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取保候审都会判缓刑吗(取保候审是不是都会判处缓刑?)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14 20:34:20
  • 0
  • 北京律师
文章目录:

取保后一定能判缓刑吗

先前有位当事人侦查取保后没有继续委托律师跟进,等到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通知去做认罪认罚且没有建议缓刑,他害怕坐牢,才急匆匆请律师。后来在律师的努力下,检察院表示如果当事人认罪认罚,同意建议缓刑。但这位当事人又说觉得缓刑还是会有案底,还想进一步争取不起诉或者撤案,就还是没有签具结书,检察院遂按照原先的量刑建议(没有缓刑)提起公诉。




另外有位当事人取保候审,认罪认罚,检察院建议缓刑。当事人听说认罪认罚案件法院按照检察院量刑建议来处理的几率在90%以上,遂表示审判阶段不必请律师。结果法院没有判缓刑,而是判处三个月拘役。




刑事案件是可能会出现很多“意外”的。尤其是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当事人和家属而言,“意外”发生的概率更高。大部分当事人和家属之所以要委托律师,就是希望把出现意外情况的风险尽量降低。以前很多人会认为请律师是追求一个必然的结果,但后来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必然”,只要案件尚未结束,就可能有意外情况,只是概率不同而已。




上文提到的第一起案件属于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甚至可以判缓刑也可以不判缓刑的案件,因为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本身就存在较大争议,实践中存在多种理解。




而就第二起案件而言,该当事人的行为情节较轻,判处拘役实刑或判处缓刑在法律上都是说得过去的。那么,这类案件是否还有上诉必要?应该说没有太大上诉必要了。因为一审法院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方面没有明显错误,二审维持原判几乎是必然的。而且假设真的走上诉流程,二审的时间加上当事人先前被拘留的时间可能都差不多三个月了,法官一看这个时间,还是会维持原判。




先前在《审前羁押率降低,是全然的好事吗?》一文中,我提到一个观点:审前羁押率降低,审后羁押率一定会提升。因此,对于当事人未被羁押的案件,一审开庭前辩方所做的工作就更为重要。




加之现在判缓刑的程序越来越复杂,总体而言,检察院倾向于尽量少建议判处缓刑,法院也倾向于尽量少判缓刑。因此,对于当事人被羁押的、做量刑辩护的大部分案件而言,争取“实报实销”才是对辩方而言更具可行性的做法。而对于非常想要争取缓刑的当事人而言,坚持全流程辩护就显得更为重要,不能在取保候审或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就直接放弃辩护。


取保候审了就一定能够判缓刑吗?

很多案子,当事人被取保之后,就认为自己的事情不大,既然能够取保,后面肯定能够判缓刑,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取保候审跟缓刑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取保候审也是强制措施的一种,相对于拘留逮捕而言,只是手段不同,本质没有取保,还是犯罪嫌疑人;


其次,公安在给当事人取保,后期检察院和法院是仍然可以再逮捕的,取保并不是一劳永逸,在此,当事人自己也要衡量一下所犯的罪名、性质、情节,是否属于后期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如果经过分析,案件的性质情节都比较严重,后期的量刑也可能比较高,那么即使取保了,后面也有可能会被判处实刑的;


最后,取保固然是好的,但是也绝对不要大意,在取保期间最好找专业的刑辩律师咨询,对案件的后期走向给出中肯的分析建议,以便及早去争取有利的结果。


我都被取保候审了,法院还不判缓刑吗?

我都被取保候审了,法院还不判缓刑吗?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在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当事人来咨询,自己被公安机关刑拘30天后取保候审了,或者在37天内被检察机关不予批准逮捕,从看守所释放了,甚至压根没有被刑拘,直接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了,那么自己后面还会被判实刑收监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是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该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法》第七十二条是关于缓刑的适用条件的规定,该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第二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与缓刑适用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说如果司法机关认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那么在法院判刑的时候,也可能会认为其既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就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其宣告缓刑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对其适用缓刑。


因而,从这个角度讲,取保候审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比于一直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判处缓刑的几率是要高一些的,这一点,也几乎形成了司法工作人员和我们辩护律师的共识。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种共识正在不断被打破。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少捕慎押慎诉的刑事政策正在大力向全国司法机关推广,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直强调“可捕可不捕的,不捕”,法院判决前的羁押率不断降低,就会出现很多在之前“可捕可不捕”的案件之前很可能会逮捕,现在就很可能不捕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院就会判处缓刑,毕竟可捕可不捕这一提法,就恰恰证明既然可捕,就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的,很可能无法达到缓刑所要求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条件。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到,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为避免羁押场所出现感染风险,也会出现原本应该刑拘、逮捕的案件,因不便于移送监管场所收押,就暂时对其取保候审,但这也不意味着法院就会判处缓刑。




实际上,在这两年,我就经常遇到很多原本取保候审在外的当事人,在法院阶段突然收监或者判决实刑的情况,也经常遇到原本论罪应处10年以上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第81条的规定属于“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形,但公安机关自行对其办理取保候审或检察机关不予逮捕的情况。


因此应该说,从这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取保候审后大概率能判缓刑的定律已经不再准确。切不可因为自己被取保候审了就掉以轻心,以为判处缓刑是个大概率事件,就不把自己的案件当回事,以免到时候追悔莫及。


我都被取保候审了,法院还不判缓刑吗?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在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当事人来咨询,自己被公安机关刑拘30天后取保候审了,或者在37天内被检察机关不予批准逮捕,从看守所释放了,甚至压根没有被刑拘,直接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了,那么自己后面还会被判实刑收监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是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该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法》第七十二条是关于缓刑的适用条件的规定,该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第二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与缓刑适用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说如果司法机关认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那么在法院判刑的时候,也可能会认为其既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就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其宣告缓刑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对其适用缓刑。


因而,从这个角度讲,取保候审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比于一直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判处缓刑的几率是要高一些的,这一点,也几乎形成了司法工作人员和我们辩护律师的共识。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种共识正在不断被打破。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少捕慎押慎诉的刑事政策正在大力向全国司法机关推广,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直强调“可捕可不捕的,不捕”,法院判决前的羁押率不断降低,就会出现很多在之前“可捕可不捕”的案件之前很可能会逮捕,现在就很可能不捕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院就会判处缓刑,毕竟可捕可不捕这一提法,就恰恰证明既然可捕,就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的,很可能无法达到缓刑所要求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条件。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到,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为避免羁押场所出现感染风险,也会出现原本应该刑拘、逮捕的案件,因不便于移送监管场所收押,就暂时对其取保候审,但这也不意味着法院就会判处缓刑。




实际上,在这两年,我就经常遇到很多原本取保候审在外的当事人,在法院阶段突然收监或者判决实刑的情况,也经常遇到原本论罪应处10年以上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第81条的规定属于“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形,但公安机关自行对其办理取保候审或检察机关不予逮捕的情况。


因此应该说,从这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取保候审后大概率能判缓刑的定律已经不再准确。切不可因为自己被取保候审了就掉以轻心,以为判处缓刑是个大概率事件,就不把自己的案件当回事,以免到时候追悔莫及。



1460/家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家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

1460/刑事拘留取保候审出来会通知家人吗(刑事拘留取保候审出来后有没有可能几天又进去了)

延长羁押期限可否取保候审呢(延长羁押期限的条件)

醉驾取保候审期间能去外地吗(醉驾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去外地吗)

诈骗案取保候审条件(诈骗罪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取保候审都会判缓刑吗(取保候审是不是都会判处缓刑?)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339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5月26日星期五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