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假释不等于刑满释放,在一定的情形下假释是可以被撤销的,那么具体是哪些呢。所以下面是知更鸟小编为大家带来假释的撤销条件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知更鸟。
1、重新犯罪的撤销。
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1993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假释案件几个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还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内犯新罪,是指实施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中包括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根据上述刑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假释后又犯新罪的,不论故意或过失,轻罪或重罪,也不论判处何种刑罚,均一律撤销假释。对于新罪实施于假释考验期内,被发现于考验期满外,是否撤销假释?若新罪过了追诉时效,应当撤销假释,但不数罪并罚;若新罪未过追诉时效,就应撤销假释,实行数罪并罚。对于新罪实施于假释考验期内,也被发现于考验期内,但新罪已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也应撤销假释,但不数罪并罚。
2、漏罪的撤销。
《刑法》第86条第2款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这是我国刑法首次把漏罪作为撤销假释的条件。司法实践中,对于发现漏罪的,一般都是撤销假释,实行数罪并罚。但具体适用时应当注意两点:
(1)漏罪是什么性质,轻重如何,需不需判刑,需判何种刑,均不是所考虑的内容,但漏罪必须被发现于假释考验期且未过追诉时效;过追诉时效的,撤销假释但不数罪并罚。
(2)漏罪被发现于假释考验期满以后,不论漏罪过没过追诉时效,均不能撤销假释。
3、违法行为的撤销。
《刑法》第86条第3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刑法规定对假释考验期内有违法行为的犯罪分子撤销假释,主要多是考虑到这些犯罪分子仍然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对这些犯罪分如果不撤销假释,与假释制度不符。但是,由于这一规定过于原则,司法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很难真正从实质性条件上准确掌握。因此,必须对违法行为范围和程度作必要的具体性规定,以利于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假释撤销是指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间,如发生特定事由,须将假释撤销。各国刑事立法对假释撤销事由的规定不尽相同。中国刑法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间,如果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则应立即撤销假释,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如尚未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仍应撤销假释,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判处的刑罚进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原则上也应当撤销缓刑,对“漏罪”进行定罪量刑,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原则进行定罪量刑。假释撤销后,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不予折抵刑期。
(一)从犯罪人方面的意义
在狱中服刑的罪犯都有提前出狱、重新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为了鼓励罪犯认真学习、服从监管、遵守制度、认真改造、真诚悔改,刑法规定了假释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
(二)社会意义
刑罚不仅仅是惩罚罪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为教育、改善罪犯的手段。假释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促进社会的稳定,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社会参与罪犯的改造。此外,假释体现了刑罚经济的原则。因为假释具有减少监管的成本、狱政费用。
(三)司法意义
假释减轻了执行机关的压力与负担。正确的适用假释,将符合条件不必继续在监管场所内服刑的罪犯假释,这不仅有利于假释犯的改造,也有利于狱政部门对其他罪犯的改造。
以上就是知更鸟小编为大家带来假释的撤销条件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在假释期间的犯人应该好好的遵纪守法,重新做人,而不是在走上犯罪道路。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知更鸟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