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你涉嫌信用卡诈骗(构成信用卡诈骗的条件)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5-23 12:00:01
  • 0
  • 北京律师
文章目录:

透支信用卡五万元以上,五种情况,三个判例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在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上,司法实践中有许多的争议,主要就是恶意透支的认定中,对于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不准确,导致信用卡诈骗罪有滥用的倾向,张明楷教授还就针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滥用发表了一篇文章,《现代法学》2019年第2期,张明楷: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处罚条件 —— 《刑法》第196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


本文就根据三个真实判例,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常见推定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情形和方法进行解读。


在解读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数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


非法占有为目的通俗的理解就是透支时不想还,想占为自有的目的,由于人的想法存在于其内心,透支人被抓时绝大多数都会说“我是想还的呀”,所以,司法实践中常用推定的方法推定行为人透支时是否想还,《解释》就规定了六种可以认定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情形。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一、利用虚假的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一般会直接认定恶意透支,符合《解释》第二项法院判例

案件编号:辽宁省灯塔市人民法院(2021)辽1081刑初21号刑事判决书


案件事实:2011年2月份,刘某某在工行灯塔市佟二堡支行申请了一信用卡,并提供了虚假的房屋所有权证作为资信证明。开始时,刘某某能正常透支使用该信用卡,透支后及时还款,后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用于日常花费。2019年10月份以后,使用的信用卡逾期,经银行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方式多次向刘某某催收,其均逃避催收,拒不还款。到2020年9月份止,刘某某恶意透支信用卡本金合计473322.84元。


2020年12月24日,刘某某家属将信用卡所欠本金全部偿还清。


刘某某辩护人吴某辩护意见


刘某某使用信用卡资金本意是为了做皮某生意,由于市场行情下滑导致亏损,造成无力偿还,主观上不是有意进行恶意透支,系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为归还信用卡钱将自己房产底价出售,又向亲友借了部分资金,起诉前全部归还了本金,符合免予刑事处罚的条件,建议免予刑事处罚。


法院认为


刘某某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法院判决:


刘某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阳光律师认为

利用虚假的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的,一般在实践中会被认为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除非有相反证据推翻,例如本案被告律师就提出,”刘某某使用信用卡资金本意是为了做皮某生意,由于市场行情下滑导致亏损,造成无力偿还,主观上不是有意进行恶意透支”,这是一个有效的辩护理由,可推翻检方有罪的指控,但是很遗憾,判决书在说理部分未予以回应,在判决书事实认定部分,透支款认定的去向是日常花费,阳光估计辩护律师提出的所谓“皮毛生意”无证据支持。


二、欠大量外债后透支信用卡一般也会认定明知无偿还能力透支信用卡,符合《解释》第一项法院判例

案件编号:吉林省乾安县人民法院


(2021)吉0723刑初13号刑事判决书


案件事实:2011年,沈某某在农行乾安支行办理信用卡,至2018年9月份在外债高达50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没有能力还款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农行信用卡本金人民币93313元,后经乾安县农行多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偿还。


案发后,被告人沈某某全部偿还恶意透支信用卡本金人民币93313元。


法院认为,沈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本金人民币93313元,并经信用卡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判决:沈某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免予刑事处罚。


阳光律师认为

透支人在透支时资不抵债,经营状况恶化,无合理收入等情况都有可能推定为恶意透支。


这时逃避刑罚的唯一的做法就是在公安立案前,将欠银行的本金偿还到小于五万元,由于五万元以上才会立案,公安机关将不会立案。


三、使用透支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透支后无法归还的,一般也认定为恶意透支法院判例

案件编号:广东省化州市人民法院


(2021)粤0982刑初83号刑事判决书


案件事实:2015年12月12日,张某某以自己的身份资料,向农行化州支行申办了一张信用卡,在2016年1月30日至2018年8月18日间,通过消费、取现的方式透支信用卡本金90000多元、本息合计10多万元,用于打麻将赌博及日常消费。


同年10月4日该卡出现透支逾期。经发卡行多次催收,张某某在2018年10月4日至2019年10月18日间分多次共计偿还了1596.67元透支款后,还欠持卡行透支本金98320.85元。虽经发卡行多次催收,张某某在2019年上半年至2020年11月,在惠州务工期间所取得的薪酬收入也拒绝归还透支款,并釆取不接听、不回复持卡行拨打的催收电话、发送的催收短信、邮寄的催收挂号信等方法逃避持卡行催收透支款,导致发卡行损失信用卡本金98320.85元。


法院认为


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四、《解释》还规定了两种推定恶意透支的情形

一是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实践中,这种情形一般要结合其他情形综合认定。但是在争议较大的案件中,银行找不到持卡人、持卡人改变联系方式、住址的,很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因此,信用卡透支人逾期后最好不要变更电话、住址,或者变更后告知银行。


二是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对于透支款去向说不清楚,透支款去向不明,将会被认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以上五中《解释》规定的推定恶意透支的情形,不能绝对化,有其他事由可以推翻的,不能认定为恶意透支。


当然,根据司法实践及《解释》规定,是否是恶意透支,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认定,防止教条和机械化。


解释原文:“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我是律师阳光,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麻烦加一下关注,点赞,评论,这对头条的创


这也是头条创


阳光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


信用卡额度有5万,满额用属于恶意透支吗?不还能构成诈骗罪吗?

满额使用信用卡额度,如果都是正常消费使用,合法开支,而且不发生任何逾期,其实就与恶意透支无关联了。有时候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尤其是自己心中有鬼的时候,更是要堂堂正正,这种客户可能是银行信用卡最好的客户了,每月银行可以从商户那边收取不少的刷卡费。但是如果用卡不规范,可能就会存在大问题,那就有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了。


恶意透支的法律定义,同是否满额使用没有太多关联

我国对于信用卡“恶意透支”还是有着很严格以及很明确的法律定义。在2018年,最高法、最高检最新的司法解释上是这么定义:“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在这个法律定义中,已经讲得很明确,恶意透支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有着时间线上的两层递进关系,再加上主观故意,那么如果都符合,就构成了恶意透支。


第一个要素,那就是信用卡透支额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举个例子,假如信用卡的授信额为5万元,持卡人想办法利用消费分期或者现金分期,最终使用了6万元,那就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消费透支完毕,在账单日没有还款,形成逾期。这两个要素每一个都满足要求。


第二个要素,那就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发卡银行并不会在欠款逾期后马上就会进行催收的,所以要由发卡银行两次的有效催收,一般两次之间要间隔一个月以上。催收方式是书面或者邮件,或者正式的录音催收,上门催收自然也算入其中。


所以从上面看来,恶意透支同每个月信用卡额度满额使用不构成关联。


恶意透支的成立,要以“主观故意”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要素,仍然不构成

即使上面两个要素都符合,其实仍然不构成恶意透支,记得还有一个“主观故意”的要求。如果是属于正常的消费透支,那就没有主观故意的想法。那么什么叫做主观故意呢?以下几种都算:


1.申办使用信用卡的意图。例如申办信用卡就是为了套现去做其他的非消费开支,就是为了套现去还赌债,就是为了进行挥霍和超出自己范围的高消费等等,只要不是做正常消费都可以算入其中。


2.使用假材料获取高授信额度,远远高于自己的还款能力。其实这一点不好认定,但是如果证据确凿,也能够认定。最终形成的法律事实就是实际透支额远远超过自己的收入额。至于超出几倍才能被认为是恶意透支,目前法律上也没有定论。但是最少是要在自己的月收入5~10倍之上,甚至更多。


仅仅恶意透支还不能认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还需要金额以及其他行为来认定

仅仅构成恶意透支行为,可不一定会入刑的,法律上也讲得清清楚楚。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明确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上调。根据《决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


目前很多人认为,高过5万元,如果还被认定属于恶意透支,就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其实这就是对于上面这个司法解释的一个误读。5万元只是一个针对平均工资收入的一个建议,而且一定要佐以其他的行为证据才能认定。所以切不可把它当成一个唯一的条件或者充足的条件来看待。


例如曾经有过案例,一个人收入是0元,他伪造了收入证明以及其他资料,骗取了额度为2万元的信用卡,并挥霍完毕,最终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后来其又失联并且给银行假的联系方式,最终被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刑了。


如果要入刑,除了恶意透支之外,持卡人还必须具备故意失联逃避沟通和催收,给银行提供假的资料取得信用卡或者逃避催收等行为,这才是恶意透支入刑的所有条件构成。法律不是那么严苛的,法律在于教育大多数人惩罚极少数人。所以只要合法使用信用卡,在欠款逾期后保持不失联,合理进行沟通和洽谈方案,是不会有刑事处罚风险的。


合规用卡,不要非法套现,不要伪造资料,不要失联,爱护自己的金融征信,那么信用卡就是生活中便利的帮手。


信用卡诈骗犯罪新规:立案门槛提高,持卡人的重大利好?

信用卡透支后还不上是不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呢?一般来说,正常的使用信用卡交易,透支后,经济状况还不上,不构成犯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用卡的使用不是一天两天的,持卡人长期使用,累积有信用,额度逐渐提升,由于经济状况变化,还不上透支款项,这属于经济纠纷。不久前,司法机关发布了新的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这对持卡人是不是利好?#法律人举案普法##普法行动#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悬在持卡人头上的利剑,很多持卡人为此提心吊胆,生怕触犯这条红线。一些社会催收机构也拿这个罪名做文章。我们看到很多催收人员,发布恐吓短信,某某某,你是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多少,涉嫌诈骗犯罪已经立案,限你什么时间带资金到什么地方与我们办理还款事宜。包括网贷公司的催收,你什么时候贷款多少,迟迟不还,构成贷款诈骗,已经立案,限你什么时间带钱到什么地方与我方工作人员对接还款……。这些都是非法的催收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法律的明确定义持卡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犯罪有两种情形:一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二是,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虚假身份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


过去一些信用卡持卡人透支1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还不上,银行2次以上催收后,仍无法还款的,就会被银行以信用卡诈骗犯罪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争议,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对金融消费者不公平。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事实认定和标准逐渐提高。


2022年4月29日,司法机构发布《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该规定将信用卡持卡人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作为构成犯罪的立案标准;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虚假身份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5千元以上的作为刑事犯罪立案标准。第一种情形受害者是银行,第二种情形受害者不一定是银行,可能是其他人,使用作废,伪造的信用卡在银行是取不到钱的。




很多人觉得民间的商业活动,经济往来还不上钱都是民事纠纷,怎么和银行打交道,持卡人经济好的时候用信用卡,银行从中赚取利润。一旦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还不上款就有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呢?如果说持卡人刚办下来信用卡就全部透支款项,然后不还款,此种恶意透支行为,被定性为信用卡诈骗可以理解。


但是,实际上银行信用卡管理不是这么简单,一般个人申请银行信用卡,没有足够的房产和资产,银行授信额度很低,持卡人拿到银行卡全部透支出来不还,也达不到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有房产和足够资产的,持卡人新办卡的额度会很大,但是,如果透支数额大不还,银行其他可以冻结查封房产和资产的。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构成和立案门槛应当是非常严格和较高的。否则,过低的信用卡诈骗犯罪门槛,对消费者不公平,也不利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壮大。


信用卡持卡人的授信额度是在不断用卡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时间越长,银行从持卡人那里获取的利润就越大。这就像生存企业要经常从银行获取流动资金贷款,同时还款,循环发展。信用卡持卡人只要不是出于非法占用为目的,较长时间透支消费或者款项后,按时还款。遭遇经济状况恶化,无法还款时,这种情况就不应当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




要正确区分信用卡诈骗犯罪和经济纠纷的关系。恶意透支超过规定限额,什么是规定限额?规定限额是银行给持卡人的授信额度,一般来说,持卡人很难超过规定限额投资,超过授信额度的银行无法支付成功。什么是规定期限呢?这里可能发生争议,一是信用卡有效期,超过信用卡有效期透支,正常情况下也不能实现,还有一种解除就是没有按照规定期限还款。不按期还款的经济合同多了,为何到了银行就是犯罪?所以,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透支5万元以上,没有按照期限还款,经过银行2次以上催收仍不还的,才可能涉嫌犯罪。




在信用卡犯罪案件中,要始终考察持卡人持卡时间,用卡时间,几年,十年等时间持卡人,一直用卡记录良好,额度逐渐提升,由于经济状况恶化,透支数额较大后无法还款的,不应当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


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的5万元以上数额怎么计算呢?信用卡消费或者透支,都会计算利息,手续费或者复利、罚息等。在刑事犯罪认定标准过程中,只有透支本金才作为计算标准,银行收取的各种费用不计算。刑事犯罪事关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和命运前途,不可草率决定。


有人说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提高是不是鼓励持卡人透支不还钱呢?这个说法很荒唐,透支后不还钱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责任跑不了,征信记录不良信用记录跑不了。一旦银行起诉进行执行程序,查封扣押冻结持卡人有财产肯定能够被执行,持卡人没财产的,会进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其次,一个普通人办信用卡,没有财产和资产,仅仅有工作,初次银行授信额度在几千块或者2万元以下,就是持卡人全部透支消费了,或者取现,无法偿还也不构成犯罪。信用卡的额度都是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累计信用被提高的。有资产和房产的持卡人,首次授信额度可能较大,但,银行更不用担心这部分持卡人不按时还款。


大多数信用卡持卡人都是正常使用,恶意透支,非法占有不打算偿还的,只有极少数人。这部分人造成的信用卡业务损失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农民种地,种子下去还有很多不发芽的。凡事不可能百分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的提高和更加严格是司法实践更加精准科学、公平公正地体现。刑事犯罪要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避免打击面过宽,让公民背上犯罪的包袱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刑事手段之外,民事手段和社会诚信惩罚体系已经足可以规范约束信用卡持卡人的使用行为。司法机关在经济犯罪治理方面越来越成熟。


信用卡透支后还不上是不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呢?一般来说,正常的使用信用卡交易,透支后,经济状况还不上,不构成犯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用卡的使用不是一天两天的,持卡人长期使用,累积有信用,额度逐渐提升,由于经济状况变化,还不上透支款项,这属于经济纠纷。不久前,司法机关发布了新的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这对持卡人是不是利好?#法律人举案普法##普法行动#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悬在持卡人头上的利剑,很多持卡人为此提心吊胆,生怕触犯这条红线。一些社会催收机构也拿这个罪名做文章。我们看到很多催收人员,发布恐吓短信,某某某,你是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多少,涉嫌诈骗犯罪已经立案,限你什么时间带资金到什么地方与我们办理还款事宜。包括网贷公司的催收,你什么时候贷款多少,迟迟不还,构成贷款诈骗,已经立案,限你什么时间带钱到什么地方与我方工作人员对接还款……。这些都是非法的催收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法律的明确定义持卡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犯罪有两种情形:一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二是,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虚假身份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


过去一些信用卡持卡人透支1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还不上,银行2次以上催收后,仍无法还款的,就会被银行以信用卡诈骗犯罪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争议,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对金融消费者不公平。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事实认定和标准逐渐提高。


2022年4月29日,司法机构发布《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该规定将信用卡持卡人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作为构成犯罪的立案标准;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虚假身份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5千元以上的作为刑事犯罪立案标准。第一种情形受害者是银行,第二种情形受害者不一定是银行,可能是其他人,使用作废,伪造的信用卡在银行是取不到钱的。




很多人觉得民间的商业活动,经济往来还不上钱都是民事纠纷,怎么和银行打交道,持卡人经济好的时候用信用卡,银行从中赚取利润。一旦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还不上款就有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呢?如果说持卡人刚办下来信用卡就全部透支款项,然后不还款,此种恶意透支行为,被定性为信用卡诈骗可以理解。


但是,实际上银行信用卡管理不是这么简单,一般个人申请银行信用卡,没有足够的房产和资产,银行授信额度很低,持卡人拿到银行卡全部透支出来不还,也达不到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有房产和足够资产的,持卡人新办卡的额度会很大,但是,如果透支数额大不还,银行其他可以冻结查封房产和资产的。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构成和立案门槛应当是非常严格和较高的。否则,过低的信用卡诈骗犯罪门槛,对消费者不公平,也不利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壮大。


信用卡持卡人的授信额度是在不断用卡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时间越长,银行从持卡人那里获取的利润就越大。这就像生存企业要经常从银行获取流动资金贷款,同时还款,循环发展。信用卡持卡人只要不是出于非法占用为目的,较长时间透支消费或者款项后,按时还款。遭遇经济状况恶化,无法还款时,这种情况就不应当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




要正确区分信用卡诈骗犯罪和经济纠纷的关系。恶意透支超过规定限额,什么是规定限额?规定限额是银行给持卡人的授信额度,一般来说,持卡人很难超过规定限额投资,超过授信额度的银行无法支付成功。什么是规定期限呢?这里可能发生争议,一是信用卡有效期,超过信用卡有效期透支,正常情况下也不能实现,还有一种解除就是没有按照规定期限还款。不按期还款的经济合同多了,为何到了银行就是犯罪?所以,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透支5万元以上,没有按照期限还款,经过银行2次以上催收仍不还的,才可能涉嫌犯罪。




在信用卡犯罪案件中,要始终考察持卡人持卡时间,用卡时间,几年,十年等时间持卡人,一直用卡记录良好,额度逐渐提升,由于经济状况恶化,透支数额较大后无法还款的,不应当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


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的5万元以上数额怎么计算呢?信用卡消费或者透支,都会计算利息,手续费或者复利、罚息等。在刑事犯罪认定标准过程中,只有透支本金才作为计算标准,银行收取的各种费用不计算。刑事犯罪事关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和命运前途,不可草率决定。


有人说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提高是不是鼓励持卡人透支不还钱呢?这个说法很荒唐,透支后不还钱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责任跑不了,征信记录不良信用记录跑不了。一旦银行起诉进行执行程序,查封扣押冻结持卡人有财产肯定能够被执行,持卡人没财产的,会进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其次,一个普通人办信用卡,没有财产和资产,仅仅有工作,初次银行授信额度在几千块或者2万元以下,就是持卡人全部透支消费了,或者取现,无法偿还也不构成犯罪。信用卡的额度都是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累计信用被提高的。有资产和房产的持卡人,首次授信额度可能较大,但,银行更不用担心这部分持卡人不按时还款。


大多数信用卡持卡人都是正常使用,恶意透支,非法占有不打算偿还的,只有极少数人。这部分人造成的信用卡业务损失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农民种地,种子下去还有很多不发芽的。凡事不可能百分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案标准的提高和更加严格是司法实践更加精准科学、公平公正地体现。刑事犯罪要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避免打击面过宽,让公民背上犯罪的包袱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刑事手段之外,民事手段和社会诚信惩罚体系已经足可以规范约束信用卡持卡人的使用行为。司法机关在经济犯罪治理方面越来越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是怎样的?

欠款不还仲裁?欠款不还仲裁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仲裁和解的流程,仲裁和解的流程是怎样的

仲裁开庭经验 仲裁开庭审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你涉嫌信用卡诈骗(构成信用卡诈骗的条件)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168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4年03月24日星期二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