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芜湖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7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日前,湖北省民政厅公布了2022年全省婚姻登记大数据情况,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结三对离一对
2022年,湖北共办理结婚登记284279对,较2021年下降10%。全省离婚登记98392对,补领婚姻登记证93914件,结婚登记数量连续5年下跌。其中新婚登记161955对,复婚21786对。湖北全年共办理涉外登记结婚494对,离婚69对,补领婚姻登记证14件。
其中办理跨区结婚登记28061对,离婚登记4110对,补领婚姻登记证3010件。武汉市自2021年6月1日开始试点以来,共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847件。
全省2022年离婚与结婚登记比为34.61%,2021年为31.36%。
男士初婚年龄32.99岁 女士初婚年龄31.23岁
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34.25岁,男士为35.11岁、女士为33.39岁,结婚最大年龄男士95岁,女士90岁。男士初婚平均年龄32.99岁,女士初婚平均年龄31.23岁,男士再婚平均年龄42.9岁,女士再婚平均年龄37.73岁。
27周岁登记结婚的占比7.19%,35周岁以前的占比70.39%。(28周岁到35周岁之间的占比46.41%)
结婚登记同周岁的占比28.10%,相差三周岁以内的占比73.91%。相差五周岁以内的占比87.36%。
最爱在“5·20”当天登记结婚
全年520结婚登记最多,共有17749对。其次是2022年2月22日10346对,2月14日9156对,9月9日5963对。从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地域分布情况看,武汉、荆州、黄冈、襄阳、恩施排全省前五位。
全省离婚方面,结婚10—15年之间,离婚人数占比最高达到25.3%。婚后6—9年之间占比24.38%,6—15年之间占比近50%,印证了婚姻危机中有一种说法叫“七年之痒”,指的就是年轻人在结婚后第七个年头的节点上,离婚率突然飙升。其中,婚后三年内离婚人数占比16%。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离婚冷静期制度后,我省离婚人数从2020年之前的每年近18万对,到现在的不到10万对(2020年172806对到2022年的98393对),下降比例四成多,可以说“离婚冷静期”确实起到了防止冲动、草率离婚的作用。
(来源:长江云)
【编辑:姚昊】
【来源:长江云】
多地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全国初婚平均年龄正渐渐后移。“十几岁时偷偷恋爱,二十几岁恐婚常态”,年少的时候不被家长允许都要为爱痴狂,而到了适婚年龄,我们为什么却又远离爱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国家统计局2022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而十年前人均初婚年龄是24.89岁。十年间,中国人结婚的“社会时钟”往后推移了4年,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十年间,中国人结婚的“社会时钟”往后推移了4年
错把婚姻当解药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再向往爱情吗?实际上,那些口口声声说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人,可能正在偷偷刷着“如何快速脱单”的视频呢!
前不久,有位男明星宣布和相恋16年的女友分手,遭到全网的暴击。这说明,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婚姻是爱情的终点”“婚姻是爱情的最高表现形式”依然是不能被替代的真理。其实,并不是这一代年轻人不再需要婚姻,而是我们需要更高质量、更完美的婚姻。
乐乐今年28岁,到了家人催婚的“临界值”。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邻居,见到她都会问一句“最近谈着吗”,每次听到这种催促,乐乐的焦虑就会加剧:我的真命天子到底在哪里?
乐乐心中有一把严格的标尺。大学毕业那年,乐乐考入国企,她形象气质佳,性格活泼开朗,在婚恋市场十分抢手。她本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则,一直在寻找一位如意郎君。首先硬件条件上,最好是有房有车,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其次在软件条件上,长得不求太帅,但至少能带出去不丢人;学历不求太高,但至少也是本科;性格自然是善解人意、幽默风趣最好,但也不能太油嘴滑舌。
如果硬件和软件条件都符合了,乐乐才会答应去见一见。见面之后,如果感觉可以继续深聊,才会关注有没有灵魂共鸣,三观是否符合,共同语言多不多……
可能乐乐的每一项择偶条件拎出去讲,都不算“高规格高配置”。但要把这一项项加起来,遇到真命天子的几率就太小了。对婚姻抱有美好期待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总是带着“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念头,把婚姻当成了幸福的良药。
我们总是觉得婚姻是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东西,解决我们孤独的问题,解决我们原生家庭的问题,或者解决我们不快乐、焦虑的问题,等等。而那个完美的人,就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要非常精确,差一丁点也不行。这种过度期待会让我们变得过于挑剔,难以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人,从而很难遇见那个真命天子。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缘分”成了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词语,大数据的匹配,让人们对绝对合拍的婚姻期待过高。然而,现实中完美的配偶并不存在,婚姻是需要双方不断协调、磨合和包容的。哪怕世界上真的有一个盖世英雄,他踏着七彩祥云来接你,那也不可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和另一个人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谁拯救谁、从此改变人生的戏码。
“母职惩罚”吓退职场女性
结婚年龄越来越晚,除了与我们对婚姻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还有一些女性晚婚的原因是,她们在职场与母职的夹缝中,很难找到舒适的生存姿势,为了不影响职场升迁,选择将婚姻推后,甚至很多女性选择用单身的方式,表达对社会期待的抗拒。
菲菲在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杀”到了中层位置。她知道自己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什么背景支撑,就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有辜负过任何一个夜晚”。她有稳定的男朋友,即使双方父母催促,也并不想迈入婚姻殿堂。因为她不想过早被婚姻羁绊,影响在职场的发展。
作为HR,她深知职场规则,一旦自己因产假不得不离岗,那么她的位置立刻就会有人来替代。而且有了孩子后会分走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至少在几年内无法完全专注于工作,但在职场法则中,不能进就只能退。所以,菲菲并不是不向往婚姻,也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完成“母职”,如何在做好妈妈的同时也能做职场上“更好的自己”。菲菲的纠结代表了很多女性的现状,仅仅是维持职场现状,她们都要拼尽全力,更何况要面临结婚、生育这样的“职场倒退”危机。
因此,一些女性选择单身,往往意味着她们希望通过自主和独立来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当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某些限制和压制,这导致她们对婚姻中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选择感到困惑或失望,可能就会把“拖延结婚”当成一个逃避选项。终身大事,只能一拖再拖。
女性应该拥有自己选择婚姻、职业、生活方式的权利,也没有义务去满足所有的社会期待。但是问题是,很多女性在拖延结婚的过程中,并不是自洽的、舒适的、自我满足的,而是充满了内耗与焦虑。她们一边害怕步入婚姻,一边又恐惧晚婚带来的种种影响。
让亲密关系照见自己
妙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公众号“妙黛有言”创始人,出版书籍《所谓父母,不过是有了孩子的孩子》
其实“晚婚”并不是什么问题,而是一场“自己认清自己”的命题。我们在纠结与拧巴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平衡“自我期待”与“他人期待”,如何自洽又坦然面对自己的婚恋需求。
很多人觉得婚姻是一场豪赌,我们押上自己的一腔热血,押上自己的自由与灵魂,押上自己的奋不顾身,赌他永远爱你、不离不弃。就像网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本以为嫁给他能给我遮风挡雨,结婚后才知道生活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
可是,婚姻到底会带来风雨,还是生活本身就是有风雨的?婚姻不是豪赌、不是避难所,也不是改变生活方式的捷径。它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一件外套一样。一件外套可能会放大我们的身材缺陷,也可能掩盖我们的审美缺陷,但它并不能改变我们身材的本质问题。
小甲和小乙都是30多岁的未婚女孩,她们两个人的状态却是截然不同的。小甲很想结婚,但只想找个各方面条件都好的人,挑三拣四的后果就是现在开始后悔,恨不得赶紧找个人嫁了。小乙则截然相反,她不抗拒谈恋爱,身边也不乏护花使者,只是不想尽快结婚。她努力赚钱,认真生活,用心恋爱,生活状态非常洒脱。
像小甲和小乙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结不结婚带来的,而是自身的成长问题。亲密关系最珍贵也最值得珍惜的,其实并非是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是帮我们照见自己。
在关系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纠结、拧巴、遗憾、痛苦,从而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得失。
爱情与婚姻其实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我们既要学会爱别人,也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我成长。不想结婚、不想恋爱这并没有什么错,单身也不会“触犯天条”。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女性的人生只有“当贤妻良母”和“晚婚晚育”两种选项,那就相当于把自己从一个困境,推到了另一个困境。
被迫结婚和被迫单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自由地单身,自在地面对关系,那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是因为恐惧,因为害怕受伤,因为不敢面对而畏手畏脚,反而会错过人生更多美好的体验。
当我们更好地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整合自己,就会发现结不结婚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亲密关系面前,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婚,而是不管结不结婚,我们都能保持自洽。爱情来了,大胆去爱。爱情走了,敢于孤独。
从这个角度来看,晚婚也有一定积极意义。晚婚可以使个体更加理性和成熟地对待婚姻,从而降低婚姻矛盾和家庭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积极意义和个体的发展水平及自我认知水平紧密关联。
成熟而理性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进行婚姻选择,对伴侣关系有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婚姻更加稳定和持久。
让我们记住,可以放弃婚姻,但永远不要放弃对爱的渴望。真正治愈人的,绝对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深入的、真实的、融合的亲密关系。
来源: 中国妇女
日前,江苏常州、浙江杭州、安徽蚌埠、江苏扬州等地民政部门公布2022年度婚姻大数据。
据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消息,2022年,杭州市共办理结婚登记65315对,其中内地居民结婚登记65109对,涉港、澳、台、华侨、外国人结婚登记206对,全市结婚登记数比上年增加5488对,同比上升9.2%,创四年来新高;办理离婚登记17027对,比上年增加412对,同比上升2.5%;办理复婚登记4234对。办理补发婚姻登记证20.11万件,比上年增加11.26万件,同比增加127%。
从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看,去年,常州市结婚登记21438对,离婚登记6971对;与2021年相比,结婚人数有所下降,减少了289对,离婚人数有所增加,增加了298对。总体来说,常州市婚姻状况较为稳定。
据蚌埠日报消息,全市去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8584对,离婚预约登记13588对,实际办理离婚登记7284对。
扬州市民政局发布的2022年扬州市婚姻登记报告显示,去年全市共有23890对新人喜结连理,6286对夫妻走到了婚姻的尽头。与上年相比,结婚人数有所下降,减少了1418对,但离婚人数却有所反弹。
结婚登记平均年龄
均在30岁以上
2022年,杭州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8岁、
女性27.5岁,
与2021年相比分别
推迟了0.3岁和0.4岁
结婚登记平均年龄,
男性31.7岁、女性30岁
与2021年持平
而登记结婚的高峰段
仍为25至29岁
2022年,常州市
25-29岁的人群是结婚登记主力
其次为30-34岁人群
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05岁
其中
男性平均年龄为31.76岁
女性平均年龄为30.34岁
初婚平均年龄为27.58岁
男性平均年龄为28.28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6.82岁
再婚平均年龄为40.09岁
男性平均年龄为42.1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38.6岁
2022年,扬州
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0.27岁
25岁-29岁的结婚登记男女人数
占总结婚人口比例分别为
男33.5%、女31.5%
男女比例都是最高的
24岁以下年龄段
男女结婚人数相差最为悬殊
常州市的数据显示,2022年结婚登记中,24岁以下的女性3423人,男性1752人,该年龄段是男女结婚登记人数相差最悬殊的。
其他年龄段结婚登记的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其中,30-34岁,男女性相差人数最多,男性4409人,女性3550人;男女结婚登记人数相差较大的还有60岁以上年龄段的,此年龄段中,男性为1199人,女性为666人。
数据显示,常州市30-34岁年龄段登记离婚的人最多。其中男性1840人,占登记离婚男性总数的26.4%;女性1939人,占登记离婚女性总数的27.82%。
“姐弟恋”比例持续上升
据杭州市民政局,从结婚双方的年龄差来看,男方比女方大1至4岁依然是主流。2022年,男方年龄大于女方年龄的有28674人,占男性结婚总数43.9%;男女双方同龄的有11759对,占结婚登记总数的18%。
其中女方大男方1-4岁的有12612人,占女性结婚总数的19.31%。而往年同期发布的杭州婚姻登记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分别是10827和11427对“姐弟恋”修成正果,走入婚姻。
单方面离婚如何起诉,单方面离婚如何起诉对方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1460/男女婚姻登记年龄是多少(男女方结婚登记年龄)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