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可能更多的朋友会觉得明朝很乱比较糟糕。会有这样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电视剧的印象和明高祖杀功臣的历史记忆,这才觉得明朝不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偶尔拿来八卦一下还是可以,当真的话显得有些无知了。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从清朝官方评价来看,明朝无疑是很有闪光点的。比较遗憾,无法亲历这段辉煌历史。对明朝有这么糟糕的印象,说到底还是跟人性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听说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今天啊,在这里我们就谈一谈为什么,建文帝会被叔叔燕王朱棣给取代了呢?不去探讨明朝的整个历史啊。毕竟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能谈能挖的秘密也是数不胜数。
回到主题上来,要知道那时候燕王朱棣可是一位藩王,历史上除了他也没有第二位藩王夺权成功过。为什么他可以成功呢?这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建文帝的削藩策略毋庸置疑是非常正确的政治方案,如果不削藩那么建文帝的权力被各大藩王瓜分。那会回到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削藩说白了对皇帝来说就是权力的回归,用削藩消除藩王势力过大从而造成大权旁落的巨大隐患。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如果不削藩那就是一个帝国走向衰败的开始。建文帝是削藩了,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步子走的太急了,而且先后顺序有点问题。
建文帝把能征善战的燕王放到后面,无疑给了燕王足够的时间反应以及做充足的反抗准备。我们都知道擒贼先擒王的大道理,当时各大藩王当中以北方的藩王实力最强,都是精兵强将。其中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
在削藩的顺序上,开始齐泰为首的政客建议从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始。建文帝转而又听了黄子澄为首的政客的建议,黄子澄认为燕王有功无过,应该争取舆论支持,先从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作为一个久居深宫,饱读圣贤书的人。在权衡之后,采取了以黄子澄为首,主张从有不法劣迹的其他藩王动手,既削之有名,也可以剪除燕王的羽翼。这个看似巧妙合理,实则是在提前警告其他藩王他的王位不保。这样很快他们就会集中投靠向实力最强的藩王。燕王朱棣无疑是最佳选择了。
建文帝削藩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一个月削了三个藩王。历史记载:建文元年四月,削了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速度之快,能让其他藩王不恐惧吗?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反抗那就是要丢了金饭碗的事情啊。是个有点脑子的藩王都会知道自己的危险处境,对他们来说是一条绝路。绝路之中的出路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种生猛和激进的做法,给予了藩王造反的理由。激化了内部的矛盾!历史当中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都不是置藩本省之乱,而是中央的削藩引发了既得利益者的抗争。其实削藩汉武帝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样板,颁布《推恩令》来逐步削减藩王的力量。
当时已经短时间削了四位藩王,引起了滔天巨浪。朱棣三个儿子当时都在南京,本可以作为人质。却听信黄子澄说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痹朱棣。这种想法都能存在。可见建文帝帝王之术没有学到家,帝王事关国家存亡的时候还玩仁义道德,还玩小阴谋。这是非常致命的,而应该用阳谋。让对方无法可说,无理可找。
其实我们去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会发现,建文帝身边的人基本都是文人。这也是燕王能够顺利翻身的一个重要因素。建文帝没有作战经验,而国内的良将被太祖杀干净了。文人未经战争熏陶,多是理论派。遇到燕王,那就是秀才遇到兵了。当然也跟建文帝重文轻武离不开关系,他在削藩的同时,进行了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造成了武将不满。想得到武将的倾心相助确实有难度。
建文帝遇到燕王,就是小朋友遇到老流氓无计可施了。建文帝如果没有藩王之忧,治国应该还可以。能听取臣下很多建议。从后面永乐帝杀人的历史记录来看,短时间里建文帝收获了很多民心的。建文帝逊位,朝野为之尽忠死节者甚众可以窥见一二。
遗憾的是太年轻了,做事太过激进,这是历史上很多有才的帝王走向失败的致命因素。若是经验丰富一些的话,也许历史就将改写了。
中汉币虚拟货币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汉币虚拟货币 http://www.gdmzwhlytsq.com/bibaike/36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