挺深的。我身边很多小伙伴,发了工资根本不管它,什么理财产品都不买,转一笔生活费到余额宝之后,钱就这么趴在银行卡上,拿个活期利率。
操作很保守、稳健,但收益嘛,连通胀你都别想跑赢,你的财富就像漏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不过,中国人在炒股这件事上,要么不玩,要么一把梭,分化还挺严重的。
2015年,有68.4%的家庭没有投资股票,13.5%的家庭把全部金融资产投入股市。
这些家庭里,起码有一个自认为是股神,但却有一大半以上的家庭是亏损的。
不是房子、就是股票、或者存款,基金买得少、债券买得少,这种配置挺吓人的。
存款太多,你跑不赢通胀;股票太多,一次熊市能让你房贷都还不起。
我们可以用“80定律”,对高风险投资比例做个大致的计算:
高风险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80-你的年龄)*100%
如果你现在30岁,风险承受能力尚可,高风险投资占比可以放到50%。
再灵活一点,你要是公务员等稳定职业,还可以适当加大高风险投资,比如扩大到60%,买买股票、指数基金/主动型股票基金、黄金,真挺香的。
现在大盘还在3000点以下,正好是基金定投的好时机。
可以定投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等宽基指数,以及长期向好的行业,如医药、必选消费、科技指数基金,以及黄金ETF等,长期拿着没啥问题。
剩下的50%-40%的投资资金,买点货币基金(应急用的)、债券/债券基金、定存、年金险、定期理财产品、证券收益凭证等。
有攻有进,不至于在一颗大树上耗死。
做好了资产配置,你的理财路才算步入正轨。
高风险投资虚拟货币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如何投资金融(如何投资金融衍生品)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7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