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离婚损害赔偿收集哪些证据呢(离婚损害赔偿收集哪些证据?)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14 20:37:07
  • 0
  • 北京律师
文章目录:

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


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



每年的11月25日


为联合国确立的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但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家暴吗?


法律对家暴行为如何处罚?


遭受家暴后该收集哪些证据?


本文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6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公权力应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并创设了家庭暴力告诫、人身安全保护令、紧急庇护等重要法律制度。该法律实施六年来,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暴受害人缺少保存和收集证明家暴证据的意识,许多家暴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追究,以致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后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情况下受害人不知道哪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也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更不知道收集证据的用处。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构成家庭暴力。第二十条规定,证据对证明有家庭暴力事实或现实危险具有重要作用。为帮助、引导家庭暴力受害人增强意识、提高能力,有效收集和固定家庭暴力证据,全国妇联权益部在总结涉家暴相关案件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以下为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中的有关重点提要,供大家参考。






01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02 家庭暴力包括哪些行为?


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外立法例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学界理论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




(1)身体暴力是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或限制受害人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




(2)性暴力是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是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情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案例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三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对家庭暴力行为种类作了列举式扩充,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保障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家庭暴力的侵害。






03 一般夫妻纠纷与家庭暴力


有什么区别?


一般夫妻纠纷中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失手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但与家庭暴力有着本质区别。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加害人存在通过暴力伤害达到一定目的的主观故意(控制对方),大多数家庭暴力行为呈现周期性,并且不同程度地造成受害人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后果,导致受害一方因为恐惧而屈服于加害方的意愿(被对方控制),而夫妻纠纷不具有上述特征。




04《反家庭暴力法》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家暴的范畴。




亮点二:发现家暴不报案将担责。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亮点三:适用同居时实施的暴力。《反家庭暴力法》附则中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亮点四: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后,如果认为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要记录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警告。




亮点五: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当受理。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强制、威吓无法进行申请的特殊人,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可以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必须受理,法院一般情况下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须在24小时内作出。




案例君:


根据《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根据当事人意愿,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为最大限度保障特殊困难群体能够依法及时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救济,《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对代为申请的情形进行了适当扩充,明确“年老、残疾、重病”等情况,可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由相关部门代为申请。同时,规定对于代为申请的主体也适当扩大,增加了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织牢织密对该类人员的保护网,合力保障其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05 实施家暴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有家庭暴力情形是法院裁判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之一,而且无过错的受害者可以向家庭暴力实施者主张损害赔偿。




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




06 遭遇家暴该怎么办呢?


(1)拨打110报警求助。报警求助的,要保留报警回执,必要时可申请民警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此外,也可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当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妇联组织等求助。




(2)及时就医、鉴定伤情。妥善保留诊疗记录、病例资料等,到伤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保留鉴定意见书等资料。


(3)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4)申请临时庇护、法律援助等服务。遭受家暴后,没有生活




07 遭到家暴应收集哪些证据?


(1)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


公安机关出警后制作的受害人的询问记录、施暴人的讯问笔录、报警回执等。




公安机关对加害人出具的告诫书。




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后,抄送给受害人的决定书副本。




公安机关对受害人进行伤情鉴定后出具的报告。



(2)村(居)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反家暴社会组织、双方用人单位等机构的求助接访记录、调解记录等


受害人如果曾经到上述机构投诉,可以申请查阅调取详细记录,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投诉记录。



(3)病历资料、诊疗费票据


因家庭暴力就医时,保存好就医的病历资料、诊疗费票据等。



(4)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录音、录像


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5)保证书、承诺书、悔过书


如果加害人有悔过的表现,可以要求加害人写保证书等,并签署姓名及日期。



(6)证人证言,包括未成年子女证言


请目睹或听到家庭暴力发生情况的共同生活亲属包括未成年子女、邻居、同事等作证。



(7)受害人的陈述


自己如实叙述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




(8)电子证据


如果加害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对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受害人可以通过录音、截屏等方式备份保存此类证据,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公证处提取电子证据。




案例君:


根据《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六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证据,认为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可以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前款所称“相关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根据家庭暴力发生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列举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上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同时,结合人身安全保护令非诉程序特点,《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有助于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作用。







附:《反家庭暴力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




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二十二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必要时可以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END-


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


转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





每年的11月25日


为联合国确立的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但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家暴吗?


法律对家暴行为如何处罚?


遭受家暴后该收集哪些证据?


本文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6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公权力应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并创设了家庭暴力告诫、人身安全保护令、紧急庇护等重要法律制度。该法律实施六年来,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暴受害人缺少保存和收集证明家暴证据的意识,许多家暴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追究,以致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后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情况下受害人不知道哪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也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更不知道收集证据的用处。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构成家庭暴力。第二十条规定,证据对证明有家庭暴力事实或现实危险具有重要作用。为帮助、引导家庭暴力受害人增强意识、提高能力,有效收集和固定家庭暴力证据,全国妇联权益部在总结涉家暴相关案件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以下为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中的有关重点提要,供大家参考。






01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02 家庭暴力包括哪些行为?


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外立法例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学界理论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




(1)身体暴力是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或限制受害人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




(2)性暴力是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是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情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案例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三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对家庭暴力行为种类作了列举式扩充,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保障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家庭暴力的侵害。






03 一般夫妻纠纷与家庭暴力


有什么区别?


一般夫妻纠纷中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失手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但与家庭暴力有着本质区别。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加害人存在通过暴力伤害达到一定目的的主观故意(控制对方),大多数家庭暴力行为呈现周期性,并且不同程度地造成受害人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后果,导致受害一方因为恐惧而屈服于加害方的意愿(被对方控制),而夫妻纠纷不具有上述特征。




04《反家庭暴力法》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家暴的范畴。




亮点二:发现家暴不报案将担责。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亮点三:适用同居时实施的暴力。《反家庭暴力法》附则中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亮点四: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后,如果认为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要记录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警告。




亮点五: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当受理。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强制、威吓无法进行申请的特殊人,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可以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必须受理,法院一般情况下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须在24小时内作出。




案例君:


根据《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根据当事人意愿,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为最大限度保障特殊困难群体能够依法及时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救济,《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对代为申请的情形进行了适当扩充,明确“年老、残疾、重病”等情况,可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由相关部门代为申请。同时,规定对于代为申请的主体也适当扩大,增加了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织牢织密对该类人员的保护网,合力保障其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05 实施家暴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有家庭暴力情形是法院裁判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之一,而且无过错的受害者可以向家庭暴力实施者主张损害赔偿。




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




06 遭遇家暴该怎么办呢?


(1)拨打110报警求助。报警求助的,要保留报警回执,必要时可申请民警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此外,也可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当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妇联组织等求助。




(2)及时就医、鉴定伤情。妥善保留诊疗记录、病例资料等,到伤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保留鉴定意见书等资料。


(3)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4)申请临时庇护、法律援助等服务。遭受家暴后,没有生活




07 遭到家暴应收集哪些证据?


(1)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


公安机关出警后制作的受害人的询问记录、施暴人的讯问笔录、报警回执等。




公安机关对加害人出具的告诫书。




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后,抄送给受害人的决定书副本。




公安机关对受害人进行伤情鉴定后出具的报告。



(2)村(居)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反家暴社会组织、双方用人单位等机构的求助接访记录、调解记录等


受害人如果曾经到上述机构投诉,可以申请查阅调取详细记录,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投诉记录。



(3)病历资料、诊疗费票据


因家庭暴力就医时,保存好就医的病历资料、诊疗费票据等。



(4)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录音、录像


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5)保证书、承诺书、悔过书


如果加害人有悔过的表现,可以要求加害人写保证书等,并签署姓名及日期。



(6)证人证言,包括未成年子女证言


请目睹或听到家庭暴力发生情况的共同生活亲属包括未成年子女、邻居、同事等作证。



(7)受害人的陈述


自己如实叙述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




(8)电子证据


如果加害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对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受害人可以通过录音、截屏等方式备份保存此类证据,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公证处提取电子证据。




案例君:


根据《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第六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证据,认为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可以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前款所称“相关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根据家庭暴力发生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列举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上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同时,结合人身安全保护令非诉程序特点,《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有助于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作用。







附:《反家庭暴力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




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二十二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必要时可以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离婚诉讼中需要搜集的证据有哪些?

关注公众号 婚姻律师在线,你会学到很多婚姻知识,我的很多粉丝,就是靠我公众号成长的。






︾ 引导语:离婚证据收集决定了诉讼的成功率,为了保险起见,可以让婚姻律师介入,协助收集和巧妙运用!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在离婚案件中,所有的诉讼请求都需要证据予以支持,也就决定了所有的证据展开都应当是围绕诉讼请求展开,用以让法官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离婚的证据收集,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具体应当围绕如下方面展开:




  1. 感情破裂的证据



感情破裂的类型很多,原告应当从自身案件出发,收集足以支撑感情破裂的证据,具体可涵盖: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证据;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证据;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证据;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证据等。




2. 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




如房屋产权证明、存款数额、车辆信息、股权信息、银行流水、债权信息、知识产权债权信息等,共同财产的证据主要用于财产分割比例确定。




3. 夫妻共同债务的证据




用来确定夫妻对共同债务的分割,这方面主要指欠条信息、借条信息、各方面的债务合同,可以做一份负债清单,清晰明了。




4. 抚养权争夺证据




如果考虑拿到孩子抚养权的,可以举证证明自己比对方适合抚养孩子的各方面优势,如证明教育水平的毕业证书、证明居住环境的居所图片、证明对方有疾病的诊断证明、证明对方生活放浪、品行不端的拘留通知、赔偿协议等。这方面可以从证明自己优势出发,也可以从证明对方劣势出发,具体应当结合案件情况来定。




5. 其他




其他方面诸如要求损害赔偿的证明,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等方面的证明。




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姻律师在线 专业的律师常年无休免费解答您婚姻中遇到的任何疑难杂症!


关注公众号 婚姻律师在线,你会学到很多婚姻知识,我的很多粉丝,就是靠我公众号成长的。






︾ 引导语:离婚证据收集决定了诉讼的成功率,为了保险起见,可以让婚姻律师介入,协助收集和巧妙运用!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在离婚案件中,所有的诉讼请求都需要证据予以支持,也就决定了所有的证据展开都应当是围绕诉讼请求展开,用以让法官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离婚的证据收集,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具体应当围绕如下方面展开:




  1. 感情破裂的证据



感情破裂的类型很多,原告应当从自身案件出发,收集足以支撑感情破裂的证据,具体可涵盖: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证据;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证据;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证据;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证据等。




2. 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




如房屋产权证明、存款数额、车辆信息、股权信息、银行流水、债权信息、知识产权债权信息等,共同财产的证据主要用于财产分割比例确定。




3. 夫妻共同债务的证据




用来确定夫妻对共同债务的分割,这方面主要指欠条信息、借条信息、各方面的债务合同,可以做一份负债清单,清晰明了。




4. 抚养权争夺证据




如果考虑拿到孩子抚养权的,可以举证证明自己比对方适合抚养孩子的各方面优势,如证明教育水平的毕业证书、证明居住环境的居所图片、证明对方有疾病的诊断证明、证明对方生活放浪、品行不端的拘留通知、赔偿协议等。这方面可以从证明自己优势出发,也可以从证明对方劣势出发,具体应当结合案件情况来定。




5. 其他




其他方面诸如要求损害赔偿的证明,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等方面的证明。




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姻律师在线 专业的律师常年无休免费解答您婚姻中遇到的任何疑难杂症!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哪些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

离婚时可以分割哪些财产

办理离婚手续的注意什么

有哪些情形下是禁止结婚的

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离婚损害赔偿收集哪些证据呢(离婚损害赔偿收集哪些证据?)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3481.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11月12日星期五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