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日喀则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16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什么叫婚姻诈骗?以婚姻的名义,有组织有预谋地骗取对方的家财、家业、资源,地位等。
婚姻诈骗在我国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三个高危人群。
第一,农村贫穷破落户,就是偏远山区,因为穷,他对婚姻会充满了渴望,比较容易受骗;
第二,大龄青年或者婚变中老年,丧妻中年人;
第三,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老师、博士;
我们把婚姻的骗局一共分为两大类五小类:
一. 短期骗婚
1. 职业骗婚:以骗取财产为主,多是团体作案,有计划,有套路的骗婚;
2. 首次骗婚:遇到合适“骗婚”的人,看中对方资源、地位为主;
3.道德骗婚:其中一方并不爱自己的伴侣,因为道德压力而结婚;
二. 长期骗婚
1.主动骗婚:为了生存,他不是为了结婚,他就是为了他能活下去
2.被动骗婚:比如形婚,同性恋骗婚等等。
遭遇骗婚后,需要尽快收集以下证据:
1、共同上当受骗的人的证言。比如同时答应多个人的求婚,并都已经开始置办彩礼的。
2、骗婚过程中的财礼收据凭证等,以及骗婚人的不正常行为表现,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录音录像。
一旦确定对方属于婚姻诈骗,掌握到相关证据后,建议直接到公安局报案。如果诈骗数额较大的,具体得根据当地的规定,已经达到相应诈骗数额的,那么将会认定为诈骗罪,并且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还有疑问?马上点击下方↓,进入今日律司小程序,立即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快速回复。
五年前全网刷屏的翟欣欣“骗婚”案,近日因一纸判决再次回到公众聚光灯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一审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现金、汽车共近千万,以及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
你眼中的爱情与婚姻的“浪漫之举”和“感动瞬间”,在一些不法分子眼里,不过是骗钱的把戏和噱头,不过是婚恋“杀猪盘”的一个剧本而已。法律上如何界定骗婚行为?骗婚者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如何避免掉入婚恋“杀猪盘”的陷阱?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法律分析和普法解读。
【案件回顾】
翟欣欣被法院判决返还近千万财产
2017年9月7日凌晨,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在公司附近的住所处跳楼身亡。
去世前一天,苏享茂在Google+留下一份网帖称,前妻翟欣欣利用他个人有漏税行为和WePhone网络电话功能是灰色运营为理由要挟,向他索要1000万人民币和一套房产。
根据苏享茂生前整理的二人聊天记录和书面回忆,其与翟相识两个月就闪电结婚,40天后又迅速离婚。加上离婚协议书中的赔偿金等,苏享茂近四个月为翟欣欣花费逾千万。
苏享茂的遗书公开后,舆论哗然,引发网友关注。
苏享茂离世后,苏家亲属向公安机关报警,指控翟欣欣诈骗、敲诈勒索。此外,苏家亲属还于2018年4月向朝阳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要苏享茂生前送给翟欣欣的巨额财物。
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翟欣欣应该退还苏享茂家属价值近千万元的现金、汽车等财产,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
根据审理查明的情况,翟欣欣与苏享茂相识至协议离婚仅110余天,其间收受苏享茂赠与的车辆、物品等价值超过300万元,婚恋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
翟欣欣在离婚中为取得高额补偿,对苏享茂实施了胁迫,未顾及苏享茂赠与其财产、希望与其共同生活、维系感情的初衷,以及苏享茂受胁迫下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经济情况,是造成苏享茂自杀的重要因素。翟欣欣与苏享茂婚恋,以增加自身财产为目的受赠取得的大额婚前婚后财产,均属可撤销范围。
4月7日,苏享茂姐姐苏雅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认同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不过,她认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翟欣欣使用威胁的方式,向苏享茂索取钱财,涉嫌敲诈勒索。他们已经向检察院递交“立案监督申请书”,正在积极推动刑事立案。
“从出事开始到现在,刑事(立案)一直都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是要追求刑事立案。”苏雅凤说。
【普法看点】
1.什么样的行为属于骗婚?法律是如何界定的?
正常的婚恋交往,是不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为目的的,即便在交往过程中有所欺骗,但其目的往往是博取好感、维持关系,最终达到缔结婚姻的目的。而法律上所指的骗婚,一般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一些不法分子以结婚为幌子,利用婚姻的方式索要见面礼、介绍费、结婚彩礼诈骗受害者钱财,然后以各种理由“退婚”、寻机逃离,最终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近年来,以婚恋为名的诈骗犯罪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直接通过转账、消费获取财物的情况,也有诱导投资、炒股、博彩的“杀猪盘”型诈骗。
“骗婚”行为通常具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大多是大龄未婚青年或是急于成家的青年,以相亲、结婚为名行骗;二是不法分子在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后,大多以买礼物、买首饰、彩礼钱等名目为由索要钱财;三是行骗流程较快,一般都是快速地推进说媒、相亲、结婚、离婚及逃脱等程序,有些案件中甚至出现团伙作案。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索要彩礼后失踪、离家出走的,索要彩礼后与他人同居的,或者短期内多次婚嫁的,要注意甄别是否涉嫌诈骗犯罪。即使不构成诈骗犯罪,存在上述情形的,在确定彩礼返还时,法院也会给予足够的价值评判。如果认定女方的确是以索要彩礼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涉嫌诈骗犯罪的,人民法院会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如果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形成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并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如果发现女方贪图钱财、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等,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一般不宜定性为骗婚。
如果在婚恋期间,一方连续编造种种理由骗取巨额钱财,比如:家友遭遇事故或者看病需要用钱、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可以替对方办成某件事需要相关费用,则涉嫌诈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一方在婚前对重要个人信息有所隐瞒甚至造假,例如婚史、重大疾病史、学历、身份、债务问题等,是否涉嫌骗婚?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情节严重的确实可能涉及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婚恋过程中,有些人也会美化、夸大自己的职业、收入等情况,或者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有的本身已有交往对象甚至已婚,仍然追求他人。这种婚恋中的欺骗行为,行为人的目的是骗取对方交往和结婚,不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因此只能在道德层面给予谴责,尚不构成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
对于隐瞒婚史而与对方结婚的情形,不是属于骗婚的行为,因为该行为只是隐瞒自己的婚姻情况,并不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
但如果是隐瞒已婚状况而与他人结婚的情形,《刑法》上有明确规定,此种行为构成涉嫌重婚罪。我国《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隐瞒疾病结婚的情形,不构成骗婚,因为这种行为不是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但一方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的,属于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形,另一方在婚后得知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可以在一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但所患的疾病是按婚姻无效还是可以作为离婚的理由,需要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按照所隐瞒的疾病的性质来判定。
对于婚姻一方隐瞒债务的情形,如果对方是用于结婚使用,属于共同债务;但如果仅仅是用于某一方,则属于个人债务。
3.如果通过婚恋网站或中介机构相识的婚恋对象,在重要个人信息方面出现隐瞒甚至虚假的情形,婚恋网站或中介机构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年来,在一些婚恋诈骗案件中,网络平台往往成为当事人相识的重要媒介,这其中既有一般的交友软件,还有专门的婚恋交友网站。
一般来说,交友软件对当事人信息不存在登记审核机制,也不以促成婚恋为目的,因此即便有骗子混迹其中,导致被害人遭遇诈骗,平台通常是不承担责任。
但是对于专门的婚恋交友网站来说,由于其本身就以促成婚恋为目的,并且对登记信息具有一定的审核要求,有些还向客户提供高级会员等收费功能,一旦疏于审核导致婚恋诈骗发生,平台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发生在广东的一起司法案例中,男子刘某购买了某婚恋网站的高级会员,通过平台结识了一名自称离异的女青年,两人交往后被要求投资虚拟货币导致近百万元的损失,刘某遂起诉平台要求承担责任。
经法院一审、二审,最终判定平台应对刘某的损失承担5%的赔偿责任。
法院认为,平台虽未实施诈骗行为,但实施的部分行为与刘某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且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平台提供婚恋中介服务,应当履行与其服务性质、服务内容相对应的义务。而且,刘某购买了高级会员服务,有理由对平台寄予更高程度的信赖和期待,平台对刘某亦负有较普通会员更高的义务。
基于双方的合同内容和诚信原则,平台应当向刘某如实报告包括其他会员信息的真实情况在内的有关事项。平台还应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但该平台未能充分、恰当履行上述义务,综合考量平台的侵权行为方式、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小,法院酌情确定该平台对刘某被诈骗而尚未追回的财产损失承担5%的赔偿责任。
4.在婚恋过程中,如何防止落入骗婚陷阱?
在不少骗婚案件中,受害者往往落得“人财两空”的局面,对于急于结婚或恋爱的青年男女而言,一定要在爱情面前保持必要的清醒并予以防范:
1.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征婚交友广告,通过网络结识的婚恋对象,一定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做一定的了解和核实,尤其要辨别对方身份证的真假。
2.在结婚登记前,最好不要有大额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或者赠送价值昂贵的礼物、房屋、车辆等,婚姻需要深厚的感情基础,不能只靠物质来维系。
3.交往中保持必要的防范意识。尤其是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破绽的,只要稍作留心,并通过调查,就能从中发现问题。
4.一旦发现被骗巨额钱财,要及时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文/本报记者 陈斯
翟欣欣“骗婚”案迎来一审判决再度获关注
隐瞒或捏造个人信息是否算骗婚?
五年前全网刷屏的翟欣欣“骗婚”案,近日因一纸判决再次回到公众聚光灯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一审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现金、汽车共近千万,以及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
你眼中的爱情与婚姻的“浪漫之举”和“感动瞬间”,在一些不法分子眼里,不过是骗钱的把戏和噱头,不过是婚恋“杀猪盘”的一个剧本而已。法律上如何界定骗婚行为?骗婚者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如何避免掉入婚恋“杀猪盘”的陷阱?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法律分析和普法解读。
【案件回顾】
翟欣欣被法院判决返还近千万财产
2017年9月7日凌晨,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在公司附近的住所处跳楼身亡。
去世前一天,苏享茂在Google+留下一份网帖称,前妻翟欣欣利用他个人有漏税行为和WePhone网络电话功能是灰色运营为理由要挟,向他索要1000万人民币和一套房产。
根据苏享茂生前整理的二人聊天记录和书面回忆,其与翟相识两个月就闪电结婚,40天后又迅速离婚。加上离婚协议书中的赔偿金等,苏享茂近四个月为翟欣欣花费逾千万。
苏享茂的遗书公开后,舆论哗然,引发网友关注。
苏享茂离世后,苏家亲属向公安机关报警,指控翟欣欣诈骗、敲诈勒索。此外,苏家亲属还于2018年4月向朝阳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要苏享茂生前送给翟欣欣的巨额财物。
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翟欣欣应该退还苏享茂家属价值近千万元的现金、汽车等财产,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
根据审理查明的情况,翟欣欣与苏享茂相识至协议离婚仅110余天,其间收受苏享茂赠与的车辆、物品等价值超过300万元,婚恋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
翟欣欣在离婚中为取得高额补偿,对苏享茂实施了胁迫,未顾及苏享茂赠与其财产、希望与其共同生活、维系感情的初衷,以及苏享茂受胁迫下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经济情况,是造成苏享茂自杀的重要因素。翟欣欣与苏享茂婚恋,以增加自身财产为目的受赠取得的大额婚前婚后财产,均属可撤销范围。
4月7日,苏享茂姐姐苏雅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认同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不过,她认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翟欣欣使用威胁的方式,向苏享茂索取钱财,涉嫌敲诈勒索。他们已经向检察院递交“立案监督申请书”,正在积极推动刑事立案。
“从出事开始到现在,刑事(立案)一直都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是要追求刑事立案。”苏雅凤说。
【普法看点】
1.什么样的行为属于骗婚?法律是如何界定的?
正常的婚恋交往,是不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为目的的,即便在交往过程中有所欺骗,但其目的往往是博取好感、维持关系,最终达到缔结婚姻的目的。而法律上所指的骗婚,一般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一些不法分子以结婚为幌子,利用婚姻的方式索要见面礼、介绍费、结婚彩礼诈骗受害者钱财,然后以各种理由“退婚”、寻机逃离,最终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近年来,以婚恋为名的诈骗犯罪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直接通过转账、消费获取财物的情况,也有诱导投资、炒股、博彩的“杀猪盘”型诈骗。
“骗婚”行为通常具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大多是大龄未婚青年或是急于成家的青年,以相亲、结婚为名行骗;二是不法分子在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后,大多以买礼物、买首饰、彩礼钱等名目为由索要钱财;三是行骗流程较快,一般都是快速地推进说媒、相亲、结婚、离婚及逃脱等程序,有些案件中甚至出现团伙作案。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索要彩礼后失踪、离家出走的,索要彩礼后与他人同居的,或者短期内多次婚嫁的,要注意甄别是否涉嫌诈骗犯罪。即使不构成诈骗犯罪,存在上述情形的,在确定彩礼返还时,法院也会给予足够的价值评判。如果认定女方的确是以索要彩礼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涉嫌诈骗犯罪的,人民法院会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如果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形成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并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如果发现女方贪图钱财、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等,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一般不宜定性为骗婚。
如果在婚恋期间,一方连续编造种种理由骗取巨额钱财,比如:家友遭遇事故或者看病需要用钱、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可以替对方办成某件事需要相关费用,则涉嫌诈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一方在婚前对重要个人信息有所隐瞒甚至造假,例如婚史、重大疾病史、学历、身份、债务问题等,是否涉嫌骗婚?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情节严重的确实可能涉及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婚恋过程中,有些人也会美化、夸大自己的职业、收入等情况,或者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有的本身已有交往对象甚至已婚,仍然追求他人。这种婚恋中的欺骗行为,行为人的目的是骗取对方交往和结婚,不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因此只能在道德层面给予谴责,尚不构成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
对于隐瞒婚史而与对方结婚的情形,不是属于骗婚的行为,因为该行为只是隐瞒自己的婚姻情况,并不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
但如果是隐瞒已婚状况而与他人结婚的情形,《刑法》上有明确规定,此种行为构成涉嫌重婚罪。我国《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隐瞒疾病结婚的情形,不构成骗婚,因为这种行为不是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但一方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的,属于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形,另一方在婚后得知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可以在一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但所患的疾病是按婚姻无效还是可以作为离婚的理由,需要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按照所隐瞒的疾病的性质来判定。
对于婚姻一方隐瞒债务的情形,如果对方是用于结婚使用,属于共同债务;但如果仅仅是用于某一方,则属于个人债务。
3.如果通过婚恋网站或中介机构相识的婚恋对象,在重要个人信息方面出现隐瞒甚至虚假的情形,婚恋网站或中介机构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年来,在一些婚恋诈骗案件中,网络平台往往成为当事人相识的重要媒介,这其中既有一般的交友软件,还有专门的婚恋交友网站。
一般来说,交友软件对当事人信息不存在登记审核机制,也不以促成婚恋为目的,因此即便有骗子混迹其中,导致被害人遭遇诈骗,平台通常是不承担责任。
但是对于专门的婚恋交友网站来说,由于其本身就以促成婚恋为目的,并且对登记信息具有一定的审核要求,有些还向客户提供高级会员等收费功能,一旦疏于审核导致婚恋诈骗发生,平台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发生在广东的一起司法案例中,男子刘某购买了某婚恋网站的高级会员,通过平台结识了一名自称离异的女青年,两人交往后被要求投资虚拟货币导致近百万元的损失,刘某遂起诉平台要求承担责任。
经法院一审、二审,最终判定平台应对刘某的损失承担5%的赔偿责任。
法院认为,平台虽未实施诈骗行为,但实施的部分行为与刘某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且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平台提供婚恋中介服务,应当履行与其服务性质、服务内容相对应的义务。而且,刘某购买了高级会员服务,有理由对平台寄予更高程度的信赖和期待,平台对刘某亦负有较普通会员更高的义务。
基于双方的合同内容和诚信原则,平台应当向刘某如实报告包括其他会员信息的真实情况在内的有关事项。平台还应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但该平台未能充分、恰当履行上述义务,综合考量平台的侵权行为方式、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小,法院酌情确定该平台对刘某被诈骗而尚未追回的财产损失承担5%的赔偿责任。
4.在婚恋过程中,如何防止落入骗婚陷阱?
在不少骗婚案件中,受害者往往落得“人财两空”的局面,对于急于结婚或恋爱的青年男女而言,一定要在爱情面前保持必要的清醒并予以防范:
1.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征婚交友广告,通过网络结识的婚恋对象,一定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做一定的了解和核实,尤其要辨别对方身份证的真假。
2.在结婚登记前,最好不要有大额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或者赠送价值昂贵的礼物、房屋、车辆等,婚姻需要深厚的感情基础,不能只靠物质来维系。
3.交往中保持必要的防范意识。尤其是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破绽的,只要稍作留心,并通过调查,就能从中发现问题。
4.一旦发现被骗巨额钱财,要及时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文/本报记者 陈斯
新婚姻法婚姻诈骗罪?新婚姻法婚姻诈骗罪判几年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婚姻诈骗衣服算证据吗(婚姻诈骗要什么证据)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