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的区别(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4-23 20:10:02
  • 0
  • 南京律师
文章目录:

如何界定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

【基本案情】常某系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负责向客户销售专升本、成人自考等课程,以及学生资质审核、合同的签订、课程款的回收(公司并未授权常某直接接受课程款)等工作。2021年10月5日,其接受公司指派,联系、接洽被害人王某,得知王某有专升本学历的提升需求后,向其介绍报考院校、专业及课程价格等信息。次日,常某假借为王某提供某师范院校专升本课程,要求王某将学费5980元打入其指定的个人账户,后将钱款挥霍。其间,王某多次联系常某上课事宜未果后报警。案发后,常某已将涉案钱款退还给被害人。


  【分歧意见】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常某行为的定性。常某作为教育公司业务员,假借向客户销售课程之便,骗取客户学费后自行使用的行为,是诈骗行为还是骗取型职务侵占行为。如果常某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则因犯罪数额未达到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标准而不构成犯罪。因此,本案实质上是罪与非罪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行为,因未达到追诉标准不构成犯罪。理由是:行为人利用了其系教育公司销售人员的职务便利,获取客户信息后,骗得被害人信任,使被害人相信交易对方系教育公司,进而按照常某的要求缴纳学费。过程中,行为人虽有隐瞒事实的欺骗行为,但其占有、控制的实际是公司的财产,且获得财产的手段系基于其本人的职务便利。因此,常某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行为,因职务侵占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为6万元,常某未达到追诉标准,不构成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该案属于典型的“能为而不为”型诈骗。常某主观上基于诈骗王某财物的故意,利用工作便利接近被害人,骗取被害人信任后,使被害人相信常某收取学费是为了给被害人提供专升本课程,而事实上,常某并未打算为王某提供相关授课服务。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将财物交付给常某,这种占有、使用显然违背了被害人的真实意思。因此,常某的行为虽然借用了其更易接近客户的业务员身份,但获取财物主要基于欺骗手段,应当构成诈骗罪。


  【评析意见】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如下:


  第一,从主观故意分析,常某主观上具有诈骗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其利用本人具有代理权限而实施诈骗行为,仍然属于诈骗犯罪。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利用了“代理”身份,并没有真实履行“代理”职责。行为人只是借此身份,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进而为其实施后续的诈骗行为做铺垫。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侵占其保管、经营、经手的单位财产的故意,然而本案中常某自述其与王某接洽伊始,了解到王某是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后,考虑自己即将离职,就想在离职之前从王某处骗取学费,既未准备给王某提供专升本课程,也未打算将该客户全额缴费的情况告知公司。


  第二,从客观行为分析,常某客观上实施了隐瞒真相的行为,在明知自己无权收取课程费用,且并未打算帮助王某办理专升本课程的情况下,仍然利用其“代理”身份骗取王某信任。王某基于相信常某的代理行为而误认为交易对象是教育机构,将钱款交予常某,后财物实际被常某占有、使用。在此过程中,行为人使用了欺骗手段,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交付了财物,且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符合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无疑,本案常某的犯罪行为能够得逞,虽然其借助了职务身份易于接近客户的便利条件,但主要还是基于欺骗手段取财,因常某不具备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职务便利,无法对本单位财物享有实际的控制、支配权,因此不能认定为“利用了职务便利”,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行为特征。


  第三,从钱款属性分析,常某侵占的并非本单位财产,而是王某的个人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财产,而涉案的5980元不宜认定为“本单位财产”。原因在于,常某虽是教育机构销售员,但并未在接洽王某的过程中实际履行“代理”职责,仅是介绍了课程情况,既未审核王某的学历、身份等资质,也未代表公司与王某签订相关合同。涉案钱款并未转为常某代为保管的单位财物,同时公司也无义务为王某提供专升本课程等相关服务。因此,教育机构无需履行义务的同时,自然不能收取王某的学费,涉案钱款不宜认定为“本单位财产”。


  第四,从恢复性刑事司法角度出发,认定常某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不利于修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如果常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那么单位将成为本案被害人,常某应当将赃款退还给其所在单位,该单位则应依职责为王某提供专升本课程服务。然而,常某已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将钱款退还给王某,在这种情况下,要先让王某退回钱款,然后公司为王某提供专升本课程,之后公司再向常某追偿损失,这无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化解矛盾、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


  综上,笔者认为常某的行为成立诈骗罪。





诈骗罪与侵占罪如何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规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刑法规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罪与侵占罪最主要的区别是,财物转移时被害人是否存在错误认识。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受蒙蔽,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或者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即财物转移时被害人因错误认识而交付;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完全出于其对行为人的信任、或某种业务行为【个体工商户】,而不是因行为人以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手段所致,即财物转移时不存在错误认识,因正当行为而交付财物。


有观点认为,诈骗类罪被害人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是在行为人产生犯意之后;侵占罪则是在犯意产生之前。即诈骗罪与侵占罪财物交付与犯意产生的时间不同,但笔者认为不宜作为区分的依据,理由是刑法并不处罚思想犯,依据客观事实区分更为适合。


基于上述区别,诈骗罪与侵占罪之间存在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方式、行为对象不同。两种行为虽均属于刑事犯罪,但诈骗罪属于公诉案件,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


本文仅用于探讨


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职务侵占罪?|山东省检察官与律师辩论赛精彩视频

9月11日,山东省检察官与律师辩论赛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媒体播出,9月13日起,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放送辩论赛比赛视频。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三场辩论。




控方观点: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


辩方观点:张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控方选手


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露


辩方选手


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硕


辩题


张某系某房地产公司销售部聘任销售员,其工资按照底薪加销售提成模式发放。2022年,张某负责销售的某楼盘供不应求。销售过程中,张某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向购房者谎称房屋售罄,如想购买其可协调已购房户进行转让,但需对每套房屋加价2万元。截至案发前有10名购房者同意加价购买房屋,签订购房合同后按照张某要求将加价款共计20万元汇入其个人账户,张某将加价款占为己有。


9月11日,山东省检察官与律师辩论赛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媒体播出,9月13日起,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放送辩论赛比赛视频。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三场辩论。




控方观点: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


辩方观点:张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控方选手


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露


辩方选手


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硕


辩题


张某系某房地产公司销售部聘任销售员,其工资按照底薪加销售提成模式发放。2022年,张某负责销售的某楼盘供不应求。销售过程中,张某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向购房者谎称房屋售罄,如想购买其可协调已购房户进行转让,但需对每套房屋加价2万元。截至案发前有10名购房者同意加价购买房屋,签订购房合同后按照张某要求将加价款共计20万元汇入其个人账户,张某将加价款占为己有。



职务侵占罪和逃税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区别(职务侵占罪34万该怎么判刑)

职务侵占罪追诉时效是怎样的呢(职务侵占罪立案诉讼时效)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呢(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

职务侵占罪判刑后还需要还款吗(职务侵占罪判刑后还需还还钱么)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是什么规定(挪用公款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的区别(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754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5月03日星期日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