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商洛市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4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一份关于贷后催收的国家标准正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拟进一步加强对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该标准或将于三季度发布。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协会)在北京召开“催收国家标准研制与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工作会。与会人员就《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下称《催收标准》)的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外包管理、个人信息安全、投诉处理等催收标准的核心内容逐条进行了讨论。
此后,该催收标准又经过几轮修订与调整。从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第三次修订版本来看,主要涉及风险控制原则、工作规范(制度管理、组织和人员管理、业务管理、第三方催收机构管理、个人信息安全、投诉处理)、如何应对黑产等内容。
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此次标准制定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根据催收的业务本质制定规范,平等的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标准的内容相对比较完善了,后续还会再做一些调整,国家标准的出台有严格的程序,如果顺利的话,力争8月对外公开发布。”
“催收行业良莠不齐,确实存在暴力催收、频繁骚扰债务人等问题,也出现过一些比较恶劣的刑事案件,目前行业有污名化的趋势。但催收从业务本质上来说,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催收本身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需要制定标准来指导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该怎么做,也让债务人知晓自己有哪些责任和权利,明晰各方边界。
截至记者发稿前,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结果显示,涉及“暴力催收”共有268033条。比如,有消费者投诉“平台暴力催收严重影响到我的工作以及生活,要求停止暴力催收,还爆我通讯录,打电话给我的父母朋友。”
行业乱象频出,治理规范迫在眉睫。
“金融机构应在贷款合同或服务协议中对贷款产品的期限、利率、还款安排、逾期可能采取的措施、违约责任等与催收相关的关键信息进行突出标识(如:加粗、加黑、下划线等),提醒借款人认真、仔细阅读。”在《催收标准》中这样规定贷后催收风险控制原则。
记者采访获悉,此举意在解决债务人与债权人在催收过程中产生的推诿扯皮情况。
“在进入催收流程之前,我们就要做出的一些提示和要求。主要是提醒大家要把各自的责任都履行好,确保金融机构把合适的借款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也确保消费者知晓产品风险,减少双方扯皮情况的发生。”上述负责人强调。
根据《催收标准》,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个人网络消费信贷业务,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情况,向具备借款条件的借款人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金融机构应履行社会责任,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借款人理性借贷、合理规划还款。
同时,借款人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合理借贷。借款人在签署贷款合同或服务协议前,应认真、仔细阅读贷款合同或服务协议条款,确保理解贷款产品的期限、利率、还款安排、逾期可能采取的措施、违约责任等与催收相关的关键信息的含义,必要时可以要求金融机构予以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催收标准》将催收分为告知式催收、交互式催收两大类,这也是业界首次提出这一分类。
“简单理解,告知式催收的含义就是我告知你有这个事儿、不需要回复,对债务人的影响相对较小,交互式催收就是双方有沟通,我们会在催收频率等方面做更为严格的规定。”上述协会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分类更容易理解。
告知式催收,即通过发送信息、电子邮件、语音、视频、信函等方式,单方面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所开展的催收行为。
交互式催收,是通过即时通讯、电话、视频、面对面等方式,与债务人进行交互式沟通,督促其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所开展的催收行为。
相比告知式催收,交互式催收的行为规范更为严格。比如,以智能语音形式进行告知式催收,对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不应超过3次;在交互式现场催收则要遵循单次应至少两人,不宜超过三人;着装应文明得体,不应穿着奇装异服或误导性服装;应主动出示工作证件;与单一债务人主动有效沟通每日不应超过1次,未经同意不应进入住宅等私人场所或办公场所等基本工作规范。
在以往的暴力催收中,经常会出现言语骚扰恐吓,甚至打爆债务人通讯录的情况,频繁的骚扰,让债务人的同事、朋友或家人苦不堪言。
此次催收标准的另一重点内容就在于加强对联系人的保护。
所谓联系人,是应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催收机构的请求,为恢复与债务人的联系或向债务人转告履行还款义务相关事宜的第三人。联系人对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不负有包括还款在内的任何义务,拥有拒绝其请求并要求其不再联系的权利。
在业务管理上,《催收标准》明确: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在债务人已失联或者是债务人明确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两种情况下,催收人员可与联系人联系。
但是,催收人员只可向联系人询问债务人联系方式和(或)请其代为转告履行还款义务事宜,不应擅自向联系人透露债务人逾期欠款余额等与还款相关的个人信息。联系人明确拒绝或要求不再联系的,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
“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说,联系人跟催收这个事一点关系都没有。严格的说,联系人是应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的请求提供帮助的,所以联系人不负有包括还款在内的任何义务,联系人拥有拒绝催收机构不再联系的权利。”协会相关负责人称。
5月25日凌晨,国内催收行业负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从当天起停业,被市场视为对催收行业整顿的重磅信号。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催收”字眼时发现,相关被投诉对象除了银行外,还包括许多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多种类型机构。
“第三方催收机构是受金融机构委托进行催收的,金融机构应履行合法合规进行催收的主体责任。所以,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选用评估第三方催收机构不能只看业绩,更要看第三方催收机构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催收,这要作为金融机构选用催收机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协会负责人强调。
第三方催收机构,是指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民事主体资格,受金融机构委托,协助其开展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业务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早在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制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与有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否则将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罚。
此次催收标准对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如何开展合作做了明确的规定。金融机构应对通过评估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识别、发现和处置各类异常情况和风险。第三方催收机构不再符合选用标准的,应及时从名单中剔除。
此外,金融机构应对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评价,评价每年至少开展1次,委托协议到期前应开展1次,评价内容重点包括催收行为合规性、任务完成质效、信息安全管理、催收记录、投诉处理情况等。金融机构应将评价结果作为决策调整委托范围、终止委托、续约的重要依据。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催收标准要求金融机构应按照最少、够用原则向第三方催收机构提供办理催收业务所必需的个人信息,不应提供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敏感个人信息。
“实践中,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金融机构也很头疼怎么选催收公司,这确实是个问题。”协会负责人透露,下一阶段,在标准公布后,如果业界确有需求,催收机构主动提出申请,协会可以对催收公司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公布通过评估的催收公司名单,以便给金融机构选择催收公司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近几年,金融黑产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健康发展。比如,以“反催收”为目的形成的灰色产业链,打着减免债务、延期还款等技巧,帮助债务人恶意逃废债,严重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为了进一步整治“反催收”等黑产乱象,《催收标准》明确,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催收机构如果遇到有组织的黑产(如反催收联盟)严重干扰正常催收工作,应自事件发生时起48小时内将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采取的措施向相关行业自律组织书面报告。
同时,推动催收业务信息共享也是遏制黑产的一个办法。“反催收联盟,有组织性质的恶意逃废债,确实给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行业协会有责任带着大家一起去抵御黑产的侵扰。比如,有一些很明确的黑产组织,我们要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把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组织起来,以免黑产越来越猖獗。”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催收标准》提出,相关行业自律组织应组织制定信息共享的范围、标准、报送和使用要求以及参与共享机构的加入条件、加入程序、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推动催收业务信息共享。此外,相关行业自律组织应组织行业共同应对黑产带来的危害,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黑产猖獗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案、措施并推动行业落实,必要时形成政策建议向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报告。
值班编辑:阿贵
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防范和堵住监管漏洞,加快推进合法合规网贷机构的备案进程,坚决清退、关停没有资质的网贷机构,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
将采取“暴力”或者“软暴力”手段催收非法债务的行为定为催收非法债务罪,填补了对高利贷整治乃至对金融秩序整治的立法空白
本报记者 王阳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消费升级观念转变,消费信贷出现高速增长。
而与放贷规模扩大伴随而来的,是坏账率上升,催收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暴力催收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债务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人因此丢掉工作,有人因此妻离子散,更有人因此精神崩溃。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中明确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相应的罪名为“催收非法债务罪”,至此该罪名被正式列入刑法。
有专家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此前套用寻衅滋事罪名打击暴力催收等犯罪行为,不仅难以有指向性地精准打击犯罪,还会存在某种司法的不确定性,让定罪量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空间。两高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将催收非法债务罪作为专门罪名单独入刑。此举的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套用其他罪名不符合罪责罚相适应原则的司法实务问题,也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司法精准打击该类犯罪,为依法精准打击催收非法债务犯罪奠定坚实基础。
非法债务大量涌现
暴力催收乱象频发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时“有借却未必有还”。当不少出借机构或个人无法收回欠款时,“催收”这个行业就应运而生。
一般情况下,如果债务方无力或无心偿还债务,催收方会通过一些合法的民事方法对其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债务。但也有一部分催收人员为督促还款,采用非法扣留或拘禁、短信电话狂轰滥炸并泄露欠款人个人隐私、冒充执法部门上门等手段,不仅让欠款人心惊胆战,还会影响其家人正常生活。
“欠债还钱的道理我懂,催收平台怎么样花力气找我,我都无话可说。但是他们非得波及我的父母、岳父母、兄弟,这就做得太过分了。”武汉市民张清华如是说。
张清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他在网贷平台填过的紧急联系人只有两人,然而收到催收电话和短信的人却有很多,甚至他所在公司的老板,以及一个平常不怎么联系的朋友,都接到了催收电话或短信,让他毫无隐私和颜面。
在一名催收人员的培训笔记上,《法治日报》记者看到其发送的一些短信内容,如:“某某,你的欠款已逾期,平台现在认为你涉嫌骗贷,已经进入立案起诉阶段。望其亲友远离老赖!”“某某欠款逾期已4天,电话一直不接,涉嫌恶意拖欠,我们已将其行为录入征信系统。”“收到短信后若两小时内未处理,你的拖欠案件将走法律程序!”
在广州务工的杨波,由于急需用钱,在网贷平台上贷了款,签订借款合同金额40000元,实际到账34000元,总共18期,月还款29012元。如今,他已还款11期,中途因故逾期3天,其父母就接到了催收电话。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得知,催收行业通常以佣金计酬。各大银行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的佣金都不一样。越不正规的机构,佣金反而更高。逾期时间越长,相应佣金也越高。
刘家军在上海一家小型催收公司担任催收员,底薪只有一两千元,要想获得高收入,就得靠催收成功后的佣金提成。“所以对于催收人员来说,怎么简单粗暴怎么来,只要催收成功就行了。”刘家军说。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还有些小型催收公司专以接“714高炮”的单子为生计。“714高炮”是一种超高息的短期借款,“714”分别为7天、14天之内;“高炮”是指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手续费”等,实际年化利率基本都超过了1500%。催收人员面对“714高炮”带来的高佣金诱惑,也都愿意接受催收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暴力催收就成了催收行业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一名在催收行业工作了3年的从业者向《法治日报》记者透露,除了暴力催收外,倒卖信息、冒充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辱骂、威胁债务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做法,在催收业务员中很常见。“部分金融机构对外包催收公司都会进行监督,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合规,要在保证合规的情况下出业绩。但催收人员到底该怎么催,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目前也没有一个行业规范。”
在黑猫投诉网上,有各类高利贷、“砍头息”的相关投诉;在微博上,“注销学生贷”的话题阅读量超过1600万,讨论也高达2.2万条。
与此同时,以暴力催收为主要特征的非法活动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报端。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
监管打压步步升级
事实上,国家监管层面对各类非法贷款的打击,一直在步步升级。
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2018年5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非法金融行为亮剑,对民间借贷行为作出规范。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平台乱象。从2019年3月起,公安部围绕暴力催收一系列整顿行动不断升级,与催收业务相关联的网贷平台、大数据爬虫公司等相关方纷纷迎来大规模整肃,催收行业成为重点整顿对象。
2019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非法放贷情节严重的,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19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平台“51信用卡”位于杭州的总部被警方调查,多人被带走。杭州公安在其官微发布消息称: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运书认为,目前高利贷越来越集中于高风险的放款人和借款人,这两类人博弈的结果使得一些非常规手段出现在借贷纠纷的处置中,很容易导致恶性事件发生。许多非法网贷平台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在隐性突破法律红线的同时,设置种种陷阱加重借款人负担。
“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防范和堵住监管漏洞,加快推进合法合规网贷机构的备案进程,坚决清退、关停没有资质的网贷机构,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张运书说。
暴力催收已经入刑
多地出现首个判例
今年2月26日,两高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将催收非法债务罪作为专门罪名单独入刑。暴力催收迎来史上最严监管。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得知,自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以来,浙江、广东、宁夏、贵州等多地密集出现首例催收非法债务罪诉讼案件。
3月5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催收非法债务罪案公开宣判,被告人黎某等4人因犯催收非法债务罪,分别被判处1年8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参与审理此案的法官表示,4名被告人为催收高利放贷所产生的非法债务,对被害人多次采用油漆写大字、塞门锁等方法进行恐吓、骚扰的行为符合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特征,故本案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应以催收非法债务罪处罚4名被告人。
湖北百思得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勇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述案件最初是以寻衅滋事罪名立案,但最后以催收非法债务罪定性。事实上,此前警方或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是寻衅滋事、非法侵入住宅等罪名。“这意味着,相关催收非法债务的行为,即便是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之前,本身也可能涉嫌犯罪,但是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催收非法债务罪名确定后,该罪的最高刑期是3年,而寻衅滋事罪第一档量刑最高是5年。因此,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法院以新罪名定性。”
3月21日下午,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催收非法债务罪案,该案系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以来该省宣判的首例涉恶催收非法债务案。
据了解,2016年期间,吴某安排讨债人员龙某、李某等多人从福州到莆田配合林某进行讨债,并根据林某的安排对借款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殴打、放喇叭、拉横幅等手段进行讨债,滋扰被害人及其家属生活,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形成以林某、吴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荔城法院经审理认为,林某、吴某、龙某、李某多次为催收高利贷,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且恐吓、殴打他人,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据此,依照刑法相关条款,判决林某、吴某、龙某、李某有期徒刑两年到一年二个月不等,退回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金。
4月7日,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就东莞首例催收非法债务案进行一审宣判,法院对陈某军等以催收非法债务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至一年四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0万元至3万元不等。
多地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表示,暴力讨债入刑,对打击和规范借贷市场的催收行为效果明显,时时刻刻提醒催收人员,一招不慎可能触犯刑法。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泽强看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放贷、非法催收犯罪团伙,严肃查处由此滋生的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付渠道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也意味着以高利贷、暴力催收结合作案的人会面临数罪并罚。此外,将采取“暴力”或者“软暴力”手段催收非法债务的行为定为催收非法债务罪,填补了对高利贷整治乃至对金融秩序整治的立法空白。
消费金融发短信给亲戚,已经涉嫌违法催收。正哥,专注解决各类债务烦恼,为诚而不幸的负债群体发声赋能。消费金融给你亲戚发短信,其实对你已经形成了骚扰了。你们记住各位伙伴,只要是你自身的债务,对方在能找到你的情况下,他是不能把这情况散布给任意其他第三人,哪怕是你的紧急联系人,家人朋友都不可以。这已经涉嫌侵犯你的个人隐私权。说良心话,这权那权的也没啥求作用,只要没有造成影响和伤害的,他就这么干了你也没法,你也没办法。除非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那对方一定要承担法律风险。比如说他给你亲朋好友,打电话或发短信,把你搞的名誉扫地,你自己一下子厌世了,想不开了嘚一下子,你懂意思吧。第三方公司相关人员就危险了,就触碰法律了,有些就很脆弱。对吧伙伴们!如果不痛不痒的,他也没有怎么样你,你只能向他们的总行总部进行申诉的问题了,要求他们停止这样的行为,要求他们停止,他不停止你就找到总部总行,加大申诉力度。
网贷催收会给家人打电话吗(网贷催收人员会上门吗)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催收骚扰家人是否合法(催收骚扰家人,怎么报案)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6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