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这也是首次将“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再次创造新高。
近年来,银行不断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同时也越发重视金融风险。面对庞大的存量市场和尚未探底的风险,不良资产处置备受重视,行业发展迎来广阔前景。
近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相继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年报中披露了不良资产相关数据及处置情况。
平安银行
截至报告期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12.7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5亿元,不良贷款率1.02%,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
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良率一升一降。企业贷款不良率为0.71%,较上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大幅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1%,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从生成率看,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1.25%,同比下降0.61 个百分点。
2021 年,平安银行累计核销贷款 404.18 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 327.71 亿元,同比增长 25.7%,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贷款 158.88 亿元;2021 年,平安银行持续推进非贷款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累计核销非贷款不良资产73.51 亿元。
平安银行发挥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集中化、专业化清收处置优势,持续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一方面,主动把握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时机,清收、核销、打包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数字化经营,智慧特管平台功能持续迭代升级,彻底颠覆传统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模式,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有效赋能。
招商银行
2021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08.6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7.53亿元;不良贷款率0.91%,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率重回1%以下。
零售贷款和公司贷款不良余额一升一降。公司贷款不良额267.3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1.26亿元;零售不良贷款余额24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73亿元。
报告期内,招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473.19亿元,同比减少88.24亿元;不良贷款生成率0.95%,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2021 年,招商银行积极处置不良资产,运用多种途径化解风险资产,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500.34亿元,其中,常规核销235.80亿元,清收131.63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106.01亿元,通过抵债、转让、重组上迁、减免等其他方式处置26.90亿元。
兴业银行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7.1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42亿元,不良贷款率1.10%,较上年末下降0.15 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 4,364.83 亿元,不良率 2.29%,虽较上年末上升 0.13 个百分点,但总体风险可控。信用卡不良贷款生成率、新发生不良贷款金额均同比显著回落。预计 2022 年,信用卡业务将恢复常态,实现健康、稳健发展,相关资产质量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报告期内,在监管部门出台并购业务指导意见之前,已通过项目并购处置房地产行业风险资产 62 亿元。
兴业银行报告期核销及转出金额为327.95亿元,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106.02亿元。收储各类特殊资产涉及债权总额约 214.70 亿元,同比增加 56.93 亿元;处置各类特殊资产债权总额约 58.86 亿元,同比减少 97.82 亿元。
中信银行
截至2021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9.93亿元;不良率1.39%,较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年内“逐季双降”。
从区域分布看,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累计484.97亿元,占比71.89%。从不良贷款增量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增加最多,为31.78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37个百分点。其余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
同时,受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影响,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3.63%,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61%,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各大银行2021年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良贷款处置总体运行安全平稳,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受让机构方面,近年来,特殊资产行业形成包括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外资系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非持牌机构在内的行业格局。
目前我国共有5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包括中国华融资产、中国信达资产、中国东方资产、中国长城资产和中国银河资产。近期,全国性AMC动作颇多,各大全国性AMC纷纷入场“输血”,多渠道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
2022年1月,金融监管部门召集几家全国性AMC开会,研究AMC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风险房企的资产处置、项目并购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
1月23日,恒大发布董事会人员变动公告,中国信达两位高层入驻恒大风险化解委员会。业内认为,恒大会迎来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高管,或与恒大进一步化解债务风险有关,恒大将开启实质性化债新阶段。
2月18日,中国东方资产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亿的金融债券,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等工作。这是继金融监管部门召集全国性AMC开会后,首家AMC获批将发行用于地产纾困的金融债。
继东方资产之后,3月13日,长城资产亦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0亿元金融债券,而在聚焦主责主业方面,2021年长城资产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1147亿元,开展非金融不良资产业务规模215亿元。
与全国性AMC侧重点不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个贷不良资产包收购,成为市场主要需求方。2021年,吉林盛融资产、大连国新资产获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增至62家,业务经营各具特色。
而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保险、小贷、券商等)信用风险上升,银保监会于2021年5月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同意信托公司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处置信托公司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
随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与中国信达、平安信托与东方资产深圳分公司相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等相关业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开启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
此外,企业破产重组、违约债投资、司法拍卖、金融资产线上拍卖等市场已形成较大体量。传统的银行不良资产批转市场围绕不良资产快速处置、以资产管理公司为核心,形成一二级市场体系。
而围绕企业风险化解展开的特殊资产市场处置则更加投行化、科技化,市场生态链和生态圈不断延展。资产管理公司正在从银行不良资产的承接方,转向为协调促进风险化解的综合服务商。
展望2022年,房地产等领域的金融风险仍将持续释放,预计特殊资产行业供给仍将进一步增加。2022年上半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较大,仍需关注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
信托、保险、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继续释放,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将加快处置,非银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参与特殊资产交易市场。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可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处置的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多元化推进处置不良资产。加速防范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
Bitget引领跟单交易新潮流,助力加密资产行业迈向全新阶段
合家金融(合家金融最新进展)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盛融投资信用卡贷(盛融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http://www.gdmzwhlytsq.com/bibaike/36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