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填写很多资料的时候,有一个栏目会经常出现,那就是籍贯。
看到籍贯,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大多数人都简单理解为所谓籍贯就是自己老家的地址。
但籍贯跟祖籍完全是两回事,那籍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填写籍贯?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籍贯?
所谓籍贯,根据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有关事项的通知》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规定:
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简单来说,婴儿的籍贯就是他出生的时候祖父的户口所在地。
如果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
由此可以看出,籍贯主要跟祖父的户口所在地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的祖父在湖南长沙出生,祖祖辈辈都在湖南长沙,他的祖籍就是湖南长沙。
但在这个婴儿出生之前,他的祖父搬到广东深圳居住了,户口也随之迁到深圳居住,那这个婴儿的籍贯就是广东深圳,而不是湖南长沙。
接着再来看下,为什么要填写籍贯?
有人说之所以要填写籍贯,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忘本,其实籍贯设立的本意并不是这个目的。
我觉得籍贯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籍贯开始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是我国人口流动比较频繁的开始,很多人都在全国各地流动,在这种背景之下,人跟户口分离,人跟祖籍分离很正常。
而当时有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都要进行政审政,审就会追溯到父辈,甚至爷爷辈,还会特别关注你是来自哪里,你是哪里人。
为了配合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所以当时在户口登记的时候都会填写籍贯很正常。
另外填写籍贯也有利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有一些人跨省工作之后,就可能把户口迁到外省去,这时候他的儿女出生的时候就必须填写籍贯,我觉得填写籍贯更多是为了方便管理人口,方便统计人口的流动,为人口政策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实际上目前户口本上填写的信息就非常多,有很多信息大家看起来可能没什么用,但公安部门却要求必须填写,因为填写的这些信息可以方便方便公安部门对户口进行统计。
比如在户口本上填写籍贯之后,各地就可以分析出原住居民的比例,以及外来移民的比例等等。
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人口的流动方向、流动特点,从而为各地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政策提供参考数据。
假如户口本上不填籍贯,只按照当前所在地址填写,那就没法具体统计到哪些人来自哪里,人口的流动特点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推断,至于填籍贯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们也没看到有关部门做过解释或者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所以我们只能按自己理解去推断。
至于企业以及一些机构在填写信息的时候也要填写籍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吧。
以前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其实对地域还是有一些要求的,比如有一些企业就明确要求某个地方的人不录取,所以他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如果发现有某一个地方籍贯的人员,他们就有可能首先排除,这其实是一种职场歧视。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籍贯的到底有没有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户口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我国之所以要填写籍贯,这可能是跟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动比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但随着人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人口管理联网的不断完善,现在想要查一个人的信息,想要统计人口的动向,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具体的数据,所以籍贯对于管理人口,统计人口意义现在其实已经不是很大。
相反,籍贯的存在反而有可能让大家产生很多误解。
比如很多人在填写籍贯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填哪个地方,好多人都可能乱填。
再比如目前各地填写籍贯的时候,只能填写父亲一方的,也就是必须填祖父户口所在地址,如果不知道祖父所在地址,那只能填父亲籍贯的地址。
对此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就像孩子可以跟父亲姓,也可以跟母亲姓一样,为什么孩子的籍贯必须跟父亲就不能跟母亲呢?
还有一点是,籍贯的存在很容易让大家出现一些尴尬的事情。
比如有一些人在上学或者求职的过程中填写一些籍贯,别人看到了就直接把他当成老乡。
但实际上这些人有可能从出生到现在压根就没有去过籍贯所在的地方,对当地也不了解,甚至在当地连一个亲戚都没有,只是因为自己出生的时候,祖父的户口在那个地方,所以糊里糊涂就变成那个地方的人了,这确实让人感到比较尴尬。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籍贯没必要就是填写了。
当然,该不该填写籍贯其实不是由我们说了算,而是由人口管理部门说了算,我相信我国之所以没有取消籍贯,而是保留着,肯定有一定的用处,至于这些用处是什么,我觉得到了关键时刻的时候就可能用得上了。
《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葛剑雄著 岳麓书社
“万变”之长河,“不变”之中国。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讲述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在兴衰、传承与变迁中,寻找中国历史的源与流。
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们今日的中国。
秦始皇统一以后在全国实行户籍登记制度,所以每一个百姓都必须在住地登记户籍,在户籍册上面登记。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汉的实物,比如在居延出土的汉朝的木简上,有的就很明白地写着某某人、某郡、某县、某里、几岁、身高几尺几寸、相貌特征等,这就是当时户籍上的内容。
户籍还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身份要登记在不同的户籍上,比如当官的人有官籍、商人有商籍(市籍)。秦朝规定商人本人登记商籍,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要登记在商籍,这个身份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如果离开住地没有办手续,就称为“脱籍”。如果你到了外地合法登记,可以把户籍寄在那里,称为“寄籍”。流亡、逃亡或者在天灾人祸中迁移了,等到秩序恢复以后必须重新落籍,这样才能成为合法的居民。或者到原籍重新登记,或者在新居住的地方登记。但不是人人都可以登记的,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古代绝大多数人的户籍所在地就是他的居住地,因为在农业社会,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是很少的。再加上安土重迁的观念、宗族观念,所以即使因为天灾人祸不得已外迁,只要有可能,人们还是会返回故乡。今天我们讲的籍贯,也就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居住地。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比如说流动人口,当官的到首都或者其他地方当官,经商的、行医的,少数人会离开自己的户籍登记地,但是他们的户籍基本上还是保留在原地的,不是随便到哪里就可以在当地登记户口的。
有些特殊地区,比如汉朝的首都长安,是不允许迁入户口的。即使在长安当了高官,要是没有长安户籍的话,退休以后,或者被免官以后就得回到原籍,官员在长安出生的子女也必须跟着他们到原籍去登记户籍。尽管他们子女的出生地是长安,子女甚至根本没有到过家乡,但是还不能在长安落户。
边疆地区也是严格控制的,到那里服役的或者派驻去的将士,一般服役期满也要返回家乡。所以在“居延汉简”上见到的那些到边疆服役的人登记的内容都是家乡的郡、县、里。
到了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由朝廷派出专门人员——不同等级的“中正”,由他们来选拔评荐人物,评成九品。根据什么标准呢?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世、家庭出身;第二部分是行状,就是表现。所以首先要把不同的家庭、家族,按照它们的地位、声望、影响分成不同的品,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表现,综合起来给一个评价,评定一个等级。而后由官方根据等级来任命或者提拔。由于家世部分占了主要的地位,所以中正评品的结果逐渐区别出一些高门以及寒门,而后选拔人才、提升官员主要就在高门中间,寒门往往没有机会。门第高的就出高官,有的人生下来就有地位。而寒门出身的人即使表现优秀,很突出,却始终进不了高层。
门第当然与姓氏有关,姓王的、姓张的。但是这样的姓氏很普遍,为了分清楚是哪里的家族、哪里的门第,必定要与籍贯联系在一起。所以高门不是仅仅姓张姓王,或者是某某人,而要与籍贯合在一起,指某地的某姓。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这些都是高门,又如陈郡谢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高门。这些高门长盛不衰,而寒门要想变成高门几乎没有可能。
在高门中间还有差别,有些门第简直是高不可攀。因为这样讲究门第,就形成了一种“郡望”(某一个姓氏最高贵的门第出在哪个地方)。比如唐朝皇帝的祖籍是陇西,称陇西李氏,陇西就成为李氏的郡望。宋朝皇帝赵匡胤祖籍是天水,称天水赵氏,天水成为赵氏的郡望。由于高门、寒门注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很难轻易被改变。所以有些不是高门的人就千方百计想通过伪造家谱或改变籍贯,达到攀上高门、伪装高门的目的。因为家谱不容易被篡改,要在高门的家谱中把你的名字写上或改成你的名字是不大可能的。但改变籍贯就比较容易。比如王氏,本来就是个大姓,各地都有。如果能将籍贯改成太原或琅琊,虽然进不了太原王氏或琅琊王氏的家谱,以后就有了机会,近支攀不上也可以攀远支。如果与高门大族的籍贯不同,绝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做法自然瞒不过官方,所以在南朝,朝廷经常专门组织人去查有关的户籍记录,称为“揭发巧伪”,就是揭发这种弄虚作假的手段。
从魏晋到隋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籍贯与门第是紧密结合的。
因为籍贯就是户籍登记的地方,又与一个家庭、个人可以获得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征收赋役,有劳役制度的时候服劳役,官员家庭享受免役特权,都是根据户籍登记。
科举制度也与户籍和籍贯有密切关系。科举是有名额的,秀才、举人这一级是把名额分到各个地方,到了进士这一级才是择优录取。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而科举的名额,特别是基层的名额,还要讲究平衡,所以实际上各个省之间的差异就非常的大。比如江苏,到明清时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分摊给江苏的名额不可能太多,所以每百万人的举人名额只有云南平均指标的十分之一,贵州的四分之一。
又如海峡两岸,福建的漳州、泉州这一带录取的名额就比较少,但是建府不久的台湾相对来说名额就比较多。所以福建漳州、泉州有一些人把户籍迁往台湾,目的就是高考移民,同样的成绩在漳州、泉州考不上,到台湾就有可能考上,并且完全合法。
也有人走捷径、打擦边球,就是“冒籍”,冒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的户籍。比如清朝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是今江苏常州人,常州这个地方人才多、要求高,竞争激烈,名额紧。他正好有叔父在北京、天津一带经商,虽然没有正式籍贯,可以报商籍。就像我们现在招商引资,给有些商人、企业家在本地报一个户籍。他就投奔叔父,因为叔父的商籍挂在天津、北京,他就去那里考试,并且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考取了举人,接着又考上了进士,并且在殿试中被皇帝圈定为探花——全国高考第二名。如果他在常州,未必考得上举人,没有举人资格就不能考进士。
有些人就完全是冒充一个籍贯,要是被发现,不但要撤销已考取的功名,而且要治罪。所以冒籍考试成功以后,籍贯就不敢再改回来了。
明朝朱元璋实行卫所制度,在卫所里登记户籍的军人及其家属,都属于军籍,世世代代不能改变。对军籍有种种限制,有些人为了考科举,为了做其他事,就想办法把户口挂在民籍,就得冒籍,这当然是违法的,查出来可以治罪。为了核对有的人到底是不是军籍,朝廷还专门派人到南京后湖,那里储存着明朝每十年编一次的户籍,称为黄册,去查原始档案,作为根据。
籍贯看来只是个人户籍所在地的记录,但由于不同时期户籍有不同的含金量,连接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人们往往会选择不按照实际情况登记籍贯,籍贯也包含了太多的特殊因素和历史故事,这是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必须注意的。
春节假期已过,同学们该收心了!2月份各地省考公告即将发布,想考公务员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
在2022年省考中,报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报名限制越来越多,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真不容易。很多地方的岗位有户籍限制,而户籍限制又分为三种:籍贯、户籍、生源地。很多同学都没有分清楚其中的区别,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下!
1.籍贯
籍贯指的是祖居地、祖籍地或者原来籍贯,通常以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为准。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籍贯一般只会具体到市、县,按照户口本上记录填写即可。
通常来讲,公务员省考对籍贯的限制不多,仅需要在报名时填写。岗位如果有限制,一般都是户籍所在地。
2.户籍
户籍就是指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通常是出生时父母户口登记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但是户籍很容易产生变动,如搬迁、上学、工作等原因,都可能会产生户籍变动,这时候报名公务员考试就需要注意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考生出生在四川,后来考上了南京某大学,并且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那么该考生的户籍就转移到了南京,可以凭借南京户籍报考当地公务员。我们一般说的四川人、河南人、山东人等等,指的其实都是籍贯而不是户籍,真正要报名公务员的时候,还是得按照户籍所在地来进行报考。
3.生源地
公务员省考中,有不少省份会对生源地有要求。生源地一般是指参加高考时户籍所在地,与现在的户籍所在地没有关系,也不会随户籍改变而改变。
如果公务员职位表上对生源地有要求,那么基本可以视作本地人才能报考。比如内蒙古的省考,一般都会要求考生必须是内蒙古生源,或者内蒙古所属高校毕业生。如果是其他原因将户籍迁移到内蒙古的,也是不能参加当地省考的。这种一般是处于地方保护,为当地人提供一定的就业保障。
各地公务员省考公告很快就要出来了,想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公告,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条件的职位!如果对户籍这一块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交流哦!
春节假期已过,同学们该收心了!2月份各地省考公告即将发布,想考公务员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
在2022年省考中,报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报名限制越来越多,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真不容易。很多地方的岗位有户籍限制,而户籍限制又分为三种:籍贯、户籍、生源地。很多同学都没有分清楚其中的区别,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下!
1.籍贯
籍贯指的是祖居地、祖籍地或者原来籍贯,通常以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为准。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籍贯一般只会具体到市、县,按照户口本上记录填写即可。
通常来讲,公务员省考对籍贯的限制不多,仅需要在报名时填写。岗位如果有限制,一般都是户籍所在地。
2.户籍
户籍就是指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通常是出生时父母户口登记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但是户籍很容易产生变动,如搬迁、上学、工作等原因,都可能会产生户籍变动,这时候报名公务员考试就需要注意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考生出生在四川,后来考上了南京某大学,并且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那么该考生的户籍就转移到了南京,可以凭借南京户籍报考当地公务员。我们一般说的四川人、河南人、山东人等等,指的其实都是籍贯而不是户籍,真正要报名公务员的时候,还是得按照户籍所在地来进行报考。
3.生源地
公务员省考中,有不少省份会对生源地有要求。生源地一般是指参加高考时户籍所在地,与现在的户籍所在地没有关系,也不会随户籍改变而改变。
如果公务员职位表上对生源地有要求,那么基本可以视作本地人才能报考。比如内蒙古的省考,一般都会要求考生必须是内蒙古生源,或者内蒙古所属高校毕业生。如果是其他原因将户籍迁移到内蒙古的,也是不能参加当地省考的。这种一般是处于地方保护,为当地人提供一定的就业保障。
各地公务员省考公告很快就要出来了,想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公告,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条件的职位!如果对户籍这一块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交流哦!
有限公司的收购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户籍所在地的正确填写方式(户籍所在地怎么写啊)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4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