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古以来吸引着芸芸众生。搞钱,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旋律。那么,我们追求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去正确高效地追求财富呢?古来圣贤思考过这个问题,西方有《理想国》到《国富论》等一大摞著作去争论,华夏圣人也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财富的概念以及获取方式,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打算站在古人的肩上,用今人的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当然,一篇文章肯定不够,需要一系列的文章来探讨,先祝自己不要太监。
根据辞海的定义,财富是“有价值或能满足人类所需的物品”。清晰而简洁地阐明了财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个概念过短,且仅仅是一个修辞学上的概念,因此,这个概念无法涉及经济学上的细节化的问题,这短短14个字的定义就涉及3个经济学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对财富的思考。
一、第一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定义中所说的,“满足人类所需的物品”,其中的“人类”到底是指某一个人、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
不同的人、不同群体的人所需不同,这导致一个结果,有那么一部分商品,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不能满足另外一部分人的需求,甚至引起另外一部分人的反感。这里可以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香烟。作为一种成瘾性消费品,喜欢吸烟的人,或者说有烟瘾的人离不开香烟。甚至,香烟对他们来说比食物更重要。但不吸烟的人,或者呼吸道对烟味比较敏感的人是非常反感香烟的。香烟是成瘾性消费品,长期以来,有足够数量的人消费这种商品并且成瘾,导致的后果是,吸烟者需要消费大量的香烟,只要吸烟者足够多,不吸烟的人就可以拿香烟做礼物赠予别人或者卖给别人,甚至有很多不吸烟者,因为从事烟草业相关的工作而获利,香烟因此成为全社会所接受的一种商品,具备了财富属性。烟草业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甚至成为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比如,很长一段时间甘肃省第一大纳税单位就是甘肃烟草公司。
还可以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以臭豆腐为代表的臭味食物。爱它的人,食之如甘饴,恨他的人,避之不及。但是,只要爱它的人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有人制造它、销售它,哪怕因为制作者不爱吃臭豆腐,但只要制作和销售臭豆腐能够给他带来利润,他就会捏着鼻子、捂着嘴,开心的做他的工作。
以上两个例子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这种有人爱、有人恨的,具备财富属性的物品,爱它的人要足够多,如果爱它的人不够多,那么接受它的人就很少,它就不具备财富属性,比如说小众收藏品。有很多小众收藏品小众到除了收藏者之外很少有人从事同类收藏。例如,我的一位同学就喜欢收藏假币。如果得知别人手中有假币,这位同学愿意等价收藏,也就是以相同面额的真币去购买假币。很显然,世界上收藏假币的人非常少,加上假币本身就是违法产生的物品,这种藏品很难交易流通。因此,这位同学的藏品只能满足他自己的需求,而无法满足其他人的需求。
在现实中,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加?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上述的讨论可知,使自身财富增值的根本的途径是增加具备财富属性的物品的数量,就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物品,这类物品数量的增加才能使我们的财富总量增加。而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只能满足个别人需求的物品,并不能带来财富的增长。例如,梵高的作品,在梵高在世时,没有人能够欣赏。因此,当时梵高的作品不具备多少价值,不会使持有者财富增长。当有足够多的人欣赏梵高作品的时候,其作品才能够让持有者财富如火箭般攀升。
二、第二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定义中的“有价值”,是指物质价值,还是非物质价值,抑或兼而有之?
如果从财富的起源来看,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财富的定义还很狭小,那个时期财富往往指物质性的产品所具备的价值。即使到了四五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占据经济界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还认为,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才是财富。很显然,将财富的定义局限于物质产品所能提供给人们的价值是很狭隘的,实际上很多非物质的产品,自古以来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带给人们各种各样的满足感,甚至很多非物质产品本身就能衍生财富,例如,丝绸之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西方人对丝绸和瓷器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的追求,因为这两种商品在西方都有同类的替代品——棉毛织物和金属器物,但很显然这两种替代品的艺术价值远低于丝绸和瓷器。因此,文艺复兴以来,通过几百年努力,人们将非物质产品的价值认定为财富的一部分,给予其财富属性。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非物质的价值是自己的财富增值,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非物质财富,它不仅仅附着在很多物质性的产品上,比如说前面所说的,丝绸瓷器上的艺术价值它是附着在丝绸瓷器这样的器物上的。实际上更多的非物质价值,它是由人所创造的,也就是说非物质价值的根源在人的身上,而这种价值的体现也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才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如果没有人去欣赏丝绸瓷器,还有艺术品的美感,那么它的非物质价值也不存在。因此,很好地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可以使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增值。当然,通过自身的知识去创造非物质财富绝非易事,具体如何去做,如何将知识和创造转化为财富,后面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讨论。
在今天,我们对非物质产品的价值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由于非物质产品的范围不断拓展,有些非物质产品的定义又非常抽象,例如,最近非常火的元宇宙概念,还有一些非主流的、极其小众的艺术形式。那么,哪些非物质产品具备财富属性,哪些非物质产品不具备财富属性?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三、第三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满足所需”中的需求是指所有的需求,还是某一部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求知的需求(need to know)、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天赋、成长环境、所属文化、心理特征、身体特征等各方面主观、客观、内在、外在的因素都有差异,所以个体需求的差异非常之大。不仅每个人的需求层次不一样,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偏好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导致一个问题,同样一件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不一样。举个例子,对于一名懂得抽象艺术,视艺术品为生命的人来说,一位名家的抽象艺术画,可谓价值连城,可以满足其对美的需求。此外,这位艺术爱好者还可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抽象画出售给另外一名抽象艺术爱好者。但是,对于完全不懂得抽象艺术,甚至不懂艺术的人来说,这幅画无法满足其对美的需求,如果这位不懂艺术的人无法找到买家的话,这幅画对他来说毫无价值。
此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之下,同一件物品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也有可能是云泥之别。举个例子,所谓太平盛世,洛阳纸贵。在太平时期,一位收藏爱好者收藏的玉器,可以满足他对美的需求。他也可以找到买家,以比较好的价格出售这件玉器。但若身逢乱世,这个人食不果腹,终日奔波逃命,随时有生命之虞。此人是既无心也无力欣赏玉器的,乱世也意味着找不到收购这件玉器的买家。这件玉器带在身上,除了是个累赘之外,没有别的用处了。这个时候,这件玉器甚至不如一个馒头,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究其原因,同样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他的需求不一样,同样一件东西是否能够满足他此时的需求就不一定了。
在当今社会,通过何种经营方式使自己的财富增值,是商海沉浮中的很多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以上所说的,如果想使自己的生意兴旺,使自己的财富增值,那么在经营当中就需要去考虑,自己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的哪些层次的需求?如果您的商品和服务,能够同时满足很多人的多个层次的需求,同时顾客所需要支付的价格并没有因此而增长太多。那么,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广受欢迎,导致的后果也是你的财富快速增值。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一般的火锅店只提供美味的食物和就餐环境,但是,海底捞除了提供食物和环境,还为顾客提供超平均水平的服务,甚至包含表演,除了满足顾客对食物的生理需求之外,还满足了顾客精神层面的需求。
最后的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着财富的定义,思考了三个问题。实际上,这三个问题都不小,这里限于篇幅仅仅做了浅尝辄止的讨论,目的是将我繁杂的思路,展示了出来。如果将这三个问题展开进行深入思考,至少可以写三篇文章。从这里看得出来,有关财富的问题的确是繁复庞杂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涉及到的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以及政治、宗教、文化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此外,有关财富的问题,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财富的概念是不断扩大的,也是不断地变化的。比如,财富的一个子问题——货币。货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步成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信用货币的时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出现了,比特币和各国货币当局所发行的信用货币,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是没有政府信用背书。但是,比特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具备很高的价值,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而这一问题仅仅是财富这个大问题的冰山一角。所以,有关财富的问题,有非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思考,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探讨。本人知识有限,文章之中必有很多谬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高中政治 虚拟货币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高中政治 虚拟货币 http://www.gdmzwhlytsq.com/bibaike/36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