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情感知识

你的金融专家(你的金融专家英语)

  • 情感知识
  • 2023-07-22 19:22:27
  • 0
  • 小付

粤读生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三次印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超市里祖孙俩买牛奶,爷爷正准备拿一箱特惠价牛奶,孙子点开手机计算器APP,刷刷点点,很严肃地告诉爷爷:“别买特价的!特价200ml12罐,要65块7;这个250ml12罐,81块9,每毫升比特价的还便宜0.13分钱!”

身后的我,一脸崇敬地跟着买了……

然而当我把每毫升便宜0.13分的牛奶买回家后,发现还是被坑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日常使用的性价比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次饮水的量在200-250ml比较合适,虽然牛奶的密度比水略大,但是牛奶的一次适饮量也差不多可以这样计算。

但是!考虑到喝牛奶时,我们一般会搭配面包、鸡蛋等其他食物,当你喝到250ml的时候,基本已经撑到不行了。所以200ml跟符合饮食习惯,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下次购物时,除了不要被表面的“特价”“跳楼价”“老板跟小姨子跑了清仓处理价”所迷惑,也要从性价比、日常合理使用等几个方面考虑。

别又图便宜囤了一堆保质期过了也吃(用)不完的东西。

618就要来了,吃货们,看着办吧!

酒鬼都是一个样的,不同的吃货各有各的吃相。在不同的吃货眼中,看到的美食千差万别。也许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他晚餐里的韭菜馅儿饺子跟宇宙起源有着某种隐秘的关系。

对于一个单纯的吃货: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华为P10用户吃货的眼中: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但是在一个金融家吃货眼中: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这是金融作家陈思进讲的一个段子:他发现上档次一点的酒吧里,鸡尾酒定价基本都在13美元以上。

为什么把13美元作为鸡尾酒销售的门槛?

按照陈思进的分析:

一瓶威士忌(25.4盎司)成本35.99美元;

每盎司1.42美元;

调制一杯鸡尾酒需要2盎司威士忌;

所以鸡尾酒的成本至少2.84美元;

酒吧制酒的预期成本一般为22%,

最后得出:

一杯基本的鸡尾酒售价为12.9美元,约等于13美元。

大概在学经济的人眼中,世界是数字组成的。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作为一位金融作家,陈思进写过多本经济学著作。

但是看完他的新书《那么远,这么近——一位金融学家的文化探索之旅》(http://url.cn/5Fe6Mfo),我才发现他只是披了一件金融家的外衣,本质上绝对是一个高级吃货。

他爱吃好玩,在北美生活30多年,见闻广博。金融背景的他,看待事物总有着一种独特的经济学视角,擅长将日常生活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构,为我们展现出隐藏在生活背后,那些常人不曾了解的故事。

一杯鸡尾酒、一碟小菜、一根法棍,在我们眼中是食物,在他在眼中也许真的跟世界经济格局有着某种隐秘的关系。

毫不夸张。

举个例子,陈思进有重度咖啡瘾,尤其爱喝蓝山咖啡,但他平时却很少喝,“全球90%以上的蓝山咖啡都被日本人买走了”,想买到真正美味的蓝山咖啡,真挺难,“我只在多伦多的圣劳伦斯市场(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好的食品市场)找到过。”

想想某宝满屏幕的蓝山咖啡,我好像知道了点什么。

而且他去咖啡馆也很有选择,很多咖啡馆即便享誉盛名,也从不踏足。他说这涉及到咖啡公平贸易的问题,“我们手中的每一杯咖啡背后,都隐藏着咖啡种植农的血汗故事。美国咖啡进口价每磅0.6-0.7美元,如此低廉的价格,把千千万万的咖啡种植园变成了‘农田中的血汗工厂’。更不公平的是,哪怕就这0.7美元,也不能全部进到种植农的口袋里,他们的收入甚至无法维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目前市场上广泛流行的阿拉比卡咖啡就是其中的典型。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从经济层面讲,咖啡被视作大宗商品,炒家和投资者总是尽可能低价买进,高价售出。一杯星巴克咖啡需要2美元,1公斤咖啡原豆却只需要0.7美元,可见咖啡是个多么暴利的行业了。”

幸好,在一项名为“公平贸易咖啡”运动的推动下,这种情况得到了改观。“现在,麦当劳、星巴克、沃尔玛这些企业,都自愿多掏一倍的价格,从咖啡农中直接购买咖啡豆。”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所以我们购买咖啡,最好选择标有公平贸易标志的咖啡。

论一个吃货金融专家的修养

在陈思进的“经济学原型世界”,经常有许多观点与我们的日常认知相左。

比如,富豪们的奢侈生活,动辄几百万美元买个蛋糕吃这种事儿,通常来说都只是被我们当成新闻谈资,与实际生活无关。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富豪的大肆挥霍,是可以造福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学上管这个叫“涓滴理论”,又叫“利益均沾论”,简单来说,也就是先富带动后富。

又比如奢侈品世界其实一直奉行着一个潜规则,大部分奢侈品牌其实有两条产品线,一类产品被输送到新兴市场,一类供给成熟的欧美市场。

虽然我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显然人家并没有把好东西卖过来。当然这与新兴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与消费习惯有关。

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作者都写进新书《那么远,这么近》(http://url.cn/5Fe6Mfo)里了。自己去看吧!


金融客咖啡馆(金融客咖啡馆现状)

你的金融专家(你的金融专家英语)

金融与咖啡(金融咖啡画册)

绿地国际金融城(绿地国际金融城二期开盘价)

lk虚拟货币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你的金融专家(你的金融专家英语)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994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7月14日星期六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